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子衿1248525179

    我本人感覺讀《百年孤獨》沒覺得有多難,如果說難較之喬伊斯的《尤利西斯》那簡直就是小巫見大巫。其實我在閱讀《百年孤獨》時,感覺十分愉快的,其他人會有難讀的感覺,我覺著有點奇怪。一、我想我會覺得容易理解可能是因為當年的我是個書蟲,(主要是小說類啊)從小學二年級讀第一本小說起,大量的閱讀量作基礎,對文字特別的敏感吧,我的閱讀無目的,(不為老師佈置,領導指導)只為文字的吸引與興趣,因為閱讀在我就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就象現在人們打麻將玩遊戲時的愉快。因為這樣的閱讀量,所以:欣賞能力無形地提高了,到後來,對比較淺白直述的以情節取勝的白話小說,就覺得不夠讀了,因為這樣的小說有一定程式,技巧,看了開頭知道結尾,較無趣。就比如當你把《紅樓夢》看N遍了後(當年魔紅樓N年,太好看了,簡直象探險似的,每次每次都有新發。)感覺其他情節小說更無味了。所以就看一些不一樣的小說。二、我感覺我看西方的現代派比如魔幻派、意識流派會覺得容易進入,也和我喜歡讀哲學書有關,年青時很喜歡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那些理論也提詰熬難懂的,)這也提升了我的閱讀理解層次。西方的現代小說,很受弗洛伊德哲學理念的影響,所以在理解閱讀西方小說家時,較容易進入。三、我的閱讀能力是自然發展發生的,沒有過多限制與目標,且有自己一套感悟,所以我一般不看導讀,如果不是作者自己作序。因為覺得假如對方並沒真正理解其神韻,還不如自已本著文字的神韻去理會。這樣的感覺可能更直達些,你可能會比導讀者發現更多趣味性的東西,不受他先入為主的概念框架,影響到你自己的判斷和閱讀樂趣。。個人感悟是,作為後現代人類,精讀深讀西方文藝復興至今的文藝作品,如音樂,美術,對理解現代派小說也有很大幫助。我們中國人沒有經過這樣的時期,想補課想體驗就必須掌這樣的“穿越"神器,文字的,音樂的,視覺的,只有當我們讀懂聽懂看懂了這一塊,才能真正理解融匯貫通西方文明的精華吧。個人感悟二、當年初看弗洛伊德,感覺當年磚家自己也沒讀懂,誤導了許多人。ᵎ(•̀㉨•́)و ̑̑ 加油

  • 2 # 我說你聽你說我聽

    因為讀的遍數少。外國小說,把人頭人名分清就不易。再搞懂人物關係作家筆法等等。好像中國古詩詞,讀一遍不行。再一個,中國人看書要有柺杖,你熟悉的人和事帶著你往書裡走。給你介紹指點,誰是誰的二大爺,誰是誰的三姨,百年孤獨沒有中國人熟悉的帶路柺杖,人頭又多,如入迷宮。

  • 3 # 博書

    沒有什麼書是讀不懂的,前提是要要保持足夠的耐心去理解這本書。坊間流傳《百年孤獨》這本書很難讀懂,是因為閱讀這本書的人普遍缺乏讀書時那種平心靜氣的狀態。這和閱讀《紅樓夢》是一樣的道理,倘若沒有足夠的耐心,很多人翻看這本書只看到了一半就放下了,自然也就無法卒讀,更別說理解作者在書中所傳達的深刻含義了。

    《百年孤獨》這本書,相對於市面上流行的暢銷書而言,自然艱深晦澀,意義深遠,如果用讀暢銷書的態度來閱讀這本經典之作,又怎麼能夠讀懂呢?

    大家之所以覺得《百年孤獨》這本書讀不懂,原因無外乎三點:

    一、《百年孤獨》這本書中的人物關係複雜,有很多重複的名字出現,人物之間容易混淆,張冠李戴。

    從技術上來講,這個問題很容易克服,只是很多人不知道讀書的方法罷了。說來簡單,只需要畫一張人物關係圖,書中那些讓人眼花繚亂的人物關係一目瞭然。讀書,應該養成做筆記的好習慣,這也是培養讀書的心性的方法之一。

    《百年孤獨》這本書主要講述了在一百年來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的傳奇故事。家族的第一代人是先祖何塞·阿爾卡蒂奧·布恩迪亞和妻子烏爾蘇拉;家族的第二代人,包括何塞·阿爾卡蒂奧、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阿瑪蘭妲、麗貝卡。

    第三代人包括阿爾卡蒂奧、奧雷里亞諾·何塞、以及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在戰爭中和他的情婦們生下的十七個私生子、第四代人包括孿生兄弟何塞·阿爾卡蒂奧第二和奧雷里亞諾第二,以及他們的妹妹雷梅黛絲。第五代人包括何塞·阿爾卡蒂奧、梅梅、阿瑪蘭妲·烏爾蘇拉。第六代人則是梅梅和工人的私生子奧雷里亞諾,最後一代人則是奧雷里亞諾和他的姨媽阿瑪蘭妲·烏爾蘇拉生下的長有豬尾巴的男孩,被螞蟻吃掉。

    二、馬爾克斯在小說的敘述中採用了大量象徵、隱喻、意識流等魔幻現實主義手法,針對《百年孤獨》這本書的敘述方法而言,本書的故事結構和大量隱喻讓人難以理解。

    作為魔幻現實主義的巔峰之作,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在小說敘述方法上可謂開創風氣之先,書中融入了大量的神話傳說、民間故事、宗教典故等神秘因素,將現實與虛幻巧妙糅合,展現出一個虛構的真實世界。因此書中敘述的故事,實際上介於現實和虛構之間,讓人真假莫辨。

    這也是本書受到無數人推崇的原因,本書在小說藝術上對後世的影響很大。就中國現代作家而言,餘華、莫言、馬原、格非等人都不同程度上受到馬爾克斯創作方法的影響。

    本書其實是以奧雷里亞諾上校上校為核心,來表現布恩迪亞家族一百年來面對先進文明入侵所作出的努力和抗爭,以及家族成員之間因為缺乏真正的情感交流而不得不面對的孤獨。加勒比海岸的小鎮馬孔多,其實喻示了一個被先進文明拋棄的世界,布恩迪亞家族的人在這個遺留的世界繁衍生息,最終免不了因為閉塞和落後而消亡。

    布恩迪亞家族的歷史,實際上代表了整個拉丁美洲的歷史。他們試圖融入外部世界的先進文明,渴望拋下保守落後的本土傳統,但是最終所有的努力和掙扎,都像奧雷里亞諾上校發動的三十二場戰爭一樣成為徒勞。

    三、布恩迪亞家族一百年來的興衰,這是小說中所描述的現實,實際上隱喻了拉丁美洲人民遭受西方殖民入侵時期一百年來的歷史。因為缺乏對這一時期拉丁美洲歷史的瞭解,人們在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難免不知所云。

    本書其實是具有自傳色彩的一本書,書中的很多場景,來自於馬爾克斯童年時期對於故鄉的記憶。布恩迪亞經歷了從淳樸的鄉村生活到戰爭、革命,接著殖民入侵後的西方思潮的侵蝕,在到一切歸於平靜後的絕望、滅失,正是哥倫比亞,甚至是整個拉丁美洲歷史演變和社會現實的再現。

    從十九世紀三十年代一直到十九世紀末這七十年間,馬爾克斯的祖國哥倫比亞先後爆發過幾十次內戰,導致了數十萬人喪生。本書以很大的篇幅描述了這方面的史實,並且透過書中主人公奧雷里亞諾上校帶有傳奇色彩的生涯集中表現出來。奧雷里亞諾上校一生髮動過三十二場起義對抗被西方殖民主義控制的保守派政府,無一成功,政客們的虛偽,統治者們的殘忍,民眾的盲從和愚昧等等在書中都被馬爾克斯表現得淋漓盡致。

    馬爾克斯創作本書的目的,是呼籲拉丁美洲民眾團結起來,共同擺脫孤獨的命運。其主要內涵是表現拉丁美洲本土文明遭到西方先進文明的排斥進而帶給拉丁美洲人民無盡苦難的抗議和憤懣。

    所以,閱讀本書的過程中,一定不可忽視書中涉及的歷史因素。

    綜上,為什麼《百年孤獨》這本書那麼難讀懂,想必大家明白了吧。因為書中蘊含的資訊量太大了,就像《紅樓夢》一樣,沒有讀書的耐心,輕易自然是讀不懂的。

  • 4 # 波濤洶湧的小書童

    提到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記起我這簡陋的書架上也靜靜地躺著一本,而且躺了好多年了。曾經幾次拿起,又幾次放下,斷斷續續看個大概吧。好多朋友也都有這麼一本,情況也和我類似,很少有人能啃得動。

    不管如何,從書的保有率看《百年獨孤》確實是文藝青年的必讀經典,也被中國許多大作家(餘華,莫言,陳忠實等等)奉若神明。但是為什麼很少有人能夠讀下去呢?

    首先,人物眾多,而且名字又長,別說進入劇情,先記住名字都得花費好多氣力。我對外國人的名字是沒有什麼概念的,記得看《權力的遊戲》時,出場一個人物我就用本記上一個,直到看完整整第一季才不需要那張寫滿外國人名的小本。《百年孤獨》比《權力的遊戲》何止又大出一個量級。

    馬爾克斯太喜歡用大長句,開篇第一句“多年以後,面對行刑隊,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上校將會回想起父親帶他去見識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這短短一句就包含未來、現在、過去三種時態,不知道別人怎麼看,反正我看完這一句就蒙圈了,太燒腦了。

    這部小說不論是在寫法上還是在故事架構上,跟我看過任何的小說也都不一樣,從頭到尾沒有一個完整的主題,也沒有一個統一的主角。有點類似於俄羅斯套娃,一環套一環。一個故事結束,另一個故事開啟,同時又穿插著一些小故事。每個主角都有栩栩如生的人格,人物和人物之間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就更別提拉丁美洲獨有的魔幻現實主義加持在其中了。

    從普通讀者角度來看,如果實在沒興趣,也沒有必要硬啃這樣一部鉅著。還有普魯斯特的《追憶逝水年華》這種意識流的小說,沒有什麼故事情節,一個想法,一個意識,就能寫好幾頁。這種高級別的小說對於想搞創作的作家那確實是汲取營養的源泉,對於純粹想看故事的朋友意義不大,簡單瞭解些就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些老人們為什麼能攢下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