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都說物以稀為貴,那麼假若地球上只剩一隻蒼蠅、一隻蚊子、一隻蟑螂或一隻老鼠時,人類應該把它們保護起來嗎?為什麼?
9
回覆列表
  • 1 # 學者148128092

    人類視角有限,所以看到接觸到的各種石頭非常多,石頭遠比人類想象的種類多,所以,各種奇石較多,如:以上提供的八卦推背奇石非常特別,值得收藏。但不必大驚小怪,只限愛好者眾實現個性愛好就行了。

  • 2 # 曠野獵趣

    當然,物以稀為貴,比如汝窯曾經的輝煌,經過上千年的社會更替,人文環境的變化,現在留存的也少了,社會的需求及人們渴望擁有的意願,必然導致它的價格高企,它是社會發展的自然規律。

    汝瓷盒,供大家分享!頂面底面內部底蓋圈足區域性啟口區域性蓋口區域性

  • 3 # 手機使用者54741947427

    在這個世界一切以人為本,物力末。比如說,一個書生和一群大字不識的壯漢,下地幹活,出海捕魚,上山砍柴,修建房屋等,肯定是書生不如這群壯漢,反過來,計賬,寫書信,教人識字等,壯漢們不如書生。世間之事物,都有所長短,事,都有多面性,且各花入各眼,人們站的角度不同,立場不同,利益不同,心態不同,更有甚者別有用心不同,對同一事物,所得出的結論,所說的話語,所採取的行動,更是不同。人的心既不能被物所困,也不能對事物毫不關心,平談心,平常心,平凡心看待事物,凡人戒貪,萬事好為!與人相處也罷,看待事物也罷,都能事事少波折。凡事以人貴,不以物貴。

  • 4 # 經石之花

    一定物以稀為貴!比如象唐青花代項字款的碗,我從查餘大量的資料裡,還沒發現一件完整的。所也藝術價值,歷史價,陶瓷價值決定它的特定物也稀為貴。

    還有下面這件含鉲雲素的奇石!也決定它的內在價值,一定物也稀為貴。

  • 5 # 謝際勝

    至於地球上只剩一隻蚊子一隻蟑螂一隻老鼠是否珍貴,餘認為可貴可賤,可貴者:出於獨有(好強心)心,佔有慾。也可研究這些物種滅絕因果。可賤者:這些物種曾經是人類的害人蟲…………滅絕才好……。

  • 6 # 手機使用者51713484546

    在收藏界 好東西有價值的東西確實難得 一件好的收藏品綜合價值有多方面或單一的一兩方面 價值主要體現在 歷史背景 精神文化 工藝藝術 材質質地……在我們現實的生活中 每一樣物品都很重要每一件物品都有它的作用和價值 而不是所有的物品都珍貴 在自然界我們的生活中 物自然以稀有 稀缺 稀罕為貴

  • 7 # 頑珀

    在收藏領域,的確遵循物以稀為貴的原則。

    比較常見的例子,就是五帝錢:順治通寶、康熙通寶、雍正通寶、乾隆通寶和嘉慶通寶。

    由於雍正皇帝在位期間發行錢幣數目相對較少,流傳到現代的數量少,遵循物以稀為貴的原則,在同等品相條件下,雍正通寶價格是乾隆通寶價格的15倍以上。

    在收藏領域的瓷器類,也遵循這一規律。

    清康熙青花釉裡紅碗

    清代民窯青花碗

    比較一下上面兩個碗,釉裡紅碗屬官窯,器型規整,畫面美觀,色釉著色鮮豔,令人愛不釋手。製造這樣的官窯瓷器,對燒瓷工匠、繪畫師傅的技術要求極高,可以說,夠級別製作這類瓷器的工匠,在當時必須是數一數二的行內高手!不僅如此,製作這類瓷器,時間的耗費是普通瓷器的數倍,乃至數十倍;數量的稀少,這類瓷器極致的工藝要求,巨大的耗時,也註定了其罕見的存世量。所有這些因素,相應地,決定了這類瓷器巨大的經濟價值。

    而第二張普通清代民窯青花碗,對工藝、繪畫要求不高,可以大規模生產,同時存世量也大,這樣的藝術價值、文物價值低下的古董,經濟價值不高,不具備收藏價值。

    綜上所述,所謂物以稀為貴,是指那些品質非常高的、文物歷史藝術經濟價值高的物。至於蚊子、老鼠之類的“四害”,根本不符合上述特徵,也許數萬年之後,它們滅絕,我們無法推測將來人類的喜好,就現在而論,如果它們稀少,應該是拍手稱快的好事。

  • 8 # 為人民支招

    為什麼物以稀為貴?

    一、先來看一個很普遍的現象:

    水,空氣,陽光對維持生命是至關重要的,但水卻很便宜,人人買得起,空氣和陽光更是免費的,人人都可以享受。但是,鑽石不是人們必需的,卻貴的要死。

    為什麼一個非必需之物這麼昂貴?

    因為鑽石很稀少啊,這就是物以稀為貴!

    但這句話不足以解釋鑽石很貴原因,更不足以解釋“物以稀為貴”這句話本身。

    二、再來看第二個現象:

    (1)假如你一點也不喜歡周杰倫的歌,那麼你免費得到一張500元的周杰倫演唱會的門票,對你來說沒什麼用,你甚至會嫌500元還貴了。

    (2)但假如你非常喜歡陳奕迅的歌,你買到500元一張的陳奕迅演唱會門票,會覺得非常值,你覺得它很有用。在演唱會現場你還帶了一瓶1.5元的礦泉水進去。

    (3)再假如,當你置身荒野飢寒交迫身無分文前不著村後不著店時,覺得一個麵包的價值比你腳上穿的一雙名牌運動鞋還要高;當你身家過億時,你覺得10萬塊簡直就是不像錢一樣,但當你窮的叮噹響時,你就會覺得10萬塊簡直就是鉅款。

    我們來看一下上面的三個例子,周杰倫的演唱會的門票你覺得沒用,陳奕迅的演唱會門票你覺得有用,這就是你對兩個演唱會的主觀評價。其中陳奕迅的演唱會滿足了你的心理需求,這是主觀用途;還有一瓶水,滿足了你的解渴需求,這是實實在在的客觀用途。

    在第三個例子中,面對一塊麵包、一雙名牌運動鞋,一筆10萬塊的人民幣,你在不同的處境下,對這三樣東西評估的價值是不一樣的。

    經濟學家把商品能夠滿足人們的心理需求的特徵叫做“效用”。效用是人們對商品的主觀評價。

    有趣的是,從上述的現象和例子中,我們看出,一樣東西的價格,與其客觀的實際用途關係並不大,卻與主觀評價(效用)密不可分,比如解渴(實際用途)的礦泉水很便宜,沒有什麼實際用途(卻能滿足看偶像唱歌:心理上的需求)的演唱會門票卻很貴,非必需的鑽石更是貴的離譜。

    最後,我們來看一個案例,來弄明白主觀效用是怎麼影響著價格的。

    一位農民伯伯,有五袋穀物ABCDE,質量、重量都一樣。

    這位農民伯伯決定按以下的方式處理這五袋穀物。

    A袋:自己吃

    B袋:補充體力和精神

    C袋:釀酒

    D袋:餵雞鴨

    E袋:養鸚鵡

    在上述五袋穀物中,他覺得它們的重要性依次是A>B>C>D>E.

    即A的效用大於B,B的效用大於C,C的效用大於D,D的效用大於E。

    如果讓他丟棄這五袋穀物,如果把用來養鸚鵡的E袋標價20元,那麼按照他眼中的效用排序,DCBA的標價會越來越高,假設是D40元,C60元,B80元,A100元。

    第一個假設,如果一定要讓他捨棄一袋,那麼他肯定選擇捨棄用來養鸚鵡的那袋。這袋子穀物20元,他覺得損失20元沒什麼。

    繼續假設,讓他在剩餘的四袋穀物中再捨棄一袋,同樣他會選擇丟棄D袋。與其他60元、80元、100元的袋比較,他覺得丟棄40元是最明智的選擇。

    再繼續假設,讓他在剩餘的三袋穀物中再捨棄一袋,同樣的道理,他會丟棄60元的C袋。

    好,打住。想一想,隨著穀物袋的減少,是不是所留下的穀物價格越來越高了?

    再假設,只剩下最後一袋穀物A了,農民伯伯再也捨不得丟棄了。

    我們看出,東西越少的時候,價格就會越高。

    回到開頭,五袋穀物,外表上,都是一樣的,質量重量都一樣,用來養鸚鵡的可以是任意一袋,所以可以設想,任何一袋穀物都可以標價20元。

    四袋的時候,丟棄價格最低的一袋40元,四袋穀物一模一樣,任何一袋穀物都可以標價40元。

    三袋的時候,丟棄價格最低的一袋60元,三袋穀物一模一樣,任何一袋穀物都可以標價60元。

    兩袋的時候,丟棄價格最低的一袋80元,兩袋穀物一模一樣,任何一袋穀物都可以標價80元。

    發現了沒有,上述穀物的價格總是由它的最後一個用途來決定。

    在經濟學中,一件東西的價格,由它的最後一個效用(主觀評價)來決定,這個概念叫做“邊際效用”,即價格由邊際效用來決定,這就很好的解釋了為什麼物以稀為貴這個問題。

    素材參考自《寫給中國人的經濟學》(王福重著)

  • 9 # 人在天涯680

    可以明確說,物的確是因稀少而貴。

    物以稀為貴這句話出自唐朝白居易的詩。白居易在《小歲日喜談氏外孫女孩滿月》中寫道:“物以稀為貴,情因老更慈。”。可見在古時候人們也是這樣認為的。

    物以稀為貴,也體現出來了經濟規律。價格會受到供求關係的影響。供應量少了,價格上揚;反之,價格下挫。只有二者達到平衡,才能保持價格的平穩。

    當然物以稀為貴這樣的例子很多。在收藏界更是鐵的定律。例子1,新疆的和田玉,現在量很少,資源快枯竭了,90年100的羊脂玉現在10000都買不到了。例子2,田黃石、雞血石等等。最記憶猶新的是和珅,將大清國裡僅有的兩隻瓷碗砸掉一隻,而用這僅有的一隻賣出了3倍的價錢,這不得不佩服和大人對這句話的淋漓盡致的演繹。

    所以物以稀為貴是可以的。

  • 10 # 使用者蒼天在上

    物以稀為貴,這句話是古人智慧的結晶!每個物質的貴與賤?主要還是看這種物質的量,和對人類生存是否需要。量大的物質需要的人少~這個物質就不貴了!然而此物質量少需要的人又多,這才會物以稀為貴!但是在當今社會,人為的炒作也可以使某個物品、暫時性的抬高價格!

  • 11 # 臥虎嶺金指大仙

    非也,國際金融市場以黃為尺和白銀為尺,鎖定貨幣的流動性以護社稷,迫使政府以農業為根本,自食其土,自求平衡,以生養國民,倘順出商品不能回押金本以圖快樂消費,則以政府為主導的債務氾濫,侵耕不止,則社稷受損。國際上最為珍貴的是可耕地,浪費一分少一分生產口糧的生存根本,使人口積聚城市而不能自給自足,依靠出賣資源和掠奪資源求生,因此,才有經濟的糾紛和人類的爾虞我詐,導致戰爭,國家的根本利益在於做實生存根本,公平買賣,全民勤儉節約,但勤儉不等於利益受損,必以國際足值的金本填充資源順出創造的價值虧空,其目的是降低對本國最為珍貴的可耕地的侵奪壓力,維護可耕地為國民持續提供衣食。且本國對外輸出勞務,創造價值也不能成為在國內侵耕的藉口和資本。需要在滿足自身消費的同時,為後人留下生存的根本,失了水土,你將成為世代遊獵價值以糊族人嘴巴的乞丐。掙得銀行出票越多,無根的人口越多,侵耕的壓力越大,因此才有美華人要伊拉克的黃金而不稀罕伊拉克的石油,作反了,就是不知護本護耕的丐幫幫主。是最沒出息毀耕自樂的敗類。

  • 12 # 貳哥奇石

    是不是令人啼笑皆非,而現今社會仍有不少心懷鬼胎之人,弄些不知名的玩意忽悠人,比如賣當賣草藥的,自誇其草藥的稀有性,功效更是包治百病,殊不知這種植物在產地,即不我稀奇,也無大用。

    “物以希為貴”是建立在有用的事物和社會供求關係上的,長期的供不應求是為“稀”,價格可能會遠遠超越其價值。稀有的玉石珠寶類就是這種情型。還有一種稀有是人為的稀有,比如一些限量版的奢侈品包包,抓住人崇尚品位和麵子的心理,高價售物以獲利。有需求的“稀”就會貴,無需求的“稀"則無法實現“貴”的價格,即使這種“稀”是有價值的。比如:每年地球上滅絕的生物不下數百種,又有多少人關心呢。

    我是撰寫奇石文章,傳播奇石文化的貳哥愛石頭,想交流的請關注。

  • 13 # 農民搞收藏

    首先回答問題,是的可以肯定,物以稀為貴。我是一名錢幣愛好者,我覺得用任何語言來描述,都會顯得很蒼白。下面我用事實來說一下物以稀為貴。拿古幣來說,乾隆通寶,大家都知道吧,由於發行時間長,流通量大,除少數雕母和樣錢外,普通的平錢大多幾塊錢一枚。

    再說一下人民幣的個別幣種情況,中國第一套人民幣中的牧馬圖1萬元,現在最低價也在百萬元以上,第二套的蘇3元紅5元,第三套的背綠一角,棗紅一角等等,這些都是以存世量少而居高價位的,最低價格也在幾千元以上。就連離我們最近的第五套人民幣,目前99版的個別品種的價格已經快趕上05版人民幣特殊號碼的價格了。這說明什麼?說明稀少的總是升值最快的,不管是古錢幣的少還是人民幣的少,都能體現物以稀為貴。

  • 14 # 屢教不改老範

    從普遍現象和普遍共識得出的結論,是的。這主要體現在社會物質的供需關係上。

    比如說收藏,因為收藏的是稀缺,所以市場行情才會經久不衰的火爆。在字畫方面,死人的字畫就比活人的值錢,那是因為死人的字畫是不能再生了。在瓷器以及其他收藏領域也是如此。原理相同,就是物以稀為貴。

    期貨市場更是一目瞭然,什麼稀缺什麼漲,雖然那都是暫時的稀缺。奇石也逃不脫這一定律,因為所以為奇,就是因為它的唯一性和不可再生性。雖然奇石的火爆有很大程度的人為炒作,但不可否認的是它具備炒作的前提條件,那就是物以稀為貴。

  • 15 # 眾山小796

    確實是“物以稀為貴”,像黃金,鑽石,古董等這一類物品為什麼大家都感覺價格貴,正是因為稀少,試想如果黃金和黃銅一樣多,還能夠按克來銷售麼?還有為什麼大家都說古董貴?正在於古董的稀缺性,現在製作的只能是仿古物品,和真正的古董價值不可同日而語。

    “物以稀為貴”的意思是:事物因稀少而且有益,從而顯得珍貴。”出自唐·白居易《小歲日喜談氏外孫女孩滿月》詩:“物以稀為貴,情因老更慈。“物以稀為貴”,也揭示了一個經濟學規律:供求關係決定價格。供不應求,商品價格上漲;供大於求,商品價格下降。

    “物以稀為貴”在我們古玩行中體現的最為明顯,一般的古玩普品價值不高,價格不貴,珍稀的古玩價值不菲,價格非常貴。最能體現出“物以稀為貴”這一經濟規律。

  • 16 # 數字使用者是網特

    物以稀為貴是從供求關係角度說的,是相對而言說的,不是絕對,是動態,今天是稀少的真品,明天沒有買家追捧也就成了稀而不貴,或者說今天稀少的貨改天就變成到處可見,也就不稀少了,典型的例子就是核桃,當年四零的大核桃可以賣到千元以上,如今遍地都是,幾十元都銷售乏力;另外,雖然稀少,如果無人認可也就談不上珍貴了,比如地球上每片樹葉都不同,每片樹葉都是稀少的,又會有誰花高價收購樹葉呢?這裡的供求關係不單純說的是買賣的供求關係,應是提供者和需求者的關係,需求者也許不一定是買家,也需是科研者,準確來說是供需關係。

  • 17 # 毅而三思吳六奇

    這個問題應該算經濟類才對,但就我個人的角度看,這句話少了一個前置條件“價值認可”。

    我們都曾學過《賣柑者言》這篇文章,在文中提到了“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道理。同樣的柑橘,為何在一年後變成敗絮了,可以十倍利賣出?無論其原文如何,都證明先要有足夠多的人對其價值認可,才可能“人爭鬻之”。而類似的事情,在很多時候都有發生,無分中外、古今都是如此。

    提問這句話的原文最早於《抱朴子·內篇》中見載:“然物以少者為貴,多者為賤,至於人事,豈獨不然?故藜藿彌原,而芝英不世……(後述皆例舉,故略)”。

    藜即灰菜,藿則是豆葉,彌原就是到處都有。今日這兩種野菜,在民間也仍很常見。可在不同的餐館中,比如說釣魚臺國賓館這種地方,它的價值顯然不同於網購、菜市場或其他飯館之中。這就在於我們對它們的認可,附加了飯店、廚師的價值。

    又如芝英不世之語,今日芝英(靈芝瑞草)已經可以人工養殖了,其價格雖然較為昂貴,但已非“不世”這樣稀缺。而且今日作為補品靈藥,我們有各種抗生素、提萃物,反而是依賴他們治病養生的人日益稀少。

    最後就是,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假設從某人身上拔下根頭髮對世人說“這頭髮價值十萬美金”,如果這個某人籍籍無名,那麼顯然他的這種稀少,是賣不起太高價格的。反觀如果是某著名人物的,好像2011年賈斯汀·比伯頭髮以4萬美元拍賣這種,這價格就超乎世人想象了。

    所以“物以稀為貴”,是要看觸發條件的。便如白居易所言“物以稀為貴,情因老更慈。”也只是因為自身於親情的投入,做出了一個對比。而於他人,其外孫女的價值顯然會有不同的衡量方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撰寫《歡樂頌》《都挺好》《大江大河》的作家阿耐神秘、低調,她究竟是個怎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