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76585181

    太極拳的“松”是練出來的,不是刻意放鬆做出來的!只有下實才能上松,看是不是真的放鬆,首先看龍架是否具備,氣是否在丹田運轉,腰部以上是否被動開合松沉。

  • 2 # 大樹805960892

    內緊外鬆不是把身體放鬆,打太極講究中心點和身架平衡,而中心點要用氣力沉積,這需要先找身體重心在那,單腳獨立雙腳重複堅持個把月練習慢慢的做一些動作找動作轉移換點再練一段時間身體自然放鬆。

  • 3 # 浩然之氣40

    謝邀!太極拳的核心理念是"用意不用力",因此,緩、慢、松、柔,就是太極拳的基本特徵。如何做到放鬆?這是能否練好太極拳的關鍵,由於後天的用力習慣已成型,要改變決非短時間能完成,所以放鬆需要一個過程,從節節鬆開,到橫向鬆散,再到松沉和松靜,也就是去僵力和拙力的過程。嚴格講,放鬆是伴隨太極拳修練終身的,沒有最松,只有更松,松的越好,內勁越強。而如何鑑別?從拳

    架看,是否是以意導氣,以氣摧型,就是用拙力還是走內勁,這個就是憑多年練拳的經驗看一眼即知,再就是推手,高手一搭手便知有沒有。

  • 4 # 尋師記

    某日,一少年找到形意拳大師,問曰:

    “弟子志心朝禮,敢問大師,何為拳術內勁?”

    大師不言。

    “六脈神劍,劍氣外射,傷敵十步之外,可為內勁否?”

    大師不言。

    “降龍十八掌,亢龍有悔,昔日北宋蕭峰以此邀鬥天下英雄,莫之能抗,可為內勁否?”

    大師不言。

    “大師可曾記得,崑崙派有一套從天而降的掌法,穿石裂雲。。。”

    “滾去站樁~”

    大師一聲斷喝,倒揹著手走了,少年悻悻到牆角站樁。

    。。。。。。一年後

    少年找到大師,問曰:

    “弟子志心朝禮,敢問大師,何為拳術內勁?”

    大師不言。

    “弟子站樁之時,手發燙,股戰慄,得拳中內勁否?”

    大師不言。

    “弟子站樁之時,刻意調息,呼吸深長,全身隨呼吸而如潮起潮落,得拳中內勁否?”

    大師不言。

    “弟子站樁之時,全身如銅澆鐵鑄,任人推拉拍撞,紋絲不動,得拳中內勁否?”

    “弟子站樁之時。。。”

    “滾去站樁~”

    大師一聲斷喝,倒揹著手走了,少年悻悻到牆角站樁。

    。。。。。。一年後

    少年找到大師,問曰:

    “弟子志心朝禮,敢問大師,何為拳術內勁?”

    大師不言。

    “好吧,我滾去站樁~”

    。。。。。。一年後

    少年找到大師,問曰:

    “弟子志心朝禮,敢問大師,今晚吃啥?”

    大師微微一笑,說道:

    “再練幾趟拳,咱爺倆擼串去,要不再一起喝點?”

    “喝點就喝點~”

    晚上,大師和少年在燒烤店,三杯下肚,大師興起,談道:

    “其實吧,別太把拳當回事,就像這吃飯喝酒,你只管每天玩著,自自然然的,漸漸什麼都有了…就像小娃娃,今天看這麼大,明天還這麼大,但只要每天都吃飯,終歸是要長大的。你說內勁是什麼,不就是站樁和幾下單操嗎,當你把樁站成了習慣,隨便一出手,都是這麼個架子,功夫也就差不多了。功夫,你說是內勁還是外勁都無所謂,想明白沒用,站明白,練明白才是自己的。”

    那晚,少年懂了大師,也懂了拳。

  • 5 # 老頭子1829

    太極的松不是真松,而是一種體驗!

    練太極最難得是先卸了自己天生的勁力,再練出太極的力,這種力就是隨著你的道行而增加的力的路徑和力的大小,一般而言這勁的路徑是由腳部起經由腰部而從手部或腳步發出,所謂三節一條線,根發而梢至!

    要練成這股勁必須先練成“松”,勁松、身松而意不松!如此靜了才能“聽”出對手的“勁”的走向大小。只有這樣才能“四兩撥千斤”、“寸木頂千斤”地回擊對手。

    練到這種境界很不容易,得化巨量的時間和精力,現在的人是很難做到了!

    不過,在下可以教個實用的法子代替這“松”,即是對敵時看住對手的肩,起肩基本是出手,沉肩基本是出腿。有興趣的人可以回家對著鏡子比劃一下看看。

    當然,真功夫還是得下苦功夫練出太極的勁以及這化勁的“松”這不二法門!!

  • 6 # 太極仁拳

    中國民間武術的目的是看家護院、防身自衛。太極拳既然是一種武術中的拳術,其本質作用必然是技擊而不是養生健體等延伸作用。太極拳是跟外家拳特點完全相反的內家拳。史料記載:黃宗羲在《王徵南墓誌銘》中寫到:“少林以拳勇名天下,然主於搏人,人亦得以乘之。有所謂內家者,以靜制動,犯者應手即僕,故別少林為外。蓋起於宋之張三峰。” 黃宗義《王徵南墓銘志》中的這段紀實 話指出了內家拳的特徵是“以靜制動,犯者應手既僕”不像外家拳(少林拳)那樣“勇”猛剛烈,“主於搏人”。同時指出由於外家拳(少林拳)“拳勇”“主於搏人”,亦即好勇猛先發攻擊對方,這就使得外家拳(少林拳)存在不可避免的弊端,容易讓對方“人得以乘之”,亦即容易讓對方得到後發先制順勢而為的機會,使外家拳(少林拳)手“應手即僕”,亦即失去平衡跌仆倒地。這正是王宗嶽在《太極拳論》中所描述的後發先制順勢而為破壞對方平衡並保持自身平衡的太極拳技法的特徵。所以說太極拳就是內家拳。太極拳既然是後發先制、順勢而為破壞對手平衡並保持自身平衡的拳術,那麼要做到順勢而為,就要捨己從人,不能頂抗。對手先發攻擊己方,己方如果頂抗對手,就必然要用大力; 捨己從人順勢而為必然不費勁甚至不接觸用力。推手時雙方先要搭手,對方進攻你,你要做到捨己從人順勢而為,就必須放鬆不頂抗。能夠做到捨己從人順勢而為了,對方就會失去平衡,站立不住而傾倒,己方還會感到不費勁甚至不用力。失去平衡的對手會本能修復平衡而發生或晃顫、或移步、或蹦跳、或飛出的現象,嚴重失衡,還會傾跌,甚至翻滾。這時己方才算是真正做到了放鬆。要做到松而不頂,捨己從人順勢而為,必須明白太極拳力學原理和技擊推手規律,並透過長期的推手過程去體會和鍛鍊。

  • 7 # 冰雨在胡亂的拍

    不管是什麼樣的太極拳老師都是告訴你,太極拳要放鬆!但是太極拳的松是如何做到的呢?太極拳的松是從精神上開始放鬆!放棄一切雜念,然後與天地融為一體!然後才是身體!把身體的肌肉,骨節通通的鬆開嘍!一般在談論松的時候。都會說到松靜,和松沉!也就是在安靜的狀態下,把身體調整到符合太極拳要領的狀態下,讓肌肉自然下垂!然後保持這個狀態站樁!天長日久自然放鬆了,而且功夫也上身了!至於怎樣鑑別是否放鬆了,也很好鑑別!就是你周身上下,都是特別的敏感,圓潤!稍微有點外力加身,就會自然而然的跟隨外力運動!而自己的重心卻不變!放鬆的狀態就如同畫畫時候的一張白紙,可以讓你在瞬間發力!太極拳後發先至,放鬆是關鍵!

  • 8 # 福州禪武

    把你身體的骨骼堆放整齊就可以做放鬆。

    我沒有正式練過太極拳,而且我更喜歡研究搏擊,太極只是看看書籍,糊練幾下。以下話題純是瞎談。

    人體運動是以;骨起槓桿的作用,關節起支點作用,骨骼肌起動力作用;所要放鬆的第一步是,把骨關節猶如堆積木,堆放整齊,就可以使人體放鬆,

    第二步,肌肉調整成最省力的結構,想想人體站立,兩腳分開就自然松。

    第三步、意識指揮放鬆,暗示與念動調節肌肉鬆。

  • 9 # 明月松間照妖精無處逃

    太極拳的"松"是太極拳習練者的行話。並不是字典上對松字的解釋。那麼鬆了以後的結果或者說目的是什麼?鬆了,對方推你時找不到你的重心,在你身上找不到做用點了。對方推你哪裡哪裡都是空的。

    鬆了,有放鬆之意。松,用意不用力,是練習太極拳功夫時的練功方法,透過這種方法訓練,使全身關節鬆開放活,使周身氣血通暢,氣可達四梢。因此,放鬆,用意不用力也是練氣功的方法。

    肩鬆了,肩胛骨可以左右開啟,前後開啟,使上肢伸直後仍然可以送肩,可比常人多伸長二十至三十釐米。胸脅鬆了,可以開合。腰鬆了,可以使身具五弓,力撐八方。胯松襠圓了就有襠勁了。一直松到腳,就有柔勁了,就可以化解對方的來勁了。由腳再將勁傳到頭或手,內剛勁就出來了。就可以化打合一,能發勁了。

    放鬆,用意不用力,是練太極拳的方法。是進入一種松靜的狀態,由思想放鬆,身體放鬆,但松而不懈,是要點,也是練習太極拳的難點。也是很多人不理解之點。簡單說這些,不一定能講清,不當之處請指正。

  • 10 # 太極拳玄機

    籠統的講松,對想知道松的人沒有任何指導意義,反而會使他更糊塗。

    松無止境,但初學拳和多年以後的松具體內容肯定不一樣。應該是每個階段對松的要求都不一樣。太極拳的吸引力也正在這裡:看似每天的練習沒啥變化 ,但天天的內在感受都不同,可以無限的追求。甚至多少名家練了幾十年後,不談拳裡任何拳法,就強調松。

    松大致有中、通、充、衝、空等幾個階段,每一階段都有相應的練法(稱為心法),我練過並回憶得起的就有幾十種。而且這些練法非得師父口傳身授不可,沒有誰能夠透過看文字、影片等就學會了的。

  • 11 # 太極觀真

    打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上來就練套路是錯誤的,你都不知練什麼,練萬遍也枉然。

    功法就是單式子,每式都有目的,是為了練出功能的。

    “全民太極”APP上,就有太極基本功法的練習。六式是練上半身的太極規律的,哪些規律?

    陰陽漸變  陰陽相生  陰陽和諧  陰陽混一  陰陽平衡  符合這些規律,你打的是太極拳,不符合這些規律,你打的再漂亮,再有力,對不起,不能叫太極拳。只能叫操,或者別的拳。

    還有“八式”那就更難了,是練下半身的,同樣把這太極五大規律練到身上。你的太極可以說會了大半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求學便能發現自己的無知嗎?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