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藝文雜記
-
2 # 馮俊龍
現代的普通人真的比古代的普通人更加聰明。
但聰明不是智慧。
聰明人是冷峻、世故、精於計算。聰明的人是能看到眼前、辨別是非,尋找合適的做事方式;而智慧是指“能夠看清事情核心,知道其中的知識”的能力。比如三國時期的楊修,堪稱聰明,總能猜測到曹操的心思,但他不夠智慧,他那樣在曹操面前耍聰明的後果是身首異地,所以他只是聰明而缺乏生存的智慧。
智慧與聰明不同,比聰明更深。
一個人可能很聰明,卻不一定智慧。聰明是我們對付事物的表面,但智慧是我們研究事物的本質。我們所需要的,是在心靈裡有智慧,而不是花費在心思上聰明。
很多人不聰明,但是他們卻是有智慧的人;有些人,總是傻傻的,做一些別人認為很笨的事,卻是很有智慧。這不僅僅是人類在進化中優勝劣汰,還在於人類本身在實際生活中需要實現利己。
1988年,75位諾貝爾獎的獲得者在巴黎發表聯合宣言,呼籲全世界“21世紀人類要生存,就必須汲取兩千年前孔子的智慧。”
為什麼他們會這麼說?
他們這些人,在當時算是世界上最聰明的那批人了,為什麼他們還要向二千多年前的孔子去尋找智慧?
2500多年的百家爭鳴,是中國古代文化最光輝燦爛的時代,走出了無數個思想家、哲學家。
他們的思想和著作,到現在我們翻開來閱讀,都有新的體會。
他們的著作都是在談論人性,他們的思想亦然。
而人類,即使已經脫離了動物屬性,但人性是人心深處的東西,有屬於顯意識,也有屬於潛意識。
顯意識可以改,潛意識很難改,需要有人幫你指出來。
所以說:“人性向下,人心向上。“,也為什麼有”人性本善“”人性本惡“的爭論。
現代人總有種無知者無畏的精神,盲目的認為現代人肯定比古代人聰明,真滑天下之大稽。
古代除了科技不發達,其他的都甩現代人N條街。但是注意,科技不是科學。
而現代人,喜滋滋地認為古代人都是過著茹毛飲血的日子,自己只要穿越過去,必能醉臥美人膝、醒掌天下權。
-
3 # 宅家小兔
就普通人群說,現代人和古代人相比,不能說誰比誰更聰明。生理方面,兩者大腦結構基本相似,沒有發生巨大的差異,因此智商水平應相當。
如若考慮外界影響因素,兩者智慧在以下方面會有些許差異。
貧窮子弟和大部分女子是無法識字的,“女子無才便是德”是人們共識。而現代人幾乎人人都接受九年制義務教育,之後還有高等教育/職業教育多方向選擇,自學的途徑也是多樣。
因此,現代普通人比古人智慧增長能力強。
適應自然環境方面現代人因為擁有更多的高科技手段,因此可以對自然採取某些手段使其更適合人類生存,比如人工降雨。而古人只能一切聽天命,看天吃飯。這方面現代人優於古人。
因此,現代人的聰明都是在古人聰明的基礎上傳承發展起來的,兩者是相對的。
-
4 # 網管小賈
時代變遷,本質不變。週而復始,道法自然。
現代人有現代人的迷信,還不如古人更接近天地。少了敬畏之心,徒有聰明又有何意義。
-
5 # 中書門下平章事
沒有,其實古人和現代人的差距在於獲取的資訊不一樣了,現代人透過網際網路能夠快速的獲取想要的資訊,但這也不是沒有缺點,我們自己思考的少了,資訊獲取的容易影響了獨立思考能力。
回覆列表
上古或遠古時期不論的話,就幾千年來說,個人覺得古代人與現代人的先天智力水平應該是差異不大的,只是生存環境與教育水平不同而導致的認知差異而已。
後天環境不同古代的科學技術水平不高,沒有經過技術革命,人們能夠掌握的科學技術有限,限制想象空間,不能解釋的事情只能神化,並盲目崇拜。現代科學技術的基礎已經不可同日而語,人類探索的領域很廣,越來越多的不可解釋現象被揭開謎底,所以人們掌握的科學文化技術等方面的知識也越來越豐富,遇到問題的解決手段也越來越多。
教育方針不同古代因為征服自然的力量不夠,可用的資源也比較匱乏,所以統治者為了保證國家正常運轉,需要不停的互相掠奪資源,導致了戰爭頻發。同樣的,國家內部為了安定,也採取了愚民教育,教育資源極度的不均衡,大多數人沒有學習先進科學、文化、藝術、技術等方面的機會,導致了民間技術發展緩慢的結果。
總之人類社會是在向前發展的,生在不同時代的人掌握的資源是不一樣的,人類進化過程中,個別個體的智力水平有差異也是存在的。但是,整個近千年之內平均而言,差異應該是不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