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小凌的日記

    甜瓜大斑病。葉片上出現伴有黃色暈斑、中部灰白色至灰褐色的小斑點,逐漸擴大後形成圓形或角形的褐色水漬狀病斑,變薄後易穿孔。病斑有時可以重疊,形成一個褐色的不規則形大病斑,並從邊緣開始褐變逐步蔓延至整片葉。葉脈裡側發生黃褐色壞死,出現裂痕,嚴重時,葉柄褐變,整片葉枯死。可以用百菌清或者異菌脲或者腐黴利或者苯咪甲環唑或者防毒釩或者苯甲醚菌酯或者咪鮮胺等藥防治

  • 2 # 石家盆景客服

    初期中午萎蔫,早晚恢復,幾天後整株枯死。莖基部常出現半邊縱裂,有膠質溢位,潮溼時病部常長出白色或粉紅色黴層。

    病原:該病病原菌屬於半知菌亞門真菌,是典型的土傳性真菌。連作、有機肥未腐熟、土壤過分乾旱或土壤黏重和呈酸性時易發病,且發病嚴重。

    2、瓜類根腐病,菜農俗稱爛根枯秧。

    症狀特點:主要侵染瓜類的根及莖部,侵染初期,呈水浸狀,隨後腐爛。莖部縊縮不明顯,病部腐爛處的維管束變為褐色,不向上發展,區別於枯萎病。後期病部變糟,呈亂絲狀。病株地上部初期症狀不明顯,後期中午前後葉片萎蔫,早、晚尚能恢復,嚴重時則多數不能恢復而枯死。嫁接黃瓜一般是嫁介面受害,從頭茬瓜開始發病。初期,葉片萎蔫不明顯,病情發展較慢,常常抑制根系生長,導致黃瓜發育不良。用作砧木的南瓜莖基部由水浸狀變為黑褐色並腐爛,導致全株枯死。發病輕時,外部症狀不明顯,砧木和接穗的維管束不變色,毛細根變為褐色並腐爛。嚴重時,主根和側根一部分變褐腐爛,細根莖部發生縱裂。

    該病原為鞭毛菌亞門腐黴屬真菌。

    3、瓜類蔓枯病。該病近年來成為制約瓜類生產的重要病害。

    症狀特點:主要為害莖、葉、瓜。蔓上病斑多呈橢圓形,淡褐色,多出現在莖節部位,有時溢位琥珀色樹脂膠狀物,後期病莖幹縮,縱裂成亂麻,病部以上植株枯死。此病與枯萎病的主要不同是維管束不變色。

    該病菌屬於子囊菌亞門真菌。

    4、瓜類青枯病。瓜類青枯病發生初期,同樣表現萎蔫症狀,中午萎蔫,早晚恢復,反覆較長時間後,植株完全死掉。植株死後,葉片不變黃,整株表現青枯症狀。病莖切口處,用手擠壓後,有渾濁水滴,可作為該病的典型判斷症狀。

    綜合防治方法:

    1、輪作換茬。改變固定的區域種植習慣,與非瓜類作物實行3-4年以上的輪換。

    2、土壤處理。在夏季休棚季節,深翻棚土曬垡,結合撒施生石灰處理土壤。

    3、科學施肥。透過測土,進行合理的配方施肥,避免土壤出現酸化和鹽漬化等有利於病菌生存的環境.

  • 3 # 廣西小二哥

    甜瓜葉枯病、甜瓜葉斑病都是甜瓜生長期間容易感染的病害,能夠對甜瓜造成嚴重的危害,從而影響農戶們的經濟效益。下面我們一起了解一下甜瓜葉枯病與葉斑病有什麼區別,該如何防治:

      1 症狀

      1.1 甜瓜葉枯病 葉枯病先從基部葉片發病,葉面先呈黃色小點,繼而凸起呈水漬狀,隨著病菌的蔓延,病斑輪紋逐漸清晰,繼而合成大的斑塊致使葉片枯焦。瓜蔓受害,病斑部凹陷呈灰褐色。果實受害,病斑變褐略凹陷,嚴重病變時易發裂腐爛。

      1.2 甜瓜葉斑病 在甜瓜各生育期均可發生,子葉受害呈水浸狀近圓形凹陷斑,後變成黃褐色。真葉受害,初呈油浸狀,逐漸變成淡褐色多角形至近圓形斑,邊緣常有一鏽黃色油浸狀環,最後呈半透明狀,乾燥時破裂。空氣潮溼時,病斑溢位淺黃褐色菌膿。

      2 發病原因

      2.1 甜瓜葉枯病 此病是真菌引起的病害。一是種子帶病菌;二是土壤殘存病菌;三是病菌藉助風雨傳播;四是氣溫在32℃以上,相對溼度在90%以上時極易誘發病害;五是排水不良,密度過大,偏施氮肥的瓜田,根系不發達,廕庇嚴重,抗病能力差。通風不良、管理粗放、長勢弱的瓜田發病重。

      2.2 甜瓜葉斑病 是一種細菌性病害,病菌在種子內或隨病殘體在土壤內越冬。透過傷口或氣孔、水孔和皮孔侵入,發病後透過雨水、澆水、昆蟲和結露傳播。發育適宜溫度20—28℃,39℃停止生長,49—50℃致死。空氣溼度高,或多雨或夜間結露多有利於發病。

      3 防治措施

      3.1 葉枯病防治

      3.1.1 種子消毒 選用55∼60℃的溫水浸種15分鐘;或用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浸種1∼2小時。

      3.1.2土壤消毒 苗床土壤可用70%敵克松可溼性粉劑700倍液噴施;或用噴施型的酵母素10克兌水15公斤,將床土噴溼;或用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500倍液噴施。

      3.1.3 精選耕地 一是避用瓜類重茬地;二是要精細整地,將大田土壤整得土泡草淨,上虛下實;三是要求排灌兩便,特別是選用不能漬水的地塊。

      3.1.4 農藝措施 清除病殘體,集中深埋或燒燬。採用配方施肥技術,避免偏施、過施氮肥。雨後開溝排水,防止溼氣滯留。

      3.1.5 化學防治 進入始果期注意防止病害入侵,可噴施50%速克靈可溼性粉劑1500倍液;或60%防黴寶可溼性粉劑500倍液噴施。

      3.2甜瓜葉斑病

      3.2.1 .選用無病種子 播前用50—52℃溫水浸種30分鐘後催芽播種。或選用種子重量0.3%的47%加瑞農可溼性粉劑拌種。

      3.2.2 用無病土育苗 拉秧後清除病殘落葉與非瓜類作物進行2年以上輪作。選用非瓜類土壤如選用有機質含量高的山皮土育苗。

      3.2.3 合理澆水,防止大水漫灌 保護地注意通風降溼,縮短植株表面結露時間,注意在露水乾後進行農事操作,及時防治田間害蟲。

      3.2.4 藥劑防治 發病初期可選用5%加瑞農粉塵劑15千克/公頃噴粉防治。也可用47%加瑞農可溼性粉劑800倍液,或50%可殺得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或25%二噻農加鹼性氯化銅水劑500倍液,或25%噻枯唑300倍液,或用新植黴素5000倍液噴霧防治。

  • 4 # 視野一元

    (1)種植密度大,株、行間鬱敝,通風透光不好,發病重;氮肥施用太多,生長過嫩,抗性降低易發病。

    (2)土壤黏重、偏酸;多年重茬,田間病殘體多;氮肥施用太多,生長過嫩;肥力不足、耕作粗放、雜草從生的田塊,植株抗性降低,發病重。

    (3)種子帶菌、育苗用的營養土帶菌;或有機肥沒有充分腐熟或帶菌,或有機肥料中混有本科作物病殘體的易發病。

    (4)地勢低窪積水、排水不良、土壤潮溼易發病,溫暖、高溼、長期連陰雨、日照不足易發病;

    (5)大棚栽培的,往往為了保溫而不放風、排溼、引起溼度過大的易發病。[1]農業防治

    (1)播種或移栽前,或收穫後,清除田間及四周雜草,集中燒燬或漚肥;深翻地滅茬,促使病殘體分解,減少病原和蟲原。注意輪作。

    (2)選用抗病品種,選用無病、包衣的種子,如未包衣則種子須用拌種劑或浸種劑滅菌。

    (3)高畦栽培 ,選用排灌方便的田塊,開好排水溝,降低地下水位,達到雨停無積水;大雨過後及時清理溝系,防止溼氣滯留,降低田間溼度,這是防病的重要措施。

    (4)適時早播,早移栽、早間苗、早培土、早施肥,及時中耕培土,培育壯苗。育苗移栽時,育苗的營養土要選用無菌土,用前曬三週以上。科學確定播種期,露地宜在日均溫穩定在15℃以上,5釐米深處土溫穩定在12℃以上時播種,即桃始花,種西瓜。如欲搶早可採用地膜覆蓋使其達到上述溫度再播種。

    (5)土壤病菌多或地下害蟲嚴重的田塊,在播種前撒施或溝施滅菌殺蟲的藥土;施用酵素菌漚制的堆肥或腐熟的有機肥,不用帶菌肥料,施用的有機肥不得含有植物病殘體。

    (6)採用測土配方施肥技術,適當增施磷鉀肥,加強田間管理,培育壯苗,增強植株抗病力,有利於減輕病害。

    (7)地膜覆蓋栽培或者嫁接栽培。

    (8)避免在陰雨天氣進行農事操作;及時防治害蟲,減少植株傷口,減少病菌傳播途徑;發病時及時防治,並清除病葉、病株,帶出田外燒燬,病穴施藥或生石灰;大棚栽培的可在夏季休閒期,棚內灌水,地面蓋上地膜,閉棚幾日,利用高溫滅菌;塑膠棚採用紫外線塑膠膜,可抑制子囊盤及子囊孢子形成。也可採用高畦覆蓋地膜抑制子囊盤出土釋放子囊孢子減少菌源。棚室上午以悶棚提溫為主,下午及時放風排溼,發病後可適當提高夜溫以減少結露,早春日均溫控制在29℃或31℃高溫,相對溼度低於65%可減少發病,防止澆水過量,土壤溼度大時,適當延長澆水間隔期。

    (9)高溫乾旱時應科學灌水,以提高田間溼度,減輕蚜蟲、灰飛蝨危害與傳毒。嚴禁連續灌水和大水漫灌。澆水時防止水滴濺起,是防止該病的重要措施。

    (10)採用搭架栽培法,每667平米1500株,採用單蔓整枝,6~7葉時摘去第一朵雌花,保留12~13片葉子,不僅增產、增收,還可減輕該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讀過的書很快忘掉,那讀書的意義又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