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青衫褭褭
-
2 # 琉璃閣攝影
索尼RX1RM2
高畫素,寬容度高,自帶EVF。電池還湊合,沒有其他人說的那麼不堪。最高快門讓人鬱悶。沒有光學防抖和電子快門很遺憾。總體來說還是大法黑科技!
-
3 # 張千裡
前段時間我在微博上面做了一個調查,關於徠卡q和索尼的RX1R2,這兩臺相機到底選哪一個,結果能有差不多將近一千位網友來參與了這個投票,然後索尼的這臺相機以51.5%,非常微弱的優勢壓倒了徠卡q。考慮到我的粉絲群體當中有大量的索尼使用者,所以呢我覺得這個基本上可以認為兩家打了平手。
那麼這兩款相機到底該怎麼選呢?就我個人來說,最主要的就是選擇一個焦距,因為,一個索尼的相機是35毫米的徠卡q那是28毫米的這兩臺相機,這兩個不同的焦距段意味著,你是在用兩個完全不同的透視關係,不同的拍攝距離,不同的視角在拍攝,那麼哪一個焦距是你日常最常用的,那你就應該選擇它。
這兩臺相機說白了,都是一個在你日常生活當中的隨身機,如果你對於35毫米比較熟悉,比較順手的話,那你就選索尼,如果你更喜歡28毫米,那麼就選徠卡q,這個選擇非常簡單,直接,粗暴。
從畫質角度來講的話呢,徠卡q這臺相機在DOX的這個網站上面的得分排名成像方面得分排名是比較靠後的,索尼的那個畫質非常的好。如果說你純講究畫質,索尼那一臺會更加合適。但是如果說你希望的是一臺拍起來不錯,還可以裝個逼,帶出去有面子的機器,徠卡q會更好。
我自己在使用的時候,也是35毫米的焦距用的會更多一些而已,28毫米,相對來說的使用頻率會低,所以我當時那是沒有選擇徠卡q。而是花了19000買了一隻徠卡28毫米f2的鏡頭,在我的徠卡m的機身上可以,非常好滴構建完整的徠卡人文系統。而且,比買徠卡Q省下一萬塊錢,我覺得這個也是一個很好的一個思路。
同樣徠卡q要比索尼貴了將近1萬塊錢,我個人覺得從價效比上來講,還是索尼會更合適。
-
4 # 冷楓曉月
首先,既然選擇這兩款機子說明至少預算上是沒有問題的,但是有一點要考慮的是大法透過刷機身來體現黑科技,也就是說新款機身出的很快,而且新機身一上市原來的老款價格就會跳水,這一點看看第一代rx1現在七八千左右的二手價格就知道了。雖然能買這兩款機子的應該都是不差錢的主兒,但是能不能接受2萬買的機子出二手的時候只能買幾千塊的事實?這一點徠卡q從保值上來說要好的多,徠卡q的二手機目前我見過最便宜的也要2萬三四的樣子。而且透過韌體更新來改善原來的問題這方面徠卡也更良心,大法的韌體升級你懂的。第二,其實最主要的選擇點在於28mm和35mm的焦段選擇了。徠卡的28mm焦段可能不如大法的35mm好控制,但是iphone的相機焦段就是28mm的,可以先拿手機拍拍看看這個焦段能不能駕馭。第三,既然選擇這種機型,說明對便攜性是有著重考慮的,徠卡q比rx1大一圈,但是由於鏡頭固定的原因,這兩款雖然機子看起來小,可是都不能便攜到直接放進衣服口袋裡揣著就走,都是需要放進包裡帶出門的。其他比如jpg直出、evf、操控性、鏡頭素質和手感上,甚至可樂標的加成上等方面來說,我個人感覺還是徠卡更好一些,雖然徠卡q的血統並不純正,但是確實是一款優秀的機器,從它上市就開始漲價,至今價格依然堅挺也能看出市場的受歡迎程度。
-
5 # 遠望58056376
徠卡和大法各有千秋,理論上說徠卡的演算法第一,sony的技術相當牛逼,所以建議買個華為的p30,徠卡演算法+sony技術,天下無敵,還特麼便攜!
攝影小白,最近準備入手一臺卡片機或微單,主要是出去旅遊拍,然後偶爾日常拍攝。家裡有一臺佳能50D+16-35/2.8L(單反嫌太重)和索尼A7RM2(索尼主要我媽在用)。
回覆列表
謝邀,旅途中回覆多有不便,就簡言之了,這兩臺機器都是大光圈定焦不可換鏡頭機器,鏡頭素質也都很好,操作上區別較大,用習慣了兩個都還方便,如果你有好的攝影基礎,這兩臺機器甚至都可以直出而不需所謂數碼濾鏡,但如果你沒用過定焦機器,建議租借上手試用下,免得入手了覺得滿足不了你的題材要求躺箱子裡積灰,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