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姑蘇駙馬

    第一,農業園區發展規劃的制約因素至少有這麼幾方面:

    一是,土地面積問題。農業園區一定要有足夠的土地面積,起碼200畝以上,最好是1000畝以上,不然只能叫農場!

    二是,土地性質問題。土地要流轉過來,如果土地都是分散在農戶手裡的,你根本沒有辦法搞農業園區,還規劃什麼麼!

    三是,政府要支援。農業園區發展規劃都是政府或大企業牽頭的專案,沒有政府牽頭,也要有大企業牽頭政府支援才能幹!

    還有很多方面,就不一一列舉了,具體可以諮詢我!

    第二,如何提高農資園區發展效益

    農業園區發展效益是最重要的,不然都是白乾,賠本買賣沒人願意做!效益從哪裡來?

    一是,爭取政府專案。沒有政府資金專案的支援,基礎設施建設你就很難回本,比如農業資源開發專案等!

    二是,產業要規劃好。你規劃的產業要有前景,假如都是平常的產業,那就很危險⚠️。同時,該做好產業鏈的發展規劃,爭取最大效益!

    三是,配套服務要跟上。農業是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產業,不能只有生產,還要有加工和服務業。農產品加工業,農業服務業,農業休閒旅遊等等,都要配套開發!

  • 2 # hebe喬峰

    筆者見過許多商界精英和資本大鱷,在其他行業風生水起,進入農業領域後,幾年下來便負債累累折戟沉沙,最後含淚離場,成功者寥寥。

    筆者總結,制約農業園區發展,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盈利專案。進入農業領域之前沒有做很好的規劃和調查,沒有可持續盈利的農業種植專案,頭腦一熱,便貿然進入,始終賠錢始終流血,最後只能血淨而亡。

    二.農業管理規劃人才缺乏。失敗農業園區高層大多對農業不瞭解,外行人士居多,加上紙上談兵的假行家在這一特殊行業指手畫腳,這樣的園區賠錢正常,賺錢才不正常。

    三.成本因素,目前很多地方,農業集中成片流轉土地租金已經漲到1000元以上,這樣的租金,很多農業專案都賠錢。

    四.人工成本。目前農村僱工日工資是100元,且人員結構以老弱病殘婦為主,60歲男性和50多歲的婦女是最年輕的僱工,筆者有一核桃園,一次在地裡幹活,當地僱工頭竟給我派了個75歲的老頭,和一個70歲的半身不遂的人。這還不算,一點農活,要是他自己家裡的,幹一天,給別人幹,卻要幹三天,出工不出力,很多時候氣的咬牙切齒,望天興嘆,卻無可奈何。農業本是微利行業,在此高昂的人工成本下,很多農業種植專案都賠錢。

    五.投機心理。很多人辦農業園區目的是套國家補貼,倉促上馬,國家補貼不好拿不說,即使拿到了,也是杯水車薪,也堵不上賠錢的無底洞。

    綜上,目前筆者建議個人不要搞農業園區,風險太大,操心費力賠錢是小意思,稍不留神便傾家蕩產。至於企業,財大氣粗,若有辦法破解上面幾個難點,可以嘗試一下,賠個千八百萬,毛毛雨,呵呵,萬一成功了呢?

  • 3 # 九文天下

    真有意思!

    三年前,原來我公司的職工家院,攤上了拆遷,這是件好事。

    現在我住的小區,不遠處就是江蘇著名的省農業科技開發園區。她的規模很大,國內數得上的幾家大型食用菌生產企業都在農業園區內!

    在咱們國家,什麼經濟開發區、工業園區,確實是很不少。但是,作為農業園區的開發,確實是一個很重要的議題。

    有關農業園區規劃發展,有哪些制約因素?我想下面幾個條件應該值得考慮。

    第一是農業園區的地理和氣候條件。有人說現代科技可以解決有關問題。但是比較好的條件,可以讓農業園區的發展事半功倍。

    第二是當地的交通狀況。要得富,先修路。農業園區生產的產品,是和農業有關係,絕大多數是鮮活商品,必須要解決快運問題。

    第三是政府行為,當地政府是否已經發揮了很大作用。搞農業園區,必須要得到當地政府的全力支援。

    第四是農業園區的面積問題。農業園區面積太小,成不了氣候。我們縣區兩個農業園區,據不完全統計,都在五平方公里以上。

    第五是土地流轉問題。要得到當地絕大多數農民的大力支援,讓他們心甘情願地把土地流轉,並且讓他們按時得到合理的承包租金。

    如何提高農業園區的經濟效益,這是一個全面的系統工程問題。

    第一要有好的大的產品專案。在咱們江蘇連雲港,十幾年前,由當地政府牽頭,瞄準全球市場前沿,引進了先進的食用菌全套生產技術和裝備,從產量規模、優質品種和商品品牌獨佔鰲頭!

    第二要合理解決園區的用工問題。農業園區用工人員很廣,有當地承包土地的農民,也有外來的技術人員。作為農業園區管委會和有關企業,必須對他們負責,讓他們與企業同步發展。

    第三當地政府要全力支援企業發展。企業要正常發展,資金就是血脈,一刻也不能斷。要想企業大發展,固定資產是根本,充足的流動資金,才能讓企業的利潤不盡滾滾。

    第四要搞好整個園區的環境保護。一個美好的生態農業園區,築巢引鳳,百鳥朝鳳,將會形成更加完美的生態產業鏈。

    總之,要搞好一個農業園區,也是很不容易的。必須要運用現代化的經營管理機制,要有引領全球的生產經營管理的人才,要有當地政府和用地農民的全力支援!

  • 4 # 舞鋼科普

    一、農業園區規劃發展有何制約因素。

    1、加大農業園區周邊環境的整治力度。透過培育流轉主體、創新流轉模式、加強管理服務、營造流轉環境,不斷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提升農業規模經營水平。但是,在最佳化生產經營環境方面,還存在著激勵政策不完善,主體利益無保障,出現當地群眾哄搶、明搶、明佔業主的農產品,地痞村霸無理阻工、敲詐勒索等問題,這些現象直接影響著土地流轉經營和農業經濟的發展。

    2、農業園區選項不明確,盲目上專案。農業園區建設要做好專案調查、市場評估、風險預測、科學規劃。不能憑空想象,頭腦發熱,貿然上農業專案,有的企業走彎路,花大錢,甚至有的企業賠的血本無歸。而有的農業企業抱著投機心理,套取國家補貼,盲目上專案,補貼即使拿到手,也堵不上賠錢的局面。

    3、農業園區缺乏管理人才和專業技術人員。農業園區大多是創辦者不瞭解農業發展,外行者佔多數。多數農業企業缺少專業技術人才和專業管理人員,致使企業走彎路、賠錢,導致有的農業企業負債累累、惡性迴圈,最後破產倒閉。

    4、農業園區缺乏市場風險評估體系。一是有的農業企業高價租賃土地,致使土地租金不斷上漲,加重農業企業負擔;二是用工成本不斷提高,日用工由原來的50元提高到100—150元不等,出現了出工不出力、磨洋工等現象,延誤生產工期,致使產品質量和產量下降,在此高額的人工成本下,加重了企業走向倒閉破產的局面。

    二、如何提高農業園區的經濟效益

    1、科學規劃,嚴格管理、打造高效示範園區。一是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制定了“科學規劃、嚴格管理、注重效益、示範發展”的發展目標,修建園區生產路、提灌站、配套機井、場房建設、大型機械等基礎設施建設。二是創無公害農產品基地,走集約化經營管理模式。實行現代無公害管理模式,並制定相關生產技術規程、生產製度。使農業園區步入市場化、集約化、規範化經營軌道。三是採取“公司+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發揮示範帶動作用,大力發展觀光農業、旅遊農業於一體的示範園區。四是積極爭取政府有關部門的專案支援,加大園區基礎設施等專案的建設力度。

        2、加強農業園區科技服務體系建設。一是加強農業園區科技服務隊伍的建設,聘請科技專家入駐園區搞好技術服務。二是積極培養專業技術精、業務能力強的技術人員,為園區建設提供了人力資源支援。三是與大專院校、科研機構建立長期的技術協作關係。四是加大新品種、新技術的培育與創新力度,開發反季節產品的種植模式,高效農業、果樹栽培等課題研究,解決園區品種單一、產量低下等傳統問題。五是加大經費投入,完善科技服務體系。

        3、推行訂單農業新模式,實現規模發展創效益。為了發揮園區“傳、幫、帶”的引領作用,示範帶動農戶農民發展高效農業。以“訂單農業”形式,發展具有特色的支援性產業,採取保護價收購,對農戶制定一系列優惠政策,全程免費跟蹤技術服務,與種植戶簽訂《種植協議書》等。同時採取“五統一”技術服務模式,解決種植戶的後顧之憂,形成一個集種植示範、技術研發、生產加工、包裝銷售與一體的綜合性產銷網路服務體系,實現了規模發展創效益的新局面。

      4、打造品牌,拉長鏈條,實現農產品銷售新突破。一是農業園區依託各自的優勢,緊抓無公害農業,高效特色農業,生態觀光農業這一新興產業的發展機遇,爭創自己的品牌。二是為農戶提供“產前、產中、產後”技術服務,完善“公司+基地+農戶”經營模式,拉大產業鏈條,注重品牌發展,突出特色。形成了市場品牌促發展,特色優勢佔市場,實現了產品銷售市場新突破。(葛巖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避免無意間給別人帶來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