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農民也優雅

    農村自建房大部分都是磚混結構,畢竟磚混結構施工相對簡單,而且也可以節約一點資金,不過磚混結構在安全範圍內到底能夠建到多少層,大家卻不是很瞭解。在這裡我跟大家簡單的聊聊個人在這方面的一些瞭解。

    磚混結構的農村自建房可以建六層樓沒有問題。

    磚混結構的的房子有一個比較大的缺點就是橫向抗剪能力比較差,也就是我們大家所說的抗震效能比較差,所以在一些設防烈度比較大的地方是不能採用磚混結構的。個人認為如果是需要建六七層樓的自建房還是採用框架結構比較好,大多數地方的磚混結構農村自建房一般也就是2~4層之間的高度。

    磚混結構的農村自建房構造柱、圈樑的設定缺一不可。

    磚混結構的房子最大的弱點就在於承重體是磚牆,磚牆抗壓能力很強,但是抗拉抗剪能力是個薄弱環節,所以構造柱和圈樑就是用來補強磚牆這些缺陷的。可能很多人會不認可這種說法,總是會說我已經這樣做了幾十年,完全沒有問題怎麼怎麼樣,對於這種情況個人只能說農村自建房是大家一輩子的事情,安全才是第一位的。

    磚混結構的農村自建房基礎有什麼要求?

    對於基礎來說不管是框架結構還是磚混結構,要求都是一樣的,唯一的一點要求就是需要保證足夠承載能力,不同的樓層的基礎需要滿足不同的承載力要求。所以磚混結構的農村自建房基礎就需要針對不同地基條件選擇不同的基礎形式,選擇不同的基礎埋深以確保基礎不會出現不均勻沉降或者承載能力不足的問題出現。

    總的來說磚混結構的農村自建房,雖然說可以建到7層以下的高度,但是對於農村的施工條件來說做到四層或者五層就可以了。個人不建議六層七層的自建房還採用磚混結構,畢竟農村自建房缺乏專業勘測手段,也缺乏專業的設計圖紙。當然這只是個人建議,僅僅只是一個參考而已。(圖片來自網路)

  • 2 # 瓊樓玉宇工匠之光

    一,可建六層,地基承載力每平方米25噸。

    二,基礎選型宜鋼筋砼條型基礎。

    三,每層帶圈樑角柱,首層,二層砌築砂漿100號(水泥石灰)磚75號以上(機制)。

  • 3 # 南廊小魔

    不知道你說的穩妥是啥意思?可以建與值得建是兩回事。學過建築結構選型的人都知道,在某個跨度或高度區間上適用某種建築結構型別,但並不是說別的結構型別就不能用,可以用,只是不值得,不划算,價效比不高。所以,磚混一般就兩三層。你非要蓋,不塌,十幾層也可以。但磚混是牆承重,越接近地面的牆身越厚,相對使用面積會越小。現在連農民屋都框架了,鋼筋也很便宜,沒必要搞磚混。

  • 4 # 醉江南小鎮

    關鍵是地基和磚,一般來說,磚的強度為MU10(一般磚的強度),可以建5層!地基與基礎要均勻,地耐力能達到6噸/平方米(即沖積平原的土壤,就可以,一般計算,住宅的自身重量(建築材料的構成)和活負荷(人活動和傢俱等),框算2.7噸/平方米,就可以算出總幢房子的重量,那負重地基的面積佔多少,就可以計算基礎的結構了!

  • 5 # 黃金時代當家

    一、地震區破碎帶,磚混結構不得超過兩層。

    二、軟土地基地段:

    1、片石條形基礎的磚混結構不得超過三層;

    2、砼閥板或樁基框架底梁,磚混結構不得超過六層。

    三、硬土岩基地段:

    1、無地圈樑的磚混結構不得超過三層;

    2、有地圈樑的磚混結構不得超過六層。

    四、框架結構層數,根據規劃用途需求和具體設計確定。

  • 6 # 湘村小之草

    一、砌體結構簡介。

    一幢建築物是由許多部件構成的。通常將牆、柱、梁、樓梯等部件稱為構件,將屋面、地面、牆等部件為配件。磚混結構是指建築物中豎向承重結構的牆採用磚或者砌塊砌築,構造柱以及橫向承重的梁、樓板、屋面板等採用鋼筋混凝土結構。也就是說磚混結構是以小部分鋼筋混凝土及大部分磚牆承重的結構。

    二、影響房屋層數的主要因素有。

    房屋的使用要求、當地城市設計和規劃要求、建築結構形式和材料要求、建築防火要求和建築造價要求等。

    三、影響砌體結構層數的原因。

    1、結構與材料影響層高。因建築結構形式和材料是決定房屋層數的基本因素。所以,砌體結構由於牆體多采用磚或砌塊,自重大、整體性差,下部牆體厚度隨層數的增加而增加,故建築層數一般控制在6層以內,常用於住宅、宿舍、普通辦公樓等大量性建築。

    而鋼筋混凝土結構建築是以鋼筋混凝土柱、梁、板作為承重的,則可應用於多層和高層建築,也是中國目前房屋建築中,應用最為廣泛的一種結構形式。另外,像鋼結構建築是以型鋼等鋼材作為房屋承重骨架的建築。這種結構更可應用於高層及超高層等大型公共建築中。

    2、與建築造價有關。建築造價與建築層數可也是密切相關的。而磚混結構住宅,在牆身截面尺寸不變的情況下,隨著層數的增加,單方造價開始雖有所降低。但上到6層以上後,由於磚牆截面尺寸得有變化,層數再增加時,就會使建築造價顯著上升。因此,一般情況下,5層的磚混結構的多層住宅是比較經濟的。

    3、與樓房層數分類也有關。在中國,按樓層層數不同,一般將建築是分為住宅建築、公共建築及綜合性建築、超高層建築。其中,住宅建築按層數又分類為低層、即1~3層;多層、即4~6層;中高層、即7~9層;10層以上為高層。砌體結構,在分類時,都只會將其歸類到低層或多層中,且也不會去設計比這更高的了。

    另,公共建築及綜合性建築的總高度超過24米的為高層(不包括總高度超過24米的單層主體建築),不超過24m的為多層。在建築物高度超過100米時,則不論住宅或公共建築均為超高層。

    四、基礎與地基。

    1、基礎與地基簡介。基礎是建築物地面以下的承重結構,是建築物的牆或柱子在地下的擴大部分,其作用是承受建築物上部結構傳來的荷載,並把它們連同自重一起傳給地基。地基是指基礎底面以下,荷載作用影響範圍內的部分岩石或土體。它不是建築物的組成部分。其中,直接承受基礎荷載的岩土體稱為持力層,持力層以下的岩土體稱為下臥層。

    2、地基分類。地基可分為天然地基和人工地基兩類。天然地基是指天然狀態下即可滿足承載能力要求、不需要人工處理的地基。可作為天然地基的岩土體包括岩石、碎石、砂土、黏性土等。當天然土層達不到承載要求時,可以對地基進行補強和加固。經人工處理的地基稱為人工地基。人工加固地基通常採用壓實法、換土法、打樁法以及化學加固法等。

    3、基礎的構造形式。基礎構造形式根據建築物上部的結構形式、荷載大小以及地基土質情況而定。一般情況下,上部結構形式直接影響基礎的形式;當上部荷載增大,或地基承載力有變化時,基礎形式也會隨著發生變化。按構造形式不同,基礎可分為條形基礎、獨立式基礎、井格式基礎、筏形基礎、箱形基礎和樁基礎等。

    五、砌體結構基礎的選擇。

    1、當建築物上部結構採用牆承重時,基礎沿牆身設定,多做成長條形,這類基礎稱為條形基礎或帶形基礎,它是牆承式建築基礎的基本形式。條形基礎可用磚、毛石、混凝土等材料製作,也可用鋼筋混凝土製作。

    2、當地基條件較差時,為了提高建築物的整體性,防止各柱子之間產生不均勻的沉降,常將柱下基礎沿縱橫兩個方向擴充套件連線起來,做成十字交叉的井格式基礎。

    3、當建築物上部荷載大,而所在位置的地基能力又較弱時,採用簡單的條形基礎或井格式基礎已不能適應地基變形的需要,通常需將牆或柱下基礎連成一片,使建築物的荷載承受在一塊整板上,這種滿堂式的基礎稱為筏形基礎。

    4、當建築物的荷載較大,而地基的弱土層較厚,地基承載力不能滿足要求,採取其他措施又不經濟時,可採用樁基礎。樁基礎一般由設置於土中的樁和承接上部結構的承臺組成。承臺是在樁頂現澆的鋼筋混凝土梁或板;樁柱一般用鋼筋混凝土製作。鋼筋混凝土樁既可以做成預製樁,也可以做成沉管灌注式樁。單樁如用鋼筋混凝土做成,長度根據堅硬土層的深度確定,一般在6~30米之間,最長的可達60米。

    六、影響砌體結構層數還與當地的各種自然氣候條件等因素有關。

    在我們進行建築設計時,其主要的依據有使用功能、自然條件與人為環境、技術要求等幾個方面的考慮。其中自然條件包括當地的溫溼度、雨雪、風速、風向等氣候條件及地形、地質條件和地震烈度等。建築的保溫隔熱、防水排水、朝向採光、體形設計、結構形式等也都與自然條件有密不可分的聯絡。所以,在確定砌體結構的層數時,這些都是需要計算進去的。

    最後,我們在蓋砌體結構的房屋時,其體型是不能有大的變化的。雖說建築體型的變化有許多,如有簡單六面體、圓柱體及複雜的多面體等。總體來說,建築體型可以分為對稱體型和非對稱體型兩類。對稱體型具有明確的中軸線,組合體的主次關係明確,給人以莊嚴、穩重、完整的感覺。非對稱體型沒有明顯的中軸線,組合體靈活自由,易於與使用功能緊密結合,給人以輕巧、活潑、舒展的感覺。但對砌體結構來說,對稱體型的建築結構才是最適合砌體結構的。

  • 7 # 我在雲端漫步ing

    曾經從事建築行業,給幾點意見。

    首先來定義一下什麼是"磚混結構",磚混結構是混合結構的一種,是採用磚牆來承重,鋼筋混凝土樑柱板等構件構成的混合結構體系。簡單點說就是用磚砌築牆體,用預製混凝土板或者現澆混凝土做屋頂建設的房子。

    如果不考慮地基承載力,只需要考慮磚的強度,從工程經驗來說,蓋個十幾層是沒啥問題的。牆體只需要承受壓力即可,這就發揮了磚的特長,只能受壓不能受壓或者抗折,而且在砂漿的作用下,每一塊磚都透過砂漿連線在一起,成為一個整體,其抗壓能力也得到增強。

    在工程實際中,磚混結構一般也就是六七層左右,因為一棟建築的結構設計,不僅僅是從他的承載力方面考慮,還要考慮到結構的經濟性。

    比如我們平常看到的橋樑,為什麼大多使用鋼筋混凝土,不使用鋼材?原因很簡單,全部用鋼結構,造價太昂貴了。能用混凝土替代是最經濟實惠的。只有在大跨度橋樑中,比如懸索結構、斜拉橋體系中,才會採用橋身使用鋼結構,橋面使用混凝土板,上鋪瀝青,這樣即發揮了鋼材的抗拉效能,又發揮了鋼筋混凝土板的抗折抗壓效能,又減輕了橋的自重。這就讓各種材料都充分發揮其效能,且能大幅度降低成本。鋼材的優勢是不會脆斷,又延時破壞的性質,有利於判斷結構是否健康工作,劣勢是要做保養防鏽。

    回到剛才談到的磚混結構,對於房屋來說 要考慮它的實用性、安全性,磚混結構的優點是較經濟實惠,但缺點是房屋的開間比較小,無法像框架結構或框剪結構,做成幾百平方米甚至更大的大廳,比如我們平時去圖書館、展覽館、博物館等,都是需要非常大的大廳,夠同時容納許多人 ,顯然磚混結構無論建幾層都是無法滿足的。

    房屋從安全性來說 ,磚混結構抗震作用等級較低,曾經發生的汶川地震,許多房子都是磚混結構,結果是被夷為平地。另外樓層越高,當地震或者火災發生時,人逃生的機會就會變得很小。

    以上可以看出來,選擇磚混結構,一定是地質條件好,投資成本低、不需要大的開間(大廳),高度應控制在6層以下為宜。所以農村建房,一般都是磚混結構。

  • 8 # 冷泉26

    磚混結構的建築,是上個世紀國內普遍使用的建築結構,在當時的條件下,為儘快解決百姓住房發揮了重要作用。

    就算是現在,在一些小城市建房,或者農村自建房,也會發現很多磚混結構。“存在即合理”,這就說明,磚混結構房屋還是有它一定的存在價值,並非一無是處。

    但是,你知道磚混結構一般可以建多少層嗎?這種結構的房屋,對地基都有哪些要求?

    磚混結構最多能建幾層?與很多因素相關,其中最重要的是當地的地震烈度屬於多少度,再就是用磚的種類、承重牆的厚度、地基的形式等。

    在中國,建設磚混結構的承重牆,最小不得低於“二四牆”,在這個前提下 :

    6度地震區,限高21米,7層。

    7度地震區,限高21米,7層。

    8度地震區,限高18米,6層。

    9度地震區,限高12米,4層。

    目前,中國已經禁止紅磚的生產,城市建設已經基本看不到紅磚了。但是在農村還有使用,不過農村自建房,都不會超過4層。因此,只要是按照設計規範設計和建造,強度都不問題。

    任何建築,對地基的要求都不可馬虎。

    如果就是簡簡單單的在地面挖一條溝,裡面砌上毛石,灌上砂漿,這樣的基礎,我們叫做“條形基礎”, 這樣的地基,雖然承受一層房屋在強度上沒有問題,但是抵抗外力的能力很弱,也容易發生透水,還容易發生地基下沉不均勻等問題。所以在有條件的情況下,還是應該儘量挖的深一些。

    如果地基挖的比較深,使用毛石砂漿墊層,混凝土地梁,做成“井格式基礎”, 承重牆在“二四牆”以上,這樣的地基,可以蓋到3--4層。

    如果地基是墩基,地基上又澆築了地梁,這樣的地基,配合構造柱和圈樑,可以蓋到10層。但是為了安全,一般都不會超過7層。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對科研並不熱愛,為了以後發展值得讀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