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最好的留到最後
“把最好的留到最後。”
看到這句話,我立馬想起了錢鍾書在其著名的小說《圍城》裡寫的一段精妙絕倫的名言——
“天下只有兩種人。比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種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種人把最好的留到最後吃。照例第一種人應該樂觀,因為他每吃一顆都是吃剩的葡萄裡最好的;第二種人應該悲觀,因為他每吃一顆都是吃剩的葡萄裡最壞的。不過事實卻適得其反,緣故是第二種人還有希望,第一種人只有回憶 。”
實際上,類似的體驗,我們在孩童時候就有過。比如在我老家農村,小時候逢年過節,或招待客人時,往往殺雞宰鴨,伙食豐盛,這時候大人習慣特意留出雞腿鴨腿挑給小孩吃。但我們小孩一般不捨得在飯桌上吃飯時把雞腿一下子啃完,而是留在飯飽後慢慢享用。不瞞您說,我小時候經常坐在屋頂上,手拿雞腿,蕩著小腳丫,用手指把雞腿一片一片的撕下來,慢慢地享受。
峰—終體驗
在《細節,如何輕鬆影響他人》一書中說到,人們對於一件事情的體驗記憶(或者說印象),取決於兩件事情:
第一,體驗中的巔峰時刻;
第二,體驗結束時的感受。
研究學者將上述這種現象命名為“峰—終體驗”。
如果人們在體驗中的巔峰時刻很爽,和在體驗結束時的感受很舒服、很美好,那麼人們對於那件事的印象就會很好,同時對於第二次體驗“那件事”的期待值就很高。這也就可以理解回頭客的現象了。
這種“峰—終體驗”效應在生活中很普遍,在文藝作品中就常見。如電影《肖申克的救贖》結尾,那種越獄成功後,回憶當初為越獄而做的細節和過程,真的是震撼人心;如世界三大短篇小說之王(其一)歐·亨利式的小說結尾,同樣出現讓讀者意想不到的結果,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如節目演出時安排在最後的壓軸戲等。這些都是觀眾或讀者在體驗結束時的感受,且是正面美好的感受,讓其或驚歎、或激動,意猶未盡。
結束時的感受,體驗不好的如,(《細節》一書中舉了這樣一個例子):本來一個開開心心的就餐體驗,就在用餐結束時被一個服務員粗魯的服務態度就給全毀了。相信遇到這樣的事,如您是客戶懶得下次再去他家了吧。
還有一些明星,不論多麼紅火,一旦出現公然被發現不雅、吸毒、女票女昌之類的現象,觀眾對他們的印象是會大打折扣的,基本上星途毀於一旦。那些事業如日中天的明星,如很帥很帥的柯震東、如被譽為中國好男人的黃海波、如星途不可限量的陳冠希之流,為什麼現在都不是擔當流量的一線明星了?
他們紅的發紫的時候,就是給予觀眾、給予粉絲的巔峰體驗。然而也就是他們自己弄砸了給觀眾的後續體驗。
所以,古人說“行百里者半九十”,一百里的路程,走到九十里也只能算是才開始一半而已。最後的工作沒做好,觀眾也會有怨言。放到經營一個企業,銷售產品,也是同樣的道理,所以別人售後服務就做得很好。古人誠不我欺也。
在《細節,如何輕鬆影響他人》一書中,還提到了四個字:“時長忽視”。研究者透過實驗得出,人們對於某次體驗的記憶,“體驗時長”起到的作用並不大(而人們事先往往會預想,時長帶來的作用,最終的體驗結果卻是比預想的作用小的多),“也就是說,人們不太會注意到某段體驗持續了多久,甚至完全注意不到它的時長。”(這也解釋了為什麼人們會對過去的時間段會覺得過得超快的感覺,比如大學畢業季,會想怎麼大學四年過得這麼快...)
回到上文,一段體驗,最重要的就是巔峰體驗和體驗結束時的感受。那麼對於我們的啟發就是,當我們想與他人(朋友、客戶)建立良好的、密切的、忠誠的合作關係時,就要特別特別的做好這兩個關鍵的節點。(當然不是說其他過程不重要)
把最好的留到最後
“把最好的留到最後。”
看到這句話,我立馬想起了錢鍾書在其著名的小說《圍城》裡寫的一段精妙絕倫的名言——
“天下只有兩種人。比如一串葡萄到手,一種人挑最好的先吃,另一種人把最好的留到最後吃。照例第一種人應該樂觀,因為他每吃一顆都是吃剩的葡萄裡最好的;第二種人應該悲觀,因為他每吃一顆都是吃剩的葡萄裡最壞的。不過事實卻適得其反,緣故是第二種人還有希望,第一種人只有回憶 。”
實際上,類似的體驗,我們在孩童時候就有過。比如在我老家農村,小時候逢年過節,或招待客人時,往往殺雞宰鴨,伙食豐盛,這時候大人習慣特意留出雞腿鴨腿挑給小孩吃。但我們小孩一般不捨得在飯桌上吃飯時把雞腿一下子啃完,而是留在飯飽後慢慢享用。不瞞您說,我小時候經常坐在屋頂上,手拿雞腿,蕩著小腳丫,用手指把雞腿一片一片的撕下來,慢慢地享受。
峰—終體驗
在《細節,如何輕鬆影響他人》一書中說到,人們對於一件事情的體驗記憶(或者說印象),取決於兩件事情:
第一,體驗中的巔峰時刻;
第二,體驗結束時的感受。
研究學者將上述這種現象命名為“峰—終體驗”。
如果人們在體驗中的巔峰時刻很爽,和在體驗結束時的感受很舒服、很美好,那麼人們對於那件事的印象就會很好,同時對於第二次體驗“那件事”的期待值就很高。這也就可以理解回頭客的現象了。
這種“峰—終體驗”效應在生活中很普遍,在文藝作品中就常見。如電影《肖申克的救贖》結尾,那種越獄成功後,回憶當初為越獄而做的細節和過程,真的是震撼人心;如世界三大短篇小說之王(其一)歐·亨利式的小說結尾,同樣出現讓讀者意想不到的結果,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如節目演出時安排在最後的壓軸戲等。這些都是觀眾或讀者在體驗結束時的感受,且是正面美好的感受,讓其或驚歎、或激動,意猶未盡。
結束時的感受,體驗不好的如,(《細節》一書中舉了這樣一個例子):本來一個開開心心的就餐體驗,就在用餐結束時被一個服務員粗魯的服務態度就給全毀了。相信遇到這樣的事,如您是客戶懶得下次再去他家了吧。
還有一些明星,不論多麼紅火,一旦出現公然被發現不雅、吸毒、女票女昌之類的現象,觀眾對他們的印象是會大打折扣的,基本上星途毀於一旦。那些事業如日中天的明星,如很帥很帥的柯震東、如被譽為中國好男人的黃海波、如星途不可限量的陳冠希之流,為什麼現在都不是擔當流量的一線明星了?
他們紅的發紫的時候,就是給予觀眾、給予粉絲的巔峰體驗。然而也就是他們自己弄砸了給觀眾的後續體驗。
所以,古人說“行百里者半九十”,一百里的路程,走到九十里也只能算是才開始一半而已。最後的工作沒做好,觀眾也會有怨言。放到經營一個企業,銷售產品,也是同樣的道理,所以別人售後服務就做得很好。古人誠不我欺也。
在《細節,如何輕鬆影響他人》一書中,還提到了四個字:“時長忽視”。研究者透過實驗得出,人們對於某次體驗的記憶,“體驗時長”起到的作用並不大(而人們事先往往會預想,時長帶來的作用,最終的體驗結果卻是比預想的作用小的多),“也就是說,人們不太會注意到某段體驗持續了多久,甚至完全注意不到它的時長。”(這也解釋了為什麼人們會對過去的時間段會覺得過得超快的感覺,比如大學畢業季,會想怎麼大學四年過得這麼快...)
回到上文,一段體驗,最重要的就是巔峰體驗和體驗結束時的感受。那麼對於我們的啟發就是,當我們想與他人(朋友、客戶)建立良好的、密切的、忠誠的合作關係時,就要特別特別的做好這兩個關鍵的節點。(當然不是說其他過程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