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邏輯文史游

    諸葛亮罵王朗雖然是虛構的橋段,但由於唐國強和董驥兩位老戲骨的出彩表現讓他們始終活躍在網路上。兩軍陣前王司徒的目的是羞辱蜀軍勸降諸葛,而丞相的目的很簡單,我就是要懟你,打擊士氣,二者出發點不一樣。王司徒說的話很在理,而我們都知道孔明本來就不是來拒絕勸降的,所以就沒沒必要和你講道理,直接抓住要害進行“人身攻擊”。

    王司徒的論點大致如下:

    1、我武皇帝文皇帝都是正統,得人心;

    2、你以禮來降我能給你加官進爵。

    王司徒的失誤之處在於孔明本來就身居高位,投降了你能封我做丞相?司馬懿答應嗎?王司徒本來側重點應該放在你蜀漢彈丸小國必然被我們吞噬,他卻一大堆廢話在強調曹魏政權合理性,這份勸降詞真是不忍直視。

    諸葛亮的回覆更簡單:

    1、漢朝氣數衰落,就是像你王司徒這樣不作為的人太多;

    2、你王朗就是個爛人,所以你說的話就是必定是爛話;

    3、你王朗活著是個爛人,死了還是個爛鬼;

    4、你特麼是我見過最無恥的人!

    孔明不愧是大師目的明確,論點清晰,論據有力,在兩軍陣前揭了王司徒老底,導致王司徒直接gg。

    在小說中諸葛亮多智而近妖,但也不是沒有漏洞,下面來欣賞一下王司徒逆襲版的對戰:

    王:(兩軍陣前,拱手,微微一笑)來者可是諸葛孔明?

    諸葛:(扶扇拱手)正是。

    王: 久聞公之大名,今日有幸相會!公既知天命,識時務,為何要興無名之師,犯我疆界?

    諸葛:(不屑)我奉詔討賊,何謂之無名?

    王:天數有變,神器更易,而歸有德之人,此乃自然之理。(曹真大將軍在旁認真點頭,點毛線頭啊,我估計他也沒聽懂)

    諸葛:(羽扇遙指)曹賊篡漢,霸佔中原,何稱有德之人?

    王:(點頭,嗯了一聲) 自桓帝、靈帝以來,黃巾猖獗,天下紛爭,社稷有累卵之危,生靈有倒懸之急。我太祖武皇帝,掃清六合,席捲八荒,萬姓傾心,四方仰德,此非以權勢取之,實乃天 命所歸也!我世祖文皇帝,神文聖武,繼承大統,應天合人,法堯禪舜,處中國以治萬邦,這豈非天心人意乎?今公蘊大才,抱大器自比管仲,樂毅,何乃要逆天理,揹人情而行事?豈不聞古人云:順天者昌,逆天者亡。今我大魏帶甲百萬,良將千員。諒爾等腐草之螢光,如何比得上天空之皓月?你若倒戈卸甲,以禮來降,仍不失封侯之位,國安民樂,豈不美哉?

    諸葛:(狂笑數聲,扶扇而答,表情一變)我原以為你身為漢朝老臣,我原以為你身為漢朝老臣,來到陣前,面對兩軍將士。必有高論,沒想到竟說出如此粗鄙之語!我有一言,清諸位靜聽。昔日桓帝、靈帝之時,漢統衰落,宦官釀禍,國亂歲凶,四方擾攘。黃巾之後,董卓,李榷,郭汜等接踵而起。劫持漢帝,殘暴生靈,因之,廟堂之上,朽木為官;殿陛之間,禽獸食祿。以至狼心狗肺之輩洶洶當朝,奴顏婢膝之徒紛紛秉政,以致社稷變為丘墟,蒼生飽受塗炭之苦!值此國難之際,王司徒又有何作為……

    王: (手指諸葛亮)住口!無恥村夫!敢在我大魏將士面前強詞奪理,汝主劉備乃織蓆販履之輩,竟敢在太子面前妄稱皇叔。我太祖武皇帝念其弟雲長之威猛,表其為左將軍豫州牧,而其不思報國,殘害同族,益州劉季玉,頗得民心,竟被其佔據家園,如此無父無君之事天地不容!

    諸葛:(情緒激動)無恥老賊,你!

    王:(憤而站立)閉嘴!汝自比管仲樂毅,卻敗當陽,走新野,計窮於夏口,苟圖東吳!我大魏武皇帝神武聖哲,一統北方。三分天下魏居其二,山陽公順天應人,禪我文帝,此乃堯舜之美事,孔明先生號稱臥龍,豈能不知乎?今日我與大司馬曹真奉天子明詔,汝速率蜀軍下馬受降。今幸天意不絕大魏,我今奉嗣君旨,興師討賊,汝等小兒,怎敢在我軍面前妄稱天數!皓首匹夫?蒼髯老賊?你即將命歸九泉之下,屆時有何面目去見漢朝二十四代先帝?!

    諸葛:(手捂胸口,顫聲)我、我、我、我……

    王:(音量放大)諸葛村夫,你枉活四十有六,興師北伐損耗國力,助劉為虐!手足健全卻終日乘坐輪椅,你老婆也真醜!一條斷脊之犬,還敢在我軍陣前狺狺狂吠,我從未見過有如此厚顏無恥之人!!!!!!!!!!!!!!!!!!!

    諸葛: 你、你……啊……(墜於車下,旁邊關興張苞,大喊丞相,左右上前扶起,已死)

    孔明泫然墜於馬前,一命嗚呼。

  • 2 # Zack8

    以下內容是在@車邏輯的邏輯 @蕭武 的回答的基礎上的做的解剖。∠(`ω´*)敬禮

    “罵死王朗”小說《三國演義》的構架下的虛擬故事。

    王司徒是死於秀下限,“情商、智商”的下限,並且“逆商”也不高。(弱弱的說)

    想要勝過諸葛亮?來吧!

    且聽我細細道來!

    開篇以南華老仙傳天書三卷做先導,名《太平要術》,為《天》、《地》、《人》,顧名思義,這是“天下太平至關重要的道術”。

    形容當時的歷史背景是:天災、地震、人禍。小說中形容為“狂風暴雨”、“雷暴冰雹”、“蜺墮雞化”、“地震海嘯”等等,東漢儼然一副“國之將亡,必有妖孽”的景象。

    南華老仙傳天書是前提的,曰:“此名《太平要術》,汝得之,當代天宣化,普救世人;若萌異心,必獲惡報。”

    張家三寶得了“天書”,先是“符水治疫、民心所向”,而後“立甲子於門”,自己覺得時機差不多了!就找了個理由就開始造反,自稱為“順勢取天下”。當時漢未亡國,天下群雄未亂,所謂的“天道”本應該是“順天應時應人”。“蒼天已死,黃天當立”這是不成立的!

    這張家三寶為的是一己之私,順的是自己的心意,圖的是“天下”之名利。自以為是、理所應當的做上了“黃巾賊”。

    這和王司徒有啥關係呢?

    當然有!

    王司徒三觀不正(小說立場而言),是故作客套,眼高手低,出言不遜,辱人在先。

    所謂:“不作死就不會死!”

    “可憐之人必有可悲之處!”

    那麼諸葛亮是在人身攻擊、道德綁架嗎?

    首先,王司徒“自詡口才便給,欲以一席話折服武侯,”,王司徒顯然有點恃才放曠的意思在裡面。

    王司徒稱:“天數有變,神器更易,歸有德之人”,王朗上陣直接把底牌給亮出來啦。

    這很顯然是想找罵。

    直接就被諸葛懟上了:大漢天子尚在,曹操圖謀篡位,是無德,是國賊!

    諸葛這番話實在是不容易反駁的,像王莽、董卓都已經釘在歷史恥辱柱上了。

    王朗說什麼“生靈有倒懸之急”,魏太祖武皇帝仁德,效仿堯舜治國“席捲八荒、以治萬邦”,都被罵成“國賊”了,這是眾目睽睽的事實,一己之言顯然是難以服眾的。

    順便還鄙視了一下孔明,“諒爾等腐草之螢光,如何比得上天空之皓月”,這分明是指著諸葛亮鼻子在說,你這諸葛村夫沒見識,我大方不跟你計較,你快投降,給你封侯,看我對你多好!這都已經是侮辱啦!

    換作一般人,那何止是開罵,殺意都要生出來了,這顯然是王司徒是缺心眼找死。

    諸葛亮:(狂笑數聲,扶扇而答)我原以為你身為漢朝老臣,來到陣前,面對兩軍將士,必有高論。沒想到竟說出如此粗鄙之語!諸葛亮:我有一言,請諸位靜聽。昔日桓帝、靈帝之時 ,漢統衰落,宦官釀禍,國亂歲凶,四方擾攘。黃巾之後,董卓,李傕,郭汜等接踵而起,劫持漢帝,殘暴生靈。因之,廟堂之上,朽木為官;殿陛之間,禽獸食祿。以至狼心狗行之輩,洶洶當朝,奴顏婢膝之徒,紛紛秉政,以致社稷變為丘墟,蒼生飽受塗炭之苦!值此國難之際,王司徒又有何作為?王司徒之生平,我素有所知,你世居東海之濱, 初舉孝廉入仕,理當匡君輔國,安漢興劉,何期反助逆賊,同謀篡位!罪惡深重,天地不容!王朗: (手指諸葛亮)你……諸葛村夫,你敢……

    這很顯然,諸葛亮句句罵在道理上,王司徒上場就一頓“自黑”,都一把年紀了,說話不知輕重,客套話說說,來意不善,自取其辱,與人無尤!

    諸葛亮:(憤而站立)住口!無恥老賊,豈不知天下之人,皆願生啖你肉,安敢在此饒舌!今幸天意不絕炎漢,昭烈皇帝於西川,繼承大統,(眾人吃驚)我今奉嗣君之旨,興師討賊,你既為諂諛之臣,只可潛身縮首,苟圖衣食,怎敢在我軍面前妄稱天數!皓首匹夫,蒼髯老賊!你即將命歸九泉之下,屆時有何面目去見漢朝二十四代先帝?! 王朗: (手捂胸口,顫聲)我、我、我……諸葛亮:(大聲斥責)二臣賊子,你枉活七十有六,一生未立寸功,只會搖唇鼓舌!助曹為虐!一條斷脊之犬,還敢在我軍陣前狺狺狂吠,我從未見過有如此厚顏無恥之人! 王朗: 你、你……啊……(墜於馬下,左右上前扶起,已死…)

    王司徒上場,倚仗的是“才德”,歌頌的是“國賊”,輕蔑的是“村夫”,“曉之以義理,誘之以名利”,這是來勸降,還是來找死呢?

    此中,智商、情商可謂是見仁見智!

    諸葛亮是正當防衛,“罵死”則是小說家之言。

    作者對角色形象刻畫入微,闡述事件,明理明意,塑造人物相當成功!

    《三國演義》書中,“徐庶進曹營”、“三顧茅廬”、“智收姜維”、“樂不思蜀”如此類似的案例多的數不勝數。

    所謂“顯劉備長厚而似偽,狀諸葛多智而近妖”,實乃不解“三才”之意,不明其“道”,言之有過!

    孟子曰:不虞之譽,求全之毀!

    這是作者透過這個小故事,傳遞謙虛、不浮誇、為人低調,不自滿的精神。謙遜:是一種自我的認識,良好的品德。

    與其譽堯而非桀也,不如兩忘而化其道。

    雖然在小說中,王司徒被形容為“老朽昏聵”,但若無其“被捨身成仁”以襯托!

    “我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這句千古絕罵便不能傳世愚眾啦!

    “南華老仙”除了《太平要素》,於“人道”亦是頗有精研,“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與其譽堯而非桀也,不如兩忘而化其道。”

    為“道”者孰是孰非?這也就是是“封神”之意!最後,回到南華老仙的《太平要術》。

    “天地人”為三才之道。孰能以奉天下?

    得“天時、地利、人和”三分歸一,天下一統! 張家三寶,起異心預謀天下,應劫了。

    蜀漢盡得人和,諸葛,明知不可為而為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為人稱道,流傳千古。

    歷史上,謂“忠義不能兩全”“替天行道”者,實乃妄人之言。

    暗淡了刀光劍影,遠離了鼓角爭鳴,

    湮沒了黃塵古道,荒蕪了烽火邊城,

    長江的歌聲,伴隨星光閃耀在歷史的天空!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 3 # 春風十八子

    第一部,先找兩個棉花球,把耳朵眼堵上,風聲雨聲怒罵聲充耳不聞。

    第二部,買一副墨鏡,喜怒不形於色,任對方舌綻春雷,汙言穢語如巡航導彈攻擊,泰山崩於前面不改色,對方根本不知道底細,自己先怯了場。

    第三部,買一個大號擴音喇叭,充足電,開足馬力直接國罵!

    諸葛孔明一瞅,無名大火三丈高,君子動手不動口,可惜手中沒有鐵扇公主的芭蕉扇,要不然讓你有多遠滾多遠!只好把鵝毛羽扇一指,誰與我削他,封他五虎上將!

    老將黃忠聽了,這特麼的比武松打虎封英雄,還有誘惑力,策馬如風彎弓搭箭,一鍵射於馬下!

    諸葛再次完勝!

  • 4 # 山海有夏

    王朗在罵戰中完全可以罵勝諸葛亮,還可以將諸葛亮罵死!

    讀了車邏輯等諸位的作答後,我也想談談罵人的心得,順便幫王朗罵一罵諸葛亮。

    王朗之所以未能取勝,是因為他沒有按照5W+1H思路對罵戰態勢進行分析。為贏得罵戰,我們先小作分析:圖中的動詞“生產”、“做”等等,大家自行替換成“罵”字就可以了。

    “物件”:罵誰?很明確,不解釋了,王朗當然是罵諸葛亮啊。但要知道,兩軍作戰,諸葛亮只是個代表,“罵”的物件應當是整個蜀軍;

    “目的”:為什麼要罵?既然是兩軍戰前,當然是要罵得不戰而勝。能罵死諸葛亮固好,但更重要的是瓦解蜀軍的鬥志;

    “場所”:在哪裡罵?諸葛亮在北伐,王朗當然在主場。空曠之地,王朗聲音是否能達於蜀軍眾耳,科學上存疑,不過既然是文學作品,突略;

    “時間”:諸葛亮北伐,時間是他選的,王朗被動接受。另外,兩漢之時,文言文與口語己經開始分離,所以用語以文白夾雜最為合適;

    “人員”:罵人者,王朗。王朗與蜀軍是否存在方言差異的交流隔閡,存疑,同樣突略;

    “方式方法”:怎麼罵?這就是重點了!王朗的罵人,是一個公務行為,目的是瓦解蜀軍的進攻,而不是單純地與諸葛亮鬥嘴!所以應當以整個蜀軍而不是諸葛亮作為工作物件,下面我們來模擬一下王朗:蜀軍眾將士聽者,老夫王朗是也!爾等或不知吾名,但聽吾言是否成理則可也!(自我介紹,空曠之地,多用短句易遠聲)

    諸葛亮:王司空!諸葛孔明在此!(有話來與我說!自找人說話,氣勢上己先輸了一著。)

    王朗:諸葛先生稍安匆躁,我自有幾句話與蜀軍眾將士分說。莫非你堂堂蜀相,不敢聽我說幾句話嗎?

    諸葛亮:Ok!(做了個“請講”的手勢)

    王朗:蜀軍眾將士!景興素聞蜀中多豪傑,蜀山出劍俠,今日一見,信也!(先拍馬屁)然爾等為諸葛村夫所欺,勞師遠來,犯吾土吾民,謬也!方今天下三分稍定,黎庶莫不切盼稍有休息,蜀中阿斗與諸葛村夫不恤民望,偽託漢名,誆爾等四處征伐,悖也!

    諸葛亮:Shut up! Shut the fuck up!(發現勢頭不對,想阻止發言)王朗:諸葛先生,吾言是否在理,眾將士自能分辨!素聞汝在東吳能舌戰群儒,卻不敢讓你麾下將士聽我說幾句話嗎?!蜀軍眾將士!阿斗與村夫殘民以逞,征伐無度,於爾等卻有甚好處?彼輩若伐我得逞,自作帝王將相,爾等豈皆可作帝王將相乎?!

    兵兇戰危,自古兵者不祥,聖人且不得己而用之。諸葛村夫用兵,多有敗績爾等自知,此番犯我,可保必勝乎?若爾等橫屍我境,縱無需馬革裹屍,獨不念家中父母倚門翹首垂淚,嬌妻夜夜斷腸,稚兒嗷嗷待哺?!

    縱爾等能將老朽斬殺此地,我魂魄亦必長佑大魏將士他日遠征你蜀地,冤冤相報,殺伐無窮,此固汝輩所盼乎!

    諸葛亮:叮叮噹,叮叮噹,鈴兒響叮噹~(欲干擾發言也)

    王朗:蜀中眾將士!今諸葛村夫伐我不義之戰既不可為,何不棄其逕還蜀中?我自會約束我部自回!景興素聞蜀地天府之國,物產豐饒,爾等飲啤酒、吃麻辣兔頭(當時中國尚無辣椒,但王朗不知道),不亦樂乎?何須來犯我苦寒荒蕪之地!去也!去也!

    諸葛亮:Fuck U! Fuck U!

    蜀軍眾將士:我想有個家,一個不需要華麗的地方,在我疲倦的時候,我會想到它~~大風!大風!大風!回家!回家!回家!~~

    諸葛亮:我……嗷……(吐血如對穿腸,良久,亡!)

  • 5 # 小橋流水2018967

    一、曹操力挽狂瀾,匡扶漢室。①董卓霍亂朝堂,曹操隻身行刺未果,逃至鄉野之中。②李、郭動亂時,操將楊奉、董承救駕,獻帝大為讚賞曰:“曹將軍真社稷臣也!”③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以蓄軍資。”在軍事上:殺董卓,破袁術,收張繡,滅袁紹,“官渡之戰”,曹操基本上統一了北方,為“蒙塵”的獻帝提供了安身之所。經濟上:建立“囤田制”,使國家富裕起來。所以王朗說:“我太祖武皇帝掃清六合,席捲八荒;萬姓傾心,四方仰德,:非以權勢取之,實天命所歸也。”

    二、漢室傾褪,獻帝無力迴天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靈帝昏庸無道,寵信宦官,為擊退宦官卻引狼入室招致董卓。自此群雄並起,一發不可收拾!王朗說:“天數有變,神器更易,而歸有德之人(曹丕),此自然之理也。”獻帝自知大勢已去,大漢氣數已盡,天下當屬魏。於是便下禪位詔書,並建“受禪壇”,曹丕稱帝 。

    三、以名利誘孔明,反遭唾罵

    王朗以名利說孔明,不料孔明不為所動。王朗卻招來了一頓咒罵,直至從馬上滾落下來。王朗說:“公可倒戈卸甲,以禮來降,不失封侯之位。”孔明說:我敬重你是漢代老臣,本應該匡君輔國,安漢興劉。沒想到你說出這樣的大逆不道的言論。何期反助賊,同為篡位!……汝即日將歸於九泉之下,何面目見二十四帝乎?”

  • 6 # 懷疑探索者

    《三國演義》中的王朗在罵戰中說什麼才能戰勝諸葛亮?

    看過《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該書為臥龍先生所設定的口水戲,除了展現其傑出辯才的《舌戰群儒》,還有一出精彩絕倫的罵奸臣,這就是第九十三回《武鄉侯罵死王朗》。因此,有人問,《三國演義》王朗在罵戰中說什麼才能戰勝諸葛亮?這是一個在演義小說基礎上進一步演義的頗難回答的問題。

    首先,我們必須搞清楚三國時期真實的王朗。王朗本名王嚴 ,字景興。東海郯(今山東臨沂市郯城西北)人。漢末至三國為曹魏時期重臣、經學家。王朗早年師從太尉楊賜,因通曉經籍而被拜為郎中。後為曹操所用。建安十八年(213年),魏國建立,王朗以軍祭酒身份領魏郡太守,又任少府、奉常、大理等職。王朗學識淵博,與其子王肅都為經學大家。著有《周易傳》、《春秋傳》、《孝經傳》、《周官傳》等,有文集三十四卷。太和二年(228年),王朗去世,諡號成。其孫女王元姬,嫁於晉王司馬昭,生晉武帝司馬炎、齊獻王司馬攸。

    其次,在《三國演義》第九十三回設定《武鄉侯罵死王朗》,完全是宋代理學家尤其是南宋的理學家們,為了自己的祖國——大宋朝的重新復興,確立劉備正統地位、諸葛亮賢能無匹、關羽忠義少雙、曹操一代奸雄。因此,《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為了增加小說的關注度,憑空虛構這段故事,張揚血統正義的同時,也藉此抒發對庸碌卑劣的政治統治的憤懣和批判。其實,在《三國志》本傳中,以及《明帝紀》、《王朗傳》、《諸葛亮傳》和《曹真傳》中,都沒有關於這回事情的文字記載。也就是說,王朗他根本沒有跟隨曹真,親自前往抵禦蜀軍的進攻,更沒有到軍前跟諸葛亮叫陣,試圖用三寸不爛之舌,說服諸葛亮投降的事實。

    此外,如果按照《三國演義》的邏輯推理,如果王朗在罵戰中要想戰勝諸葛亮,在勸說諸葛亮降魏不成之後,可以這樣大笑說:“我原本以為孔明是何等高人,原來只是個不識時務的腐儒——沒用的書呆子!哈哈哈哈……”這樣,王朗在這場罵戰中就不會失敗了,更不會連老命都搭上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韓聯社曝光最新訊息,因C羅未按協議出場,首爾警方已經對他立案調查,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