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s大番茄

    孟婆,是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人物,常駐在奈何橋邊。她為所有前往投胎的靈體提供孟婆湯,以消除鬼魂的記憶。在中國的古代傳說裡,孟婆是地府中專司掌管將生魂抹去記憶的陰使

    混沌初開,世間分為天地人三界,天界最大掌管一切,人間即所謂的陽世人界,地即為陰曹地府。三界劃定,無論天上地下,神仙陰官,俱都各司其職。孟婆從三界分開時便已在世上,她本為天界的一個散官

    後因看到世人恩怨情仇無數,即便死了也不肯放下,就來到了陰曹地府的忘川河邊,在奈何橋的橋頭立起一口大鍋,將世人放不下的思緒煉化成了孟婆湯讓陰魂喝下,便忘記了生前的愛恨情仇,卸下了生前的包袱,走入下一個輪迴

    孟婆在地府的地位,透過概覽冥府的官階體制,我們發現,其實孟婆並不在固定的三層冥司系統之中,她既不是負責審判、也不是一般任鬼使喚的冥卒,孟婆的形象一般是受人尊敬的,顯然孟婆在地府的工作其實有更高的自主權,儘管她顯然在體制外

    眾所周知,孟婆的管轄範圍是至關重要的,是亡魂的必經之處,相當於現代的出入境管理,主要任務就是收過路費。這就非常矛盾,那麼重要的關口,閻羅王居然沒有安排冥司體制內的正職陰間使者,而將管理權全交付於孟婆

  • 2 # 圍爐趣談

    古人迷信,以憑空臆想來解釋生命的輪迴。他們認為人走了,第一步要闖鬼門關,須得打點一下,沒錢上路不得的,這也是閻王好見小鬼難纏的原由所在。

    過了鬼門關,上了黃泉路,來到忘川河邊,便是奈何橋了。過了橋就要喝一碗孟婆湯才敢上路的,不然的話,你心事太重走不下去的。 為什麼要喝這碗湯呢?

    記得有句話是這麼說的,喝了孟婆湯,前世塵緣盡了卻。那麼這神奇的孟婆湯,究竟又是用什麼材料熬製的呢?

    孟婆湯的成分非常特別,和她的功效一樣不同尋常:一滴生淚,二錢老淚、三分苦淚、四杯悔淚、五寸相思淚、六盅病中淚、七尺別離淚、八味孟婆傷心淚。

    如此神秘的孟婆湯可不是隨便就可以喝得到的,需要你走到塵世間的路盡頭,才可以喝的到。

    過了橋不遠處,便到了一個名為望鄉臺的高坡兒,那裡有個孟婆亭。 既然稱為孟婆亭,大家也就猜到了有個孟婆的女人在那裡熬湯。

    凡是過了奈何橋來到這裡的人,孟婆都會遞上一碗湯喝下,讓他們忘記橋那邊的一切塵緣,好安心上路,也好儘快轉世投胎。

    你可能要問了,這孟婆長年累月的守候這裡,施捨湯藥,她到底是何許人也,她的前世今生又有什麼故事呢?下面咱們就簡單的聊聊吧。

    古往今來,人們對孟婆的演繹有許多不同的版本,有人說,孟婆是三界分開時就存在了,她本是天界的一個神仙姐姐,心地善良,有普度眾生的意願,不想讓人們飽受塵世凡緣的煎熬與痛苦的折磨。

    於是,她放棄了天界的生活,來到了最底層的陰曹地府,在忘川河邊望鄉臺搭起一個小亭子,壘灶支鍋,開始了熬湯工作。

    當然了這鍋湯非同尋常了,前世的恩怨情仇統統化作了一碗湯,飲用後再也沒有牽掛愁緒了,孟婆湯由此傳說開來。

    還有個說法就比較接地氣了。痴情女孟姜女為尋夫來到了長城腳下,而自己的丈夫早就累死了,也不知道埋在了那裡,悲痛欲絕的孟姜女大哭一場,竟然哭倒了一段長城,以至驚動了天界,免去了她的生命輪迴。

    後來,深知失去親人痛苦的孟姜女,為了不讓人們像自己一樣被人們遭受苦難而無法自拔,便來到了奈何橋邊,天天熬製孟婆湯,送給那些還掙扎在各種糾結和痛苦中的人們,以便不在沉浸在過去的世界裡無法忘懷。

    再一個說法更是有可信度了。這孟婆是西漢時期的一個女子,性格很特別,與平常女人截然不同。她潛心鑽研佛法,並且以身許佛,終生未嫁,這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中,的確很讓世人不能接受的。

    她勸人行善積德,不要做惡事。她認為人都是有輪迴的,上天會安排陰果報應,惡人自有惡人磨,很難得到善終的圓滿的。後來,這個女子被天界任命為幽冥之神,來消除所有的前世煩惱。

    據說,因這個女子只知道自己姓孟,於是人們就稱其為孟婆奶奶。歷史上還有關於孟婆的許多傳說,當然了,這都是古人的憑空虛構人物,不值的一信的。

    雖說是虛無縹緲的傳說,但還是覺得有點意思兒。生活中,誰也不會事事順心,可是過於糾結於此,於事無補,還對自己的未來有影響。

    所以,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有一種豁達樂觀的生活狀態,我覺的最好!

  • 3 # 古代勸善故事

    民間傳說,人死後,鬼魂在冥府各殿受過刑罰後,依序解送至下一殿,最後被押到第十殿,準備轉生。在轉生前,要在由孟婆神掌管的狁忘臺下被灌飲迷湯,以忘卻前生。通往狁忘臺的路叫黃泉路,走過黃泉路,經過忘川河上的奈何橋,就看見了三生石。然後喝下孟婆湯,忘卻前塵往事,重新進入迷中的紅塵。

    根據《玉曆鈔傳》記載,孟婆生於西漢時期,自小研讀儒家書籍,長大後,專心念誦佛經。她在世時,從不回憶過去,也絕不想未來之事,只是一心一意的勸人不要殺生,要吃素。直到她八十一歲,她依舊是處子之身。人稱“孟婆阿奶”。後來,孟婆入山修行,並得道成仙。

    東漢時期,世間常有人可以知曉前世來生之事,時常洩露天機。因此,上天特命孟婆為幽冥之神,併為她造築狁忘臺,採取俗世藥物,製成象酒但不是酒的“孟婆湯”,又稱“迷魂湯”。“孟婆湯”分為甘、苦、辛、酸、鹹五種味道。凡是預備轉生的鬼魂都得飲下孟婆湯,如有刁鑽狡猾、不肯喝的鬼魂,它的腳底下立刻就會出現鉤刀絆住雙腳,並有尖銳銅管刺穿喉嚨,強迫其喝下。

    據說,從此後,轉生後的人們再記不得前世之事了,也就更加迷於俗世中的名、利、情中。

    清人王有光《吳下諺解》的“孟婆湯”中,就有關於鬼魂被灌迷魂湯的描寫。

  • 4 # 牧之兵家

    孟婆究竟是誰?

    孟婆,這個耳熟能詳的神話傳說人物,她常駐在奈河橋邊為前往投胎的亡魂提供孟婆湯,以消除它們前世的記憶。清代王有光所著的《吳下諺聯》中有一段相關的生動描繪:

    “人死去第一處是孟婆莊。諸役卒押從牆外經,赴內案完結。生前功過,注入輪迴冊內,轉世投胎,仍從此莊行過。有老嫗留進,生階入室,皆朱欄石砌,畫棟雕樑,珠簾半捲,玉案中陳。嫗呼女孩,屏內步入三姝:盂姜、孟庸、孟戈,皆紅裙翠袖,妙常笄,金縷衣,低喚郎君,拂席令之坐。小鬟端茶,三姝纖指捧既送至,手鐶丁丁然,香氣襲人,勢難袖手。才接杯便目眩神移,消渴殊甚,不覺一飲而盡。到底有渾泥一匙許,抬眼看時,嫗及三姝皆僅立骷髏,花層雕牆,多變成荒郊,生前事一切不能記憶。一經墮地,即是懵懂小孩矣。

    民間一般有三種說法:

    01 民間女子

    這是元代非常流行的一種說法,即相傳孟婆便是孟姜女,昔日孟姜女哭倒長城之後,眼見長城之下屍骸無數,再也找不到丈夫的屍骨。為了能忘記這些痛苦萬分的記憶,就熬製了能使人忘記記憶的孟婆湯。後來上天念她思夫之情感天動地,就免了她的輪迴之苦。讓她在奈河橋畔熬製孟婆湯,讓參與輪迴的陰魂們忘記前世的一切。

    02 幽冥之神

    根據清代的《王歷寶鈔》所記載:孟婆生於西漢時代,自小研讀儒家書籍(然而其實佛經在東漢才被翻譯成漢文。)長大後成日唸佛誦經,過去的事情不記、未來的事也不想,一心只思佛法,後來她只知道自己姓孟,人人便叫她孟婆老奶。孟婆直至81歲仍是處女之身,之後她入山修行一直到東漢時期。當時世間有人能知前世因果,洩露許多天機,因此上天特命孟婆老奶成為幽冥之神。

    03 風神

    根據明代作家田藝衡的《留青日札》所記,他認為《山海經》中有一處提到了孟婆的真實身份:“帝之二女,遊於江中,出入必以風雨自隨,以帝女故曰孟婆。” 在後世諸多記載中孟婆都與風有關,比如明代楊慎《詞品》中提到:“俗謂風曰孟婆”;《康熙字典》解釋說:“孟婆,宋汴京勾欄語,謂風也。” 因此孟婆也被認為是風神。

    孟婆在地府的地位

    透過概覽冥府的官階體制,我們發現,其實孟婆並不在固定的三層冥司系統之中,她既不是負責審判、也不是一般任鬼使喚的冥卒,孟婆的形象一般是受人尊敬的,顯然孟婆在地府的工作其實有更高的自主權,儘管她顯然在體制外。

    眾所周知,孟婆的管轄範圍是至關重要的,是亡魂的必經之處,相當於現代的出入境管理,主要任務就是收過路費。這就非常矛盾,那麼重要的關口,閻羅王居然沒有安排冥司體制內的正職陰間使者,而將管理權全交付於孟婆?

    其次,孟婆賣孟婆湯的收入最終有沒有歸入冥司的財務體系也實在讓人起疑,難道閻羅王默許孟婆亙古的商業壟斷之舉?這人讓我們不禁懷疑孟婆在冥府機關內的地位,孟婆究竟為何能夠掌握如此大的權力?

    或許這與孟婆的真實身份有關。根據《山海經》,孟婆是帝堯的女兒,亦是風神,如此尊貴的身份自然怠慢不得。要知道,地府只有一位神衹,也就是閻羅王,若將她聘為冥府官員,顯然不符合孟婆自己神的身份。

    一山不能容二虎,這樣推測或許只有一種比較合理的說法,即閻羅王知道孟婆的真實身份,因此不將其聘為冥府的正式官員,而是將其安插在冥府最關鍵的出入境關口,賦予局長的實權以為重視。另外,孟婆自身擁有非常高的技術優勢(熬的湯特別好喝),可以說是軟硬實力兼備,所以得以憑一己之力實現冥府出入境關口的商業壟斷。

  • 5 # 炒米視角

    民間傳說中,陰曹地府裡有一條黃泉路;黃泉路上有一條忘川河;忘川河上有一座奈何橋;奈何橋邊有一個望鄉臺;望鄉臺上有一塊三生石;三生石旁有一個孟婆莊;孟婆莊裡絕色女子賣茶湯;來人吃得湯和水,三十五天不清爽。

    這個絕色女子便是孟婆,原本三生石旁一株回生草。

    這株草是女媧摶土造人時,遺留土坯所生。因長期吸收日月精華,集天地之精妙,某日化作人形,跟玉皇大帝討要了一次做人的機會,跟著投胎轉世的鬼魂一起走過奈何橋,投胎一孟姓人家。

    待她長大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將其許配給了一個秀才。婚姻初期,兩人感情升溫迅速,愛得非常熱烈。這讓孟婆嚐到了人間的愛情,不能自已。

    然而秀才終究要進京趕考。進京趕考前,孟婆按耐不住對自己愛人三生三世的好奇。便替他看了六道輪迴,發現此人是一個“負心漢”,經此一別,將拋棄孟婆,另娶她人。而且此後三個月陽壽將盡,被打入十八層地獄,接受陰司懲罰。

    但是孟婆已經深深愛上了這個秀才,無法忘懷,也更不能眼睜睜看他落到如此境地。

    於是孟婆在秀才的胳膊下點了三下,要秀才發誓,進京趕考後,三月之內,無論結果如何,速速歸家,否則定會魂飛魄散。

    秀才答應滿滿,然而去了京城以後,便拋諸腦後,一去不返。別人問其婚配與否,秀才便回答尚未;別人給他介紹老婆,他也欣然接受。

    因為深愛負心漢,成為了在陰司贖罪的鬼魂。

    三個月後,陰司牛頭馬面前去起人。到了十殿閻王審判的時候,閻羅王突然發現生死簿上,竟然沒有這個秀才的名字,大驚失色。

    然而私自損毀生死簿那是犯天條的事情,孟婆膽子再大,也萬萬做不得此事。原來孟婆把寫有秀才名字的那一張做了紙捻穿生死簿用了。所以實際上秀才的名字還在生死簿上,只不過閻羅王找不到而已。

    閻羅王遲早會找到秀才名字的,但此刻牛頭馬面把秀才只能押回奈何橋。孟婆趕緊在頭上拔了根頭髮,扔到湯鍋裡,逼著秀才喝了那碗湯,秀才喝了那碗湯,竟然將所有的事情全部忘光了。在沒有得到閻羅王回覆的時候,孟婆便將秀才推過了奈何橋。

    可是剛將秀才推過奈何橋的時候,閻羅王找到了秀才的名字,但為時已晚。而此時孟婆已經做好了接受一切懲罰的決定。

    孟婆為了一個負心漢,私放了自己負心的丈夫,改變了陰間的規則。閻王暴跳如雷,罰她守在奈何橋拔頭髮給亡魂煉製湯藥,幫他們忘卻煩惱,頭髮拔不光就不準轉世投胎,然而孟婆的頭髮卻是拔一根長三根,所以永世沒有機會。

    因為玉帝的賞識,升格為神,在陰司專司“消磁”之職。

    此事後來被玉皇大帝得知,玉帝本來就因人們輪迴投生後因記得前世的人事物,擾亂人間生活倫理秩序而煩惱。正好孟婆的“孟婆湯”有讓人忘記前世恩怨痛苦的功效,故此特別升格孟婆為神,負責管理給經過十殿閻羅審判後的鬼魂“消磁”投胎的工作。

    所以孟婆雖然身在陰司,但實際上她是有玉帝正式委派工作的神職人員,而非鬼類,她和十殿閻羅各司其職,沒有從屬關係。

  • 6 # 曲江家學

    孟婆可以說是中國民間神話傳說所創作出來的一個很獨特的角色。其在陰間的角色和地位,既非東西方神話都有的那種冥界引渡人,也非靈魂的審判官,更非主宰者,只是在奈何橋邊供應一碗忘記前世記憶的孟婆湯。年復一年,既不發生什麼故事,也沒有什麼人物關係糾葛,在各種神話主題中幾乎不參與什麼事件。可光“奈何”、“忘情”二詞,就足以令人對之記憶深刻了。

    然而,人死後投胎要過奈何橋喝孟婆湯,看似是佛教神話,其實並不見於任何一部佛教或道教經典。

    現在能找到的較早的出處是明代小說《醋葫蘆》、《南海觀音菩薩出身修行傳》這類書,基本上可以確定其源頭是經過民間流傳加工後所編出來的故事。而到了清代,圍繞著孟婆故事,才開始出現了孟婆莊、奈何橋等這些元素,並逐漸完善成了我們今天所熟知的孟婆故事。

    而更早的時候,“孟婆”二字更多的是指“風神”。

    比如宋徽宗詞《月上海棠》有:“孟婆且與我,做些方便”句,就是指風神

    。明代三大才子之一的楊慎在《丹鉛總錄》中記載,江南七月常常會起大風,當地鄉野之民傳說是孟婆發怒。

    關於這方面的淵源可以在網上搜一搜文學博士白建忠的文章《說孟婆》來讀。

    至於孟婆為何會從風神變成地獄神,有人猜測和風神、船神的那種渡人的特點有關。這樣也通,不過我這裡想根據我對民間故事演化特點的理解,作一點個人的猜測。孟婆會成為地獄神可能和佛教的“盂蘭盆節”超度亡魂有關。

    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是中元節,也是佛教著名的盂蘭盆節。“盂蘭”是梵語翻譯過來的,意為“解救倒懸”。但是民間老百姓不懂這層涵義,而且也不認識“盂”這個字,以為是“孟”字,把“盂蘭”看成“孟蘭”,認為是個女性的名字。於是把這個節日想象成有位“孟蘭”女神在接渡亡魂的日子,時間一長,就演化成了孟婆的故事了。

    這個猜測並非毫無根據,實際上老百姓在產生民間故事過程中,常有這樣望文生義的情況出現。比如《西遊記》裡有個獅駝國,其實原字是“師陀”,也是梵文音譯,和獅子駱駝沒半毛錢關係,可經過老百姓的聯想加工,就成了“獅駝國”,而且還這有位青毛獅子精在這裡。

    當然,我的這個猜測並沒有去做過文獻比較和論證,僅供參考而已。但無論孟婆這個故事的起源是否來自於這種誤解聯想,其本身所寄託的咱老百姓的生死觀和生命念想,還有故事本身如此有魅力,是如此彌足珍貴和值得細細體味的。

    一點愚見~

  • 7 # 唯戀無名

    前言:黃泉八百里沙海,寂寞荒涼,無花無葉。少女三七作為這黃泉中的下一任孟婆,被冥王阿茶指婚給鬼差趙吏。三七出生時七竅意外丟了一竅,性格憨傻,樣貌枯槁,情竇未開,經常遭到了趙吏的吐槽和拒絕。她日日獨守在空曠破舊的“孟婆莊”內,熬著苦澀的孟婆湯,查著一卷竹簡形象的“陰陽簿”,影片裡的孟婆想必是大家家喻戶曉的人物,喝孟婆湯,走黃泉路,過奈何橋,至此,前塵往事猶如過往雲煙一消而散。說到這裡,相信很多人只聽過孟婆之大名,對於孟婆究竟是何人,她在陰間的地位都不清楚吧,我們一起接著往下看,看看神秘神話中的孟婆究竟何許人也?

    一,奈何橋旁邊的孟婆到底是何人呢?

    傳說在奈何橋邊上,有著一位美麗動人的女子,她就是孟婆,她每天守在橋邊,為死去的人發放孟婆湯,幫助他們忘記今生的記憶,可以更好地重新投胎到人間。美麗的孟婆究竟是何人呢?這裡有幾種說法:

    (1)有人說孟婆其實本來的身份是天帝的女兒,據說天地初開的時候,孟婆本來是九重天的上仙,可是當他看見世人總是被情所困。所以他就來到奈何橋,熬製孟婆湯,為世人脫離情字的苦海。

    (2)也有人說孟婆其實就是是孟姜女,孟姜女最終也沒有找到丈夫,於是他就個自己熬製了一種湯喝下去忘記所有的痛苦。後來上天被他感動,天帝命令她在奈何橋熬製這種湯為世人療傷。

    (3)更有人說孟婆是西漢得到一個絕世美女,此女天生清秀,可是一生都不為情動,為人善良,樂於助人,直到去世依然沒有婚假,後世為了紀念這位女子,為他建造祠堂,一位只知道他姓孟,不知道他的真名,所以就稱他孟婆。

    綜上所述,奈何橋邊上的孟婆其實或許不是傳說中的恐怖的樣貌,而是一個絕世美女,她每天默默的等待在那裡,為那些亡魂喂上一碗孟婆湯,前塵往事猶如過往雲煙一消而散!

    二,孟婆在陰間又是什麼地位呢?

    孟婆這位美麗的女子的由來我們根據傳說也瞭解了不少,可是她在神秘的陰間又有什麼地位呢?

    如果說孟婆的由來充滿著神秘的話,孟婆,在陰間的地位更加的撲朔迷離:

    一種說法:孟婆是幽冥之神 根據清代的《王歷寶鈔》所記載:孟婆生於西漢時代,自小研讀儒家書籍,長大後成日唸佛誦經,過去的事情不記、未來的事也不想,一心只思佛法,後來她只知道自己姓孟,人人便叫她孟婆老奶,孟婆一直在山中修行,由於她能知前世因果,洩露許多天機,因此上天特命孟婆老奶成為幽冥之神。

    二種說法:風神 根據明代作家田藝衡的《留青日札》所記,他認為《山海經》中有一處提到了孟婆的真實身份:“帝之二女,遊於江中,出入必以風雨自隨,以帝女故曰孟婆。” 在後世諸多記載中孟婆都與風有關,比如明代楊慎《詞品》中提到:“俗謂風曰孟婆”,《康熙字典》解釋說:“孟婆,宋汴京勾欄語,謂風也。” 因此孟婆也被認為是風神。

    根據上述兩種說法我們來推斷一下孟婆在地府中的地位,大家都知道,陰曹地府有管理整個陰界的十殿閻羅王,有判官,有鬼卒,他們各司其職,作為管理著入陰間第一道關口的孟婆,顯然此職位非常重要,類似於主簿,登記稽核,只有喝下孟婆湯,走過奈何橋,才能得以投胎轉世,故此,孟婆這一環,是最重要的一環,況且,根據第一個傳說,孟婆是天帝的女兒,九重天的上仙,不管是九重天的上仙,亦或者是風神乃至幽冥之神,即便在鬼蜮,她的身份地位猶在,顯然,孟婆在地府中有著相當顯赫的地位。

  • 8 # 畫素說

    提到孟婆,可能在我們的印象中大都是一個白髮蒼蒼,身形佝僂拄著柺杖的的一老婦形象。但是,但其實在歷史上關於孟婆到底是誰的說法還是有很多的原型,比如大家都比較熟悉的孟姜女、堯帝的女兒等都是孟婆的原型。傳說人死後,魂魄要飄過的一座橋,過此橋者方可投胎轉世為人,這座橋就是奈何橋,橋邊有一位名喚孟婆的老嫗,她專門負責給死去的人熬製“孟婆湯”,傳說鬼魂們在透過奈何橋的時候就會變得口乾舌燥,但是隻要喝了這碗孟婆湯口乾舌燥的症狀馬上得到緩解,但是同時也會忘掉所有的記憶;但傳說也有一些痴情種,為了不忘記自己心中的人,忍耐著口乾舌燥之感,拒不喝下這碗孟婆湯的,只為了來世不忘記彼此,寧願忍受著、渴著,真的很感人。

    那麼這裡面的孟婆到底是誰?她在陰間又是什麼地位?其實關於孟婆是誰在《山海經》中早有記載:“帝之二女,遊於江中,出入必以風雨自隨,以帝女故曰孟婆。”

    孟婆本是堯帝的女兒,死後先是被封為風神,後來轉而去地府當差,在奈何橋邊做一神明,給死去並且過了奈何橋的人發一碗孟婆湯,讓他們喝了以後忘記過往,重新開始轉世為人。

    除了山海經的記載外,在我們民間還有三種關於孟婆到底是誰的說法,且聽我一一道來。

    1)民間傳說孟婆便是哭倒長城中的孟姜女。傳說孟姜女死後,由於還是太過於痛苦,遲遲不能轉世為人,便製作了孟婆湯,魂魄喝了以後就可以忘掉生前的一切痛苦!後來孟姜女的事蹟感動上天,於是就派她去了地府做了掌管輪迴的一名神仙,專門熬製這種能消除記憶的孟婆湯,為那些痛苦的人能夠忘記過往,重新脫胎進入新的輪迴!

    2)民間傳說的第二個版本是,孟婆本是人間的一個姓孟的普通女子,她一生向善,從來不記仇,無論發生了什麼事她都真心對待朋友或者敵人,也不會因為什麼事情去報復別人。後來這個女子在深山裡修行,最後天帝特令讓她做了地府的神,掌管“孟婆湯”,為死去的人消除這一世的記憶。因為人們都不知道她叫什麼名字,所以就直接以“孟婆湯”為名喚作孟婆。

    3)第三個民間傳說是,孟婆原是天庭中的一位女官,雖然只是一個沒有權力的散官,但她為人心地純良,關心人間疾苦。在她瞭解到人去世後,還要經過一條奈何橋,這座奈何橋橋面光滑、狹窄,這些人稍不留意就會掉下去,而橋下盡是蛇鼠、惡鬼!只要掉下去就會受盡折磨。孟婆覺得人生前都要忍受各種分離之苦,情不得終,死後還要受這些折磨,十分痛苦。因此她主動和玉帝說,自己想去地府熬製“忘情水”,讓人喝了之後就不會再有痛苦。玉帝被她說的有點動情,便同意她去地獄為官的請求,同時將這“忘情水”取名孟婆湯!

    所以綜上所訴,孟婆雖為陰司,但實際上她是一名神職人員,並不屬於鬼類,她真正的身份和十殿閻羅一樣,並非從屬關係。而且孟婆更是手握著亡靈進入陰間第一道關口,顯然地位尊崇,喝下孟婆湯,才能過奈何橋得以投胎轉世,孟婆這一環可以說是最重要的一環。

  • 9 # 隨手談詩

    人死後會投胎,可是投胎後就沒有前世的記憶了,這是為什麼呢?神話傳說告訴我們,是因為人死後下到陰曹地府,行走在黃泉路上,來到忘川河邊、奈何橋頭,那裡有個叫孟婆的女人,給每個鬼魂灌下一碗孟婆湯,這一來前世記憶就完全抹除了。

    這位孟婆大神究竟是誰,竟然有此法力?歷來,有三種說法。

    孟婆的由來

    一、

    說盤古大神一斧子劈開天地後,世界便分為了天、地、人三界,三界中有各種官職,神鬼人分別在三界各司其職。孟婆就是那時候出現的,她活著的時候,看到人類太痴,不願意把人世的很多事情放下,搞得非常痛苦。於是她自告奮勇,來到陰間的奈何橋邊,熬湯給人死後的靈魂喝,以幫助他們忘掉生前的俗念。

    二、

    說孟婆是西漢人,從小研讀經典,並吃齋唸佛,她是一個真正活在當下的女人,從不回憶過去、也不展望未來,因其無名,只知姓孟,於是人們就稱她為孟婆老奶。在孟婆生活的年代,有很多神人,他們能看到前世,上天覺得這樣可不太好啊,於是就派孟婆到陰間專門負責消除人死後的記憶。

    但這種說法毫無根據,因為孟婆是道教的神,而且佛教是東漢時期才被翻譯成漢語的,西漢人孟婆怎麼可能讀佛經呢。

    三、

    說孟婆就是孟姜女,當年他哭倒長城後,見屍骨堆積如山,卻找不到自己的丈夫,她為了讓自己忘掉那些痛苦,就發明了孟婆湯。後來感動上天,就免了她的輪迴之苦,還順便解決了工作問題,到奈何橋邊為人熬製孟婆湯。

    傳說中的孟姜女是個妙齡少婦,還頗有幾分姿色,所以這個故事的孟婆就不再是那個老奶奶了,而是一個美女。

    孟婆是風神?

    在古代傳說中,孟婆的身份很多,並不專指奈何橋邊的老婆婆。

    南北朝時,江南地區傳說孟婆是風神,這個傳說也不是沒有根據,《山海經》中記載堯帝有兩個女兒,分別是娥皇和女英,她們死後就成了湘江之神,這兩姊妹經常一起出去玩,但每經過的地方就狂風暴雨,後來人們就把他們稱為“孟婆”,當做風神來膜拜。

    宋明時期,孟婆的風神身份就算坐實了,明朝楊慎直截了當地指出孟婆就是風神:

    “俗謂風曰孟婆。”——《詞品·孟婆》

    但在後世的傳說中,還是以孟婆是奈何橋上負責給亡魂和孟婆湯為主,至於其他什麼身份地位,甚少有人提及,就快被遺忘了。從此以後,孟婆終於可以安心守護在奈何橋邊,不用到處去吹風下雨了。

  • 10 # 邏輯文史游

    關於孟婆的簡歷,大致如下~

    姓名:孟婆。

    性別:女。

    出生年月日:?-?,總之是西漢時期。

    年齡:保密。

    婚姻狀況:未婚。

    應聘崗位:廚師。

    工作經歷:1、積德行善;2、誦經。

    期望薪資:無慾無求,只願讓人忘記悲傷。

    地府考核評定:透過,准予入職,於奈何橋邊熬湯,命轉世投胎之人忘記前世因果。

    職位特別要求:若有鬼魂不願喝湯,則有兩種處理方式:

    1、命鬼族強制用灼熱銅槍刺其喉嚨,命其喝湯;

    2、將其扔入忘川河內,受冤魂厲鬼撕咬,黃泉侵蝕,若能受得千年苦楚便可帶前塵往事投胎,否則淪為黃泉惡鬼永受煎熬。

    工作流程:喝完五味孟婆湯後,命鬼魂與三生石生觀看前世往事,之後走過奈何橋,在望鄉臺上看最後一眼前世的人間,從此不再牽掛,進入新的輪迴轉世之中。

    請面試透過的員工儘快辦理入職手續,並交至判官處。

    關於孟婆的傳說和來歷自古說法不一,以邏輯文史姨選取的是最為大眾化的一種傳說罷了。相傳孟婆生前是西漢人,容貌秀麗,但沒人知道她的家庭與背景,只知道她姓孟。相傳她在八十多歲的時候雖然鬢髮斑白,但面龐依然是少女的模樣,所以漸漸地人們稱之為“孟婆阿奶”。後來孟婆阿奶突然從世上消失,她悄悄的死在了山裡,等到她的魂魄遊入地府時,陰間正為太多鬼魂轉生之後仍保有前世記憶而犯愁。這時孟婆說自己知道凡間有許多靈草,用這些草熬成湯能讓人忘記一切,於是閻王就建醧忘臺,命其做五味湯,等到鬼魂投胎前飲下此湯,忘卻一切前世的紛擾,開始新生活。

    畢竟,沒有人知道自己前世是誰,也很少有人能遇到前世的人。所以按照這個節奏,民間和宗教漸漸有了地獄的說法,並且裡面還有一套很完整的組織架構。傳統文化裡孟婆雖然在地府的地位不高,但她這個環節卻是很重要的一出。

    我很幸運,我真的遇到了前世的故人。

  • 11 # 聾王異史

    投胎前的一次豔遇,當你走到奈何橋前,身穿紅裙翠袖的美女玉指輕勾,柔聲召喚,把你讓進畫棟雕樑的屋中,倒一碗熱茶湯,纖纖玉手捧到你面前,沒有理由拒絕美色美味,將湯一飲而盡,再睜開眼時,已經成了嗷嗷待哺的嬰兒或小豬仔、小狗仔······孟婆有個美女團

    當人們到陰間過完閻王的大堂,了結了前世情仇恩怨,閻羅王在輪迴冊中寫好前世判詞,來世去處後,黑白無常便會帶你到奈何橋前輪迴投胎,重返人間。

    你滿腹狐疑,下輩子輪迴是男是女?是惡是善?是牛是馬?是豬是狗······正胡思亂想間,忽然香風撲鼻,抬眼一看,一座山莊近在眼前,朱欄石砌,畫棟雕樑,珠簾半卷,玉案中陳,一位和藹的婆婆熱情地邀請你到家中飲茶。剛剛坐定,屏風後閃出嫋嫋婷婷三美女——孟姜、孟庸、孟戈,梳著仙女一樣高高的髮髻,身穿紅裙翠袖,外罩金縷衣,用柔美的聲音召喚你入座,然後端上一碗熱騰騰、香噴噴的茶湯,聽著美女手環丁丁當當的悅耳響聲,嗅著撲鼻的香氣,有些頭昏目眩,好像進了仙界,這才想起自從到了地獄,還沒有吃喝過一口湯,口渴難忍,不知不覺將湯捧到嘴邊大口喝起來,喝著喝著發現碗裡的湯有些渾濁,兩眼怎麼變得模糊,朦朧中婆婆和三個美女幻化成骷髏,心中一驚,想站起來卻一屁股落到地上,已經是哇哇大哭的嬰兒,或嗚嗚亂叫的小狗仔、小豬仔,前世的事忘得一乾二淨。

    奈何橋邊的山莊叫孟婆莊,喝的茶湯叫孟婆湯,又叫泥渾湯、迷魂湯。

    孟婆亦神亦鬼

    孟婆的身份十分神秘,她本是天上的神仙,但是卻在魑魅魍魎出沒的地獄工作,雖然在閻王轄區,閻王爺卻管不了她,因為他們都是神,各司其職,閻王分管備份每個人的檔案,孟婆分管記憶消磁。

    但這項工作不好做,因為很多人在人世間都聽說過孟婆的大名,知道喝了她的茶湯,就會將前世的事情全部忘掉,一些怨氣深重的人,或執著前生未了情緣的人,固執的不喝孟婆做的茶湯。他們會在孟婆面前苦苦哀求,希望孟婆放過他們,讓他們投胎完成上輩子沒了的心願。遇到想重回人間報仇報怨的冤魂,孟婆會啟動機關,冤魂的雙腳立刻被鉤刀控制,孟婆用銅注子插入冤魂喉嚨,將湯生生灌下去。

    珍惜脖後有痣的女人

    孟婆也是女人,也有心軟的時候,遇到情結未了的痴情女子的苦苦哀求,孟婆會起憐憫之心,允許她不喝孟婆湯,但會告訴她,不喝孟婆湯,必須忍受忘川河中萬般煎熬,而且有一個令人生畏的期限——1000年。如果千年後還記得前世的不了情,那麼就能實現願望。大部分人在被這個條件嚇倒,乖乖喝下孟婆湯,但也有痴情女子,堅決要續前世的塵緣。孟婆在女人脖子後面正中點一個痣,然後將她推入忘川河中。

    奈何橋下,忘川河中,血水翻滾,蟲蛇密佈,1000年煎熬,換前世的痴情,今生的眷戀。

    請珍惜你身邊脖子正中有痣的女孩,也許她就是那個痴痴不忘前世塵緣,孟婆做了標記,煎熬1000年,只為不忘三生石上的銘文,了卻前世未了的心願······

  • 12 # 陸棄

    民間傳說中相傳人是生生世世輪迴反覆的,從出生到老死,只不過是一世的結束,死後靈魂進入冥界,經過歷練,會重新投胎轉入下一世的輪迴,但要清除前一世的記憶,其實這也是給亡者的一種慰藉,曾經無法忘懷的人,未能完成的事,那數不清的悲歡離合,只要喝下孟婆湯,一切又將重歸於零,而孟婆正是提供孟婆湯以抹去亡者記憶的陰使。世人對孟婆的傳說,只道她是位面容醜陋的老夫人,喝下她熬製的湯水,便能忘卻一切煩憂。

    民間傳說中有一說孟婆原是為亡夫哭倒長城的孟姜女,無法忍受思念夫君之苦,以自己的淚水為引熬製了忘卻記憶的湯水,後人稱其為“孟婆湯”,因其對亡夫之情上感動天,便安排她在奈何橋邊熬製湯水,幫助輪迴亡者忘卻生前的悲痛,進入下一輪迴。

    也有些說孟婆原為堯帝的女兒,不同於後人流傳的孟婆乃面目醜陋之說,長得是“沉魚落雁,閉月羞花”,被奉為“風神”, 有興風布雨之力,後同其姐姐被堯帝許配給舜,本是一段佳話,奈何舜意外死去,不堪忍受思念之苦,毅然決然跳下湘江,成了河神,但隨著一代一代的流傳,之後又轉變為掌管冥界亡者消除記憶的陰使,具體是如何轉變的說法,還需進一步的追蹤。

    除了這兩種說法之外,還有說孟婆本是仙界之人,下凡期間,經歷了悲歡離合,看盡了人世冷暖,終究無法放下,自願前去奈何橋邊,為這些亡人熬製可以忘卻這些悲傷記憶的孟婆湯,幫助他們重新投胎,開始新的一世,後來人們便稱她為”孟婆“。

  • 13 # 環球知識科普

    相傳地府中有條河叫“奈河”,河上有座橋為奈河橋,橋上有個老婦人孟婆在賣孟婆湯,凡過此橋者都要喝一碗孟婆湯,以此來遺忘前世記憶。

    孟婆究竟是誰?

    孟婆,這個耳熟能詳的神話傳說人物,她常駐在奈河橋邊為前往投胎的亡魂提供孟婆湯,以消除它們前世的記憶。清代王有光所著的《吳下諺聯》中有一段相關的生動描繪:

    “人死去第一處是孟婆莊。諸役卒押從牆外經,赴內案完結。生前功過,注入輪迴冊內,轉世投胎,仍從此莊行過。有老嫗留進,生階入室,皆朱欄石砌,畫棟雕樑,珠簾半捲,玉案中陳。嫗呼女孩,屏內步入三姝:盂姜、孟庸、孟戈,皆紅裙翠袖,妙常笄,金縷衣,低喚郎君,拂席令之坐。小鬟端茶,三姝纖指捧既送至,手鐶丁丁然,香氣襲人,勢難袖手。才接杯便目眩神移,消渴殊甚,不覺一飲而盡。到底有渾泥一匙許,抬眼看時,嫗及三姝皆僅立骷髏,花層雕牆,多變成荒郊,生前事一切不能記憶。一經墮地,即是懵懂小孩矣。”

    人們對孟婆的認識基本上就是知道她掌管亡魂記憶,然而孟婆究竟是誰?她從哪裡來?她的身份究竟是什麼?關於孟婆的由來,民間一般有三種說法:

    1民間女子

    這是元代非常流行的一種說法,即相傳孟婆便是孟姜女,昔日孟姜女哭倒長城之後,眼見長城之下屍骸無數,再也找不到丈夫的屍骨。為了能忘記這些痛苦萬分的記憶,就熬製了能使人忘記記憶的孟婆湯。後來上天念她思夫之情感天動地,就免了她的輪迴之苦。讓她在奈河橋畔熬製孟婆湯,讓參與輪迴的陰魂們忘記前世的一切。

    2幽冥之神

    根據清代的《王歷寶鈔》所記載:孟婆生於西漢時代,自小研讀儒家書籍(然而其實佛經在東漢才被翻譯成漢文。)長大後成日唸佛誦經,過去的事情不記、未來的事也不想,一心只思佛法,後來她只知道自己姓孟,人人便叫她孟婆老奶。孟婆直至81歲仍是處女之身,之後她入山修行一直到東漢時期。當時世間有人能知前世因果,洩露許多天機,因此上天特命孟婆老奶成為幽冥之神。

    3風神

    根據明代作家田藝衡的《留青日札》所記,他認為《山海經》中有一處提到了孟婆的真實身份:“帝之二女,遊於江中,出入必以風雨自隨,以帝女故曰孟婆。” 在後世諸多記載中孟婆都與風有關,比如明代楊慎《詞品》中提到:“俗謂風曰孟婆”;《康熙字典》解釋說:“孟婆,宋汴京勾欄語,謂風也。” 因此孟婆也被認為是風神。

    如果孟婆的真實身份是神,為何會淪落為一個在冥府橋邊賣湯的老婆婆呢?上述三種說法差距甚大,存疑甚多,可見孟婆的身份有待探討。

    根據上述三種說法,孟婆的生卒時段分別是三個不同的朝代:

    1. 孟姜女的說法:孟婆生於秦朝、死於秦朝。

    2. 幽冥之神的說法,孟婆生於西漢,離開人間已是東漢。

    3. 風神的說法:眾所周知《山海經》所記皆是遠古神話,鬼才知道孟婆的生卒年代。

    推斷的年代一個比一個還古老,那麼問題來了:在這些不同的朝代地府的情況是怎樣的?孟婆又是什麼時候到地府賣湯的呢?

    神話中的地府

    中國自先秦時期開始有關於幽冥世界的描述。

    “黃泉”可能是中國宗教信仰中最早出現的關於幽冥世界的概念,最早見於《左傳.隱公元年》中鄭莊公的“不及黃泉,無相見也”。

    其次還有《楚辭·招魂》有一段關於“幽都”的記載:

    “魂兮歸來!君無下此幽都些。土伯九約,其角禁繁些。敦膿血拇, 逐人駐些。參目虎首, 其身若牛些。此皆甘人,歸來兮, 恐目遺災些。”

    屈原在《招魂》中詳細描寫了幽冥世界的面貌,在這個地下世界裡, 有頭長尖角面目靜貯的土伯,他掌管著整個幽冥世界。還有一種叫“敦脄”的妖怪,以指攫人,因此爪子上經常沾染著人類的鮮血。“土伯”和“敦脄”還喜歡將人肉當做美食,在這個幽冥世界中只有恐怖與血腥,不存在輪迴或者轉世,甚至不論好壞,靈魂進入這裡只有稱謂土伯和敦脄的大餐。

    顯然,幽都只是兩人合夥的機構,這裡還用不上孟婆,畢竟亡魂入境的命運只有一個­——被吃。

    在兩漢魏晉時期,民間傳說人死後將魂歸泰山。泰山為五嶽之首,人們認為它是天與地的連結場所,是神仙的聚集地同時也是人死後靈魂的歸所,譬如西晉陸機曾作《泰山吟》:

    泰山一何髙,逐迢造天庭。峻極周已遠,曾雲鬱冥冥。梁甫亦有館,萬裡亦有亭。幽塗延萬鬼,神房集百靈。長吟泰山側,慷概激楚聲。

    基本上,兩漢以前民間對幽冥世界的想象都是圍繞著“泰山冥府”展開的。

    人們普遍視泰山為亡魂歸宿,這個概念一直到唐代以前都沒有根本性變動。《幽明錄》便記載過中國最早的遊冥故事­——趙泰遊歷泰山冥府。故事內容大略就是凡人趙泰因暴卒入冥,因奉佛免受冥罰。值得注意的是,泰山冥府的冥王是泰山府君,而不是土伯,並且根據故事記載我們知道還有“都錄使者”給趙泰記錄生前的善惡禍福。顯然和幽都比起來,泰山冥府開始有一些較為簡單的機構設定。

    我們可以從魏晉時期的志怪小說的遊冥故事來考查當時人們對於冥府的想象。魏晉時期志怪小說非常盛行,其中《幽明錄》《列異傳》等收錄了不少遊冥題材的故事,總體上這些遊冥故事對冥界的想象比較簡單,冥界的機構單純、官職設定簡單,官員職數也較少,基本上是以泰山府君為主宰,下設有主簿、錄事、伍伯等冥官及若干冥吏的一套簡單的官僚機構,相當於人間官府在地下的翻版。

    然而此處仍不見孟婆的蹤影。我們知道,孟婆是在“地府”任職的,而泰山冥府顯然是在山上,由此推斷孟婆入職地府的時間肯定要晚於魏晉南北朝時期。

    據此,我們再度考察關於孟婆身世的說法,前兩者給出了孟婆明確的生卒時代,如果孟婆就是孟姜女,那麼她離開人世時肯定要變成孤魂野鬼失業上一陣子了;其次若孟婆是幽冥之神,那麼上天提拔她卻沒給她安排地方工作,這個說法不甚合理。

    相較之下,風神的說法或許較為靠譜,畢竟作為一個超脫生死、自由自在的神,啥時任職都憑她老人家開心嘛。

    那麼,如果魏晉以前人們常說的幽冥世界指的是“泰山冥府”,所謂“地府”究竟指的是什麼呢?

    首先,我們需要討論“地府”的概念,按語境來說,“地府”與“地獄”是一樣的。兩漢之際佛教的傳入,給中原人民帶來了印度本土的“地獄”概念。“地獄”一詞在漢譯佛經中音譯為“泥梨耶”“奈落逝”(梵文為Niraya或Naraka)意為沒有喜樂和福德的地方。印度語境中的地獄是有著龐大的管理組織結構的。閻羅王作為地獄的最高統治者擁有輔佐之臣十八人主領著十八地獄,為的是對進入地獄的罪人進行拷問判罰,以完成地獄的“懲惡”功能。

    其實《幽明錄》中趙泰的故事已經引入了佛教的概念,泰山冥府是有一定的懲戒作用的但是宗教色彩仍不濃厚。此時正是南北朝時期,佛教傳入後逐漸與傳統的儒道思想碰撞、融合,而泰山冥府的概念也與地獄的概念發生了轉換與融合,一直到唐代才基本完成了佛教“本土化”的過程,而此時人們對幽冥世界的概念也有了巨大的改變。

    首先,泰山冥府隨著地獄觀念的影響,冥府被移入地獄之中,而最大的改變是原來作為領袖的泰山府君大權旁落,被移民過來的閻羅王取代了。

    閻羅王其實原來是印度的毗沙國王,他與維陀始王共戰,兵力不敵因此立誓願為地獄主。此時期佛教“閻羅地獄”說逐漸與本土“泰山治鬼”信仰合流,人們把閻王和地獄完全漢化,再融入佛教“六道輪迴”說,從而附會出許多新的傳說,比如我們所熟悉的奈何橋,孟婆湯等等,其他還有牛頭、馬面、黑無常、白無常、勾魂牌等,甚至出現了中國特有的判官。這些在中國語境下全新構建起來的傳說人物逐漸演變成為中國地獄信仰的主流,它們都是佛教傳入中國後才出現的。

    現在我們可以確定孟婆是在隋唐時期入職地府的,此時期出現了大量以遊冥為題材的作品,為我們提供了一幅相當完整的地獄景象。

    舉個例子,唐代變文《唐太宗入冥記》寫的是唐太宗因李建成、李元吉在冥間訴冤屈,生魂被拘入冥府的故事,他的案件由冥判崔子玉審判。明代《西遊記》對這個故事做了許多改動,對地獄的景象描繪得更詳盡,還加入許多戲劇化的元素,譬如唐太宗進入冥間之後,先後見到的人物有通事舍人、高品、閻羅王、判官崔子玉、六曹官、善惡童子、功德使等。這個故事為讀者開列了一張比較完整的冥間官吏名單。此外還有唐太宗還陽路上冥府景象的描述,從背陰山到十八層地獄、奈何惡水等等。

    透過大量的唐代遊冥故事,我們可以發現冥界的機構組織龐大且明確,基本上體現出三個層次。第一層次是閻羅王或泰山府君,即冥界之主。第二層次是崔判官、善惡童子和六曹官,他們是審判升任死後鬼魂的主要角色,隸於冥王的屬吏。這些冥官以判官為代表,在廣大民眾中影響廣泛,在民間冥界信仰中也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具有很強的穩定性,譬如直至明清的某些小說中,判官的名字仍然是崔子玉。第三層次下層負責勾捕的小吏,一般的描述多為黃衫使者等,衣服顏色多是不尊貴的淺色。他們負責奉命勾捕魂魄進入地府世界。

    在多數民眾的信仰中,閻羅王加判官、小鬼(冥卒)的冥界構成是最為簡單、最為普泛、最為穩定的冥司系統。中晚唐時期,幽冥世界的建構再度發生了變化,冥界之主由單一的閻羅王演變為地獄十王,閻羅王為第五殿冥王。地獄十王由地藏菩薩統領,地藏菩薩既是幽冥世界的救贖者,也是主宰者,十王麾下各有若干冥官冥吏。這種幽冥世界的建構一直延續到明清時期。

    然而大致從宋始,冥府的宗教色彩便漸趨淡化,遊冥故事所承載的倫理教化與懲戒功能相比前期大為加強,然而遊冥府的題材並未減少,直至明清時期仍有非常多遊陰曹地府的故事,如《西遊記》《聊齋異志》等內容豐富、情節曲折離奇的小說。大致上明清時期的作品對陰曹地府的描繪更加生動、詳盡、且富有情節性,而那些唐代開始出現的判官崔子玉、孟婆、牛頭馬面等神話人物也就此透過神話傳說中流傳下來。

    透過概覽冥府的官階體制,我們發現,其實孟婆並不在固定的三層冥司系統之中,她既不是負責審判、也不是一般任鬼使喚的冥卒,孟婆的形象一般是受人尊敬的,顯然孟婆在地府的工作其實有更高的自主權,儘管她顯然在體制外。

    眾所周知,孟婆的管轄範圍是至關重要的,是亡魂的必經之處,相當於現代的出入境管理,主要任務就是收過路費。這就非常矛盾,那麼重要的關口,閻羅王居然沒有安排冥司體制內的正職陰間使者,而將管理權全交付於孟婆?

    其次,孟婆賣孟婆湯的收入最終有沒有歸入冥司的財務體系也實在讓人起疑,難道閻羅王默許孟婆亙古的商業壟斷之舉?這人讓我們不禁懷疑孟婆在冥府機關內的地位,孟婆究竟為何能夠掌握如此大的權力?

    或許這與孟婆的真實身份有關。根據《山海經》,孟婆是帝堯的女兒,亦是風神,如此尊貴的身份自然怠慢不得。要知道,地府只有一位神衹,也就是閻羅王,若將她聘為冥府官員,顯然不符合孟婆自己神的身份。

    一山不能容二虎,這樣推測或許只有一種比較合理的說法,即閻羅王知道孟婆的真實身份,因此不將其聘為冥府的正式官員,而是將其安插在冥府最關鍵的出入境關口,賦予局長的實權以為重視。另外,孟婆自身擁有非常高的技術優勢(熬的湯特別好喝),可以說是軟硬實力兼備,所以得以憑一己之力實現冥府出入境關口的商業壟斷。

    至於孟婆賣湯掙的錢最終有沒有歸入冥司體制內,咱們不知道,咱們也不敢問啊。

  • 14 # 一見飄虹141529321

    這個真不知道,下次我穿越下問問,再回來告訴大家哈

  • 15 # 重頭再來162179559

    接引道姑婆,相當於佛教燃燈古佛

  • 16 # 金牛撒歡

    已經業餘拍鬥音了,很多人都去套近乎將來圖個方便,你不知道?

  • 17 # 遇到對的人一見你就笑

    我怎麼知道他是誰吶,都是傳說罷了,我怎麼知道孟婆在陰間是幹什麼的,有誰知道說來聽聽吧!我是沒有見過的

  • 18 # 閒雲野鶴dc

    不認識孟婆,見過也被她灌忘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乾隆的容妃,怎麼死後變成香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