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希純小築

    曹操出身卑微卻胸懷大志,憑藉對權謀與智慧的妙用,在東漢末年的董卓之亂中崛起。到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迎獻帝至許昌,挾天子以令諸侯。依靠如此優勢,梟雄奮起,統一了黃河流域,官拜丞相,封魏王,成就宏圖霸業,開創了三國鼎立的局面。

    然而被世人稱“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的曹操,在其“知天命”之年達到了權力的巔峰。但最終沒有承接天命登上帝位,給世人留下一個千古謎團。

    嘗試解開謎團的人大有人在,歷代都有,綜合起來看原因如下;

    第一,背不起亂臣賊子的罵名

    東漢末年,漢室衰微天下大亂,但綱常倫理,忠孝禮儀仍在。曹操雖有雄才大略,但他終究是儒家文化教導下的文人。骨子裡還是崇尚人倫道德的。在當時的戰亂之中,他一直是天子出師的先鋒,捍衛朝廷是他當時的想法。曹操深知,如果廢獻帝登帝位,那他將淪為千夫所指的罪人,難逃今生來世遺臭萬年。這是文人出身的一代梟雄揹負不起的重擔。而且一再表明絕無稱帝之心,衷心輔佐皇帝的賢能將相。足見儒家正統文化影響之深。

    第二,經不住群起而攻之的激戰

    雖然曹操取得了漢室中央的絕對控制權,但勢力僅限北方,東南的孫權,西南的劉備絕非等閒之輩。曹操如果貿然稱帝,必將授人以柄,必將遭受討伐亂臣賊子的打擊,各路英雄群起攻之,如此以來,他苦心經營的 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絕對優勢如流水東逝。政治和道德優勢將盡將損毀。三分天下的局面必將,失去本屬於他的一分。

    第三,看不上虛名而重實權

    曹操為人講求實際,實權與虛名孰重孰輕他再清楚不過。能夠從亂世中一路走來,靠的不是雄心壯志,更是他比較重實權。稱帝頂多是個名號,而天子詔令由他口授,朝廷政策由他制定,官員任命由他授意,這一切足以證明他名為丞相適當皇帝。皇帝名號,此時不僅不能錦上添花,反而可能因此遭罪,要它何用?

    一句“若天命在吾,吾為周文王矣”,似乎道出了梟雄的心願,點破了曹操寧為兒子鋪路也不願自己稱帝的決心。然其心中真實的想法,歷千年滌盪仍撲朔迷離,但憑後人評述。

  • 2 # 萌德撕鳩

    不是不敢稱帝,曹操不是袁術這樣的人,袁術稱帝很快就被滅了。

    因為曹操覺得沒必要稱帝,自己挾天子以令諸侯,已經達到了皇帝的效果。

    而且朝廷中衷心漢朝的人還挺多的,這些人如果不服,曹操的地位也坐不穩。董卓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時候,天下人都想起兵討伐,曹操心理知道,豈能學董卓?

  • 3 # 六福雅士

    曹操,文韜武略,經天緯地,具有很高的歷史眼見和政治智慧,他不會這樣做的:

    一,作為敵對勢力,孫劉尚未被剪滅,若曹操這時稱帝,那就是“自我砍旗“:

    1,“興復漢室,聚攏賢士”這面政治大旗立倒。內部像荀彧還樣的重臣,因心屬漢室,會強烈抗議,從而引發內部不穩定因素。

    2,“挾天子以令諸侯”這面政治大旗立倒。外部孫劉會趁機造勢,首先從社會輿論上討伐曹操,坐實其“託名漢相,實為漢賊”的政治標籤,而後會藉機吸納名士英傑,積蓄力量,攻伐曹魏。

    二,建議讀一下曹操的《讓縣自明本志令》,現嘗試引用兩段白話譯文,權作拋磚引玉爾:

    1,假使國家沒有我,還不知道會有多少人稱帝,多少人稱霸呢!可能有的人看到我的勢力強大,又生性不相信天命之事,恐怕會私下議論,說我有奪取帝位的野心,這種胡亂猜測,常使我心中不得安寧…

    2,我所以這樣勤勤懇懇地敘說這些心腹話,是看到周公有《金縢》之書可以表明自己的心跡,恐怕別人不相信的緣故。但要我就此放棄所統率的軍隊,把軍權交還朝庭,回到武平侯的封地去,這實在是不行的啊。為什麼呢?實在是怕放棄了兵權會遭到別人的謀害。這既是為子孫打算,也是考慮到自己垮臺,國家將有顛覆的危險。因此不得不貪圖虛名而使自己遭受實際的禍害。這是迫不得已的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包子和冷宴華哪個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