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神經內科趙海濤醫生
-
2 # 籮蘿記錄酸甜苦辣生活
1型糖尿病雖為年輕時發病,需終身採用胰島素治療,但只要注意飲食方式、適當增加運動、保持良好心態、積極配合治療,並做好血糖的動態監測,及時調整治療方案,將血糖長期控制在較理想的水平,則不會對生命產生危害。若血糖未得到良好控制,則較易發生糖尿病併發症,且發展速度較快,易引發酮症酸中毒等急性併發症,此時可對生命產生危害。
-
3 # 麥吉醫學科普
1型糖尿病的治療需要基於長期飲食和運動的胰島素治療。1型糖尿病患者可以避免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高滲性昏迷等急性併發症,也可以延遲或避免糖尿病腎病等慢性併發症,只要他們能夠長期控制血糖即可。糖尿病的急性和慢性併發症是影響1型糖尿病患者壽命的最重要因素。只要1型糖尿病可以長時間控制血糖,即使在不影響正常預期壽命的情況下,它也可以長時間完全存活。
-
4 # 易問醫
一型糖尿病:又叫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 是由於體內胰島素的決定缺乏,好發青少年,易出現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一型糖尿病是需要終身使用胰島素治療的一種疾病。一型糖尿病容易導致多種併發症,如果血糖控制理想的情況下及預防併發症的發生,一般對生命沒有什麼太大的影響的。
-
5 # 鮑爾金vs巴特爾
1型糖尿病,發病原因尚不明確,遺傳、自身免疫系統缺陷、病毒感染等。是一種常見病,此病多發生於兒童和青少年,再則除了兒童之外,實際上1型糖尿病也可能發生在一生中各個年齡段,特別是更年期。起病急驟,口渴、多飲、多尿、多食伴隨著乏力消瘦,患者的體重下降很明顯,容易發生酮症酸中毒。是一種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一般建議採用外來胰島素進行終身治療,尚無口服的特效藥物,本病目前尚無法根治。但是近幾年湖南省湘雅醫學院在胰島幹細胞移植上已經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在被移植的個體上,發現其胰臟胰島分泌明顯比被植入前活躍和增強,此項技術雖然不能徹底根治1型糖尿病,但是可以使病患的胰臟恢復胰島細胞的活力,減少外來胰島素的注射單位,給1型糖尿病患者帶來了一種全新的治療理念。1型糖尿病患者應該制定合理的飲食計劃,選擇低血糖生成的食物和相應的運動,依附於現代的生物醫學科技,定期監測血糖和及時調整治療方案,促使血糖達標。只要保持良好的心態和健康的飲食和運動,合理的使用外來胰島素,在血糖達標平穩狀態下1型糖尿病患者的壽命和正常人群的壽命無異。
-
6 # 夀世春秋
回答此類問題一直感覺很殘忍,心中隱痛。1型糖尿病又被稱為青年發病型糖尿病,因為它常常在青少年時期,也即35歲以前發病。據統計,中國的1型糖尿病病人的平均壽命約為正常人的80%,一般為60多歲。1型糖尿病的病人因為胰島素分泌絕對不足,即胰島細胞不能分泌胰島素,導致血糖升高,所以,1型糖尿病人必須從發病開始就應用胰島素進行治療,而且要終生應用,不能依靠口服降糖藥來降糖。其實,對1型糖尿病的生命最大的威脅不是糖尿病本身,而是它的併發症,如休克和酮症酸中毒,它們是導致1型糖尿病人生命危險的最重要因素。如果1型糖尿病人及時正確地應用胰島素治療,控制好飲食,堅持科學的飲食療法,配合合理的運動,保持心情的舒暢,從而將血糖控制在正常範圍,不發生併發症或保持病情在輕度水平,糖尿病是不會影響到壽命的。
-
7 # 糖尿病之友
關於能活多久,是糖尿病病友最關心的問題
病齡最長的1型糖尿病病友確診年齡:7歲
帶病生存:84年
她的壽命遠遠超過她的4個兄弟姐妹和老伴,她說:“我很慶幸自己患了糖尿病”
最長壽的1型糖尿病病友確診年齡:47歲
帶病生存:55年
壽命:102歲
人物特點:運動員,幽默,有活力
兄弟兩1型糖尿病,病史加在一起長達154年Bob和GeraldCleveland,哥哥Gerald去年90歲,弟弟Bob 86歲。這對兄弟兩人都患有1型糖尿病,病史加在一起長達154年。
弟弟Bob 5歲的時候患上了1型糖尿病,就是以前說的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那年是1925年。胰島素的發現是1923年的事情,也就是說從確定診斷的第一天起,Bob就開始了長達81年注射胰島素的生活,而且這樣的生活還在繼續。
哥哥Gerald 16歲的時候也患上了和Bob一樣的1型糖尿病,但是,病情並沒有影響他的壽命和生活質量。Gerald有很好的教育職業,教育工作過程中,他獲得了博士學位,27年後獲得公立學校的助理院長,並最終擔任院長一職。
-
8 # 小香香201025422
我身邊就有一個1型糖尿病患者,和我一樣大今年39歲。注意飲食!加強鍛鍊,一樣可以長壽。。。。不管啥病要有好的心態,向上的精神,生活一樣幸福美滿!
-
9 # 漢中陶大夫中國1型糖尿病人的生存狀況不容樂觀!
跟歐美國家相比,中國1型糖尿病人有這樣的特點:
1.血糖控制達標的人比較少。
2.發生糖尿病急性、慢性併發症的人比較多。
3.平均壽命比較短。
這個很好理解,如果血糖長期控制不達標,就容易發生糖尿病急性、慢性併發症,從而影響生活質量,甚至會影響壽命。
但是,人的命並非天註定,而是掌握在自己的手裡。
得了1型糖尿病,如果你不想跟正常人一樣長壽的話,可以這樣做:1.繼續胡吃海喝,不要控制飲食。
2.繼續伏案久坐,不要規律鍛鍊。
3.繼續抽菸酗酒,不要戒菸、限酒。
4.繼續忽視血糖,不要定期檢測血糖。
5.繼續忽視糖尿病急性、慢性併發症,不要定期複查血壓、糖化血紅蛋白、肝功能、腎功能、血脂、尿蛋白、眼底、心電圖等。
6.繼續遠離醫生,不要定期諮詢醫生,不要及時調整降糖方案。
相信我,事在人為,你的選擇決定你的壽命!
-
10 # 我叫槑小郎
科學研究發現,10歲前患1型糖尿病 ,短命十年!
著名雜誌自然刊發的一項瑞典登記研究發現,與一般人群相比,在年輕時被診斷出1型糖尿病者更易發生心血管併發症,也更容易早死。
研究採用1988-2012年瑞典國家糖尿病登記中心資料,共納入27 195例糖尿病患者及135 178對照組受試者。糖尿病患者按診斷年齡分為5組:0~10歲、11~15歲、16~20歲、21~25歲和26~30歲,平均隨訪10年。
結果發現,與對照組相比,在0~10歲診斷1型糖尿病者的全因死亡、心血管死亡和非心血管死亡風險分別升高3.11倍、6.38倍和2.96倍;發生心血管病、冠心病、急性心梗、心衰、卒中和房顫的風險分別增加10.44倍、29.50倍、29.95倍、11.90倍、5.45倍和17%。
相比之下,診斷年齡在26~30歲者的死亡和心血管病風險雖然也升高,但明顯低於0~10歲組,組間風險最大差異最高達5倍。
此外,據作者估算,在0~10歲診斷1型糖尿病的男性的壽命縮短14.2年,平均預期壽命為69.1歲,對照組為83.3歲;女性壽命縮短更加明顯,為17.7歲,平均預期壽命為70.9歲,對照組為88.6歲。而在26~30歲診斷1型糖尿病的男性的壽命縮短9.4年,女性縮短10.1年。女性1型糖尿病患者發生心血管病的風險也更高。
研究者認為,在較小年齡診斷1型糖尿病者的心血管相關死亡風險升高,可能是因為這些人群β細胞減少會更為嚴重和迅速。
該研究提示,1型糖尿病診斷年齡是生存和心血管結果的重要決定因素,早期發病的患者應及早開始心臟保護藥物治療。
-
11 # 謝安偉
眼睛累了、請放下手機!眼睛酸了、請放下手機!眼睛腫了、請放下手機!眼睛疒了、請放下手機!放下手機、請理解萬歲!放下手機、健康回家了!健康一定回來了!!!
回覆列表
1型糖尿病無法治癒,也不可能自愈。但只要規律治療,控制良好,患者的生長髮育、生育、壽命都可以不受影響;若控制不佳,隨時間推移會發生一系列慢性併發症;若停止治療,則可隨時因急性併發症而死亡。
一、急性併發症
酮症酸中毒:是由於胰島素嚴重缺乏,升糖激素(胰高血糖素等)不適當的升高引發的代謝紊亂。1型糖尿病(尤其是急性起病型)患者發生酮症酸中毒的傾向較大,有時甚至以酮症酸中毒為首發症狀。一旦發生,應及時救治。
二、慢性併發症
1.糖尿病視網膜病:病史超過15年的患者發生率高達78%,是最常見的糖尿病微血管併發症,嚴重者可導致失明。
2.糖尿病腎病:高血糖可以破壞腎臟中的小血管,患者會出現泡沫尿、腿部或全身腫脹等症狀。
3.動脈粥樣硬化:可引發冠心病、高血壓、腦血管疾病,累及下肢動脈時會出現下肢發涼、疼痛、間歇性跛行等症狀。
4.糖尿病神經病變:肢端麻木、針刺感、燒灼感、感覺減退等。
5.糖尿病面板病變:面板出現大皰、暗紅色小丘疹、卵圓形斑塊等。
6.感染:如面板黏膜感染(癤、癰、體癬、足癬等)、膀胱炎、腎盂腎炎、膽囊炎、結核病等,糖尿病患者發生感染的機率遠高於正常人群,且易反覆發生,經久不愈。
7.糖尿病足:患者足部的感覺減退,受傷時難以察覺,小的劃傷和水皰也可能會導致潰瘍、感染、壞死,重者出現壞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