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8
回覆列表
  • 1 # 大江大河遇見收藏

    法華又稱琺華,是明代中期以後在晉南一帶盛行的具有特殊裝飾效果與獨特民族風格的日用器皿。法華器的胎與琉璃器完全一樣,釉的配方也和琉璃器大體相同,只是助熔劑有差異:硫璃以鉛作助熔劑,而法華所用的助熔劑是牙硝。法華彩又稱琺華或琺花,是我國民窯中風格獨具的陶瓷產品。它始創於元代,盛於明,早期在山西蒲州一帶燒造。法華彩的裝飾方法吸收了山西壁畫所採用的勒粉彩繪。先在陶胎上用特製帶帶管的泥漿袋,好似一支裝滿泥漿的自來水筆,一邊擠壓泥漿,一邊在胎上勾勒凸起的圖案輪廓,然後用黃、綠、紫色釉料填上色彩,再經過低溫烘烤而成。明代晚期以後,江西景德鎮仿製的較多,然而用的是瓷胎。法華彩瓷器造型莊重大方、色彩濃豔、立體感強,這是它的特點。法華器的器型以罐和瓶居多,人物造像有為出眾-圖案以人物和花鳥為主。法華器鑑定胎土特徵:正宗法華器一般產生自山西省晉南一帶,是屬於陶胎。其明代器物胎質較為細膩,胎色為灰白色。而入清代後胎質較為粗糙,胎色發淡黃色。明代景德鎮窯燒瓷胎法華器。其瓷胎潔白堅硬,是先在胎體上堆出花紋,入窯燒成素胎,再在胎面上施法華釉。第二次入窯以低溫燒成。而山西陶胎法華器是一次燒成。陶胎法華器採用彩畫中的立粉技術,用特製的帶管泥漿袋,堆出凸線的紋飾輪廓,然後填入法華釉料,入窯低溫燒成。法華器鑑定釉料特徵:法華器釉料與琉璃相同,但其以牙硝為助溶劑,琉璃則以鉛為助溶劑。其釉色主要有黃綠紫等,其友有深淺之分,葡萄紫和孔雀綠是法華器中最突出的釉色。明代法華器施釉較厚,釉質很純淨,燒成後釉面晶瑩肥厚,釉色鮮豔。清代法華器釉薄,釉裡雜質多,同時釉色以深色為多,如黃為深黃,綠為深草綠,色彩都不鮮豔。陶胎法華器彩釉有剝落現象。法華器鑑定造型特徵:山西所產生的陶胎法華器,器型一般都是小件的花瓶、香爐、動物之類,而景德鎮窯明代嘉靖前後生產的瓷胎法華器,則多為瓶、罐、缽等,紋飾多為花鳥、人物等。

  • 2 # 煮好粥粥

    大家好,我是億紅園寶齋!法華器鑑定有個人認為分三點,如下幾點:“1、法華器胎土特徵:正宗法華器一般產生自山西省晉南一帶,是屬於陶胎。其明代器物胎質較為細膩,胎色為灰白色。而入清代後胎質較為粗糙,胎色發淡黃色。明代景德鎮窯燒瓷胎法華器。其瓷胎潔白堅硬,是先在胎體上堆出花紋,入窯燒成素胎,再在胎面上施法華釉。第二次入窯以低溫燒成。而山西陶胎法華器是一次燒成。陶胎法華器採用彩畫中的立粉技術,用特製的帶管泥漿袋,堆出凸線的紋飾輪廓,然後填入法華釉料,入窯低溫燒成。

    2、法華器鑑定釉料特徵:法華器釉料與琉璃相同,但其以牙硝為助溶劑,琉璃則以鉛為助溶劑。其釉色主要有黃綠紫等,其友有深淺之分,葡萄紫和孔雀綠是法華器中最突出的釉色。明代法華器施釉較厚,釉質很純淨,燒成後釉面晶瑩肥厚,釉色鮮豔。清代法華器釉薄,釉裡雜質多,同時釉色以深色為多,如黃為深黃,綠為深草綠,色彩都不鮮豔。陶胎法華器彩釉有剝落現象。

    3、法華器鑑定造型特徵:山西所產生的陶胎法華器,器型一般都是小件的花瓶、香爐、動物之類,而景德鎮窯明代嘉靖前後生產的瓷胎法華器,則多為瓶、罐、缽等,紋飾多為花鳥、人物等。

    以上為個人見解僅供參考,不足之處還望諒解。

  • 3 # 布衣幽香

    琺華彩(或法華彩)起源於元代,明代達到鼎盛,清代逐漸衰落。

    它是一個比較小的瓷器品種,在山西一些地區最為流行。

    琺華器一般比較粗糙隨意,粗枝大葉之中,展現明代寫意而非寫實的美學追求。這或許也是其在清代不受喜愛的原因。同時景德鎮也有模仿燒製,我們現在看到的比較精美的琺華器,其實大多來自景德鎮。

    琺華彩屬於低溫釉。山西地區生產的作品,應當稱為釉陶,因為當時都是以陶土為胎,和建築上常見的琉璃構件特別相似。

    這類釉陶一般不易儲存,胎釉結合比較差,釉面常常出現剝落的現象。景德鎮產的琺華器,以瓷土為胎。彩料顏色、工藝手法都和山西琺華彩如出一轍,但是胎釉結合緊密一些,剝釉現象不那麼嚴重。

    釉料顏色以藍、紫、綠、黃為主,沒有腐蝕的話,顏色一般比較亮麗。釉面有一些小開片,常見蛤蜊光。陶胎的手感比較輕,輕叩之有木聲。不論是陶胎還是瓷胎,琺華彩最重要的工藝是堆塑

    這裡說的堆塑,更貼近元代的瀝粉工藝,而不是龍泉窯那樣的大塊貼塑。堆塑的物件如花卉、人物,都是勾勒輪廓呈現立體感,然後填入不同顏色的釉料。

  • 4 # 並非蒼洱

    “琺華彩又稱“法華”,是一種低溫釉陶瓷,創於元代,盛於明代,至清代仍有少量燒製。琺華彩最早是在山西蒲州陽城、高平和晉城一代燒製,常見器型有花瓶、香爐和動物等。當時琺華彩器只是地方民窯的一個品種,所用胎體皆為陶胎,分為砂胎與缸胎兩種,砂胎疏鬆,缸胎堅細。裝飾手法是在修好的胎體上先雕刻花紋...”

  • 5 # yangdangxiang

    鑑定法華瓷器首先要搞清楚法華瓷器的生產窯口、胎土、製做工藝、燒成溫度等等。法華瓷器最早是一種陶胎彩器,也是琉璃的一種,是在琉璃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個新品種。法華器創於元末,以明代製品最精也最多。

    它的製作工藝、配方和琉璃的燒製存在不少共同之處。在古代法華器的製作方法採用了彩畫-技藝中的瀝粉方法

    法華又稱琺華,是明代中期以後在晉南一帶盛行的具有特殊裝飾效果與獨特民族風格的日用器皿。法華器的胎與琉璃器完全一樣,釉的配方也和琉璃器大體相同,只是助熔劑有差異:硫璃以鉛作助熔劑,而法華所用的助熔劑是牙硝。《南窯筆記》說:“法藍、法翠……本朝有陶司馬駐昌南,傳此二色,雲出自山東琉璃窯也。其制用澀胎上色,復入窯燒成者。用石末、銅花、牙硝為法翠,加入青料為法藍。”這裡的法藍、法翠很可能就是指法華的藍色和孔雀綠色。在古代華和花是一個字。

    為什麼在色彩上要加一個法字,它的最早記載見於何時,都還有待進一步研究。法華的裝飾方法,是“採用彩繪中的立粉技術,在陶胎表面上用特別帶管的泥漿袋,勾勒成凸線的紋飾輪廓,然後分別以黃、綠、紫釉料,填出底子和花紋色彩,入窯燒成”(高壽田:《山西琉璃》,《文物》1962年4、5期)。山西所制的法華器,一般都是小件的花瓶、香爐、動物之類。景德鎮在嘉靖前後也仿製法華器,但它和山西法華不同。

    首先是景德鎮用瓷胎而山西法華用陶胎,因而燒成的溫度就不一樣。景德鎮的器物有飾以花鳥、人物的瓶、罐、缽等。在器物的底色上,琉璃一般是黃、綠二色,但法華則以紫或孔雀綠為主,綴以黃、白、孔雀藍的花紋,就更能突出藝術效果。琺花釉筆筒<康熙使用的十種筆筒之一>:琺花是指以硝酸鉀為助溶劑的陶胎彩器,它分兩次燒成,先在陶胎上以凸起的瀝粉,勾勒出雙線花紋圖案後燒製成器,然後在花紋間填以釉彩,再以低溫烘燒。其釉色主要有孔雀藍、孔雀綠、茄皮紫、黃等幾種色調。

    法華的主要產地在山西一帶,明清時期景德鎮御窯場開始燒製瓷胎琺花器,其釉色稱其為“琺花釉”。有琺翠、琺黃、琺藍、琺紫、琺青等多種,色調較之陶胎琺花更加精美,藝術表現力更強。康熙時期瓷胎琺花器燒製得相當成功,以茄皮紫釉、孔雀綠釉為代表。一件琺花釉筆筒,通體施茄皮紫釉,其上以孔雀綠釉斑點作裝飾。釉下刻畫垂柳、山石、蜻蜓圖。元代琉璃製品有香爐、寶燈、樓閣等,琺花是在琉璃基礎上發展的一個新品種,是陶胎彩器。琺花器胎質白灰,釉色鮮亮,製作方法與琉璃不同。  

  • 6 # 一介須翁

    江西景德鎮制的法華器較多,然而用的是瓷胎。法華彩瓷器造型莊重大方、色彩濃豔、立體感強,這是它的特點,甚至得到皇家青睞。

    法華器的器型以罐和瓶居多,人物造像有為出眾-圖案以人物和花鳥為主。

  • 7 # 美國東西方藝術學會

    法華彩又稱琺華或琺花,是我國民窯中風格獨具的陶瓷產品。它始創於元代,盛於明,早期在山西蒲州一帶燒造。法華彩的裝飾方法吸收了山西壁畫所採用的勒粉彩繪。先在陶胎上用特製帶帶管的泥漿袋,好似一支裝滿泥漿的自來水筆,一邊擠壓泥漿,一邊在胎上勾勒凸起的圖案輪廓,然後用黃、綠、紫色釉料填上色彩,再經過低溫烘烤而成。明代晚期以後,江西景德鎮仿製的較多,然而用的是瓷胎。法華彩瓷器造型莊重大方、色彩濃豔、立體感強,這是它的特點。

    法華瓷始出元代中後期,屬硬陶,燒結僅高出陶器100度左右,與唐三彩相類,而山西法華器為低溫釉陶瓷。法華陶瓷由琉璃演變而來,而琉璃多為綠黃色,色彩單一,而琺華彩比較豐富,綠、黃、白、藍、紫、黑等,特別是茄皮紫、葡萄紫、色澤透明鮮亮歷久而彌新。

    當時,有晉地琉璃遍天下一說,無論皇宮廟宇,商宅權府,山西琉璃無處不在。山西大同明洪武十三年築造的九龍壁,便是琉璃與法華陶瓷完美的結合體。

    法華最大的特點是隔釉見胎,開芝麻紋片,琉璃則開大甲紋片。紋片的開法均為片四周起翹,如膠泥地日曬後的龜翹狀,且反鉛,隱現蛤蜊光。法華器與琉璃器的最大區別是在釉中添加了草木灰,也稱牙屑釉,在色釉上比琉璃器更純正豐富,刻畫細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馬克龍稱,“西方統治時代正接近尾聲”。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