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如切如磨

    想來題主所問意指的就是關羽樊城之戰敗於徐晃的事兒吧?這問題遣詞用語很有內涵啊。我還想說,之前正是五虎將中最強的一位,戰勝了五子良將中排名的第一位,並且讓他屈膝投降,直接幹跪了!

    勝敗乃兵家常事。戰場瞬息萬變,勝負之勢逆轉往往不過一念之間。曹操那麼不可一世的王者,諸葛亮那麼謹小慎微的性格,尚不免吃敗仗。徐晃也是極其優秀的將領,他治軍嚴謹,久經戰陣。曹操單派他去解圍戰關羽關羽,可見深知其能。所以關羽被他打敗很正常,不丟人。

    解樊城之圍可謂徐晃的得意之作。徐晃的出色發揮和指揮得當是關羽失敗的直接原因。

    徐晃受命領軍解圍,因所領軍隊士卒多為新兵蛋子,所以很明智的不與關羽的精銳直接抗衡。他假裝挖掘長長的壕溝,圍堵關羽在偃城的前部。關羽的前部怕被切斷後路,選了燒掉營地撤退。由是徐晃輕鬆進據偃城,直面關羽主力大營。

    此後關羽以主力屯兵圍頭,分一師部隊屯四冢,互為掎角之勢。徐晃採用聲東擊西的計策,佯攻關羽主力,實則突襲關羽屯四冢的偏師。關羽措手不及,領軍親自救援,卻在與準備充足的徐晃混戰中被擊敗。隨後關羽敗退撤回大營,徐晃窮追不捨,率軍長驅直入,跟著敗軍衝進關羽大營,趁其大營陷入混亂由內向外強勢展開攻擊,最終大破關羽。關羽敗退,樊城之圍遂解。

    此役完全可以看出徐晃打仗確實有勇用謀,深諳兵法。戰場嗅覺敏銳,又英勇果敢。一頓操作堪稱精彩戰例,曹操也給予了極高的評價和讚譽。關羽輸的不冤枉。

    但不是我要為關羽開脫,他被徐晃出色的發揮擊敗是不爭的事實,但同樣有非常重要的外部因素影響戰局,導致關羽的失敗。

    其一,在關羽與徐晃相持的過程中,孫權密信給曹操自言要出兵攻擊關羽。曹操遂用董昭之謀,將密信射入被圍的樊城和關羽大營中。對關羽而言,要面臨後路被斷,荊州大本營將失,即將遭到魏吳夾擊的險惡局面。對曹軍而言,關羽孤軍即將受到來自後方孫權的夾擊,己方勝利可期,自然士氣大振,軍心大漲!這種此消彼長,在戰場上絕對是致命的因素!

    所以關羽全軍自上而下憂心忡忡,士氣低落,軍無戰心。作為指揮官的關羽肯定也是方寸大亂,再難用平常心理智的指揮軍隊。顯然這正是關羽軍面對徐晃大多新兵構成的部隊,卻輕易被擊敗的明證。

    其二,關羽性格非常自負。在他看來徐晃是他的故交,一認為徐晃會顧念交情不下死手,二認為自己也不該對老朋友下死手,三覺得徐晃會攝於自己的威名,發揮不了多少本事。可恰恰是徐晃堅決果斷、以公絕私的態度給了關羽當頭一棒,大出意料之外下被打得措手不及。所以關羽的想當然也是他失敗的原因之一。

    最後得說,驕兵必敗!歸根結底關羽還是敗在他自身得勝而驕,自視太高的性格特點上。前期水淹七軍、斬龐德、擒于禁,幾乎迫使曹操遷都,威震華夏。極度滋長了關羽的自負,膨脹的內心,志得意滿的喜悅完全矇蔽了他的頭腦和眼睛,對潛藏的巨大隱患根本無法察覺。這也註定了他敗亡的結局,好比煙花會綻放在最絢爛的一刻,轉瞬歸於寂滅!

  • 2 # 騰格里格

    五虎上將是陳壽在《三國志》提出的替劉備四處征戰,立下赫赫戰功的幾位戰將的合稱,分別是關羽、張飛、馬超、黃忠和趙雲。

    而關羽在五虎上將之中對後世的影響最大,在五虎將中為最強一位。從北宋開始,歷朝歷代開始了對關羽的追封,成為武聖。在民間,其被尊稱為三界伏魔大帝。

    五子良將是陳壽《三國志》中對曹操手下五位將軍的稱呼,他們分別是張遼、樂進、于禁、張郃和徐晃。

    其排名為徐晃最後,而在襄樊之戰役中,也正是徐晃擊退關羽,被保為第一功勞。

     在《三國演義》的第七十六回,關公大戰徐晃的細節描述如下:

    晃回顧眾將,厲聲大叫曰:“若取得雲長首級者,重賞千金!”公驚曰:“公明何出此言?”晃曰:“今日乃國家之事,某不敢以私廢公。”言訖,揮大斧直取關公。公大怒,亦揮刀迎之。戰八十餘合,公雖武藝絕倫,終是右臂少力。關平恐公有失,火急鳴金,公撥馬回寨。……

    關羽因“右臂力少”,而被關平鳴金收兵回營。從此處直接對戰來看,關羽確實是敗了。

    而和兩個人都有聯絡的是另一個戰將顏良。

    關羽和顏良

    “羽望見良麾蓋,策馬刺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紹諸將莫能當者,遂解白馬圍。曹公即表封羽為漢壽亭侯。”

    徐晃和顏良

    曹操手下宋憲與顏良戰不到三個回合,被顏良斬於馬下。魏續出戰,結果交馬一合,照頭一刀,被顏良劈於馬下。

    操曰:“今誰敢當之?”徐晃應聲而出,與顏良戰二十合,敗歸本陣。諸將慄然。曹操收軍,良亦引軍退去。

    從此處和顏良交戰對比來看,關羽要遠勝于徐晃,可為什麼還是被徐晃擊敗了呢?

    關羽“右臂力少”,可能是因為傷病不支,無法和徐晃繼續對打下去。關羽擊敗顏良,是因為當時顏良面臨的局面是“本陣被破,倉促應戰”,其處於毫無防備的狀態,關羽偷襲成功。而徐晃戰顏良時,顏良連殺二將,士氣正盛,此時才是顏良的真正發揮。

  • 3 # 楚湘一夢

    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木蘭辭

    再厲害的將帥也會有落幕之時。西楚霸王項羽是何等英雄,最後還是不免身死烏江邊。

    一場戰爭的勝敗並不能說明什麼。解樊城之圍是徐晃一生戰績新高度。此戰能打敗關羽是有多方面原因的。

    第一,徐晃足夠優秀。關羽敗於徐晃也直接印證他很優秀。事實是徐晃的確是位良將,史書記載,徐晃善於練兵,軍紀嚴明,熟悉兵法。被曹操稱讚:有周亞夫之風。其所統率之新軍能在短時間形成相當的戰鬥力,足以證明其練兵之高明。

    第二,關羽軍已顯疲憊。關羽大敗於禁龐德,威脅許昌,以一偏師對陣曹魏精銳。雖大勝自身損傷必不少,所謂殺敵三千,自損八百。而當時孫吳也是蠢蠢欲動,關羽軍的軍士身心俱疲。

    第三,徐晃抓住了稍縱即逝的戰機。戰場形式瞬息萬變,徐晃用計謀迷惑了關羽,抓住機會聲東擊西大敗關羽。

  • 4 # 龍久於池

    如果說人話,這個問題就是:為什麼襄樊之戰中徐晃戰勝了關羽?

    五虎上將排名第一的是關羽,關於獲封五虎上將之後,帶兵北伐,發動了襄樊戰役,圍曹仁於樊城,淹于禁於罾口,嚇得曹操想遷都。

    冷靜下來的曹操利用荊州歸屬的爭端,和幾番大打出手的孫權聯合起來,一起對付風頭正勁的關羽。果然是沒有永恆的朋友,只有永恆的利益。雙方談妥條件之後,曹操派五子良將之五的徐晃徐公明率軍出擊樊城。於是關羽和徐晃這對昔日的朋友,闊別多年後相逢於兩軍陣前。

    關公重情義,徐晃重責職,二人相逢時的對話讓人感慨。(關)公勒馬問曰:“徐公明安在?”魏營門旗開處,徐晃出馬,欠身而言曰:“自別君侯,倏忽數載,不想君侯鬚髮已蒼白矣!憶昔壯年相從,多蒙教誨,感謝不忘。今君侯英風震於華夏,使故人聞之,不勝歎羨!茲幸得一見,深慰渴懷。”公曰:“吾與公明交契深厚,非比他人;今何故數窮吾兒耶?”晃回顧眾將,厲聲大叫曰:“若取得雲長首級者,重賞千金!”公驚曰:“公明何出此言?”晃曰:“今日乃國家之事,某不敢以私廢公。”言訖,揮大斧直取關公。如果用三國演義將領武力決定論的眼光來看,關羽之所以輸給徐晃,是因為他的胳膊兩次中箭,傷勢剛愈,使大刀不得勁,勝不了沒病沒痛的徐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電視上的廣告藥是真的嗎,還有專家天天在電視上講都是真的嗎?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