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票票喵
-
2 # 懂財帝
堂堂150億美元市值的公司,違約1.31億,風險管理能力堪憂,大家要提交警惕。
1 逾期原因:龍力生物對外融資未及時到賬龍力生物釋出公告稱,債務違約情況確實存在,其共有四個銀行合計八個賬戶被凍結,債權人申請凍結金額分別為農業銀行禹城支行9167萬元、工商銀行禹城支行9167萬元、建設銀行禹城支行9167萬元、中國銀行禹城支行23218.75萬元,但實際凍結金額僅為441萬元。
逾期原因為龍力生物對外融資未及時到賬導致的流動性問題。
根據其三季報資訊來看,2017年前三季度,龍力生物實現營業收入10.81億元,同比增長76.66%;農產品加工行業平均營業收入增長率為21.88%;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16億元,同比增長19.76%。11月28日,龍力生物因擬籌劃資產收購重大事項臨時停牌。
二,陸金所 負有責任以“同吉9號”為例,這是獲得監管機構批准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或證券公司向特定客戶募集資金或者接受特定客戶財產委託擔任資產管理人,由託管機構擔任資產託管人,為資產委託人的利益,運用委託財產進行投資的一種標準化金融產品,責任承擔者是融資方及其擔保人。
陸金所平臺作為產品代銷方,主要對資訊披露透明度以及銷售過程是否符合監管規定等負責,不必對投資者的本金與收益負責;
大同證券作為集合理財計劃管理人、中海信託作為信託計劃管理人等,也不必承擔本息兌付責任,只需要對自身的業務職責負責;
融資方及其擔保人才是最終的責任承擔者。
若融資人及擔保人最終無力兌付,理財計劃管理人和銷售平臺各方能否免去兌付責任,要看後者是否做到盡職盡責。
在風險預警中,其多次提到該資管計劃專案可能提前或者推遲專案預期,並且可能損失全部收益,甚至全部本金部分。
三、陸金所的風險管理能力有待考察此次逾期事件涉及118名投資人、1.39億元,而陸金所管理的資產總體規模超過4000億。
這1.39億看似佔比不多
去年12月螞蟻金服也曾遇到,當時招財寶出售的僑興私募債出現3億壞賬,招財寶利用網際網路平臺將劣質私募債直接分解為公募產品,面向眾多散戶,經過多次轉讓,包裝成個貸產品,但其底層債權仍為僑興私募債。
地方金交所與互金平臺合作的產品已基本下架。
剛性兌付是國內投資者的慣性思維,國內沒有法律條文規定資管公司進行剛性兌付。未來,隨著監管規則的完善,剛性兌付將逐漸被打破。
從資管新規的精神來看,打破剛性兌付是大趨勢。
風險無處不在啊。
回覆列表
這幾天網際網路金融圈最火的大概就是“陸金所”了,一系列驚悚標題讓投資者們瑟瑟發抖,什麼“陸金所1.4億元逾期,投資者被踢群”、“ 陸金所逾期1.39億,炸出借款方上市公司財報造假”……鬧得人心惶惶,我們先彆著急,看看究竟是怎麼回事?
簡單來講,這事的導火線是陸金所代銷的資管產品逾期了,其實逾期就逾期吧,陸金所家的產品逾期也不是一次兩次了,本來這是一件較為普通的“事故”,然而讓人覺得害怕的是,陸金所單方面一聲不吭將官方VIP群給解散了!
(簡直太像渣男作風了有木有?)
這下就炸開鍋了,相信一直關注P2P行業的投資者一定覺得這場景如此熟悉~
產品逾期、解散官方群,然後……細思極恐,這不就是P2P跑路的一貫操作嗎?!
我們知道,陸金所作為中國平安集團傾力打造的投資理財平臺,在很多人眼裡,可算得上是P2P理財行業的“大佬”了,然而最近頻頻出現狀況,不得不讓人擔心,這樣牛逼的平臺都出現問題了,外加最近行業整頓正直關鍵時刻,如今P2P是不是不能投了?!
首先,我們要明確,陸金所不是P2P平臺!
它的P2P業務叫陸金服。
而這次發生逾期的是陸金所“代銷的產品”,喵叔曾經再三提醒各位:
代銷的產品風險通常比自營的大!無論是網際網路金融平臺產品還是銀行理財產品,都是如此!所以不建議各位買代銷理財產品。
另外,這次事件也讓我們明白了,並不是只要是“大”平臺就一定靠譜了,選擇P2P產品除了要關注企業運營情況,還有更重要的是詳細到標的的挑選。
P2P還可以投!但你的投資方式要改變才行!
我們都知道,互金行業整頓之後,“破除剛兌”才是未來的P2P平臺的常態。
在這個基礎上,我們可以這樣理解,P2P公司只是一個殼,而關鍵的是裡面的肉,公司並不能保證肉是新鮮的,所以使用者挑選的時候不能只看殼了。
所以“平臺很靠譜,但我們選的專案很渣的情況”今後也有可能發生咯~
喵叔認為P2P當然可以投!
畢竟監管已經趨向明朗了,這也預示著我們的投資理財方式也逐步走向了正規。
然而想要穩穩地賺收益,投資人的挑選方式可能需要有一些改變。
從這次陸金所的事件中,我們應該得到警醒:
下一次,我們在選擇投資專案的時候該怎麼操作。
以前只是看該平臺是否靠譜,該平臺的運營情況是否良好……現在我們還得加上我們在該平臺選擇的具體標的情況,到底是什麼專案?我們的錢用在了哪裡?可不可靠?
之所以投資人需要這種轉變,還是因為政策的更新,理財市場變化很大,關乎錢的事可都不是那麼容易的,我們還得緊跟政策的腳步,多學點投資理財的知識,多多解讀政策才行哦!
要是還像以前一樣,只關注哪個平臺收益高,哪個平臺活動給力,我說不坑你坑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