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醉過知酒濃149024497
-
2 # 人求我
民間元青花至正型有多少應該說是未知數,據記載元未至正晚期,全國有三大燒青花瓷窯口,一,江西景德鎮,二,雲南玉溪,三,浙江江山,那時進口蘇麻離青鈷料比黃金還貴,一般民窯是用不起,就祘用得起它也和當地鈷料合二為一使用,其實玩瓷器人有一,二,件永宣就可以了,過去有一種說法,一明抵十清,一方抵十園。現在人們痴迷元青花,大件可能不多,畫人物的更少,原因元青花蘇麻離青畫線條,會產生暈散現象,人的臉部會模糊分不清,所以畫人物的存世量更少。
-
3 # 瓷海一葉
至正型元青花真品應經得起驗證方可算數!
至於存世量,從上世紀20年代前一無所知,英國人霍布遜於1929年發表了關於“至正十一年青花雲龍紋象耳瓶”的資料,50年代後對元青花始有所研究,國內則是60年代初。考古發現和國內外館藏的考證,"至正型"國產料典型器為至正十一年墓出土的菊花紋三足爐
元青花雙耳連座三足香爐出自紀年墓葬,地劵載:“維大元至正十一年三月初七日小石門裡孝男蘇漠用……"
進口料典型器為至正十一年銘龍紋象耳瓶
銘文(左): 信州路玉山縣順城鄉德教裡荊
塘社奉聖弟子張文進喜舍香
爐花瓶一付祈保閤家清吉子女平安
至正十一年四月吉日舍
星源祖殿胡淨一元帥打供
( 五行銘文, 第四行“ 吉日舍”)
原大維德基金會館藏號:B614
銘文( 右):
信州路玉山縣順城鄉德教裡
荊塘社奉聖弟子張文進喜舍
香爐花瓶一付祈保閤家清吉子女
平安
至正十一年四月良辰謹記
星源祖殿胡淨一元帥打供
埃斯凱納齊和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圖罐
故事人物器多出自明初墓葬,產自起義軍佔領後的景德鎮。
元青花蕭何月下追韓信圖梅瓶(南京市博物館藏,出土於南京沐英墓)。沐英(1344~1392年,明代開國功臣,軍事將領,朱元璋養子)。
真正大量湧現是由"鬼谷子下山"罐引發的元青花高潮。自此,"存世量"逐日增長,毫無疑問,這種趨勢還會延續。
但是,確切的數量是相對穩定的,當然也包括民間偶存的器物。總之,是不是元青花是由器物本身說話的。真的便是真的,不是真的怎麼說也不會改變它的性質!
由於各方面的原因,至正型元青花存世量很少,應該得到珍惜。
-
4 # 只論真品
民間元青花至正型有多少應該說是很少的,有很多的藏家玩了幾十年都沒有見到過真品至正型元青花,一個一二百人的收藏圈子裡發的藏品都是普品,贗品大家不願意發,因為大部分人都稍懂得,騙不了人的,很難出手,元未至正晚期,全國有三大燒青花瓷窯口,一,江西景德鎮,二,雲南玉溪,三,浙江江山,那時進口蘇麻離青鈷料比黃金還貴,一般民窯是用不起,至正型民間元青花首推江西景德鎮窯囗生產的瓷器,高嶺土十磁石,經過精細加工,瓷土細膩潔白,加上進口有限,非常昂貴的鈷料又有能工巧匠的精心描繪,價值當時即昂貴又產量少,(1克黃金換不到1克鈷料)。
如今鈷料的提煉科技含量高,較純,即使用現今仿古柴窯燒製,也達不到真品青花料深沉的效果,仿品青花器燒成後,青料飄浮,仿品在窯溫作用下還原快,青翠單一,真品青翠濃郁,美感很強,仿品達不到自然沉穩的效果,這也是六百多年前和今天青花器的區別。
繪畫風格,仿品與真品也大相徑庭,細微之處主要體現在器物畫風,運筆上,仿品在繪畫過程中刻意模仿,相形見絀,而真品運筆自如生動,流暢且有神韻,充分表現出來六百年前草原民族粗獷野性的遊獵民族對人,動物,植物的審美氣質和精神。
-
5 # 一介須翁
元青花‘’至正型"青花瓷器在民間相信是有的,現在所說的‘’至正型"青花,大都是以那對在英國
-
6 # 匯雁1
至正型元青花,真品存世量應該是很少。
因為元青花使用的原料《蘇麻離青》源於波斯。
明代以後蘇麻離青逐漸被取代。
據此,
①蘇麻離青成為鑑別青花瓷是否是《元青花》的關鍵。
蘇麻離青的元青花瓷器表面,具有暈散和鐵鏽斑的特徵。用高倍放大鏡容易觀察到。
②元青花的器形,應該受西域波斯的影響。
下面照片,有《大元國至正十一年製》標識。
體型碩大,製作精良。
-
7 # 漢子詩人
真品不多一一贗品一一多一一景德鎮生產的仿品一一供不應求一一做完舊一一編好一一色色的故事一一專供一一國寶幫……
-
8 # 金藏寄喻
民間元代青花瓷器至正型與民用型到底有多少存世量?
回答了:很少很少!題主所提出的這個問題很難正確回答!有多還是少?筆者認為不管"至正型"或"張家民窯"其存世數量都很少很少。至於地下誰也估計不透,它不同地下礦產資源可以預估,它是憑有關資料推算,而窖藏瓷器誰能說得準呢!至於從2012年國外拍賣"鬼谷子下山"罐以來,由於受2.3億元人民幣的天價影響,相繼出現了"蕭何月下追韓信"等等大名頭重器,都是真品嗎?令人質疑!原因寶主末曾把"元青花瓷器區域性放大,多方拍照公眾於世,也未曾發表有關見解,所以到今天,幾乎每一位收藏者人手至少一件元青花,豈不知1979年就開始仿造元青花的景德鎮原國營老廠——景德鎮陶瓷館,所仿造用的樣品則是江西省豐城縣博物館的展品《元青花牡丹紋賞瓶》,以轉讓的方式賣給了景德鎮陶瓷館。1981年景德鎮陶瓷館為解決資金緊張問題,館中的陳孟龍、李會中、饒可勤等專業人員提議仿製"元、明青花"古瓷,這個提議得到當時館長劉賢敏、副館長甄勵的贊同和許可,當年初就與景德鎮東風瓷廠簽訂了合作協議,陶瓷館負責提供仿品資料,對工種監製和參與繪畫。東風瓷廠負責配泥、釉、青花料和製作,開工月餘,其產品酷似。由於當時不知道元青花是模印成型,所以釆用利坯成型,當時定價3800元件,後被來館參觀的日本人買去,當年還製作了元青花梅瓶、花果紋折邊盤、龍紋、麒麟穿花玉壺春瓶、纏枝花紋碗、青花壓手杯、一束蓮紋大盤等等,其當年銷售額超過10萬元(1981年)。
1985年成立了"景德鎮市仿古瓷廠"民營企業,股董有劉書芬、羅長庚、羅學正教授,鍾連生教授等等。燒製使用氣輪窯,省工省時,1999年使用印坯粘接成型工藝,改變了傳統的拉坯、利坯方式。
後來景德鎮大量仿製成功,遍及全國及東南亞……其產品沒有二把刷子你根本就分不清哪是真、哪是仿,因為你的知識面太單調了,所以後來的元青花成災,並不為過!。下面請看這件《元青花鳳穿牡丹紋扁壺》它有七大特徵供你解讀:
敬請各位大師、專家、同行關注賜教為盼!
回覆列表
題主,我想一上來就直言不諱,或者毒舌一下,您問的問題非常無聊,毫無意義。
這個問題相當於問:
元代忽必烈用過多少瓷碗?
宣德皇帝究竟用過多少個蛐蛐罐?
乾隆皇帝總共有多少御製印章?
其實您自己心裡明白,別人也不是傻子,這樣的問題就是神仙也回答不了。
那麼提問的真實用意是什麼呢?
其實真實的目的,就是想給自己手裡疑似的,所謂的元青花找一個存在的理由!
稍微有點頭腦的人也會明白,瓷器本身就是易碎品,已經過去600多年了,能剩下來幾個完整器?還有那麼多的可能嗎?
所以每個抱著元青花贗品的人,有兩種:第一是真的不知道藏品確實不對,第二是明知道贗品,卻抱著想變現的目的去宣傳,這樣應該更惡劣。
可能會有人非常不高興,他們會說我瞎說。
元青花民間多的是!
你也有嗎?你拿出來一件我們看看?
你憑啥說我們的是贗品?
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