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劉昕47
-
2 # 壹庸方室
古貼和現代硬筆書法之間的存在的很大的區別,要想實現很好的轉化,就應當做好技術的環節和表達的環節。主要存在的問題就是古今文的差異,繁簡的區別,書寫習慣的差異。其中,最難過度的,當屬書寫習慣的差異。要想做到很好的轉化,就應當做好以下幾點:
技術:書法學習堅持技術第一原則,去死記硬背古貼上的東西,是最為差勁的學習方法,這樣不可能學好書法,也不可能完成古今轉化。只要學習技術的核心,從筆畫筆順,啟帶方法,連筆方法等細節入手,可以進行很好的轉化。
取勢:書法講究取勢,方方正正,毫無變化的書法不值得學習,帶個印表機走天下,向要什麼字型就是什麼字型。這種取勢技術需要從古貼中去吸取,但不能死搬硬套,進行縱橫之間的轉化。立足取勢,謀篇佈局,注重章法,就能實現。
附圖為壹庸拙筆,關注觀看更多精彩
-
3 # 多米諾尼加
所謂硬筆,是指除軟毫以外的書寫工具寫字,如鉛筆,鋼筆,竹筆,圓珠筆等等。是學生學習文化知識的工具,過去從未有人要求臨帖。這個概念是從產生硬筆書法這個概念開始的。如果從工作學習出發,寫字是不需要臨帖摹古的,如果從事硬筆書法的鑽研和學習,就需要認真臨寫古帖了,因為間架結構筆法,古人為我們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值得借鑑學習。
-
4 # 倪空一
硬筆書法練習應該與古帖結合起來,這樣的硬筆書法格調才高,看起來舒服。我覺得應該對照古帖去臨習,但是並不是所有的古帖都適合,所以首先要找一本適合練硬筆書法的古帖,如鍾繇的小楷。在練習時主要抓住古帖的特點,儘量去表達和原帖面貌一樣,只不過下筆和毛筆有區別,長期練習古帖,這樣寫出來的字效果不一樣。
-
5 # 書法有云
練習硬筆書法,怎樣把臨習古帖與現代書寫方式很好接合?關於題主的這個問題,我個人是這樣認為的:想要將古帖與現代書寫很好的融合在一起,那麼首先在臨習古帖的時候就要做到形神兼備,只有在這一前提下,我們才有結合的這一說法,否則都是水中花,鏡中月。
至於題主在備註中所說的,採用橫向來書寫覺得很彆扭,但使用縱向來書寫卻又覺得寫不出味道來。這個問題其實有兩點是關鍵的地方:
其一,古人的書寫方式與現代的書寫方式不同。古人是採用從上到下從右至左的這種方式來進行書寫,而現代人則採用從左到右,從上到下。因此兩者在審美上給人的感覺就不盡相同。
圖片:盧中南硬筆
其二,則是關於筆勢方面的問題。我們在臨習古帖的時候,特別是行書和草書的作品,它們的上一個字與下一個字或者多個字間往往是相互呼應的,或採用實連的方式或採用筆斷意連的技巧。如此,便可使欣賞者隨著創作者的點畫起伏而造成引人入勝的藝術效果。
而這種藝術效果倘若採用橫向來進行書寫,目前是沒有很好的辦法可以進行表現的。另外,漢字的造型也決定了橫向書寫的筆勢相連難度比縱向來的大很多,至少目前為止,還沒有出現經典的橫向筆勢相連之作。
圖片:張文海硬筆蘭亭序
綜上所述硬筆書法想要結合古人的書寫技巧,那麼首先一定要做到臨帖形神兼備,只有在這個前提下,我們才有結合之說。硬筆書法的創作採用橫向書寫或縱向書寫都是可以的,只不過從傳統的書法審美角度來看,我們會感覺縱向書寫來得更好。
-
6 # 老丁書畫
硬筆書法書寫規律也要尊從毛筆行筆規律。所以要入古意,純硬筆寫字只能算是寫字,不能稱為硬筆書法。先入古再出來。怎麼如古呢?可以看看我以前的回答。有興趣可以交流。
-
7 # 千年蘭亭
練習硬筆書法,很容易陷入一個誤區,即總希望將古帖的創作方式運用到工作、學習的實際書寫中去。
打個比方,我們平時遇到一位少女,眉清目秀,衣著得體,我們說這個女孩真漂亮。可是在專業的選美大賽中,每一位選手的身高、體重、三圍、步態、笑容等等方面,都是有嚴格的評分的。
也就是說,我們平時所說的美女,是形容一種樸素的美,沒有嚴格標準,而選舉則是專業的、藝術的,有一套評分機制,二者有很大不同。
言歸正傳。書寫就是一種原生態的寫字,書法是藝術化的書寫。我們不能簡單將書法直接移植到平時的書寫中,就如同模特不能將T臺上誇張的服飾穿戴到日常生活中一樣。
比如,你若將“上、下”二字的草書直接寫到數學題目中,老師說不定以為是數學符號“∵∴”,從而給一個大大的X。
所以,我們一定要有這個觀點,學習書法,並不是為了讓我們的日常書寫如同古帖一樣。
那麼,學習書法到底對日常書寫有沒有關係呢?答案是肯定的,關鍵我們要弄清楚,學習硬筆書法,並不是為了將古帖中的字形移到日常書寫中去,而是為了樹立正確的審美觀,以及書法中的一些基本原理和方法。
一是培養正確的書法審美觀,要明白什麼樣的字是美的,什麼樣的字是沒有規矩的,這樣才能防止日常書寫走偏。
二是學習書寫的基本方法。比如怎樣保持字的重心平穩,結體的基本方法,字與字之間的顧盼呼應,大小錯落、主次分明的佈局原理等。
臨帖與實際書寫雖有不同,但臨帖絕對有助於提高書寫水平。具體可採用逐步提高臨帖速度的方法。比如,正常臨一通帖可能要半小時,每隔一段時間將之縮短2分鐘左右,讓臨帖越來越快,讓書寫成為一種自然的動作。
-
8 # 抱庸詩書
謝邀。硬筆學帖,取法今人上手容易,要入高階,必須要追溯歷史、取法古人,這一點勿庸置疑。而且要深信,只要得法,敢於逾矩突破,硬筆是完全可以寫出古香古色味道的。建議硬筆書法還是豎著寫,有些古法與傳統不能輕易破舊立新,書法中的行氣與章法,是不可忽略的問題。古人寫書,橫可不成列,豎則必成行。橫著寫,味道就淡了。
硬筆無須定要寫出毛筆的效果,因筆尖構造的不同,在點畫肥瘦、墨色濃淡的變化上,硬筆基本無能為力。因此,從毛筆碑帖中尋找硬筆的技巧與靈感,不能全盤吸收,應因需而取。比如,墨法可以忽略,筆法要有所取捨,而重在點畫結構與結體。簡言之,就是去皮肉而留骨架,去邊幅而抓形神。
這個只是一般規律,並不絕對,比如有的用筆高手,即便用硬筆,也可以詮釋“墨分五彩”,也一樣可以寫出肥瘦相間的點畫,也可以近似的逼近於毛筆的中鋒側鋒等用筆之法。
硬筆書法看似簡單,氣象頗大。要跳出今人的圈子,尋道於古人古法,是高瞻遠矚,也是長久之計。以毛筆書法而悟硬筆書法,無怪乎筆墨章法,不是一件難於理解的事情,但要取出真經,融合為筆下的功夫,還是要下一番大氣力的。靠多看多總結,也要多嘗試多磨練。
抱庸妄談,與友共勉。
-
9 # 行書一點通
硬筆字的練字方向,我是分得很清楚的——
要麼是橫寫行書,追求日常實用效果。要麼,是純粹玩味,豎寫繁體,追求硬筆書法藝術!
若是滿足前者,橫寫就寫簡體行書,若橫寫時再寫繁體字,作為日常字,不是很合適;
而作為硬筆書法藝術,橫寫去寫繁體字,也不太合適。
古貼中的結構怎麼應用到日常字裡面的,我認為滿足這幾點就可以:1,該結構有出處,並且你也喜歡。或古或今,但必須是比較權威的名家!
不然,字該怎樣的簡繁,筆順的調整,有可能會被誤導,字的結構上,非常有講究。
2.有些結構,雖然是源於古代的經典,但你確信,作為日常字, 要有一定的辨識度。
如上圖中的:色,作為日常字,實際上就有點生僻的。而絕大多數字,辨識度還是很高的。
不然,太生僻的變異寫法寫日常字,普通人看不懂,豈不是給自己找不自在?
3.結構寫準確,寫自然,永遠是一個理念。在一段文章裡,不能有突兀感;
多寫多練的事,當然,若有人常幫你,可能更好! -
10 # 狼嘯天涯
比如我喜歡張猛龍,那麼硬筆我練張猛龍,毛筆我也練張猛龍。
時間少的時候練習硬筆,開啟張猛龍碑,用1.0中性筆對著練,練習結構,練習筆法,寫準粗細,寫準字形,一時沒寫準也要往這個方向靠。用1.0零的中性筆是因為粗一點的筆比較容易寫出粗細變化。
下面附上兩張我的硬筆臨帖
自我感覺練的差不多了,便進行遷移訓練,就是用字帖上的字去寫作品,去檢驗練字的效果。
我的做法是去抄詩詞,同樣附上兩張抄詩詞的硬筆作品
時間多的時候練習毛筆,按照臨帖的標準去臨,同樣還是臨習張猛龍,一時沒臨像沒關係,反反覆覆臨,總會變得越來越像,越來越好。
同樣附上我的毛筆臨帖作品圖片兩張
同樣臨帖之後要進行創作,去檢驗臨帖的效果,附上我的創作圖片三張(對聯紙和宣紙寫的)
事實證明,這樣交替臨帖練習是有效果的,以前我一個月也長不了幾個粉絲,最近因為字寫得比較好了,半個月長了近千粉絲。
-
11 # 子衿書法
怎麼把古代書法字帖溶合到現代硬筆書法中來?
中國傳統書法的書寫格式,是由上向下排列書寫。我們在用硬筆橫寫草書的時候就會發現,非常的不順暢,根本無法寫出毛筆書法氣勢貫穿的那種意韻。除了硬筆本身的條件限制以外,還有漢字的構成,取的是上下之勢。上字與下字非常順暢的就能連線上,而左右的連線,卻無法接通,接通也很生硬。所以在以古帖為範本臨習硬筆書法時,取捨非常關鍵。
硬筆因為筆尖不能象毛筆一樣的起伏變化,臨習時不要去模仿毛筆的筆畫起伏的波磔,鋼筆的提按頓挫幅度很小,只取筆意。意思到了就可以了,結構上的臨寫,要注意收筆時不要和豎寫的毛筆字帖一樣,應照顧到左右間的關係而不是上下關係。
在選擇字帖上,行書最好的字帖莫過於《集王聖教序》。這本字帖,好像就是專門為現代硬筆書法而製作似的。每個字都是獨立的,石刻的刀痕也適合硬筆模仿。如果把字帖中的字縮小影印出來,減小了筆畫的起伏變化,以他的結構為學習臨摹的範例,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楷書的範本,文徵明小楷《賦得落花詩》,是非常好的硬筆臨摹範本。結體靈秀,幾乎是最完美的鋼筆臨摹毛筆字帖。筆勢波磔也不大,字的大小也和鋼筆字差不多。在點畫上稍稍的根據硬筆的特性作出一點調整,就能寫出他的意韻來。
-
12 # 翰墨書道
關鍵是要找準字與字之間的關係。古代的書寫方式多為豎式,字的關係也因此形成了豎向的關係,這關係的形成自然會影響現代的橫向書寫關係的處理。在就是上下字的連帶問題,橫寫不容易連帶,主要原因在於漢字的最後一筆多在右側,起筆則多在左側,這勢必形成了左右無法連帶處理。雖然字勢不來已經形成,但不有方法解決的 實際上非常簡單,我們可以根據橫寫的實際情況,捨去不利於橫向書寫的內容。那麼該如何處理橫向書寫字與字之間的關係呢,就是找準左右字之間的關係。其實這個是一個貫氣方法問題具體來說就是將左右兩個字的一兩個點畫的方向採取方向一致的處理。古人說道不同不相為謀,道不同就會不和諧,就會分崩離析。我就來一個相反的處理,道同則相和。就像兩個人處關係,如果沒有相同的興趣點,就非常難能有共同語言。之於書法的章法處理同樣如此。我們只要找準這個和而不同犯而不違的處理即可。當然還要慮有重心的關係問題。也就是左右兩個字的重心關係問題,無論如何變化處理左右字的重心,皆不能違背這個和而不同犯而不違的處理原則。字與字之間的重心和點畫具有一定的和諧融洽,迎讓避就關係,橫向書寫的一行字自然能夠氣脈貫通 和諧統一,節奏暢達生動。也就和諧耐看了。
-
13 # 翰墨今香
練習硬筆書法以臨古帖為主,而古帖是以豎向書寫為主,現代書寫方式往往是橫向書寫,所以這兩者之間的轉換確實會有點彆扭。那麼如何把古帖中學習到的東西運用到日常書寫中呢?我個人認為,關鍵是三點:用筆、結體、筆勢。
學習用筆硬筆臨古帖學習古帖的用筆,是一定要寫出跟古帖一樣的筆畫形態嗎?不是的,所以這一點一定要搞清楚,不然會掉進陷阱中。我們硬筆臨古帖,用筆主要學習的是在保證筆勢流暢的基礎上,去模擬古帖筆畫的一些形態。
上圖是我臨摹趙孟頫的《心經》,用的是秀麗筆。
尤其是行草書的臨摹,更是如此。我們在臨摹古帖的時候,更加關鍵的是要學習古帖當中的提按變化,學習這種提按變化的目的不是刻意要寫出毛筆點畫的形態,而是書寫時候的那種節奏感。學習古帖當中用筆的輕重、緩急、快慢的變化,這種節奏感是我們學習古帖的目的。
學習結字硬筆臨古帖,學習古帖的結字規律。不論是楷書還是行草書,學習古帖是如何來安排這些點畫位置的,尋找到其中的規律,活學活用。等你練熟之後,自己自然而然就寫出漂亮的字了。結字是需要下功夫練的,就是孰能生巧,功夫到了自然就學好了。
上圖是我本人的日常書寫筆記。
筆勢是學習的關鍵臨摹古帖的目的就是要學到古人的用筆、結字和筆勢。筆勢的問題因為比較複雜,涉及到單字之內的筆畫的筆勢和字與字之間的筆勢問題。筆勢決定了用筆和結構的變化,因此在臨摹古帖的時候要去注意這種筆勢的變化。
古帖因為都是豎向書寫的,因此字與字之間的筆勢連線也是豎向的,因此你練古帖的時候,學會的寫字方式是豎向的,要把它改成橫向的現代書寫,當然會覺得彆扭。這個時候,首先就是先把前面的用筆和結字練熟,然後進行橫向書寫訓練的時候,一開始寫慢點,注意筆畫之間的筆勢連線。
例如,上圖中是趙孟頫的《丹藥帖》中的一部分,我把其中一些字比較明顯的筆勢用紅色小箭頭標出,大家可以觀察一下,一字之末筆的結束和下一個字起筆之點畫之間是有一種呼應關係的,這就是筆勢,這種筆勢又決定了一些筆法的運用和結字型勢。
再舉個例子,上圖中“書法”兩字,豎向書寫的時候書字末筆橫收筆的筆勢向左下方向,寫完“法”字,再加上書字的最後一點。而橫向的“書法”倆字,書寫完最後一點,然後筆勢順勢向右上方“法”的第一筆方向挑去。因為書寫的方向不同,筆勢會產生變化。
因此,我們在臨摹古帖之後,習得古人的精華之後,如果要想轉換成橫向書寫的時候,需要自己去琢磨一下這種筆勢的方向轉換。還有就是多去看看一些當代硬筆書法名家的一些橫向書寫的作品,去觀察分析一下。
例如上圖就是當代著名書法家田英章老師的硬筆橫寫作品,我也是在一些字當中標註了一些紅色小箭頭,這些都是比較明顯的筆勢關係,大家在自己書寫的時候就要試著去改變一些書寫習慣。
其實最關鍵的還是那句話,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多去練習多去讀帖,自己領悟到的才是自己的。
-
14 # 三棲野鶴
這裡要先區分兩個概念,“硬筆書法”和“硬筆字”。
如果是練“硬筆書法”,現代書寫方式和臨習古帖,基本是一致的。創作硬筆書法作品與創作軟筆書法作品格式是一樣的。
如果是練“硬筆字”,目的是日常交流應用,那至少要注意兩點:一是變古帖由右到左的豎寫方式,為現代由左到右的橫寫方式;二是變古帖中的繁體,為現代的簡體,尤其注意古帖和現代規範楷書中多畫少畫的字,應寫成規範楷書,如“德”、“和”、“土”、“步”等字。
-
15 # 孚藏軒
臨古代著名小楷,容易入門。字的大小,影響視覺審美,你把大字當成小字寫,看起來的審美效果是不一樣的,所以臨古代的中楷、大楷都不適合。
古代的著名小楷,建議:天下第一小楷《靈飛經》,《靈飛經》字型靈動飄逸,清奇俊美,幾行小字非常漂亮秀美。還有就是楷書鼻祖鍾繇寫的《宣示表》,這不是鍾繇的真跡,而是王羲之的臨摹本,鍾繇的字古樸典雅,誕生於隸書向楷書過渡的歷史時期。還有,可以臨臨王羲之的小楷《黃庭經》,趙孟頫的小楷《道德經》,以及後期的文徵明的小楷,文徵明的小楷是非常不錯的,創意十足,字態傾斜。
你多臨幾種書體,你寫的字定會是很不一樣的!!!
-
16 # 阿森87819
簡單的說,我覺得就是借鑑古人的用筆技巧和章法佈局。如字的大小,筆畫粗細,形體的斜正,及整篇的分章布白。
在練習硬筆書法過程中,總是感覺不能把古帖上的字轉換為現代書寫方式。以古帖橫寫,始終覺得彆扭,用現代簡化字縱向寫,又覺得寫不出味道,如何做到把古帖中的優點運用到日常書寫中去?
回覆列表
練習簡體行書橫寫一段時間,水平很有限。個人心得是臨習古帖確實比今人的硬筆字帖收穫更大,至少我還沒看到讓人心醉的硬筆字帖。硬筆練習借鑑古帖時感覺單個字的寫法區別不大,主要是最後一筆的處理,古帖向下的牽絲可以弱化或者用回鋒,弱化筆法中向下的趨勢,少寫大長豎,不破壞橫向的行氣(我嘗試過多向右牽絲,可能水平不行,所以很難看)。如果最後一筆是橫向的可借鑑處理主筆的方式適當凸出,以加強橫向的行氣(這個正好和古帖是反的)。第二,豎寫古帖的字瘦長一點好看,橫寫個人感覺稍扁平一點好。第三,古帖行書成列不成行,橫寫簡體我覺得恰好相反,字成行但字之間可以根據不同的字的大小和寬窄不同尋求變化和美觀,字重心基本在一行就行。第四,硬筆書寫(可能都不算嚴格的書法)本來就是個實用藝術(美的東西都是藝術),解決日常書寫美觀問題,非要豎寫繁體古文,再用個篆刻印章,為什麼不去鑽研毛筆書法呢?畢竟硬筆大師也沒法表現毛筆書法的十分之一的效果(比如絞轉,濃淡,飛白,側鋒等)。
以上觀點自己瞎琢磨的,沒啥理論依據[機智]。我的字也是陪孩子寫作業時練著玩,只交自己閨女,不敢誤人子弟。[捂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