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不相信假設
-
2 # 爾朱少帥
借外族兵平亂,在別的朝代的話是大事,但是對於唐朝的話,借哪族兵都不是事,不需要過度解讀。詳述如下:
1、唐朝風氣開放的歷史背景。五胡亂華時期,很多外族侵入中原,經過南北朝和隋朝以後,中原的胡人仍然很多。李淵家族則是長期處於“關隴貴族集團”核心圈子,關隴集團則是鮮卑貴族佔了一多半,李家與鮮卑圈子長期通婚。所以唐朝並不歧視和區別對待外族。
在唐朝,文武大官裡面外族很多,所以才有了唐朝最包容的說法。猶太人認為母親是猶太人的話生的孩子也算猶太人。按這種認定的話,李淵就是鮮卑人,因為他媽姓”獨孤”。估計這也是唐朝對外族人寬容的原因。
2、唐朝的軍隊組成。在唐朝軍隊裡面外族佔的比例相當高,在一些邊疆地區,比例可以達到一半以上。你想想啊,外族當將軍都可以,何況小兵呢。比如唐朝跟突厥人的戰爭,經常是漢人將軍帶著突厥兵跟對面突厥幹仗。
情況就是這樣,唐朝對外族不那麼區別對待,所以他搬救兵時候,找鮮卑、找突厥、找回紇跟找漢人沒什麼區別。當然了外族對他唐朝有沒歸屬感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
3 # 老衲侃春秋
安史之亂後期,首惡安祿山、史思明均被兒子殺死,由他們的兒子接任了領導權。而官軍和叛匪打了好幾年,雙方都已成了強弩之末,目前形勢是處於膠著狀態,誰也吃不掉誰。在這種情況下,雙方都在想,此時如果能有一股外力相助,那是多麼好的一件事情啊!
於是在幾乎同時,雙方把目標同時盯向了北方的近鄰——回紇部落。他們就是壓倒駱駝的最後一顆草——只要他們幫助任何一方,另一方就支援不住了。
回紇人的老可汗,前幾年給予李唐很多幫助,多次在戰場上對燕軍造成重創。但是叛軍史朝義堅信,世界上根本就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
早在老可汗葉護時期,回紇人之所以出兵,就是唐朝給他們了金帛女子的誘惑,既然他們可以這麼做,我們為什麼不能許以同樣的誘惑,讓他們跟自己結為盟友呢?
於是這個先機被叛匪史朝義他們捷足先登了。他遣使到回紇可汗處,給他送去史朝義的親筆信:
“唐室繼有大喪,今中原無主,可汗宜速來共收其府庫。”可汗信之。(《資治通鑑》卷二二二)
接到叛軍的書信,可汗相信了他的話。覺得這是個大好的機會,於是調動了全國的十萬軍隊,準備趁亂好到中原大撈一票呢。
現任可汗登裡的父親,曾向大唐朝廷求婚,唐肅宗將尚書左僕射兼中書令、河北副元帥、朔方節度使僕固懷恩的女兒嫁給登裡為妻,成為登裡可敦。現在情況緊急,唐代宗只好下詔,命僕固懷恩前去,馬上聯絡回紇部落,把他們爭取到朝廷這一邊來。
見到女婿後,僕固懷恩詳細為他分析了眼下的形勢,告訴他唐朝雖然屢遭變故,但是根基仍然強大,天下人心也仍在李唐;反觀史朝義,只不過是一個弒父篡位的跳樑小醜,沒有什麼信譽可言。而且眼看就會敗亡。
聽到岳父的冷靜分析,回紇河汗覺得他分析的十分透徹,於是轉變了態度,派使者向大唐朝廷上表,請求幫助唐朝討伐史朝義。
當時入關的線路有好幾條,但是從那條線入關,這裡頭有很大玄機。回紇可汗的想法,大軍從蒲關進入關中,經由沙苑,出潼關向東開拔。
但是藥子昂勸可汗說:“關中多次遭受兵荒,州縣蕭條,沒有東西可以供給,叛軍全在洛陽,請可汗從土門攻略邢州、州、懷州、衛州,向南進軍,得到各州的資財,用來補充軍備。”
這是一條沿途都由叛軍把持的道路,藥子昂的目的非常明確,就是讓他們和叛軍進行死磕。但能當上一個部落的可汗,其首領也不是白給的,讓他的軍隊去和叛軍獨立作戰,他覺得這個代價太大,沒有同意。
這個建議不行,退而求其次:“從太行山南下,佔據河陰,卡住叛軍的咽喉。” 因為扼守河陰,截斷了史朝義的退路,史朝義要是被逼急了,那還不拼老命?登裡可汗心想,我才不去當這個冤大頭呢。所以,他的回答仍舊是一個字:不。
藥子昂沒有辦法,看來大唐要出點血才行。於是再退一步道:“從陝州大陽津渡過黃河,食用太原倉的粟米,與諸道軍隊一起進軍”。
這個最後方案得到可汗的認可,因為他看到大唐朝廷終於出血了,願意贊助軍需。
史朝義聽說官軍即將到達,便與諸將商議對策。阿史那承慶說:“如果唐朝單獨率領漢軍前來,就應當率領全軍與他們決戰。但如果來的是唐回聯軍,那我們就應該退守河陽,避其鋒芒。”但史朝義不採納他的建議。
“唐若獨與漢兵來,宜悉眾與戰;若與回紇俱來,其鋒不可當,宜退守河陽以避之。”朝義不從。(《資治通鑑》卷二二二)
官軍到達了洛陽的北郊後,便分兵奪取懷州。 又派遣勁騎以及回紇軍隊出南山攻到柵欄東北,裡外合擊,將叛軍打得大敗。史朝義率領他所有的精銳部隊十萬人前去救援,在昭覺寺佈陣,官軍急速衝擊敵陣,殺傷很多敵軍, 雙方轉戰到石榴園、老君廟一帶,叛軍又遭慘敗,人馬互相踐踏,填滿了尚書谷。官軍殺死六萬人,捕獲二萬人,史朝義僅率領數百名輕騎向東逃竄。
此刻洛陽城中的老百姓做夢也不會想到——唐回聯軍非但沒有給他們帶來福音,反而給他們帶來了一場空前的災難!他們進城後就開始燒,殺,擄,掠。把洛陽掃蕩一空後,唐回聯軍又變本加厲,一鼓作氣還洗劫了鄭州、汴州、汝州等地。
“回紇入東京,肆行殺略,死者萬計,火累旬不滅。朔方、神策軍亦以東京、鄭、汴、汝州皆為賊境,所過擄掠,三月乃已,比屋蕩盡,士民皆衣紙。”(《資治通鑑》卷二二二)
這時的老百姓徹底蒙圈了,他們鬧不清楚這是光復還是淪陷?叛軍來時,已經洗劫了一把,千盼萬盼把官兵盼來了,但並不是什麼福音,而是更大的一次洗劫!
結語:其實這就是戰爭。
俗話說,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此話一點不假。在回紇人的眼裡頭,戰爭沒有正義和非正義之分。幫助叛軍,也是這個代價,幫助官兵,也是這個代價!他們的目的很清楚,那就是財物。
其實在僕固懷恩去跟登裡可汗談判的時候,洛陽及附近州縣就已經被作為利益交換的籌碼,出賣給回紇人了。
因為當時的洛陽,是叛軍佔領的賊境,就是賊人的地盤。既然是賊人的地盤,那官兵們當然可以想怎麼幹就怎麼幹!換言之,當李唐朝廷與回紇人達成協議的那一刻,東京及附近州縣就已經不是亟待朝廷去光復的淪陷區了,而是唐回聯軍眼中的大肥肉,是亟待他們去攫取的戰利品!
據史料統計,安史之亂是從公元755年至763年,人口記載在公元755年時唐朝全國人口近5300萬,在764年時全國人口僅1690萬,人口損失率達68%。這其中死亡的絕大部分就是老百姓!
這場戰爭,說起來是收復了東都洛陽,其實這個收復,對權力階層來說,是劃歸到朝廷的統轄之下,但對老百姓來說,有什麼實際意義呢?幾千年來,中國老百姓的命運大抵如此。
要不然有後人替百姓叫苦:“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的確如此。當王朝之“興”時,必定大興土木,搜刮民脂民膏,百姓不堪其苦。像秦王朝興起時,築長城,開馳道,造官室,勞役繁重,百姓受盡了苦。
那麼“亡”呢?那就是災難四起,戰禍不斷,生靈塗炭。
總之,受苦的永遠是老百姓,老百姓總是躲不掉被奴役宰割的悲慘命運!
參考資料:
《新唐書》宋·歐陽修
《資治通鑑》宋·司馬光
-
4 # 貝貝127554956
如果唐朝不向回鶻借兵,回鶻只有三種可能:第一種是主動出兵打安祿山或保持中立,第二種是趁火打劫,佔不到地也要搶掠一番,第三種是和安祿山聯合起來搞大唐。
回覆列表
由於唐玄宗晚年的昏庸,內部寵信楊國忠、李林甫等奸臣,外朝被安祿山擺的迷魂陣騙的團團轉,不斷給安祿山加官進爵,擴充軍事實力。到了天寶十四年(755年)十一月,安祿山徹底撕下偽裝,安史之亂爆發。
十二月安祿山攻佔洛陽。次年六月長安陷落,唐玄宗逃亡巴蜀,在經過“馬嵬驛”之變後,肅宗李亨繼位,在靈武組建起了小朝廷。
李亨從平定胡人阿使那從禮的小規模叛亂中,看到了胡人的戰鬥力是很強的,於是產生了借回紇兵平叛,儘快收復兩京的想法 。而且答應回紇:“克城之日,土地、士庶歸唐,金帛、子女皆歸回紇。”
大唐王朝在貞觀年間,四夷臣服,李世民被稱為“天可汗” ,周圍各少數民族都年年進貢、歲歲來朝。如今淪落到如此地步,真是李亨的悲哀,也是大唐王朝的恥辱。李亨也是沒有什麼更好的辦法,才出此下策。
回紇借兵對於李亨朝廷答應如此屈辱的條件,真是顏面掃地。但是一但能夠快速收回兩京,使李亨還可挽回一部分顏面,所以李亨也只能賭一把了。臉面在收復丟失的河山面前也就無足輕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