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方圓論壇

    之所以戊戌六君子在被殺時,老百姓不僅鼓掌叫好,而且還打賞劊子手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為清朝的愚民政策做的十分的成功。

    戊戌六君子指的是譚嗣同、康廣仁、林旭、楊深秀、楊銳、劉光第等六位維新運動的力推者。戊戌六君子是中國近代歷史上改革派的代表人物。因為受到受中日甲午戰爭以後民族危機嚴重的刺激,不僅僅清朝統治政權已經岌岌可危。整個中華民族也已經到了極為危險的時刻。以戊戌六君子為首的維新派主張變法維新,救亡圖存,振興國家而得名。他們提倡新文化,變君主專制為君主立憲。

    以戊戌六君子為首的維新派,他們發動維新運動就是想要改革國家實行變法。以挽救民族危亡,發展民族經濟。在政治上維新派認為應該廣開言路,消防西方列強國家設定議院。限制皇權,實行君主立憲制度。提倡民主自由,徹底推翻皇權至上一家獨大的局面。經濟上主張振興實業,發展經濟。其發展方向還是追趕西方國家,以機械替代人工。在思想文化上,維新派想要廣開民智,倡導教授大眾知識文化,讓大眾思想從以前的被封建思想統治的禁錮中掙脫出來。簡單來說就是擺脫清王朝的思想奴役。

    歷史上光緒皇帝也是一個明君。經歷了甲午中日戰爭和膠州灣事件後,光緒皇帝也深深的感到了威脅。所以光緒皇帝認為維新派的改革十分有必要。所以光緒皇帝表示自己不願為“亡國之君”。接著就大力支援維新派籌備變法。原本在光緒皇帝的支援下維新派氣勢大振,大有一鼓作氣建立一個新中國的架勢。但維新派的變法極大的觸犯了守舊派的利益。所以守舊派請求慈禧再次垂簾聽政廢除光緒皇帝的變法。甚至一度有聲音傳出要廢了光緒皇帝。光緒自然也察覺到了不妥,所以光緒皇帝暗中聯絡了袁世凱,希望袁世凱可以起兵勤王幫助自己剷除掉守舊派,來確保變法順利進行。但袁世凱出賣了光緒。所以慈禧再度垂簾聽政,並且囚禁了光緒。同時下令逮捕維新派。維新運動失敗。

    維新運動失敗後,戊戌六君子想要以死明智,來喚醒百姓的民智。但一方面清朝守舊派勢力把維新派塑造成了亂臣賊子,意圖顛覆清朝政權的逆賊。而當時的老百姓又深受封建統治思想的奴役。那些麻木不仁的愚民並沒有被戊戌六君子的死喚醒民智。他們看到戊戌六君子被殺後,他們歡呼慶幸。他們潛意識中就認為維新派是亂臣賊子。所以看到戊戌六君子身死並沒有難過。反而因為看到“亂臣賊子”被殺而興奮。因為維新派的宗旨就是自上而下。老百姓根本感受不到維希變法的好處。所以自然也就不會擁護了。

  • 2 # 魏青衣

    其實百姓這種愚昧無知的思想,已並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了,國難當頭,百姓想到的更多的,並非是如何統計侵略者,而是自己活下去,之所以百姓沒有足夠的覺悟,與封建時期的王朝統治也大有關係。

    但凡是當政者,不管是否採取一系列有利於百姓的政策,百姓也都不過是受眾而已,相較而言,大多數百姓的日子過得還是比較窮苦的,飯吃不飽,衣穿不暖,住不能避雨,行靠兩隻腳,對於百姓而言,能夠活著,能夠好好的活著就已經是最大的希望了。

    戊戌六君子,在歷史上的評價一直都很高,評價當然高,戊戌六君子那可是反抗清廷統治的維新派人士,可以說這一派人若是奪得了政權,或許中國能夠早上幾十年崛起。

    歷史對戊戌六君子的評價高,不代表百姓對戊戌六君子的評價就高,特別是在封建王朝,百姓的思想基本上也都是朝廷官方控制的,基本上朝廷說什麼,這些百姓就聽什麼,百姓沒有多餘的精力管對與錯,他們只知道朝廷說的就是對的。

    而戊戌六君子在朝廷看來是什麼?是亂臣賊子,維新派人士全都是亂臣賊子,他們的目的是想要顛覆國家,國家傾覆,對百姓而言也都是無妄之災,百姓自然會痛恨這些企圖顛覆國家的維新派。

    在我們看來,戊戌六君子是大無畏的英雄,其中的譚嗣同更是如此,譚嗣同在被捕之前,其實是有機會逃走的,但譚嗣同卻是寧死不屈,誓要用自己的鮮血喚醒民心,讓百姓意識到維新變法勢在必行,可惜,沉淪已久的民心,哪裡是他譚嗣同能夠喚醒的?

    譚嗣同在被執行斷頭之刑時,圍觀百姓大多在下面高聲叫好,更有甚者甚至直接給劊子手打賞,此般行徑,不正是百姓愚昧的表現?

    到後來的八國聯軍侵華,八國聯軍想要進攻北京城,奈何沒有攻城器械,百姓於是將自己的長梯租出,為八國聯軍僱傭,負責運輸後勤物資。

    再到辛亥革命,雖說是打響了革命的浪潮,但這股浪潮僅僅維持在少數人之間,真正參與辛亥革命的只有成百上千的革命黨人,百姓在這場變故中都不過是一些吃瓜群眾。

    喚不醒民心,則國弱,國貧,歷朝歷代都是如此,泱泱華夏數千萬戶的人口,往往要與總人口僅僅數十萬人的遊牧民族拼的你死我活,若是百姓人皆可戰,誓死保家衛國,哪裡有打不過這種說法?

    正是因為民心愚昧,所以魯迅先生選擇放棄從醫,而是醫治已經腐爛的民心,所以孫中山的革命成果才會被袁世凱竊取,正是同樣的理由,我黨因為喚醒了民心,取得了百姓的支援,最終才能夠將黑暗的時代徹底埋葬。

  • 3 # 北玄武

    一句話,大清朝的時候,誰掌握著話語權,百姓就聽誰的。

    在戊戌變法失敗後,掌握著話語權的是老佛爺和她老人家手下那一幫子既得利益者。這些人說戊戌變法是禍國殃民,該殺該剮,那下面的百姓們自然也是跟風說戊戌六君子該殺該剮,甚至比老佛爺更恨維新派。如果不是有官老爺攔著,這幫子人估計早上前啃咬幾口了。

    當然,叫好的人裡頭還可以分為兩類。一類就是無腦噴子,朝廷怎麼說,他們就怎麼信,朝廷說這些人是無恥之徒,清朝時代的噴子就張開大嘴,說這些人寡廉鮮恥。罵的吐沫橫飛,罵的天昏地暗,管他們做了什麼,超聽說他們壞,那就是壞。

    第二類就是嗑瓜子的群眾,看熱鬧不嫌事大。平常閒的沒事,沒有手機可以刷,沒有網可以上,閒的egg疼,正好有這麼檔子殺人的事兒。被殺的是誰可能他們都不知道,但是殺人這事兒在他們平淡無奇的生活中帶來了不少的刺激與“樂趣”。劊子手殺人給自己找了樂子,那這幫子看熱鬧的當然是非常的感謝了,扔幾個賞錢好比是“喜歡作者”了。

  • 4 # 李厚何

    民國姜泣群的《朝野新譚》,曾根據一位目擊者的口述,還原了戊戌六君子被殺的場面:

    聖旨下,將六人從獄中提出,上堂點名,並不訊供。飭令登車,劉光第曾任刑部司官,知事不妙。亟詢承審官為誰,我至今未曾認得康有為,尚可容我伸辯否?眾曰不必言矣。乃徑解赴菜市口,由提督衙門派來哨弁兵役二百人護之行,抵法場三下半鍾。

    先殺康廣仁,次譚嗣同,次林旭,次楊深秀,次楊銳,次劉光第。事畢已薄暮矣。康廣仁便衣無服,被殺後劊子手將其首拋之極遠。林旭穿補服未掛珠,餘均便衣。楊銳血最多。劉光第至死呼冤,殺後點血俱無,但覺有白氣一道衝出。劊子手曰:“是實大冤枉者,方如此白氣上衝,其神上升於天也。”六人中惟楊銳、劉光第臨刑之處,有席一領,紅氈一條,死後均由林聯生太守為之成殮。

    先是楊深秀以喪兄故,早擬請假出都,以其子得拔貢留京,俟其朝考。迨其子朝考不用,適歸拜贊新政之命,不及出京,遽罹於難。被刑後其子抱屍號兆,滿地打滾。劉光第殺後,其夫人及其一女,立時欲以身殉,遇救得不死。後由同鄉僚友湊集千金,歸其喪。菜市口距廣東會館最近,康廣仁死後,粵人竟莫敢過問。譚嗣同、林旭殮俱遲,林以湊款千金佈置一切,久之始得。譚則以家人慾為覓上等棺木也,譚至死不瞑目。李鐵船京卿慰之曰:“復生頭上有天罷了。”

    五人遺柩同停於三官廟,惟楊深秀借民房三日。士大夫多作詩詞輓聯以哀之。譚嗣同殮後棺上獨加大紅棺罩,並有穿孝家人為之應客。六人中惟林旭在監中曾索紙筆作字,所書亦非詩詞。六人於十三被殺,十四早始降諭,暴其罪狀。

    看明白了?慈禧-榮祿集團殺害六君子使用了很多非常手段,包括不講程式和規矩,在收屍等方面百般刁難,以及先處決後定罪等等,也包括另一些口碑所言的“用最鈍的刀”,等等,但並沒有這位題主在“為什麼”中故意偽裝成“事實”的“麻木看客情節”。

    當時圍觀公開處決有許多“程式”,既有相對“低階趣味”的各種借光驅邪術,也有看上去很人道的給從南門前往菜市口赴死的囚徒白吃白喝,甚至送鞋的風俗,還有談不上褒貶的、給膽大死囚叫好、鼓勵膽小死囚唱一嗓子的風俗。這些風俗說到底都是出於民間的一些迷信和忌諱,比如有的相信劊子手留下的各種事物能驅邪去魔,有的認為善待臨刑死囚會給自己帶來善報,等等,他們通常做這些事並沒有什麼明確的褒貶。

    偶爾的特例也是有的,比如明代殺王振時有市人叫好,當然,叫錯的例子也偶爾有,最突出的就是袁崇煥,而很多類似題主這樣有意無意的張冠李戴,都是從袁崇煥被處死的一幕取得靈感的,包括著名的電影《垂簾聽政》裡殺肅順的那一幕也是。

    上、六君子;中、清代在菜市口處決犯人;下、張之洞在南京雞鳴寺山上為秘密悼念楊銳修建的豁蒙樓

    也有人說殺肅順的一幕,靈感來自肅順殺柏葰——不過柏葰科場舞弊是實,肅順落井下石有之(否則有可能從寬處分),冤枉也還真談不上。

  • 5 # 劇透歷史

    封建時代的民眾,受統治者愚民政策的毒害,除非餓得活不下去,否則骨子裡極少能崩發出反抗壓迫的精神文化。

    面對戊戌六君子被押赴菜市口處斬的情景,在草民百姓看來,只是日復一日平淡生活中的插曲,跟哪個地方趕集市、哪個村裡唱大戲一樣,沒有區別。

    四里八鄉的民眾往菜市口趕,早早地等候在道路兩邊和刑場周圍,觀看這難得的血腥場面,說到底只是圖“熱鬧”兩個字。

    看客們期待的,是死囚犯臨刑前唱上一兩句類似“十八年後又是一條好漢”的豪言壯語,然後人群中響起掌聲,間或吼出一句“好!”

    至於什麼變法維新、富國圖強,吃瓜群眾們聽起來很陌生,也很遙遠,所以也就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了。

    這樣的思想劣根性,魯迅先生在其作品《藥》中,有過十分直白的描述。革命烈士夏瑜為挽救民眾而死,老百姓茶餘飯後議論起他,只是覺得他“瘋了”,不僅難以喚醒普通民眾,反而爭搶著人血饅頭。

    正是看到了封建愚民政策對思想的禁錮,老百姓普遍表現出冷漠、麻木、無知,只顧吃喝拉撒、老婆孩子熱炕頭的苟安情緒,魯迅才毅然決定放棄醫學,提起筆來喚醒民眾沉睡的民族意識、反抗觀念。

    此外,清政府把持官方宣傳機器,對維新黨人極盡詆譭和妖魔化,也是造成百姓對戊戌六君子缺乏同情心的重要因素。

    當時清政府的宣傳渠道,全部掌握在以慈禧為首的頑固派手中。官方傳遞給民眾的資訊,將維新黨人描繪成了攛掇年輕皇帝兵圍頤和園的逆賊。

    成者王侯敗者寇,自古叛亂都是應當予以嚴懲的物件。

    古代官府為最大限度起到懲罰叛逆、震懾百姓的作用,往往大張旗鼓地張貼告示,公佈犯人的罪狀,以及遊街示眾和處斬的時間、地點。

    不明就裡的百姓胡亂信了清政府的說法,對戊戌六君子產生義憤填膺之感,以至於做出唾罵、投擲東西的舉動,也是因為受了錯誤宣傳的毒害。

    而刑場周圍有人向劊子手扔賞錢的情形,更加揭示出我國古代一條既愚昧又殘酷的死囚產業鏈。

    受醫學的限制,古人偏激地認為活人的血肉,是治療肺癆等頑疾的有效偏方,於是千方百計地花錢、託關係與劊子手牽上線,託他拿饅頭去蘸刑場上的鮮血。

    魯迅《藥》中開茶館的老栓,就是相信了這個迷信的偏方,才花大價錢買了來了人血饅頭,給自己得了肺癆的兒子治病。

    但也有可能是同情戊戌六君子的好心人,透過投擲賞錢,向劊子手示意給他們來個“痛快”的,以免整個處刑過程充滿痛苦。

    只不過慈禧等頑固派視維新黨人為死敵,為此還專門下令用一把鈍刀給譚嗣同行刑。

    據說譚嗣同前後被砍了20餘刀,才完全人頭落地。在這樣高壓的政治氛圍下,想花錢給戊戌六君子買“痛快”,幾乎不存在多少可能性。

  • 6 # 司馬路的歷史會客廳

    這個其實再正常不過,大家千萬不要以為真實生活狀態下的老百姓,會像電視裡演得那樣大義凜然、贊成維新——大部分老百姓,通常是時代的看客。

    頭一個,在北京老百姓看來,這六個人,既然是被五花大綁送到刑場裡頭來了,那必然是犯了法了。既然犯了法,那麼官家說要砍頭,那就砍唄!咱說不砍,那也沒用啊!而既然沒用,咱就過來看個熱鬧唄,咋,你還不許咱老百姓看熱鬧。要知道那會沒有電影也沒有電視,多沒勁啊!

    次一個,這六個人,沒有一個是本地人吧?一個是湖南人,一個是廣東人,一個山西人,一個福建人,兩個四川人,那就對了,關咱北京人啥事啊!還不許咱來看個熱鬧?

    這就說到了地域歧視,這東西在大清那會已經很厲害了。《清史稿傳》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姓朱的被提拔做了閩浙(福建、浙江)總督,他在向康熙皇帝上奏疏中擔憂“福建地瘠民佻”,啥意思呢?就是說福建不僅是個窮地方,而且當地人還很輕佻放蕩。瞧瞧這不是地域歧視還是什麼?所以在戊戌六君子這邊,北京人一看其中有個福建人,立馬就有反應了:果然輕佻放蕩啊,沒事做玩什麼變法啊?

    歧視福建人(林旭)也就算了,為什麼還歧視山西人(楊深秀)呢?這裡又有說頭,清朝時期,康熙出遊江南地區,發現在市場上做貿易斤斤計較的大多都是山西人,覺得山西人摳門——於是在北京人眼裡,山西人也成了一個貶義詞。

    至於湖南人(譚嗣同)、廣東人(康廣仁)、四川人(楊銳、劉光第),北京人一直將廣東視為南蠻,湖南也是,四川則是:地勢險要,人心更險惡!

    第三個,北京人看不慣洋人,更厭惡那些說要學洋人的人,而戊戌變法,頭一條就是要廢除舊八股,所有辦學機構,全部兼習中西學,還挑選學生到日本遊學——這些措施,在北京人看來,簡直就是荒唐,怪不得老佛爺要砍他們的頭?次一條,變法派鼓吹工商立國,在北京人看來,就更胡扯了,老人說得好,大清以騎射立國,要不然也是農耕為本,工商乃是最下賤的末,你這叫本末倒置!

    第三個,現在看來沒啥,當時卻是最直接觸及北京人實際利益的,那就是精減機構。具體來說是撤銷詹事府(主管皇后、太子家事)、通政司(主管內外章奏)等六個衙門,實事求是地講,這些機構確實該撤,可你不要忘了,這些衙門背後,是大大小小數以千萬計賴此為生的北京旗人,而且這些旗人,在當時可是最能鬧的人。六君子得罪的,正是這樣一批人。

    所以你說,六君子上法場,這些人能不開心麼?

  • 7 # 藍風破曉

    老百姓,人群很大,但大多數並不能把事情看長遠。

    老百姓,只關心自己的事情,能不能吃飽,能不能穿暖。至於朝廷要殺人,只要不是和自己有關係的,那麼就無所謂。

    有人說了,戊戌六君子,那可是要為國家辦事的人那,在他們受刑現場,京城百姓怎麼能紛紛叫好呢?

    老百姓不懂其它,知道這六個是造反者

    當時,朝廷名義上的第一號人物是光緒,而實際第一號人物則是慈禧。

    戊戌六君子的被抓,原因還是牽扯到了“謀殺慈禧案”當中。策劃者康有為等人,早已逃之夭夭,而硬氣的譚嗣同等六人最後成了被殺的物件。

    百姓哪裡懂那麼多東西,只知道,這六個人是造反的人。從古至今,造反者被殺,都是天經地義的事情,這引不起大家的同情。

    於是乎,圍觀百姓無比冷漠,甚至有人叫好唾罵。

    百日維新,並沒有給百姓帶來大的利益

    百日維新,看起來是強國的改革,但是百姓得到了什麼好處?沒有。

    戊戌變法,首先就是要改革教育制度,從中式的教育換成西式的教育,如此一來,苦讀多年的秀才們,以及他的家庭們,所有的付出,都成了白白的付出。想考取功名成就事業,成了絕對的夢幻了。這讓那些學子們如何接受?讓那些學子們的家庭如何接受?

    戊戌變法,強調要以工商立國。曾經的“士農工商”的最末等“商”成了主流,這讓“農”、“工”們情何以堪?本來錢不多,好歹還不是墊底的,之後,要成了徹底墊底的層級,這事對大量基層百姓太有衝擊。

    戊戌變法,還要精簡行政機構,這是要讓大量吃公飯的人下課啊!你們改革派能吃得上飯,那些下課的基層公務員靠什麼生活?你要砸人家的飯碗,人家就不能生氣了?就不能在改革失敗後,殺戊戌六君子之際,吆喝兩聲了?

    你讓人家不自在,人家肯定有怨氣。

    戊戌變法,在一百天內,搞得人心惶惶,社會一片混亂,這說明這個改革實施性並不好,讓百姓日子大受影響。如此的情況,當戊戌六君子被殺時,很少人同情。

    英國政治家羅伯特·赫德說:皇帝的方向是正確的,但是他的顧問康有為和其他人等都缺乏工作經驗,他們簡直是以好心腸扼殺了“進步”

    總之,一句話,百日維新,把百姓日子搞得一團糟糕,如此情況,百姓對戊戌六君子不感冒完全正常。

    戊戌六君子,都不是本地的

    戊戌六君子,從出生地域來看,沒有一個是京城人氏。

    一群京城外的人,跑到京城,忽悠光緒成功,然後風風火火地搞起了改革。但改革何其艱難?戊戌變法,從內容上看,沒有什麼大問題。但實施時,各種問題爆發。

    很明顯,改革有點猛,有點魯莽,實施效果並不好。除了朝廷裡出現各種唉聲嘆氣外,民間有著各種數不清的抱怨。

    一個改革,如果觸動了大多數人的利益,又沒有緩衝的措施,以及解決問題的辦法,勢必會失敗。

    戊戌變法的失敗,幾乎是註定的,靠康有為這樣的所謂“聖人”改革,純粹是拿著國家的命運在開玩笑。老奸巨猾的康有為,一看情況不對,早顛了。梁啟超也走了。留下了所謂的六個比較熱血的青年。這六人不跑,目的很簡單,要用熱血換國人的覺醒。

    因為這六人,都不是京城人士,人脈有限。

    於是,在北京城的百姓看來,是外地人前來影響了北京的正常秩序,這樣的人,如何能引起百姓的同情?

    百姓和你沒有感情,沒有從你那裡獲得利益,而且百姓還感受到了各種亂糟糟。

    因此,京城百姓恨死了這些削尖了腦袋想改革的外地人。於是,就出現了“戊戌六君子”被殺現場的各種喝彩聲音。

    總體說來,戊戌六君子被殺時,百姓叫好鼓掌,還給劊子手扔錢的原因有三個:一是百姓看來,這六位是謀反者,該殺。二是百姓從改革當中沒嚐到甜頭,只看到了一地雞毛。三是六君子都是外地人,引不起百姓的同情。

  • 8 # szliu911

    請看魯迅先生的高中錄入文章《藥》《閏土》《孔乙己》《我的老師佐滕先生》《祥林嫂》等等你就會明白了!!!噢!怪我!!!我才知道魯迅的文章己從語文課目中下架了!!!!

    革命黨人夏明侯問斬,癆病人家給劊子手和中間人大筆錢,就為了能在烈士的鮮血上用饅頭蘸上吃了就好了!!!

    洋人找清政府要義和拳匪人頭,當地知府亂找人湊數!!!!

  • 9 # 飛翔的大象X矮殼絲

    在美國愚昧無知的人佔的百分之五十,不願意多事的佔百分之二十,心灰意冷的佔百分之二十,看透要揭露的佔百分之零點一,剩下的就是從中得利的,往往大部分資源在這些人手裡,尤其是媒體輿論導向,這些人其實可以操控選票的,應該和清朝差不多,只會愚弄世界人民

  • 10 # 庭州行者

    唯物辯證法認為,新事物取代舊事物是必然的,運用於社會歷史領域,則新的社會形態必將取代舊的社會形態。因為新事物具有強大的生命力,符合歷史前進的客觀規律,代表了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但新事物的發展並不是一帆風順的,過程是曲折的,甚至還會出現倒退。因為舊事物具有頑固性,會動用一切力量試圖扼殺新事物。這便是所謂的“前途光明道路曲折”。

    雖然戊戌六君子對馬克思不甚瞭解,更弗論唯物辯證法,但他們也知道,新社會取代舊社會是個艱難的過程,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譚嗣同曾經說過:

    ”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今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國之所以不昌。有之,請自嗣同始!”

    流血犧牲,是新社會戰勝舊社會所必須付出的代價。中國幾千年來的封建社會,統治者異化儒家學說之後,將之改造成控制人民思想的武器,忠君愛國已經刻在每個尋常百姓的血液之中,根深而蒂固;防民之口甚於防川,民眾對於一切社會的變革麻木,故而譚嗣同等六君子的死,對於百姓而言,不過是朝廷處死反賊,正統消滅異端,這樣的場景在兩千多年的帝國時代中,每天都在發生,為何要感到奇怪呢?

    而拍手稱快者,真的都是百姓嗎?未必盡然。譚嗣同等人雖然心懷報國之志,以一腔熱血推動變法,但畢竟對西方瞭解有限,自身經驗不足,致使變法存在諸多問題,如配套措施不足,操之過急,利益協調不當等。戊戌變法要求廢除八股,殊不知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千千萬萬的讀書人窮盡一生去研習八股,為的便是求一個功名,而維新派卻直接堵死了他們這一飛黃騰達的通道,讀書人自然對其恨之入骨;戊戌變法要求裁汰冗官和繁雜機構,但此措施造成數萬官員直接失業而無處安置,失去了官員的支援。

    對於利益受損者而言,戊戌六君子的結局,可謂大快人心,無比解恨。

    清末的社會,存在著巨大的對變法的阻力,以至於變法根本無法成功,六君子的努力,並沒有能夠換得整個社會的覺醒,悲哉,哀哉。

  • 11 # 小小嬴政

    戊戌變法是在中國面臨亡國滅種之禍的時候,由一批具有資產階級改良思想的知識分子發起的維新變法運動,首領是康有為和梁啟超,所以也叫“康梁變法”,由於這次變法存在的時間只有一百多天,所以又叫“百日維新”。

    這些知識分子希望走日本明治維新的道路,改變中國落後捱打的面貌,初衷是好的,但是結果卻是失敗的。慈禧太后為首的封建保守派一出手,就把搖籃裡的戊戌變法扼殺了,而且還殺死了主持變法的六個骨幹——譚嗣同、康廣仁、林旭、楊深秀、楊銳、劉光第等六人。光緒皇帝因為積極支援變法被慈禧太后囚禁在中南海的瀛臺,直到被毒死。

    戊戌六君子被處決時,老百姓紛紛叫好,還向劊子手扔賞錢這是正常的,因為這些人是希望維持大清王朝的統治秩序的,這些人很可能就是和慈禧太后一樣的封建保守派,這些人的身家性命和衣食住行都和清王朝的政權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絡。

    他們就是依靠清朝的封建專制統治生活的,如果實行變法,那麼他們賴以生存的政權基礎就會受到動搖,他們的正常生活就無法保障,所以這些人是堅決反對進行變法的。這些人應該是滿清官僚貴族,以及依附於這些人生活的爪牙和幫兇,這些人滿腦袋的封建思想,希望清王朝政權萬壽無疆,那麼他們掌握的特權就會永遠存在,他們就可以繼續過他們的寄生生活。

    此外就是那些讀書人和地主階級分子,讀書人希望走科舉考試的道路,達到光宗耀祖的目的,如果實行變法,廢除科舉考試,他們的黃粱美夢就破滅了,而且在轉到現代科學的學習上也非常困難,所以這些人也是堅決反對。

    另外就是地主階級,這些人對封建專制的依附最為嚴重,他們就是封建專制統治的基本社會基礎,一旦實行變法土地所有制結構發生變化,他們控制農民、奴役農民、壓榨農民的社會政治制度基礎將被瓦解,他們就會失去現有的一切,所以他們堅決反對變法。

    這幾類人在看到變法的主要人物被砍頭的時候,心花怒放,不但要拍手叫好,還要扔錢打賞劊子手,就是這個道理,也只有他們有錢打賞劊子手。

    當然,還有一些純粹是沒有頭腦麻木不仁的人是看熱鬧的,既不懂政治,也沒有見識,只是覺得殺人新奇好看,所以也跟著拍手稱快。這樣的事情在兩年之後的1900年還有發生,八國聯軍進攻北京,圍困這城高池深的北京城,正在無計可施之際,北京的老百姓前來報告:廣渠門的下水道,沒有設防。

    於是八國聯軍從那裡魚貫而如北京,在北京城殺人放火,北京的老百姓給八國聯軍運輸輜重、提供後勤補給,而且還會為八國聯軍維持秩序,八國聯軍讓中國人殺誰就殺誰,而且殺的都是中國人。

    當時的中國就是這樣,一盤散沙,國家概念在中國老百姓的頭腦中是沒有的,所以帝國主義對中國的認識就是,這是一個部落,只有一個國家的名義而已。甚至到了1904年的日俄戰爭時期,還是這樣,日本人抓住中國人說是間諜殺掉,俄國人抓住中國人也說是間諜殺掉,圍觀的都是中國人,還是有拍手叫好的。魯迅在日本留學時就看過這樣的電影紀錄片。

    如此看來,反動統治階級堅決反對變法,在處決戊戌六君子的刑場上,拍手稱快,甚至打賞劊子手,一些愚民麻木不仁也跟著拍手叫好,也就是正常現象了。

  • 12 # 漢史趣聞

    戊戌六君子分別就是指的:譚嗣同、康廣仁、林旭、楊深秀、楊銳、劉光第,他們全部被慈禧給送到菜市口殺了頭。

    我們先說為何他們會被殺頭,然後再說為何在殺他們的時候,百姓會紛紛叫好?

    說白了慈禧要殺戊戌六君子,就是因為他們也要殺慈禧。

    慈禧是頑固派,她根本就不想變法。

    但是,當時的皇帝是光緒,光緒想要變法。可是,光緒又沒有實權。這時候康有為,譚嗣同等人就找到光緒。

    他們一起商議如何實施變法,最後的結果就是隻有刺殺了慈禧之後,才可以辦到這一件事。光緒當然也同意了,但是,他不能牽頭做這件事,因此,光緒只能從背後裡支援他們。

    可是,要殺慈禧談何容易,必須要有軍隊呀。

    譚嗣同就找到了當時擁有軍隊的袁世凱,他覺得袁世凱是靠譜的。那時候慈禧還在頤和園裡住,譚嗣同就想讓袁世凱調集軍隊,包圍頤和園。

    然後,譚嗣同找到亡命之徒到頤和園裡把慈禧給幹掉。

    當然了這個想法是美好的,但是,袁世凱最後卻出賣了他們,等於這個計劃還沒有實施,就被慈禧知道了。

    康有為、梁啟超在知道計劃失敗之後,就逃到了日本的使館,然後去了日本。

    譚嗣同沒有這樣做,他本來是可以逃走的,但是,她並沒有逃,因為他要為變法而流血。他要做為中國變法而亡的第一人。

    所以,包括譚嗣同在內的康廣仁、林旭、楊深秀、楊銳、劉光第六個人就被抓了。最終慈禧把他們給送到了斷頭臺給殺了。

    當然了光緒皇帝也被囚禁了起來,最後光緒也是被毒死的。

    那麼,劊子手殺戊戌六君子的時候,為何百姓紛紛叫好,還要給劊子手一些賞賜呢?

    原因就是那些叫好的人,都是頑固派,他們有的是讀書人,不想改變現有的體制,畢竟他們想要讀書,考取功名當大官呢。

    萬一改變了體制,他們讀書就沒有用了。

    還有地主階級,本來他們就是生活在上流社會的人,所以,他們不願意讓那些改革的人動了他們的乳酪。

    當然了還有其它的一些不想變法的人。

    正是因為這些頑固派,他們不思進取,不想變法。所以,他們對要變法的人深惡痛絕,關鍵是這些人竟然還想要刺殺慈禧。

    所以,戊戌六君子一時之間就成了眾矢之的。當他們被殺頭的時候,百姓才會紛紛叫好,甚至是向劊子手扔錢的。

  • 13 # 史不知味

    因為他們根本不懂“戊戌六君子”是在幹什麼,他們只知道朝廷所釋出的公告在說,刑場上那六個人是叛逆。

    既然是叛逆,那當然應該殺頭。

    既然是叛逆被殺頭,那他們當然要歡呼,不然讓這幾個叛逆弄亂了天下,他們不得一塊跟著遭殃了?

    這就是戊戌變法的悲哀。

    康有為、梁啟超他們嚷嚷著變法,可是卻沒有一個人想過要獲得底層百姓的支援,哪怕僅僅只是獲得百姓的理解。

    在康、梁等人的眼中,變法就該是精英階層和特權階層的事,他們甚至只想著說服光緒變法,連合肥李和南皮張等人伸過來的橄欖枝也高傲地推開了。

    我們一直說百日維新是一場自上而下的變法,可是下到了哪裡呢?別說下到底層老百姓了,他們的變法可能連京城都出不了。

    所以,戊戌變法只能叫變法,不能叫做革命。

    康、梁也透過講學或者開學堂的方式來宣傳自己的變法理論,可是我們要知道,他們的這些變法理論僅僅只是在有限的讀書人當中流通。

    百姓懂不懂呢?那當然不懂,因為不識字。

    雖然儒家一直說有教無類,可真正讓他們去教那些不識字的底層老百姓讀書的話,他們有多少人會去?不僅不會去,還會鄙視,一幫泥腿子而已,教他們讀書?吃飽了撐著!

    所以,對於那些不識字的老百姓,康梁是不屑於去告訴他們何為變法,應該如何變法,變法了之後有何好處的。

    既然連什麼是變法,怎麼變法,變法了之後對自己有什麼好處都不知道,老百姓為什麼要支援康梁?這沒有道理。

    康梁等人認為沒必要獲取百姓的理解和支援,所以不願意向百姓解釋,可是朝廷卻會為了獲取百姓的理解和支援,同時將康梁等人推到所有人的對立面而向百姓解釋,還會宣佈他們犯了什麼罪。

    這麼一來,康梁等人在百姓眼中那就是實打實的叛逆了,是想要弄亂天下、禍害百姓的罪人了。

    如果康梁真是朝廷所說的叛逆,他們是要造反的,造反那肯定就要打仗,一旦打起仗來的話,誰受苦?

    所以,百姓當然要支援朝廷而怨恨康梁這些有心想要破壞他們穩定生活的叛逆,去圍觀行刑的時候扔白菜都是輕的。

    戊戌六君子被處死的時候,圍觀的百姓之所以紛紛叫好,除了他們確實不理解康梁等人的變法之外,說到底也是為了湊熱鬧和宣洩。

    那個時代並不像現在這樣有那麼多的娛樂消遣的方式,白天苦哈哈的幹活養家餬口,晚上又不捨得點燈,沒事只能倒頭就睡。

    所以,一旦發生了什麼事的話,他們總喜歡去湊熱鬧,尤其是到刑場圍觀行刑,對他們來說更是一大樂事,因為這樣的事可不多見。

    看到手起刀落的時候,心情是又激動又有點緊張害怕,叫一聲“好”也能緩解緩解心中的那點緊張和害怕。

    說實話去圍觀行刑的多是身處於社會底層的人,他們長期處於被壓迫的狀態之下,所以精神處於高度壓抑的狀態,這時候能夠去圍觀曾經在他們眼裡高高在上的大人物被處死,多多少少也能緩解一下他們心中的怨氣。

    因為他們只是一群連小人物也算不上的普通人,逆來順受慣了,根本找不到什麼宣洩的方式,一般也不敢宣洩。

    這時候喊一聲“好”,實際上也是他們的自我宣洩,看到自己眼中曾經的大人物被處死,他們會覺得很痛快。

    這就是封建社會統治下的人們,精神上已經高度麻木了,人格和人性已經遭到了難以扭轉的扭曲。

    所以,我們才需要推翻封建社會,所以我們的先輩才會不顧犧牲地一個個往前衝,正是為了解救那些精神麻木的親人和同胞。

  • 14 # 若木小記

    引言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每次讀到這兩句詩,都會對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譚嗣同慷慨赴義感到由衷的欽佩。他們推動變法、救國救民,併為此獻出了生命。這種精神理性受到讚揚和歌頌的。

    但為什麼在他們被處以死刑的時候,圍觀的百姓紛紛唾罵他們並拍手叫好,甚至有人扔賞錢給劊子手呢?

    戊戌六君子

    1898年9月28日,北京處決犯人的老場所——菜市口整齊的跪著六名犯人。他們身穿囚衣、雙手反縛、頭髮蓬亂、面容憔悴。隨著監斬官的一聲令下,六名劊子手揚起手中的鬼頭刀,這六名犯人頃刻間便身首異處。圍觀百姓拍手稱快,紛紛叫好。

    這六名犯人不是別人,正是跟隨清光緒皇帝變法的六名主要參與者。他們的名字分別是:譚嗣同、林旭、楊銳、楊深秀、劉光第、康廣仁。

    由於慈禧太后發動政變,存活了100多天的戊戌變法宣告失敗。光緒皇帝被囚禁瀛臺,而他們六人則慘遭殺害。後世人為了紀念他們,將他們六人稱為“戊戌六君子”。

    變法損害了社會各階層的利益

    中國自古便有四民之說,即士農工商四大階層,這種說法一直貫穿著中國封建時期。下面我們便來談談,戊戌變法是怎樣損害了士農工商四大階層利益的。

    士人階層

    士人階層主要包括讀書人和已經入仕做官的人。戊戌變法實際上是光緒皇帝實行的一種新政,變法過程中,支援變法的改革派得到提升和嘉獎,而封建貴族及頑固派勢必會遭到打壓。

    而新法中的諸多條款也損害了封建貴族和讀書人的利益。如:裁減冗員;裁汰老弱殘兵,削減軍餉;廢八股、鄉會試、科舉考試等。對於已經入仕做官的封建貴族來說,這些條款有可能打破他們的鐵飯碗。而對於天下讀書人來說,廢除科舉考試意味著斷掉了他們一生追求的夢想。

    農民階層

    農民階層是中國封建王朝一個重要的階層,因此歷代統治者十分重農,並宣揚農本思想。對於農民來說,他們的願望很簡單,就是能夠安居樂業,小康富足。他們骨子裡的這種安土重遷的思想是永遠抹不掉的。

    實行新法,廣開商埠。這會使傳統家庭的紡織品滯銷,男耕女織的生活習慣被打破,家庭收入減少。而且一旦新法過於激烈,雙方動起刀兵。農民不僅要承擔加重的賦稅,而且還要承擔徭役。這是農民極其不願意看到的。

    手工業者階層

    手工業者說白了就是當時的手藝人、匠人,他們賴以生存的是,透過自己的手藝來製作的生活用品,如鐵鍋、陶器等。對於他們來說,只有社會穩定,各行各業蓬勃發展,他們的產品才能熱賣。

    變法不僅會讓社會動盪,影響他們的生意。而且開放通商口岸之後,由於生產技術落後,他們的產品會受到洋人的產品衝擊。這很有可能使他們破產。

    商人階層

    商人在當時,類似於早期的資本家。他們做的是投資、買賣,這就更加的看重社會的和平環境。

    變法不僅影響著投資環境,而且自己的生意會受到洋商的衝擊。如果變法激烈發生戰爭的話,他們所置辦的房屋田產已會化為烏所以他們也是反對變法的。

    當時百姓的封建思想嚴重

    自西漢董仲舒提出了“君權神授”的理論以後,皇權的合法性、至高無上性在不斷得到加強。在普通百姓看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命運。皇權是上天賦予的,社會本來就應該是這種樣子。貿然變法已經是違背祖制了,而變法中那些“駭人”的條款,竟然盡數改變祖宗之法,這簡直是大逆不道。在他們眼裡,維新派的人是一群離經叛道之人,他們所實行的變法是一種造反行為。

    頑固派輿論的宣傳

    在當時,交通和通訊條件是十分落後的。要想了解一件事情,除了自己的親身經歷,更多的是一種口口相傳的耳聞。

    慈禧太后發動政變後,將維新派等人進行的變法定義成了造反行為。所以在自上而下宣傳後,普通人認為他們是造反,是禍國殃民的壞人。在他們被處決時,當然有人拍手稱快,大聲叫好。

    結語

    變法在各個時期都是一場十分艱難的運動,尤其是在清末民初這種世界大勢鉅變的情況之下。戊戌變法在我們現在看來的確是進步的,戊戌六君子慷慨赴義的精神是令人欽佩。但礙於當時的條件以及變法自身的缺陷,使得普通民眾不明就裡,冤枉了好人。

  • 15 # 歷史漫談君

    戊戌變法又被稱為百日維新,是在維新派藉助光緒帝而進行的一場改革。戊戌變法包括的內容很多,涵蓋政治經濟文化多個方面。它的主要內容包括:

    改革政府機構,裁撤冗官,任用維新人士;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開辦新式學堂吸引人才,翻譯西方書籍,傳播新思想;創辦報刊,開放言論;訓練新式陸軍海軍同時規定,科舉考試廢除八股文,取消多餘的衙門和無用的官職。

    維新派人士因為外國的侵略而覺醒,他們希望透過自己的努力改變現狀,他們寄希望於統治者,他們為了人民他們也覺得人民是可愛的,他們以為自己的敵人只有少數的頑固派,卻沒想到頑固派的朋友甚至相當於整個中國,他們以為自己在為中國戰鬥,卻沒有想到中國把他們當作最為可怕的敵人。

    中國人的性子魯迅先生是最為了解的,魯迅先生在仙台學醫時,看到了一部紀錄片。片子裡展示日軍抓住了一個為俄軍送情報的國人,日軍在街上砍了他,圍觀的國人發出一片笑聲。

    先生之所以棄醫從文就是覺得普通的藥品手術已經救不了中國和中國人了,所以他決定以筆為槍,給中國人來一次思想上的覺醒和升級。他曾說過:“群眾,尤其是中國的,永遠是戲劇的看客。”他說的沒有錯,不論是紀錄片裡的中國人,還是笑看戊戌六君子砍頭的中國人,他們只當自己是一個看客,一個沒有感情的看客。

    中國人在歷史上的確經歷了很多,尤其是近代以來,接踵的戰爭和賠款都壓在了中國人民的身上,用一句不太恰當的話來說“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中國人的悲劇或者說中國的悲劇很大一部分就是因為中國人民的“奴性”使然。

    他們經歷了兩千多年的專制統治,他們無時無刻不在被強權壓著,他們的意志和反抗力早已經被磨滅。甚至,他們的奴性已經往變態的層面發展,他們被強權壓著的壓抑心情和無聊生活需要找到一個排解點,他們沒有就地反擊的勇氣和魄力,所以他們只能在刑場上向即將死去的人發洩,尋求心理補償。

    他們面對戊戌六君子也是如此,他們也許並不瞭解戊戌變法和戊戌六君子,甚至都沒有聽過,但是愚昧的他們在看到有人被砍頭時覺得自己又逃過一劫,他們覺得自己是倖免者覺得自己是幸運兒,所以忍不住吆五喝六、跳上竄下,甚至忍不住自掏腰包。

    也有人說,百姓的反應是對新事物的反擊,他們覺得祖宗之法是不能變的,他們安於自己被壓迫的現狀,他們把拯救者視為討伐者。慈禧是他們的領導者,慈禧說他們是國賊他們妄圖破壞老祖宗留下來的東西,所以他們就認為這是他們的敵人。他們對著六君子扔菜葉子扔臭雞蛋,他們給執行的劊子手扔賞錢,他們覺得自己十分了不起是回家的功臣。

    當然,百姓對戊戌六君子的反應和維新變法時間太短以及宣傳不到位也是有著很大的關係。新中國初期的文盲率都十分高,更不必說當時生活在最下層的百姓了,戊戌六君子發傳單、講學和開辦學堂來宣傳自己的思想,普通的百姓哪裡有那樣的情懷和想法,所以戊戌變法的宣傳力很有限。普通群眾能夠接到最官方最有效的訊息就是來自慈禧,所以他們的立場也就佔位慈禧了。

    戊戌六君子只是眾多想要推翻封建社會的一分子,他們犧牲自己來拯救中國拯救人民,他們走過了一段十分艱難的路程才有了最後的新中國,也才有瞭如今幸福的我們。戊戌六君子蒙冤而死,受辱而死,如今我們應該為他們的犧牲正名!

  • 16 # 這個歷史很正

    戊戌六君子所主導的百日維新根本就是無根之浮萍,百日維新變法,既沒有得到清政府上層的支援,也沒有得到社會底層百姓的支援,因此完全可以預見他們的結果如何。

    至於當戊戌六君子在市場上處斬時為何百姓還會紛紛叫好?

    我認為這是清朝政府的愚民政策,以及清朝幾百年以來的奴化教育的結果。

    愚民政策這個不是清政府的特權,這是中原封建國家長久以來的都在執行的一項政策,可以說歷朝歷代所奉行的愚民政策都是保障皇帝君權神授的合法性。

    一方面愚民政策確實很好的消滅來自社會底層的反抗,加強了皇權的統治,但是這也有一個很大的壞處,那就是愚民政策的長久實施,極大的阻礙了社會的發展進步,因此近代中國以來落後於西方,飽受百年屈辱史的原因其實就是長久以來的愚民政策。

    然而清政府還有一項反人類社會進步的舉措就是奴化教育。

    在清朝以前,中原的任何國家都沒有施行奴化教育,而且在人權上的權利甚至還有擴大,以明朝為代表,在明朝兩百多年的國祚裡,很多官員都敢與在朝堂上與皇帝對罵,甚至皇帝都還要服軟,這在清朝根本就是不存在的,清朝我們聽的最多的就是“奴才”,這是從根本上抹殺了人們下血性。

    如果戊戌六君子向透過自己的死來喚醒被奴役的人們,那他們也就是這樣的水平,即便時他們最後真的成功了也不見得會做的好。

    這一點上魯迅先生就很有感受,魯迅曾在日本學醫,可以最後卻棄醫從文,罵遍了天下人,罵醒了天下人。

  • 17 # 平安讀歷史

    從我們現在的角度來講,戊戌變法是為了富國強兵,而以康有為為首的那些人,他們是為了國家的富強。所以他們是站在正義的一邊,但是在當時的情況恐怕不是這樣,更何況老百姓也分不出誰是正義,誰是邪惡。

    大家都知道,封建統治者為了能夠更好的統治國家,所以對民眾都採取奴化教育,所以老百姓都是非常愚昧的。在這種情況下,一般的老百姓很難分清楚民族大義之類的,他們只知道聽官府的話,然後在某一天看到官府拉了幾個人到刑場問斬,他們就認為這幾個人是反對官府的,自然是壞人,所以就叫好。

    其次,戊戌變法的主要內容涉及到精簡機構,並且還要將滿清旗人的特殊利益給剝奪掉。而在北京城裡滿族人可佔了很大一部分,戊戌變法要損害這些人的意見,他們自然不會對變法的那些人有好臉色。想想也是,別人要把我的利益給剝奪掉,我怎麼可能還對他們好。而且還有一種說法,說是要把日本人伊藤博文弄來當中國的宰相,這在很多人看來簡直是孰不可忍。

    還有一點變法是學習西方的一些科學文化技術學習西方的辦法,而在滿清末年那個情況,兩個人經常欺負中國,所以很多中國人都非常的恨洋人,而戊戌變法的這些人是和洋人打交道,自然遭到周圍老百姓的痛恨。這從後來的義和團就可以看出,當時中國人是相當恨洋人的,只要能夠打洋人,絕對有很多人都會揭杆而起。所以對於搞變法的人,他們自然就不和人們好臉色,至於叫好丟賞錢那更是家常便飯了。

  • 18 # 品史官

    我是老賈,我來回答......

    前言:

    我想這種現象所對應的群體不應該一概而論地代指所有百姓,對於"譚嗣同等戊戌六君子"的慨然赴死,一方面這種現象是經戊戌變法必然要產生的結果,因為他們反動封建,清廷要殺一儆百;另一方面這種現象也是近代中國變法圖存之產物,在時代更迭迎新的過程中,必然有人要犧牲。故而"戊戌六君子的死"對於後世人來說,他們是近代變法圖存的先驅,值得我們所尊崇。

    "六君子"赴死是必然的

    《唐烜日記》記載:"南所三人:為譚及二楊;北所則劉、林、康廣仁也。北監犯先綁訖,候南監三犯出,至提牢廳,跪聽宣讀上諭畢,即飭青衣帶赴法場矣。"

    世人皆知:戊戌變法的發起人的康有為和梁啟超,再加具體一些,那便是康有為。在聽到頑固派強烈反撲維新派的訊息後,康梁等主要維新人士紛紛逃竄以躲避頑固派之鋒芒。根據當時的形勢來看,譚嗣同等人同樣有足夠時間逃亡海外亦或是藏匿起來來躲避頑固派。只不過譚嗣同幾人在面對死亡的時候,沒有選擇逃跑,而是慷慨面對。

    戊戌變法於當時在一定程度上撼動了晚清頑固派的利益所在,因而譚嗣同等變法前沿人必定會在第一時間被慈禧太后為首的頑固派當做"封建反動者"而置於刀俎之上,以殺一儆百之勢來急速遏制變法的囂張氣焰。有人會這樣想嗎?如果沒有戊戌六君子的赴死,那麼頑固派接下來的動作終將如何?恐怕會牽連更多投身於變法圖存救國的維新志士,從這個層面來說,他們的赴死是為了保護更多的救亡圖存之志士。

    君子之死:他們真的死得其所?

    公元1898年9月,維新人世譚嗣同、康廣仁、林旭、楊深秀、楊銳、劉光第等六人於北京菜市場口一併被清廷劊子手使用鈍刀砍死在圍觀百姓的眾目睽睽之下。這樣的人生結局想必譚嗣同等六人早該預料到了,從他們自主踏上維新變法的那一刻開始,"為變法圖存獻身"的信念似乎就已經令他們將生死置之於度外了。在我看來,譚嗣同等六君子的赴死,無關其他,即便圍觀眾人皆扔錢唾罵、拍手叫好,但他們無愧於自己的變法初心!

    ①封建思想根深蒂固

    其實從"圍觀者拍手叫好、唾罵"這一現象反倒折射出了當時社會所存在的一個更大的"毒瘤",這毒瘤,就是持續阻礙"改革、革命"最為棘手的因素——封建思想。生活在天朝的人民同自詡為天朝上國的統治者一樣,都具有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晚清(1840—1912年)70多年的時間裡,運用"萬古長夜"來形容最為貼切。

    先有洋務運動以器物"自強、求富"、再有戊戌變法以制度"變法、圖存",他們只是顧著著手於外御蠻夷以器物、變法圖存以制度,但卻未曾深究過"人民大眾"這片土壤。沒有紮根人民基層土壤的基礎,器物也好、制度也罷,如此這般上層建築是建造不成的。百姓面對譚嗣同等人死亡時的表現,在我們現在看來,確實是非常愚蠢,但我們更要體會到當時民眾封建思想的侵蝕。

    ②變法之效微不足道

    戊戌變法還有個名字,叫做"百日維新"。何為百日?戊戌變法先後共持續了將近一百天的時間(6月11日—9月21日),這次變法相較於歷史上其他變法可謂是頗具效果,因為一上來便獲得了光緒帝的大力支援。但當時當家做主的統治者不是光緒帝,而是慈禧太后,戊戌變法本質上是以"君主專制"為核心,這同晚清頑固派的皇權思想有所不同,故而慈禧太后會極力打壓。變法通行之初,慈禧太后並未插手相關事宜,但變法內容實施以來,多與頑固派利益有所衝突,如果繼續任之妄行下去,恐觸及封建根本。因故慈禧太后翻臉只是一瞬間,很快便將變法鎮壓下去。歷時103天的變法,從涉及內容來看,都只是停留在了機構、企業、軍事等大層面,並未滲入人民百姓之中,故而對底層人民施效不大。

  • 19 # 小腳大魚

    本來就該殺 !書生誤國啊 以為看過點三國戲 聽過幾本評書就以為自己能治國了! 別總說慈禧頑固派 保守派 那都是評書電影看多了 慈禧不支援 哪來的洋務運動 當時光緒已經親政了 慈禧本來也已經放權 並支援改革 設定江南製造局 創立中國第一個郵政和第一支警察部隊 包括北洋艦隊 還有派幾百名小孩留學國外 慈禧自己回頤和園養老去了 !這改革好好的 非要組織圍園殺後 找袁世凱借兵準備弄死她 換誰說慈禧也得急眼!其實當時的老百姓對於一個現代國家的概念並不是很明確 相反最愛國的人其實就是慈禧 那是她們家自己的買賣啊 變法內容里居然有邀請日本人伊藤博文給中國當宰相來!這說好聽了是變法,說不好聽這才是變相的賣國!

  • 20 # 詫寂說史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戊戌六君子是誰?他們為什麼會被處死?

    戊戌六君子分別是譚嗣同、康廣仁、林旭、楊深秀、楊銳、劉光第6人,他們於1898年9月28日在北京慘遭殺害,史稱“戊戌六君子”。

    1894年中日甲午海戰以北洋水師的徹底失敗而告終,不久後簽署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馬關條約”的簽訂,使得國內有識之士開始思考未來的發展道路,以康有為為首的維新派公車上書光緒帝,請求變法維新。光緒帝在徵求慈禧太后後,決心對清朝的制度進行改革,以求改變目前任人欺凌的狀況。

    隨著改革的不斷升級,維新派與慈禧為代表的保守派矛盾越來越多,最終無法調和。在維新派意圖暗殺慈禧的行動被袁世凱舉報之後,整個維新派遭到了滅頂之災,除了康有為等少數人逃離之外,以譚嗣同為首的六人被壓往菜市口斬首,宣告了維新變法的失利。

    那麼一心為了改變國家困境的維新派,為何在處死時卻遭到了民眾的唾罵,這其中的原因又有哪些呢?

    一、清朝文人的引導作用

    晚清末年,社會的輿論掌握在文人手中,類似於現在的大V公知,他們善於用高深的言論去蠱惑,去引導百姓們的思想。

    面對志在改良的維新派,在這些清朝文人眼中無異於洪水猛獸。失去了光緒帝支援的維新派,頓時成為了這些文人們唾罵的物件,給他們安上羅列的各種證明,最終一心為了國家考慮的維新人士變成了百姓眼中的醉人。而平民,也更願意相信那些被文人們加工出來的東西。他們不懂是非,只要所殺之人地位比他們高,出身比他們好,他們便會無比歡喜。

    無論是南宋時期的岳飛,處死時民眾歡呼雀躍,還是明末的袁崇煥被凌遲後,百姓爭相吃其肉。這些都是御用文人們的傑作,他們可以捧起一個人,也可以黑化掉一個人,而百姓只會知道這些被加工後的材料,所以當這六位君子被處死時,百姓們自然紛紛叫好。

    二、民眾的思想已被奴化

    清朝在統治中國時期,作為非漢人一族,他們在統治之出便存在圈進漢人們的思想,他們把百姓視為奴隸對待。在滿清統治者的高壓之下,百姓們被剝奪了尊嚴,隨著時間的深入,慢慢被奴化了。

    在滿清政府執政時期,官員們自稱奴才,而非臣下。大家都願意成為皇帝們甚至官員們的奴才,以奴為榮,做一個聽話而又沒有思想的奴才。透過滿清政府幾百年來的洗腦,從官員到百姓這樣一步一步已經沒有思想了,而是變成了一具具行屍走肉。

    甚至到了民國時期,魯迅先生就極其厭惡國人中帶有的奴性思想,並認為這是滿清政府時期留下來的。所以在維新派失敗後戊戌六君子被壓赴刑場行刑時,這些百姓們已經完全變成了滿清政府的奴才了,對於這些要推翻滿清政府制度的人自然是極其厭惡,所以才會出現百姓紛紛叫好唾罵,向劊子手扔賞錢這種事情。

    結論

    戊戌六君子最終的結局宣告了維新變法的失利,透過行刑時百姓們的行為來看,滿清政府已經極度腐朽。百姓們的思想不僅完全奴化而且有相當多文人的推波助瀾,讓這些旨在為國鋤奸,為國而改變的志士仁人在臨死前遭受到了恥辱性的對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頓午餐,10元錢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