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歪嘴說歷史

    殷墟青銅器是範鑄,就是先用陶或石範拼接製作相關的器形紋飾,再合範澆築。兩週時期也是如此。換一個角度來說,商周時期我國的青銅器範鑄工藝是當時世界上最爐火純青的一種藝術。

    而關於古埃及,一是距離上太遠,早期的中西交流主要以歐亞草原為通道;二是根本沒有一樣的傳統。

    建議先去閱讀相關書籍。如《中國青銅器綜論》

  • 2 # 點夢成真吉先生

    殷墟,原稱“北蒙”,是中國商朝後期都城遺址,位於河南省安陽市。盤庚十四年,商朝第二十位君主盤庚遷都於北蒙(今河南安陽),改“北蒙”名為“殷”。盤庚十五年,開始營建殷都。自盤庚遷殷,到公元前1046年帝辛亡國,經歷了8代12位國王273年的統治。20世紀初,殷墟因發掘甲骨文而聞名於世,1928年殷墟考古發掘,出土了大量都城建築遺址和以甲骨文、青銅器為代表的豐富的文化遺存。

    自盤庚遷殷,商代逐漸進入奴隸社會的鼎盛時期,殷墟出土的這一時期青銅器因其精美的製造工藝而享譽海內外,可謂是中國古代青銅器的典範,成為中國乃至世界造型藝術史上最為輝煌的一個篇章。

    公元前1340年左右,古埃及人就製出了鋼製短劍,反映了當時工藝匠人的高超技術,古埃及人還留下的許多青銅器和裝飾物,現在看來仍是極好的工藝品。從古埃及一些墳墓的壁畫和浮雕上我們可以大致瞭解到那時人們冶銅的情形。

    古埃及人的生產畫面美則美矣,不過要稱得上“完美”,畢竟還差這麼一點點:埃及沒有鐵礦。資源的匱乏制約了古埃及人冶煉技術的發展,所以很長一段時間裡,古埃及人耕田用的還是木犁石犁,好在尼羅河邊的土地是鬆軟的,而沙漠邊緣耐旱的樹木材質又是非常堅硬的,如此,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一些缺陷。不過,客觀地說,古埃及人對青銅器的冶煉技術掌握得倒不算晚

    以上兩種文明的產生,從目前的考古文獻發現,沒有充足的證據表明二者之間有什麼必然的關聯,但人類的歷史浩瀚無垠,以現在的人類已知還有許多未解之謎有待我們去發現。

  • 3 # 玉見沈華

    謝謝邀請,殷墟是中國至今第一個有文獻可考,並且為考古學和甲骨文所證實的都城。殷墟主要由王陵遺址,宮殿的宗廟遺址,洹北商城遺址,甲骨窯穴等遺址構成。從公元前1319年到公元前1046年。是我們現在稱為“商”代的都城。青銅器代表器就是司母戊方鼎。後來也有寫作後母戊方鼎。它是世界文化遺產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古埃及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它主要位於非洲的東北部,尼羅河的中下游,古埃及的文明最早形成於7450年前。也就是公元前5450年,終止於公元639年。

    從歷史時間的軸度上看,古埃及存在的時間要比殷墟存在的時間要早幾千年,他們在時間不會有太多的交集,但是古埃及存在的時間要長久,一直涵蓋了殷墟的存在時間。但是在器物的製造上,古埃及的遺址當中,更多的發現的是石器和雕刻,也有部分的青銅鑄造。而殷墟的墓葬當中,遺址出土當中青銅的鑄造和作為禮器的使用已經達到了一定的高度,所以從這種角度上來說,他們之間的文化發展到哪一種關係?目前為止沒有看到直接的聯絡,但是作為同時期存在和發展的一種文明現象,中間可能還有很多的奧秘等待我們去揭秘和探討。

  • 4 # 洛水清風

    殷墟是中國20世紀最偉大考古發現發現之一,它使淹沒在歷史中迷霧的殷商文明得以重見天日,那出土的十多萬片甲骨文和大量精美絕倫青銅器,不僅讓後人再次領略了那個輝煌燦爛的時代,也佐證《史記》記載的真實性。它使中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一下子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也讓西方學者不得不承認這個偉大朝代的存在。這本是中國人自豪的一件事,然而,卻有中國學者認為:殷墟的文明源於古埃及,它是古埃及東移的一支。

    這位學者的觀點並非“憑空捏造”,他透過對殷墟出土的青銅器研究發現。這裡出土的青銅器中含有高放射性的鉛,與商朝前期及西周後期青銅器成分有著很大的不同,而與古埃及青銅器成分極為相似。因此他斷定:殷商文明源於古埃及,它是古埃及東移的一支。

    這個觀點看似科學,實際上是經不起推敲的。因為商超之前,夏朝就有了青銅器,洛陽二里頭遺址也有青銅器出土,經過碳14測定,它就是4000年前夏朝的東西。只不過沒有文字佐證,西方人不承認罷了。因此說商朝的青銅器絕不是舶來品,而是夏朝的一種延續。

    商超之所以成為商超,是因為那時的商品流通非常發達,商朝人很會做生意。古老的絲綢之路實際上從商朝就有了。古埃及的記載中也提到過中國的絲綢,說明那時中國與埃及就有了貿易往來,像鉛這種元素透過絲綢之路傳入中國也不是不可能的。另外,殷墟的甲骨文與古埃及的文字雖然都屬於象形文字範疇,但古埃及的文字屬於“字畫同源”,而甲骨文表意的更多,這也甲骨文難以識別的根本原因。因此說殷墟文明與古埃及文明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文明,其各有各的獨立性。

    西方的文明多來自神話傳說 ,而中華文明是一脈相傳的。無論《詩經》《尚書》《史記》都對中華古文明有過文字記載,只不過因為年代久遠,今天很難有出土的文物加以證明,這也是西方學者不承認夏朝存在的根本原因。他們認為中華文明不是本土的,是“西來文明”的延續。

    西方學者質疑中華古文明存在,是一種“吃不到葡萄硬說葡萄是酸”的心理,可為啥有不少中國學者也跟著隨聲附和呢!說好聽些,是缺少文化自信,說難聽些,就是崇洋媚外。其實,中國的月亮和外國的一樣圓。

  • 5 # 春江水暖鴨難知

    我的回答可能有點跑題了。考古學家們對青銅器瓷器陶器的研究文章,幾乎可以用汗牛充棟來比喻,但唯獨對木器視而不見。其實,在手工業時代,推動社會大發展的恰恰是木器。

    木頭以其品種繁多材料易得,易加工應用廣,可以製作農具日常用具,戰車弩床,宮殿居室,舟船橋樑,馬車馬鞍,木製品應用大到國作小到家用,各行各業,不可或缺。可以說木器的發展決定了當時的社會生產力。

    而制約木器發展的是刃具。我們常說的金克木,在常見的金銀銅鐵鉛鋅錫鋁中,卻沒有哪一種金屬能克木——對木頭進行切削加工。金克木是一個天大的謊言。從古以來(電氣時代不算),只有青銅合金和鋼才能夠克木,製作刃具。

    青銅合金作刃具那是鐵器沒出現的時代權宜之物,其性易脆易折,太軟了,不吃木料,太硬了無法研磨,合適的硬度極難掌握,所以從黃帝到夏末,社會發展極為緩慢。當然,黃帝時期肯定有金屬和木器的使用,只是使用的程度低而已,不然的話,那他們和石器時代有什麼區別呢?

    直到春秋戰國時期鋼的冶煉技術成熟,堅㓞鋒利易磨的刃具大量使用,才使得木器製作普及化。社會也得到了空前的發展。

    從黃帝至今四五千年中,手工加工木頭對刃具硬度要求基本相同。還是那句話,軟了不行,硬了也不行。進入電氣時代,合金刃具,高速金鋼石磨具,數控機床,將木頭加工變得如此輕鬆簡單,產品美觀耐用,社會的發展與古時也不可同日而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結婚後你明白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