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世界全史羅銳
-
2 # 御指點江山
蔣介石小時候很頑劣,並且喜歡當孩子王,經常拿著木棍指揮一切。有一次闖了禍,蔣母將他關在了房間裡,痛加鞭撻,蔣介石疼得不行,便鑽到了床下。趁著鄰居來找蔣母時,開門之際,他從床下鑽出跑到了街上,蔣母追不上他,氣得大哭。
父母認為他太過頑劣,便決定將5歲的蔣介石送入私塾。
早年的學習經歷蔣介石7歲讀完《大學》、《中庸》。8歲時開始讀《論語》、《孟子》。此後的4年裡,他讀完了《禮記》、《千家詩》、《孝經》、《春秋》、《左傳》、《詩經》等課程,還學習古文辭和八股文。
讀書生活的確對蔣介石的頑劣行為起到一定的約束作用,但頑劣之性並不能完全根除。有一次老師想拿戒尺打他,他便倒在地上打滾哭鬧,然後說道:“打壞了,你得賠。”從此以後沒人敢惹他了。
8歲時,蔣介石的父親去世了,幼弟又病故了,他和母親無依無靠,這使得蔣介石暗下決心,一定要好好學習。
到了清代末期,舊式蒙館逐漸沒落,新辦學校興起,16歲的蔣介石開始轉入鳳麓中學學習,開始接觸英文和算數。
成年後的蔣介石成年後的蔣介石也對舊學很感興趣,他每天都記日記,頁頭印有“志氣如神”、“大器晚成”等等。辦公室裡則掛著《孟子》裡的話來當座右銘。
蔣介石還很喜歡讀書,並喜歡在書上加評語,如對《張居正新書》、《紀效新書》、《管子》等,從中選擇有用者作為理論根據,再加上自己的言行錄,印發分送各將領。
總的來說,蔣介石的舊學水平還算可以。
-
3 # 網路作家天馬行空
老蔣讀過一些舊學的書,比如他特別推崇的曾國藩、王陽明等,但水平嘛,只能算是閱讀不少,心得不多,不要說形成自己的思想體系,就算他推廣曾王學說,也只是照搬照抄,根本上就沒法進行繼承發展。
最體現舊學水平的就是寫近代詩、寫仿古文。老蔣的近代詩實在一般,拿得出手的一首都沒有,寫仿古文根本沒聽過過。演講倒有幾篇出名一點的,如《對盧溝橋事件之嚴正宣告》,不過那其實不是出自他的手,而是秘書代筆。
總而言之,老蔣是死讀舊學,不懂得融會貫通,與時俱進的。這樣的人,就算舊學讀得再多,水平也高不到哪裡去。
-
4 # h豹變
蔣介石的舊學水平很高。他傳承了中國儒家文化,並深受儒家文化的影響,特別是受王陽明心學的影響。他早期信仰儒家文化,娶了宋美齡後受她的影響,改信基督教。蔣介石名中正,中正二字就體現了蔣介石對儒家文化的認識,中即是中庸之道,正就是正心正己。成也儒家,敗也儒家。儒家對個人的修心養性有用,但對治理國家是沒有什麼用處的,道德的規範不能上升為國家法律意志。國家治理需要法治法規,更需要契約精神,儒家文化如果不能和西方文明相容幷蓄,就會成為思想中無形有束縛,讓人施展不開。蔣介石的書法水平較高,每筆都有出處,楷書功底深厚。他的書法很好的體現了“中正”兩字的意義。他的獨裁專權最終導致兵敗退守臺灣,晚年後能夠時時反省,亦是偉人。
-
5 # 範克元
老蔣中正,不說他國共矛盾,不連政治,從實際說蔣的楷體字寫的好。他的語法文言有一套。他氣死曹操更有周郎智慧!
-
6 # 一本夏聊歷史
蔣介石(1887~1975年)是近代著名的政治人物,祖籍浙江奉化。是繼孫中山之後,國民黨的核心人物。職務頭銜多得數不勝數,最為有名的稱呼是‘’校長‘’和‘’委員長‘’。作為黃埔軍校校長,學生無數,其中不乏共產黨隊伍裡的名將,如林彪、陳庚等。
蔣介石的父親蔣肇聰在他不到9歲時就去世了,他由母親王採玉撫養成人,小時候也跟許多小孩一樣讀私塾,開始學習中國古典文化。1906年4月東渡日本求學。在此期間結識了影響他一生的陳其美,日本的求學經歷讓他更加看到了清政府的腐敗。 蔣介石1906年末回到祖國,後進入保定全國陸軍速成學堂學習。
1908年再次赴日,進入東京振武學校。在此期間加入了同盟會,認識了孫中山,在與孫中山相處的日子裡,慢慢得到了孫中山的信任。後被任命為大元帥府大本營參謀長,1924年孫中山任命蔣介石為軍校校長。 從蔣介石的求學經歷來看,他也還是念過不少書的,在當時應該算是知識分子,文化水平不低。
他的著作不少,如《思想言論總集》、《西安半月記》、《中國之命運》、《孫大總統廣州蒙難記》等等。大家都知道蔣介石有寫日記的習慣,其文筆也是相當不錯的。 蔣中正的書法也是中規中矩,頗有些功底。
他的名字也是頗有來歷,“中正”和“介石”均出自《周易》:“(豫卦)六二,介於石,不終日,貞吉。《象》曰:‘不終日貞吉’,以中正也‘’。能讀《周易》,沒有點國學功底肯定不行。
蔣介石非常崇拜曾國藩和王陽明,曾國藩的從政理念和王陽明的心學理論對他影響很大。在他以後處理很多問題上,我們可以看到曾國藩的風格。曾國藩的‘’剃頭‘’風格,蔣介石學習得不錯,曾國藩的為人處世圓潤靈巧,蔣介石也汲取其精華。
蔣介石的書法表現非常不錯,從這一點來看他有著較深的國學功底。拿他的書法同毛澤東進行比較。毛澤東是行草,氣勢雄偉,不拘一格,而且帶有浪漫氣息,完全是內心世界與書法藝術的結合。蔣介石的書法是行楷,在他的字裡可以看出柳公權、歐陽詢的影子,還有趙孟頫的魂魄。字型頓挫分明,章法嚴謹,鋼勁有力。充分表現了蔣介石的倔強,剛愎自用的性格流露在字型行間。
蔣介石在當時的文化背景下,從小學習的也是國學,我們姑且不談他的國學深度,要說他的國學基礎是專家級別有點過,但可以確定蔣介石對國學是有一定了解的。同時他也是國學的積極推行者。
-
7 # 常青樹54843
由於政治方面的原因,大陸很難看到蔣先生的文章,頂多接觸過他的題詞,就書法而言,成就確實不凡,中規中矩,很好看。蔣先生很欣賞王陽明,他心目中的完人,應該是他學習的榜樣。
回覆列表
如果拋開蔣介石的政治還有軍事頭銜,可能大家都會覺得他也就沒有什麼可說的,其實蔣介石人也是民國時期一個稍有成就的書法家和文學家,而且他的說話也完全可以稱之上精妙兩字。
或許是因為戰爭還有政治的原因,以至於他的很多文學、書法作品或被毀滅或流傳於海外。
其實從網路上也能夠搜到一些蔣介石生前的墨寶,他寫的文字還是有著較高的收藏價值的。
那麼蔣介石的舊學水平 到底怎麼樣呢?
所謂的舊學水平,也就是指對於中國的舊文學的一種掌握能力。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蔣介石的相關資料。蔣介石出生於1887年,家裡是做食鹽生意的。
在6歲的時候由於特別貪玩,就被他的母親送到了私塾去讀書,結果沒過幾年他的父親就病死了,最後有就由他的母親撫養長大。
蔣介石在從6歲到15歲的這9年期間一直跟著私塾老師學習,他學習的東西也都是古文學。根據記載稱,他在這9年時間學完了《大學》《中庸》《詩經》《易經》《左傳》等著名古文,而且對於這些作品都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和造詣,也為他後來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學習,埋下了一個很重要的基礎,抗日戰爭期間蔣介石《王陽明》一書更是著迷。
蔣介石除了喜歡讀這些古文之外,他對於自己的要求特別的高。其他人學古文只要是學會背大概明白意思就好,但蔣介石喜歡翻來覆去地去研究這些文章中的意思,將每一本書都讀得很透。
當年蔣介石給蔣經國的書信中特別強調“讀古文的時候一定要認真學習,千萬不能夠將裡面的東西忘記,每篇古文都要讀個300遍,就不會忘記裡面的內容了”。
由此可見,蔣介石不但對自己的古文學習要求很高,對於他的兒子蔣經國也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蔣介石生前寫曾寫過一些半古文文章,這些作品內容把握得很到位,抑揚頓挫還有字義把握都非常的好,網路上多少可以搜到一些,但是並不多,大多都是他對於一些事情的評價。
除了寫這些東西,還有幫他人寫過一些對聯。蔣介石除了文風不錯之外,書法也很好。曾有學者稱,蔣介石是民國時期高階書法水平的一個代表人物。
目前國內的一些藝術博物館裡面偶爾會存放一點蔣介石當年所提過一些文字作品,其實書法筆記確實有大家之範。
其實蔣介石的書法作品並不少見,網上也可以查到很多相關的資料,大家可以稍微欣賞一下。如果蔣介石不鍾愛古文的話,那麼他也不會如此偏向於書法。
根據蔣介石當年所寫的日記中,曾寫的他感覺這些古文學之中可以學到治國之風以及為人處世之道,所以他才會要求自己的子孫和後代認真的去學習這些東西。也多次提到他最崇拜的兩個人就是曾國藩和王陽明,並且想效仿兩個人研究出一個合理的治國之策。
而在蔣介石晚年的時候,也非常重視中國的傳統文化,所以在目前的臺灣地區中國傳統文化學習氛圍也要比大陸重一點。
因此綜合的來說,蔣介石的舊學水平在民國時期應該還算是處於上層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