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知識就是力量雜誌
-
2 # 參見燕南天
拖延是根植於現在和將來的(連結是外部的)。對於拖拉的人只考慮他們想要做什麼,現在沒有工作,比實際工作更愉快。同時,偷懶的後果是在未來,往往相當遙遠的、抽象的比較。史米斯,而不是等待解決崩潰拖延提供了一個非常真實的和直接的成本,往往集中精力在需要做的事情。
研究還發現,拖延症尤其困擾著那些消極心態的人和那些渴望得到立即或情感回報的人。
拖延者往往迷失在他們而失去做一切。換言之,快樂拖延的一個關鍵是暫時忘記你應該做什麼的能力。這是浪費時間,而不必擔心分鐘獎勵的即將到來的最後期限,或不利影響分鐘,拖拉的人得到幸福的迷失在他們分心。
停止拖延的四個步驟(就現在!)
對自己的低期望,人是優秀的在沒有開始的事情而放棄快
你需要讓自己知道你能處理好自己的工作並從中得到一些東西。首先,做你最不喜歡做的事情。承擔一項有趣的任務將有助於你看到工作的好處,而不僅僅是成本。完成一些事情將有助於你繼續保持信心和動力。
當我們心情不好時,拖延就會發展
在你著手完成手頭的任務之前,用快速治療來提升你的情緒。吃一塊糖果吧,走出辦公室散步10分鐘,或者聽聽你最喜歡的歌。做一些你喜歡做的事情,這會改變你的注意力。有了一個積極的心態,就很難說服自己,你不能處理需要完成的工作。
拖延是短期回報相對於長期需要的勝利
因為拖延的代價將來會降低,所以你需要為你的拖延創造一個短期的後果。不做該做的事,立即給自己一些懲罰。在工作中,你每小時浪費在網際網路上,晚上把你在Netflix的時間花在家裡一個小時。因為你每天都不開始新的專案,你得打電話給你的岳母聊天。選擇任何一種後果,只要它是有意義的和立即的,就像不吃飯是有意義和立即為約翰·史密斯的同胞定居者。你會突然發現一個短期的工作動機。
人是善於做白日夢來逃避工作
把它放在頭上,用白日夢作為一種手段來專注於工作的回報。想想做好工作所帶來的各種回報。想一想完成這件事會有多好,開啟它,不用再擔心它了。使用你的傾向迷失在一個任務中,把你拉進一個專案,而不是遠離它。
停止拖延,就現在!
-
3 # 蘭陵小光頭
去加入小能熊的1000個番茄計劃吧。
先從你內心最想做的事情開始種番茄。凡是嚴肅的內心追求,都要靠純時間的積累。
純粹的拖延,不想啟動,只是因為你並沒有想做那件事情,驅動力不夠。越不做事情,焦慮感就會越大。
我也是個嚴重拖延症患者,目前已開始種番茄6天了。每天有一大幫人一起打卡,感覺很好,就像昨天是週末日,小能熊提醒我覆盤週一計劃是否完成?為什麼沒完成?接下來準備怎麼做?
-
4 # 西夏兵哥
出現這種情況並不可怕,只要有積極樂觀的心態和堅定的信心,總會有辦法解決的!
首先,能夠在這裡提出這個問題,說明您已經有意識的在積極尋找方法,力求解決所出現的問題,這是一個很值得鼓勵和支援的行為!
其次,其實我們身邊的很多人,都或多或少的會有一些這樣的問題,現在工作節奏快,生活壓力大,出現這種情況也是在所難免的,所以,您也不用太過於擔心和不安。
分析:之所以會出現焦慮和拖延的情況,往往有以下原因:
自信心的缺失對生活和工作中所面臨的問題和挑戰,沒有自信,總是怕自己做不好,會影響別人對自己的評價,所以,在做事情的時候畏手畏腳,不敢嘗試,也不主動尋求突破,從而導致拖延和焦慮不安。
凡事沒有計劃性,隨性而為思維缺乏條理性,對自己的工作、生活沒有系統性的思考,導致缺少目標,沒有計劃,事事隨意,抱著過一天算一天的心態去面對生活!
遇事缺少執行力對遇到的事情過度思考,導致有些簡單的事情,也習慣在腦子裡思來想去,難以付諸行動,致使事情一拖再拖,從而出現焦慮和拖延!
建議:要改變自己,首先從立刻行動開始!
把自己認為引起焦慮和拖延的事情,用書面的方式把它們羅列出來,然後經過理性思考,把這些事情予以歸類。
對於馬上付出行動,就能解決的,不要猶豫,立刻著手去做!對於短期內無法快速解決和實現的,一定要制定目標和行動計劃,嚴格按照計劃去實施執行,然後在落實計劃的過程中重新建立自信心,和培養自己的自律意識!堅持一段時間的努力,你就會驚喜的發現,自己焦慮和拖延的情況得到了極大的改善! -
5 # 欣夢其緣
首先,拖延症和焦慮症都是現代人十分普遍的兩個問題。而這兩種心理狀態也是比較容易同時出現的,為什麼呢?因為拖延會導致問題遲遲不解決,問題越積越多就會引起負罪感進而焦慮;而隨著焦慮加深,自己更不想不敢面對問題,逃避問題就是一種拖延。
拖延症:列出“工作清單”,先把手頭上要處理的事情一樣一樣地列出來,藉助時間管理方法,可以把事情分配到“緊急-重要四象限圖”不同象限中,你可以使用便籤條,這樣利於每天清空任務。從最簡單的開始處理,這樣每處理一件就劃掉,給自己一個積極的心理暗示,只需要每天進步一點點。其實拖延症就是一種習慣而已,每天哪些時間做什麼事情安排好,剩下就是執行,注意執行時要專心去做,建議仿效網上的“番茄工作法”,就是全程投入25分鐘,再休息5分鐘,迴圈進行。真正掌握後這種方法,你會發現全程投入是提高效率的根本方法。效率提高了,也有助於治療“拖延症”,因為“不想做”潛意識就是怕“不會做,做不完”。焦慮症:上面說了,焦慮症是跟拖延症相關聯的,處理了拖延症,焦慮症也好得差不多了。其實焦慮真的是毫無建設性的一個心理。送你一張圖,其實你什麼都不用擔心:另外,你可以設想一下事情最壞的結果,如果也可以承受,那可以就當是人生給你上的一課,問心無愧就行了,不能事事要求完美。還可以常聽一些純音樂去放鬆心境,讀一些哲學類的書籍,想明白你自己人生中到底重要的是什麼,給事情排序,如果只是小事而不影響目標的達成,那有什麼值得焦慮的呢?
-
6 # 胖夫
終結拖延症:搶回時間才是真正賺到
可以去聽聽,講在於別人講,其實還是自己要控制自己。
-
7 # 蘇曉心理命理
焦慮和拖延是這個時代99%的人的神經症,但是症與非症其實是一個統計學上的概念,大多數人都有的毛病就不是病了,所以不必為此而過度介懷。
不過話又說回來,凡事過猶不及,如果因焦慮和拖延已經影響了正常的生活,損害了社會功能就要引起重視,進行調整了。
焦慮是身心反應,拖延是行為表現,二者常常互為因果,彼此互動牽絆形成死結,讓人無從下手卻更深陷其中。
其實解結只需一招:提升內動力
一.理想說~
找到內心的核心慾望,這個慾望背後對應的心理需要是什麼?如何做可以滿足這個需要?做符合內心需要指引的事才會有動力,內心有動力時行為上又怎會拖延?不拖延了,自然也不必再焦慮了,難道不是嗎?
二.現實說~
那麼問題來了,人是不可能完全為所欲為的,總是要審時度勢,評估環境的利弊影響再做選擇,有時不得不做一些有悖真實意願的事。比如有些班不想上,但還是要去上;孩子不喜歡上學,但還是去了。為什麼呢?因為看似不好的事情背後一定有對當事人重要的東西,謂之意義,這個意義就是行為的動力。就像筆者的小諮客說,她不願意上學,但學校有她的好朋友,上學可以見到他們。因此,友誼是她堅持上學的動力。
所以,對於不得不做的事,去發掘它正面積極的意義,重新創造行為動力,從而改善拖延緩解焦慮。
綜上,先心動再行動,告別拖延焦慮~
~關注:小書育兒經~提升你的行動力~
-
8 # 我來告訴你
拖延症有兩個效果不錯的小方法。先看拖延症的表現,一般分兩種,一種是啟動拖延。就是一件事拖著不做。比如定了十一點半睡覺,但是時間到了,也沒啥別的事情,就是拖著不睡。或者一件事有畏難情緒,拖一天又一天。還有一種是已經啟動了,但是做起來慢吞吞,明顯不符合自己的效率,東搞下西想下,半小時搞完的事,拖了三小時沒有搞完。一些學生寫作業會有這種情況。
我介紹的第一個方法是快速啟動法,就是數321,然後開始做。不用給自己啥理由、分析。就是去做。比如到點了要睡覺,321,去睡。比如早上鬧鐘響了,要起床,321,起床拉開窗簾伸展一下去洗漱。這也符合心理學原理,越不想做的事情,越是想著想著就拖延了。乾脆,321,開始做。
另一個方法是專注法,可以藉助一個定時器,手機就行。有智慧語音助手更方便。我用某品牌的智慧鬧鐘,說句話就可以倒計時。比如我寫一篇文章,預計一小時內可以完成。我分解成兩步,第一步寫框架,20分鐘;第二步寫內容,35分鐘。於是我先定個20分鐘的鬧鐘,開始寫框架。寫完喝口水休息片刻,然後第二個32分鐘的鬧鐘,寫內容。事情就妥妥做完了。
至於焦慮症,就像感冒,症狀可能一樣都是焦慮,但是原因卻可能各種各樣。要對症下藥才行。有機會你可以說具體一些,我看看能不能提供些幫助。
-
9 # 世俗擇
拖延症,現當代普遍的不能在普遍的一種病態。也可以稱為 “ 躺屍 ”。
具體表現很多回答也都說過了,這裡也就不廢話了,直接上乾貨。
如何擺脫“躺屍”現象?該怎麼做?
之前也寫過類似的文章,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簡單操作的話,可以分為3種。
第一種:離開舒適區,和‘自己’對著幹。
人是習慣性動物,當你養成一個習慣後,再想要去改變他它的話,很難做到。只因為習慣使然。
就像太空飛船擺脫地球引力所需的燃料一樣。
你也需要莫大的毅力。
離開你的舒適區,當你又想去床上躺著刷抖音時,和自己較個真,看看不去的話會不會掉塊肉。
對,就這麼直接。跟它對著來,反方向養成另一個習慣。
什麼?你控制不住你自己?那我們來看第二步
第二種:冥想
找一個安靜的地方,盤膝,挺直腰坐下,全身放鬆。閉上眼,什麼都不要想,然後將你的注意力放在呼吸上。
讓注意力跟著呼吸走,你可以在心中默唸呼吸,不用太快,越慢越好。
這時你會發現,沒發放空大腦。對於什麼都不想,這個做不到。
沒關係,剛開始冥想都會這樣。每當走神的時候,再將注意力拉回來即可。
你可以訂一個10分鐘鬧鈴,
每天10~20分鐘冥想有助於增強你的意志力,有效的擊打拖延症這個壞傢伙。
第三種:控制你的注意力。
注意力:人的心理活動指向和集中於某種事物的能力。
人每天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就像你的肌肉一樣,你搬一天磚後肌肉很酸是同理。
你搬一天磚,老闆給你一天工錢。
同理,你將注意力放在什麼地方,都會得到相應的回饋。
比如你將注意力放在吃雞上,那你得到的回饋就是技術賊六,帶妹吃雞使你感到開心。
你將注意力放在抖音上,反饋是你會各種新鮮的段子,容易激發你的腦點子,更容易滿足你的多巴胺。使你可在其中。
全然看你怎樣管理你的注意力,
一個人的輸出質量,是他讀過所有書的總和。
讀過所有的書,就是看你將你的注意力用在哪裡。
請善用你的注意力,養成良好的習慣。
-
10 # 情感見解
在生活中也經歷過很多有著這兩種症狀的人,而且大部分的拖延症人都會有焦慮症的表現,解決的方法方式也很多,但我說幾點我自認為還是比較有用的廢話吧,如果有這兩種症狀的話需要自身改變以下幾點:
第一,焦慮症在醫學上屬於精神類疾病的一種,如果嚴重一些的話需要配合醫生進行一些藥物的治療,來緩解自己焦慮感;
第二,要增加自己的自信度,多與別人溝通交流,或做一些舒緩壓力的事情,看字及擅長什麼,可以練練書法、看看書等能夠使身心放鬆的事情,堅持一段時間後可以把自己的焦慮注意力進行轉移,很有幫助的;
第三,所說的拖延症大概75%的人都存在,基本達到50%以上的人都認為自己有拖延症,你的這兩種症狀是有緊密聯絡的,都是精神類的一種病症,而且拖延症的嚴重程度直接增加焦慮症的嚴重性。所以,一定要自我有著強烈改變意識,思考問題、做事情一定要帶著積極向上情緒,做事情要在主觀的意識上讓自己成為完美主義者,使自己積極樂觀,慢慢的這種症狀就會克服的。
-
11 # 蕭瀟心理說
神經語言程式學(NLP)有12條前提假設,其中有一條是:每一個人都選擇給自己最佳利益的行為。
對這一條有十條詳細的解釋:
1、每一個人做任何事都是為滿足自己的一些深層需要。2、每一個人的行為,對他的潛意識來說,都是當時環境裡最符合自己利益的做法。3、因此,每個行為的背後,都必定有正面的動機。4、瞭解和接受其正面動機,才容易引導一個人改變他的行為。5、動機不會錯,只是行為不能達到效果。(滿足背後正面動機的效果)6、接受一個人的動機,他便會覺得我們接受他這個人。7、動機往往是在潛意識的層面,不能意識地說出來。8、找出行為背後的動機,最易的方法是問企圖經由該行為得到的價值是什麼。9、任何行為在某些環境中都會有其效用。10、因此,沒有不對的行為,只有在當時環境中沒有效果的行為。對於題主來說,我相信不難透過各種渠道找到一些克服焦慮症和拖延症的具體做法,但是“知道真的等於做到嗎?”,我們常說,懂了那麼多道理,仍然過不好這一生。就是因為你的大腦層面覺得自己已經知道,但是你的心並不知道、並不接受、並不認可,所以你的行動是做不出來的,結果可想而知,並沒有效果。
我們看回到這條前提假設,每一個人都選擇給自己最佳利益的行為。那麼我會問題主一個問題:你的焦慮症和拖延症給你帶來了什麼好處?
仔細地去想一想這個問題,人的潛意識是很聰明的,沒有好處的事情,我們不會去做的。當你真的覺察到焦慮和拖延給你帶來什麼好處的時候,你的改變也許就能開始了。否則即使嘗試再多的“具體方法”,最終都極有可能以失敗告終。
我給題主舉個例子吧。我曾經參加一個工作坊裡,其中有一位案主說,我有抑鬱症,我去醫院診斷了,我有抑鬱症,很嚴重的抑鬱症。當時,帶領工作坊的老師就說了一句話:聽起來,你對你有抑鬱症這件事特別地驕傲和自豪。全場頓時大笑。這位案主經歷了一次工作的轉換,他特別適應不了新工作,於是患上“抑鬱症”。那麼這個“抑鬱症”對他來說意味著什麼呢?
有了這個“抑鬱症”,可以從面對工作適應的困難中逃脫出來,可以不用去面對生活中實際存在的一些問題,因為我抑鬱了啊,周圍人不都得小心著點嗎?
所以啊,每一個人做任何事都是為滿足自己的一些深層需要。每一個人的行為,對他的潛意識來說,都是當時環境裡最符合自己利益的做法。聽起來患上某某症是一種痛苦,但是因此我就可以不去面對另一種痛苦了啊。
那麼同樣的,每一種行為的背後,必定有其正面動機,症狀也是如此,它可以讓人不至於發瘋,暫時達到心理平衡的狀態。只是凡事必有至少三種解決方案,那麼困擾題主你的那個深層次的本質問題也是如此,看你願不願意去看見,有沒有勇氣去改變咯~
-
12 # 意興闌珊
拖延症不太瞭解。
但是焦慮症我就比較瞭解了,因為我得過。首先要說的是焦慮和焦慮症是不一樣的。
焦慮只是情緒波動,如果長時間的焦慮就會變成焦慮症,奉勸你趕緊自我調節,千萬不要得焦慮症。
因為焦慮症是有軀體症狀的,但是沒有器質變化。是屬於神經性,也叫心理疾病。
雖然是屬於神經類,但是你的身體會時長有症狀,比如頭暈,胸前區發緊,頸椎難受,無法入睡,更難受的是驚恐發作。反正症狀各種各樣,每個人都不一樣。
可能坐不了車,反胃,昏昏沉沉,不真實感等等等等,注意我用了4個等等。
但是如果你去醫院查的話,結果是一切正常。
真要是焦慮症得調節,一般1-2年吧。(注意看單位)
所以我希望你趕緊調節一下,光是焦慮的話是沒有軀體症狀的。
所以你要是沒有軀體症狀的話,我不認為你是焦慮症。不要小看一個字。
回覆列表
拖延行為讓我們在生活中充滿焦慮,帶來的巨大壓力容易使身體患病,甚至會轉化成沮喪、抑鬱和自卑等心理。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幹擾源,例如手機、電腦、網路等,當我們想要專心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尤其是在做一件很想拖延到明天的事情時,一個他人的簡訊也許就可以讓我們轉移注意力,去幹其他事情,甚至很難再回到最初的狀態。
我們要做的就是簡化周圍所有的干擾源,把所有認為可能會打斷我們專注狀態的東西全部通通切斷。營造一個低誘惑的學習環境,比如自習或寫作業的時候,儘量在自習室或圖書館這樣的地方,摒除網路的干擾;選擇與專注力和自制力比較強的同學在一起;請父母或同學監督你,他們的鼓勵是你堅持的動力。一些較大的目標、較複雜的事情,需要很長的時間才能夠解決,可以分解成很多小的子任務,將每個子任務分配到自己的可用時間裡面,當所有的子任務被完成,那麼一個看似不可能的艱鉅任務也搞定了。分解任務的精髓就是簡化,將你想要拖延的任務分解開來,使它變成10個非常簡單的子任務,你只需要先完成1個子任務,然後告訴自己,這個任務已經做完了十分之一,我可以先休息一下,然後再開始下一個子任務。這樣,我們就能很快的行動起來,而不是內心充滿畏懼造成拖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