-
1 # 老剛啊
-
2 # 逆天邪神時間判官
年少時不懂愛情,把白晶晶和至尊寶還有紫霞仙子的戀情看懂,開始白晶晶和至尊寶的感情等於我們初中高中的感覺純潔又純真,而紫霞仙子和至尊寶的感情有種讓人情竇初開的年代,浪漫又純真,白晶晶和紫霞至尊寶的三角戀又顯出了成年人的一種悲哀,最後不戴緊箍如何救你,戴上金箍如何愛你
-
3 # 影視懷舊君
大話西遊上映於1995年,當年上映之後口碑和票房均不理想。在香港,上下兩部共獲得了6000萬左右的票房,勉強達到影片成本。而下半部大聖娶親在大陸上映之後,只得到了20萬票房,只上映了幾天就匆匆下線,在風評上也是飽受爭議。畢竟大話西遊中的孫悟空在當時看來是要向全國人民謝罪的。
很難想象這樣一部被批得體無完膚的影片,經過了不到十年,就變成了無數影迷心中的神作。
其實,大話西遊的遇冷是可以理解的。在當時,大話西遊的概念太過超前。無論是玩到極致的無厘頭風格還是時空穿越的概念,在當時都很少有觀眾能接受和理解。
伴隨著網際網路的興起,人們對於大話西遊的看法開始發生轉變。20世紀末,網際網路在大陸開始普及,很多高校大學生在網路上觀看了大話西遊這部電影,他們發現了這部電影的亮點。無厘頭的表層故事恰到好處地契合了消解權威、解構經典的網路流行文化,而電影蘊含豐富的裡層故事又與年輕人渴望自由、追求愛情的心理產生了共鳴。因此,大話西遊風評的改變與網際網路文化的興起脫離不了關係。
如今,大話西遊已經成為了那個時代的文化圖騰。伴隨著網路文化從亞文化變成主流文化,大話西遊逐漸走進了主流文化的視野,這是值得慶幸的。
但大話西遊註定是我們80後90後這一代人所能夠理解的作品,如果讓70後乃至60後的觀眾來看這部電影,他們依舊很難給這部電影做出一個很高的評價(六老師就是最好的例子)。而這一批70後和60後就是當年電影的主要消費者和電影的主要評價者,所以大話西遊當年的遇冷也是可以理解的。
-
4 # 清風的斜影
《大話西遊》上映於1995年,當時最早的80後,應該是15歲,所以當時電影市場的絕對消費主體是60、70後。
而當時的60、70後再經歷的建國後的經濟困難時期和文化大革命時期,整個社會意識形態還是僵化和固定的,同時改革開放也不是很久,物質上也是十分匱乏的。
同時那時候四大名著之一的《西遊記》影響太過深厚了,典型的包括了孫悟空飾演者六小齡童,前輩至今對《大話西遊》的劇情耿耿於懷,而久久不能釋懷,網上很多80、90後那種對六小齡童前輩的謾罵,我個人認為是欠妥的,因為我們沒有經歷過那個年代,不是很能深刻體會到齊天大聖那種精神,那是60後、70後的精神家園,我們想想看,摧毀一個人,甚至一代人的精神,哪的是多可怕的一件事情,所以當時是牴觸的,反抗的,那是一場大型精神家園的保衛大戰吶。
後續隨著80後、90後的成長,成為了電影市場的消費主體,這兩代的意識形態更為開放和包容,同時對新事物和思想接受非常快,所以這兩代享受到了改革開放中中思想開放最直接的受益者。對於《大話西遊》所表達的,有非常強烈的代入感,後續被廣大觀影者奉為經典中的經典。
歸根結底,沒有對和錯,其本質是, 4代人,不同精神家園的具體體現。
-
5 # jiqithor
理念超前,內涵深度,當時能看懂的人太少了。這也是為什麼周星馳的電影能重複的看了一遍又一遍,卻總能看出不同味道和感覺!其它人的電影或許看每一次很激動,也覺得很好看。但看第二次覺得也就那樣,不小心看到每三次就覺得更沒意思了……
這就是周星馳的電影和別人的區別……
-
6 # 影屏圖緝隊
大話西遊的幾部,基本上都看過了,就連最爛的所謂的《大話西遊3》我也看過了。
先看看豆瓣的評分,你就能感受到其中的差距:
先說《大話西遊3》吧,看是看過了,請原諒我沒有完整看完,畢竟再爛的片也是有亮點的,可惜我沒有找到,劇情尷尬,表演尷尬,橋段尷尬,特效尷尬。哎,爛片一個,不用懷疑。
至於大話西遊系列,當年罵聲一片,如今卻成為經典。也是有原因的:
我覺得主要就是當時環境不同,當年香港人對於“無厘頭”已經司空見慣,而之所以要過幾年才風靡內地,那是因為它出現的時間比人們能夠理解它的時機早了幾年。不過結果是一樣的,那就是“後現代”和“無厘頭”的語境全面顛覆了我們的審美習慣,至於它的影響,一直綿延到現在乃至以後。當年稱呼星爺為“後現代解構主義大師”,就是把一個很爛的東西分析的很有深度……。“我是一個演員”,這是《喜劇之王》裡的臺詞,無疑這也是周星馳的自我評價。
總之星爺的兩部大話西遊,之所以為經典,是因為你每看一遍都會有不同的感受,年齡不同感受也不同。笑到最後發現竟然不是喜劇,而是悲劇。
-
7 # 都在紅塵裡鬧
老實說,當初我看到《大話西遊》的時候,還是很覺得驚豔的。
只是不知道為什麼,這麼好的影片卻收到了罵聲一片,那麼就只能用時間或者時代來解釋了。就像牛仔褲剛在中國流行起來,誰穿都被身邊人罵,當小流氓看待。到了今天,想想之前這樣的觀點就覺得可笑。
後來專門查過一些資料,才知道被我們現在奉為經典的《大話西遊》,最初在影院放映時並沒有引起很大的反響。相反,在很多地方,《大話西遊》被當作發行失敗的案例。據說,1996年2月《月光寶盒》作為寒假影片推出,5月《大聖娶親》登場,兩部影片均只以20萬左右的票房收場,有的電影公司在放映兩天後就決定以國產影片換掉《大話西遊》以免更多損失。
真是可惜了!
誰能想到,在後來,《大話西遊》重新上映時,不僅將之前被剪掉的部分新增上了,而且還獲得了很高的票房。也就是這個時候,《大話西遊》才被真正推上了神壇。
其實,《大話西遊》二次崛起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網際網路的興起。話說,網際網路真的改變了很多東西,包括新生一代人的語言習慣和思維習慣。
網際網路的精神就是創新和不斷打破,就是標新立異和凸顯自我。正是這樣的精神,使得《大話西遊》迅速走紅,成為中國最具文化影響力的文化現象,思想不再僵化的人們發現,原來西遊記還可以這樣拍,原來美好的愛情,還有這麼一種奇怪卻有意思的詮釋方式!
另外,這部影片的語言風格和故事情節,也非常符合網際網路時代的語言風格特點,搞笑風格也讓人眼前一亮,片中的而許多臺詞也已經成為了經典,“他是一個蓋世英雄,有一天他會踩著七彩祥雲來娶我”“我猜中這開頭,卻沒猜中結局”還有“他好像條狗啊”每一句都值得人們深思,甚至很多臺詞讓人耳熟能詳,被大家津津樂道。
至於《大話西遊3》,也是罵聲一片,還有機會成為經典嗎?這個問題,幾乎不用質疑,一句話就能回答:
曾經滄海難為水,經典已成過往事!
在《大話西遊之大聖娶親》中死在牛魔王叉下的紫霞仙子,透過月光寶盒預先看到這一下場,為了避免慘劇發生,她選擇回到從前不讓至尊寶愛上自己。而至尊寶又再次重逢一直在等待他的白晶晶。前世今生的種種愛恨糾葛,再次在九道輪迴裡最後一次上演。
導演的志向不小,可是各方面都太不盡如人意了:
你能想象在這個以拍粗糲色調西部片的外景裡,一群用過美顏濾鏡磨皮滿臉白粉的演員們,去演出大話西遊當年的蒼涼感嗎?
你能想象尬到不能再尬的演技,來了個四面八方大包圍大爆發嗎?
還有網友說:到了最後,我只希望星爺踏著七色彩雲來取......這個......紫霞......的......狗命!
據說當年孔二狗策劃《三體》電影的時候,輿論一片質疑。這個寫黑道風雲出身的傢伙大言不慚說:即便是毀,也要我們中國人自己毀。我不知道聽到這句話的劉慈欣怎麼想。同樣的,這部原地取景、原生白晶晶、原故事核心卻像一坨翔的《大話西遊3》,終於還是毀在了劉鎮偉自己手裡。我也不知道,周星馳、朱茵們看到後會怎麼想。還是那句話, 曾經滄海難為水,經典已成過往事!《大話西遊》這些狗尾續貂之作:《降魔篇》得7分,《情癲大聖》5分,《越光寶盒》勉強得2分,至於《大話西遊3》必須打個負分。別問我為什麼?因為它擺明了是一部圈錢的電影,真真是毀經典、辣眼睛。
-
8 # 岸上行走
很多東西都是愈久彌新,越陳越香。沒有一定的經歷閱歷,是體會不了箇中深意的,大話西遊就是這樣的電影!
年輕時不懂,可懂了已不少年,唯有淚兩行!
比如最後一個鏡頭:他好像一條狗!迫於現實,為了理想,最終我們大都成了自己最為厭煩的那類人。可若不如此,一味按照自己的習性去做事做人,我們到處碰壁,一無是處,什麼都做不成,什麼都改變不了!
回覆列表
大話西遊這部電影我想八零九零後的大部分人都應該有看過,當年看笑的前仰後翻的,因為童年看就是部喜劇,好笑所以大家都愛看,長大了還在看,因為童年美好的回憶值得回味,但是長大後看在逐漸的踏入社會之後經歷各種各樣的形形色色,影片的深層次內容就逐步的反映出來,與內心達到了共鳴甚至昇華的地步,開始笑,後面的哭,再到最後的坦然面對,這不就是人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