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讀書班

    孫堅孫策父子並不是東吳本地原生勢力,而是從軍隊中拼殺出來的。這種尷尬局面下,獲得當地貴族信任需要一定的時間。

  • 2 # 千騎卷平崗

    世家大族的力量,跟當時的官員選拔制度有關。當時實行的是徵辟察舉制,直白點講就是拼關係,沒人推薦,永無出頭之日。因此階層的流動幾乎是固化的,這就導致權力把握在世族手裡。比如袁家,四世三公,正所謂流水的朝廷,鐵打的世族。一直到隋朝實行科舉制度以前,都是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科舉制度的出現,打破了這種壟斷,寒家子十年苦讀,也有機會金榜貼名,烏鴉變鳳凰。

    因此不是周瑜不夠厲害,而是時代潮流如此。

  • 3 # 漢文化競華居士

    周瑜與孫策同年生,少年時期就相識結交,後跟隨孫策渡江平定江東,屢立戰功。攻克城池之後樹立恩信,收服江東士族,理應是孫策分內之事,周瑜當時的責任是軍務,如果他越過孫策出面去撫慰民心等於是僭越行事。周瑜為人謹慎,不會沒有分寸。下面詳細介紹一下週瑜生平事蹟,深度分析美周郎的人品和才華,分享給大家。

    周瑜精通音律,經常喝醉之後聽人彈奏,演奏隊伍裡,哪怕稍微出現一點失誤,周瑜都能聽出來,然後扭頭去看那個出錯的人,由此文人雅士流傳下來一個典故,曲有誤,周郎顧。周瑜自二十一歲追隨孫策起,輔助孫策起兵逐步建立孫氏基業,孫策視周瑜為兄弟,自己娶了大喬,把小喬嫁給周瑜為妻。孫策二十六歲遇刺身亡後,周瑜立即帶兵引領各地諸將,擁護孫權為江東之主,當時東吳各郡多數都沒有平定,孫氏家族所佔城池不多,根基也不穩定,孫權只是將軍之職,與眾人見面禮節很簡單,唯獨周瑜跪拜於地,對孫權行君臣大禮。此後,東吳境內各州郡逐漸歸附孫權。孫權拜周瑜為水軍大都督職務,實際上等同於大將軍,每年賞賜周瑜的衣服有上百件之多。曹操派出使者,讓孫權遣送兒子入朝做官,孫權左右為難,周瑜一針見血的指出,曹操此舉實際是想作為人質牽制東吳,絕不能任由曹操擺佈,一旦壓下人質,今天找你借糧食,明天找你借兵,你答應的話後面接二連三應付不過來,不答應又怕兒子被害,可以隨便選一個外人入朝,應付一下曹丞相對付過去即可。曹操平定荊州之後大兵壓境,在長江列陣直逼東吳,江東人心惶惶,不敢應戰,此時又是周瑜力排眾議,說服孫權抗曹。周瑜主導赤壁之戰,以極弱兵力聯兵劉備擊潰八十萬曹兵,一舉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局面,葬送了曹操統一中國的美夢,隨後又在南郡之戰大破曹仁。

    藉助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且來領教一下週郎的雄才大略。周瑜從柴桑回到都城天色已晚,先後有四班人來大都督府拜見,最先到的是以張昭為首的投降派,其次來的是以黃蓋為首的主戰派,第三梯隊來的是以諸葛瑾為首舉棋不定的牆頭草派,最後是魯肅帶著外援孔明來拜。他們統一都是問周瑜是什麼意見,周瑜並不正面回答,而是反問他們是怎麼想的,然後又附和著說,我和大家想法一樣,明天公堂定論。等他們走後,周瑜獨自冷笑不止,這些細節充分展現了周瑜超人的智慧和對人心的穿透力,他藉此瞭解到了事到臨頭誰忠誰奸,又不對外透露出自己的主意,保持領導者的威儀。也透過與孔明對話瞭解到了外援劉備的情況和想法。

    第二天,周瑜在公堂斷然呵斥了投降派,壓制了恐慌情緒帶來的混亂局面,然後又歷數四條曹操此來犯下的兵家大忌,第一,北方還沒有徹底平定,曹操後方有馬騰威脅。第二,操兵多數都是北方人,不習慣水戰,現在跑到江邊來拼水戰,這正是我軍優勢,敵兵劣勢。曹操所說帶甲百萬,多數是荊州降兵,人心不穩,剛剛投降曹操不會為他真心死戰。操兵詐稱一百萬,其實加起來也就幾十萬。第三,眼下正是入冬,曹軍兵將缺乏棉衣,馬匹缺乏草料。第四,操兵遠離家鄉,水土不服,飽受傷病困擾。以此斷定操兵必敗。別人亂作一團沒有頭緒,周瑜這一番話有理有據有威勢,令孫權信心大振,立即決定由周瑜統帥三軍,迎擊曹操。我們能看到,周瑜充分了解了外部條件,全面分析掌控了敵方曹操,友方援軍劉備,自己內部君主,以及文物百官的心理活動,對人心和局勢走向有冷靜清晰的判斷,進而順利進行抗曹計劃,最終在赤壁大敗曹軍,創造了以極少兵力勝極多的經典戰例。

    孫權登基稱帝時對文武百官感嘆,如果沒有大都督周瑜,哪裡有我的今天。只可惜英年早逝,壯志未酬。

  • 4 # 青梅煮酒品三國

    引言:

    不是周瑜沒能安撫好江東的世家大族,而是統一江東的過程中不服從的世家大族順帶就給滅了,不需要讓周瑜分心去安撫;統御江東之後,周瑜更適合操練兵馬、鎮守邊關抵禦來犯之敵。

    三國時期的世家大族對一個地區影響太大了。孫策、周瑜吞併整合江東不用些雷霆手段,無法短時間內掌控江東;統一江東之後不用張昭這些人去安撫,而讓周瑜前往則可以視為不分輕重之舉。

    世家大族的影響

    不僅僅是江東有世家大族,三國時期每個地域都會存在這樣的家族。這些世家大族對地域的影響太大,在一個地域想要招賢納士、募兵、防止反叛發生都離不開這些世家大族。

    孫策和周瑜一連攻下江東八十餘縣,如果不用些雷霆手段,肯定會發生前方連戰連捷、後方叛亂四起。為了防止叛亂的發生最簡單、最直接的辦法就是將和自己有敵意的世家大族消滅。這樣不僅得到的城池容易控制,而且除了關隘、樞紐城市以外不需要留下過多的城防兵防禦,能夠餘出更多的兵力用在前線,不然會出現兵力捉襟見肘的情況。

    穩紮穩打在當時的時局並不適合

    孫策吞併江東時有太多強大的諸侯存在,江對岸有劉表、袁術兩位大諸侯。如果孫策和周瑜採取穩紮穩打,那麼江東還沒統一就需要想法抵禦強敵入侵。首尾不能兼顧再加上當地世家大族的不服,那麼孫策、周瑜就很難一統江東了。

    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

    這是孫策留給孫權的一個解決煩惱的建議。從字面的意思就可以看出,吞併整個江東以後孫策將內政交到了張昭身上,像安撫世家大族的事;而士兵操練、抵禦外敵的事情全部交到了周瑜身上。這也說明了孫策統御江東以後,內政、軍事都是分給專人負責的。

    總結:在孫策的眼中世家大族無非就是一夥攪弄是非的人群,一旦兵臨城下這些世家大族也只是一些刀下亡魂不足為慮。孫策輕視這些世家大族,同時以周瑜的才能用來安撫世家大族是大材小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歷史上有三國裡面有草船借箭嗎?有何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