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沒錯我就是獨秀先生
-
2 # 一站中心
首先了解下!
大腦思考消耗的能量,其轉化成生物電能最後變成所謂的意識。
大腦從血液中吸收能量豐富的葡萄糖,葡萄糖放出化學能.神經元利用這些能量生產神經傳遞素,並最終形成“思想”(意識).大腦思考其實就是一個區域性電流產生的結果,神經衝動的傳遞就是靜息電位到動作電位的變化.化學能轉化成電能.
●思想是由能量轉化成物質,思想就是物質!
(思想是看不見的物質,這種物質是人體能量場,是一種由思想構成的能量場,注:不是磁產生的場)
這個是智力體現的結果!
思想與思想的作用力就是意識,意識是一種力!
由於大腦不斷產生思想,所以思想不斷支配思想形成的力(意識)構成思想能量場(黑匣子)。
1. 主觀性和內在體驗。
即使我們可以假設主觀性是神經結構的一種功能,讓我們產生了“我”這種感覺,但是神經元生化活動的電訊號究竟是如何湧現出腦內情景影象的呢?縱然是幻覺,也需要一種切實的發生機制。不同頻率和強度的電流組合作用又是怎樣衍生出“江山如此多嬌、愛你到地老天荒”等豐富細膩的情感呢?
與食物、水、好吃的等生存直接相關物風馬牛不相及的支付寶餘額,這種連看都看不到的虛擬資訊,神經元又是如何創造出來並喜歡上的呢?電流,費勁千辛萬苦的組合出能夠釀酒的流程,僅僅是為了將自己麻醉、阻斷嗎?
物質,組合出“人”這種工具,再製造原子彈將“人”炸燬分解,如果這個過程成立,主角還真不一定是“人”。實際上,這可能都僅僅是宇宙運轉之中的基本規則而已,只不過好奇心驅使不甘的我們想要弄清楚這一切究竟是如何發生的,並從中獲得更強大的力量。
有意識的主觀體驗如何由腦中神經細胞的物理活動產生?心智怎樣從物質中湧現出來?以人類當前有限的知識和想象力,尚無法在純粹的物質和切身體驗到的內心感受之間,建立起任何可能的關聯機制。
而一元半的副現象論,認為意識只是神經活動的副產物,不能反過來對神經活動本身產生絲毫影響,這就引出了第二個根本性的問題。
2. 自我主動性的發起源。
看到疾馳而來的汽車,我們會本能的進行躲避;被燙到了,會將手迅速縮回……這類因外界刺激而引發的反應很容易理解,對於功能足夠強的邏輯電路來說,簡單的輸入的確可以產生複雜的輸出,透過各種反饋機制和自適應效能夠得到千變萬化的結果,這可以解釋我們所表現出來的大部分行為。
然而,對於一些純粹主觀性的思維活動和行為,在沒有任何明確而直接的刺激輸入時,大腦這個物質邏輯模組又怎麼能自發的產生具有目的選擇性、並非隨機事件的活動呢?沒有輸入,如何響應?
例如,我突然想哼兩句小曲,如果這類行為是由大腦隨機性組合出來的事件,那麼也會產生“我在獨處時突然破口大罵了五分鐘”的情形。若下意識的出現了這種衝動,但你卻及時控制住了,則表明在那一時刻,的確有某種“未知原因的不明現象”影響且改變了神經環路的實時生化活動。
在原始社會,擄掠一個部落外的人回來吃掉了,可以視作飢餓引發的條件反射;而在當下,怒火滔天的你主動壓制住了想要殺掉一個人渣的衝動,這卻僅僅是因為存在於你腦海中的法律條文或者是道德規範。
如果我們認為純粹的物質大腦,不可能自發性的產生出可以運用的法律條文,那麼剩下的解釋就只能是:我們的確擁有自主意識。
可是,意識到底是什麼呢?是一種客觀存在的非物質實體嗎?如果這樣認為,那麼兩元論也存在著兩個根本性的問題:
1. 無限套娃。
因為我們完全無法理解,神經元活動如何在腦海中產生了影像或幻象,所以可能會存在著一個“意識”,是它感知到並整合了這些輸入資訊,形成了我們內在的感覺體驗。這就如同大腦中存在著一個笛卡爾劇場,視覺、聽覺、觸覺等意識流在一塊思維熒幕上演,而觀眾則是“意識”,也就是真正的“你”。
它,也就是你,在操縱著你的物質身體。
正如同對大腦結構進行的分析研究,用以闡釋視覺、聽覺形成的神經基礎一樣,我們不禁要產生疑問:這個“意識”具有何種結構與功能使得它能“看到、聽到”呢?如果我們在大腦中發現了這個意識,不管它是有形的還是無形的,必然會以科學方法對其進一步分解研究。於是,就會產生“意識的意識的意識……”的無限迴圈問題。
2. 仍是物質。
如果存在獨立的意識體,那麼它除了接收大腦的神經訊號之外,還必然能夠對神經活動產生影響,也就是與物質的神經元發生互動,否則無法產生自我主動控制的有意識行為。
然而,能夠與物質發生互動作用的事物,也必然是物質。(物理學定義:物質為構成宇宙間一切物體的實物和場。)
當然,如果你願意,也可以將意識的這種作用視為非物質的魔法,是神秘不可知的,不過這就等同於放棄了探索、脫離了科學。
從假設意識作為實體存在而產生的兩個根本性問題可以看出,糾結於神經元之外,是否存在著獨立的意識或靈魂並不是問題的核心。這僅僅是概念或理解上的差別,對於科學來說本質上都是一樣的:研究未知的事物和現象。
即使神秘如魔法、神通,也是宇宙的一種組成部分、一種基本屬性,是可以被研究的物件,只不過研究到什麼程度、能不能研究得出來而已。昔日的千里眼、順風耳、上天入地等是不同發展程度導致的認知差異,魔法的形式通常也是與時俱進的,現在可能發展到一拳打爆一個星球了吧,而在古代根本就不知道天上掛著的星星究竟是個什麼東西。
這使得執迷於下面這類可能很有趣也比較燒腦的問題,對於意識的研究來說並沒有太多幫助。
強烈的悲傷,瞬間將你淹沒。。。
等等,一大群神經元的集體放電形成了情緒?
那麼,將這種放電形式複製到晶片中,我就擁有了一塊悲傷的電路板嗎?
網際網路每一瞬間流動的無窮位元中,又會產生多少種情緒呢?
一場雷電交加的暴風驟雨,是憤怒的體現嗎?
一個球形閃電,擁有短暫的自我球生嗎?
你的腳趾不小心踢到了桌子腿,痛覺資訊被編碼傳遞到了脊髓。
那麼,是脊髓感覺到了疼痛嗎?
不,是痛覺資訊傳遞到了大腦,我才感覺到了疼痛。
那麼,是大腦的軀體感覺皮層感受到了疼痛嗎?
不,是經過神經元處理後的資訊,使我體驗到了疼痛的感覺。
神經元處理的只有頻率和強度不一的電流,你是說,這個世界上有疼痛著、甚至會嚎叫的電流?而那就是你?
到底是誰、是什麼意識到了疼痛呢?
有意識的主觀體驗,的確與我們所能理解的任何物質現象都相去甚遠,甚至連很多功能都是定域性的大腦皮層如何形成了統一、整合的感覺體驗都難以研究清楚。
例如對於視野中物體的形狀、顏色、深度和動作進行加工的腦區都不同,每種特性的處理速度也不一樣,但我們在時間和空間上的感覺是平滑統一的,同時再加入聽覺和運動控制也不會感受到任何分離的體驗。這種物理上不統一、但主觀上統一的現象,僅憑神經元的互動速度似乎難以完成整合的任務,的確可能會存在著一種尚未發現的全域性作用機制:意識場或心智場。但其將是高度依賴於神經元而存在的,哪部分腦區損傷了,場就可能會出現空洞。
不過,在當前把意識問題與量子力學強行聯絡起來沒什麼意義,雖然在葉綠體能量傳遞的量子漫步、嗅覺中氣味分子鍵振動的量子測量等方面都發揮了關鍵作用,量子效應也很有可能存在於大腦的微觀機制中。儘管意識與量子效應都是神秘不可測的,但與心智未必有直接的關聯。對於肉身仍然沒有跨出地月體系的人類來說,宇宙的神秘性比比皆是,只不過目前恰好發現的是量子效應而已。
意識研究最大的困難之處在於,當前還無法使用任何外部可觀測的物理事件、或用任何已知的物理理論來描述,只能透過個體的主觀感受進行檢測,而大腦組織只有是在“活”的情況下才有效,但又不能真的開啟人的大腦在上面切切割割、隨意插滿電極來做試驗。
在沒有取得實質性突破之前,仍然只能採用有限的、間接的方法進行研究。我覺得一個具有很大可能性把握住的關鍵切入點是:潛意識與意識之間的狀態轉換。這是一個能夠清晰感知到的變化,既然是變化就必然有所不同,就存在找出相關事物和規則的可能,例如在主動受迫的夢境中驚醒(後續會根據我自身的體驗對此寫篇文章進行分析,並嘗試設計一個實驗)。
無論是對宇宙時空的探索、還是對生命起源的追尋,雖然進展並不大,但是人類至少能夠有思路、找到方法來開始、一步步深入研究下去。可是對於我們每個人都擁有、都能切身體驗到的意識,卻幾乎沒有任何頭緒、無從下手。
在眾多可能性中,也可能存在著一種極端情況:以人類當前的心智進化水平而言,尚且達不到理解意識的程度。
但探索之路仍將代代相傳,探討探索的意義並沒有絕對的意義,或許僅僅是對生而為人的一個交代和存在下去的一種驅動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