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建築施工小袁
-
2 # 鄉野黃先森
我覺得災難來了我們應該拳打腳踢,採取綜合手段才能一招致勝,單憑政府和某單位不行,需要全民參與,首先需要建立健全有效的預警機制,在蝗蟲到來之前,能夠提供準確的入侵資訊,當蝗蟲來襲時有充足的時間啟動應急機制,方法上,採取多種手段用,並組織全民參與與監督,最後做好善後
-
3 # 風大迷人眼
蝗災放鴨子當然管用,2000年新疆鬧蝗災,浙江派飛機運送了幾萬只鴨子,趕去新疆吃蝗蟲。把幾萬只鴨子放到蟲害嚴重的地裡,收到了很好的治蝗效果!
鴨子是蝗蟲的剋星,鴨子食量大,消化快,捕食能力也不弱。如果蝗災真的到來,放鴨子可以減少蝗蟲對農作物的危害。
-
4 # 海蠣子很新鮮
能解決一部分,但是想靠鴨子解決問題,恐怕有點太樂觀了。一般情況下,蝗災的蝗蟲都是飛蝗,不光能在地上吃,它們的飛行能力也很強的,想想,密密麻麻的飛蝗,多麼的可怕。所以治理蝗災,還需要多方面考慮,生物治理,化學制劑治理多重考慮,綜合解決,才能很好的治理的好。
-
5 # 飛翔詩話
#浙江10萬隻鴨子出征巴基斯坦滅蝗#
巴基斯坦蝗災患難,
中國鴨子出征支援,
滅蝗奇才戰功突顯,
加油努力早日滅完!
2月25日晚上,浙江省農業科學院家禽研究室主任、二級研究員、國家水禽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盧立志告訴記者,日前,巴基斯坦兩所大學已與他聯絡,就牧鴨治蝗研究與他合作。巴方已決定,派兩名博士生來中國學習牧鴨治蝗技術。而到國外滅蝗的鴨子,他將再次推薦紹興的“鴨兵”。
用鴨子去滅蝗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不同的蝗蟲,有不同的喜好和特徵,要考慮的問題很多。比如吃掉的蝗蟲是什麼品種?蝗蟲什麼季節會來?蟲態、密度如何?鴨子吃蝗蟲後,對鴨肉、鴨蛋有什麼影響?鴨子的種類對蝗蟲的種類、數量、蟲態、蟲口密度的影響怎樣?鴨子對草地植被有何影響……“用鴨子滅蝗,就要研究蝗蟲生態學、草原生態學等。1000畝地,要用多少鴨子滅蝗才科學?蝗蟲是一撥一撥的,它們數命不長,自己會死去,但是後代也會迅速繁殖生長。這次巴基斯坦的蝗災已經過去,但預計今年6月前後,將會再度出現蝗災。我們要做的就是,研究出一套牧鴨治蝗技術規範,按照標準規範操作。”盧立志說。
如今科技發展迅速,用鴨子去滅蝗,會不會方法陳舊、落伍了?盧立志說:“鴨子滅蝗,一點也不落伍,相反,它十分科學、有效,而且最生態。鴨糞可做肥料,助力草原植被生長,鴨子吃蝗蟲,鴨肉更鮮美,鴨蛋營養更好。鴨子滅蝗後,生態環境得到更好修復。而用藥物或其它手段滅蝗,可能會出現破壞生態的後遺症。”
紹興的“鴨兵”如何出發?“鴨苗可空運至巴基斯坦,一天之內就可到達目的地。”盧立志說。
盧立志表示,他將盡快到巴基斯坦治蝗,計劃將要出動10萬“鴨兵”。這次,他將推薦“國紹1號”鴨苗出征。因為紹興的麻鴨是國寶,只能在國內滅蝗,出國需經過國家批准。“國紹1號”新品鴨子,可以出國征戰。
-
6 # 中國網三農
近日,中國的鄰國巴基斯坦因蝗災宣佈國家緊急狀態。根據巴方需求,中國政府已派出蝗災防治工作組抵達巴基斯坦。隨後,10萬“鴨子軍隊”也將代表國家出征滅蝗。20年前,鴨子“軍隊”就曾出兵新疆,一舉平定蝗災,立下赫赫戰功。
-
7 # 胖子丶很皮
新聞稿不復制了,段子也不說了,說點別的。
(其實這個新聞真實性本身有待考證,不一定是真的,但是牧鴨治蝗確實在新疆有成功經驗)
1、研究顯示蝗蟲成災以後會改變形態,揮發苯乙氰,不好聞,鳥類執意捕食的話還會進一步合成有毒的氫氰酸(HCN),那還能用鴨子治蝗嗎?
鴨子治蝗主要是在蝗蟲起飛前就吃,也就是吃的幼蟲,在它們成長成毒蟲之前就吃掉。治蝗通常不是等漫天蝗蟲飛過來再治,那個時候就晚了,可能得飛機噴藥。
而且也不是隨隨便便把鴨子帶過去隨時就吃的,專家會透過科學估算出下一次蝗災席捲而來的時間,才能達到治蝗效果。
其實都知道鳥類能吃蝗蟲,但是為什麼蝗蟲還會肆虐幾千年呢?解決蝗災不是靠鴨子,主要還是靠人,研究好了蝗蟲為什麼會成災(主要是氣候因素),何時成災,何時起飛,何時最適合放鳥類捕食,才能透過鴨兵治蝗。兵很重要,科學家作為將更重要。感謝一代一代的科學家讓蝗災這個詞能成為我們這代人幾乎只在史書上看到的故事,甚至茶餘飯後編段子的素材。
另外,巴基斯坦的蝗災和非洲的蝗災在規模上還是不一樣的,用十萬只鴨子是治不了非洲那麼大規模的蝗災的。
2、為什麼是紹興鴨?南京鹽水鴨北京烤鴨這麼有名為啥不去?
在捕食蝗蟲這件事情上,作為蛋鴨的紹興麻鴨業務能力比較好,而且個頭大且矯健,能吃能捕。這次帶過去的都是幼年小鴨鴨,正是長身體的時候。可謂最能吃的鴨最能吃的時候。
3、鴨鴨去了還能回來嗎?鹽水鴨大學北京烤鴨大學能錄取它們嗎?
估計是就地成餐了,畢竟運十萬只鴨苗相對挺容易的,成鴨太大隻就不好運送回來了。更何況巴基斯坦剛經歷過蝗災,糧食肯定緊缺的,這時候這些鴨鴨也可以是幫助解決糧食危機的功臣。
-
8 # Monkey孫
歷史上,水災、旱災和蝗災,並稱為對農業生產危害最大的三種災害。傳統農業講究深耕細作,同時又不得不“靠天吃飯”。作為一個歷史悠久的農業大國,我們的祖先們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積累了大量寶貴的經營,其中便包括如何應對蝗災。正因如此,前蘇聯學者曾提出——“最早的治蝗知識起源於中國”。古人如何戰勝蝗災?除了火燒、藥殺,最聰明的法子竟是放鴨子! 大家雖然對蝗蟲都很熟悉,但卻很難想象這種看似弱小的生物,竟是危害極大的世界性害蟲。從生物學上來講,蝗蟲屬於昆蟲綱、蝗科,體長約在5~11釐米之間,身體多呈綠色或黃褐色,善於咀嚼,跳躍性強,且具備飛行能力。世界上的蝗蟲種類很多,大概有一萬多種,幾乎遍佈世界各個國家的角落,其中僅我國便有三百餘種。 蝗蟲靠啃噬植物莖葉為生,繁殖能力超強,一旦環境適宜,蝗蟲便會氾濫成災,迅速吃光一切可以啃噬的莊稼和植物,然後繼續向其他地方侵襲。蝗災一旦爆發,便會給農生產帶來巨大危害,造成大面積減產,甚至於絕收!更為可怕的是,古代糧食產量原本就有限,一旦出現大範圍的減產或絕收,將會造成一系列連鎖反應。正因如此,古代一直重視防治蝗災。古人如何戰勝蝗災?除了火燒、藥殺,最聰明的法子竟是放鴨子! 查閱史書可知,我國曆史上曾發生過多次蝗災,而蝗災最為頻繁的地區主要集中於黃河流域,尤以今河南、河北和山東三省最為多發。由於蝗災嚴重影響歷代的農業生產,會引發饑荒和瘟疫,因而如何及時有效地消滅蝗災,一直備受歷代統治者重視。 在應對蝗災的方式上,不同時代、不同地區和不同認知的人們,自然也是有區別的。由於歷史的侷限性,人們對蝗災產生的原因曾長期費解。與面對其他災害一樣,缺乏相關知識的人們,在面對鋪天蓋地的蝗蟲時,有時會跑去廟宇燒香祭拜,祈求神祇保佑。當然,這種做法顯然是與救災背道而馳的。古人如何戰勝蝗災?除了火燒、藥殺,最聰明的法子竟是放鴨子!
回覆列表
歷史上,水災、旱災和蝗災,並稱為對農業生產危害最大的三種災害。傳統農業講究深耕細作,同時又不得不“靠天吃飯”。作為一個歷史悠久的農業大國,我們的祖先們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積累了大量寶貴的經營,其中便包括如何應對蝗災。正因如此,前蘇聯學者曾提出——“最早的治蝗知識起源於中國”。
古人如何戰勝蝗災?除了火燒、藥殺,最聰明的法子竟是放鴨子!
大家雖然對蝗蟲都很熟悉,但卻很難想象這種看似弱小的生物,竟是危害極大的世界性害蟲。從生物學上來講,蝗蟲屬於昆蟲綱、蝗科,體長約在5~11釐米之間,身體多呈綠色或黃褐色,善於咀嚼,跳躍性強,且具備飛行能力。世界上的蝗蟲種類很多,大概有一萬多種,幾乎遍佈世界各個國家的角落,其中僅我國便有三百餘種。
蝗蟲靠啃噬植物莖葉為生,繁殖能力超強,一旦環境適宜,蝗蟲便會氾濫成災,迅速吃光一切可以啃噬的莊稼和植物,然後繼續向其他地方侵襲。蝗災一旦爆發,便會給農生產帶來巨大危害,造成大面積減產,甚至於絕收!更為可怕的是,古代糧食產量原本就有限,一旦出現大範圍的減產或絕收,將會造成一系列連鎖反應。正因如此,古代一直重視防治蝗災。
古人如何戰勝蝗災?除了火燒、藥殺,最聰明的法子竟是放鴨子!
查閱史書可知,我國曆史上曾發生過多次蝗災,而蝗災最為頻繁的地區主要集中於黃河流域,尤以今河南、河北和山東三省最為多發。由於蝗災嚴重影響歷代的農業生產,會引發饑荒和瘟疫,因而如何及時有效地消滅蝗災,一直備受歷代統治者重視。
在應對蝗災的方式上,不同時代、不同地區和不同認知的人們,自然也是有區別的。由於歷史的侷限性,人們對蝗災產生的原因曾長期費解。與面對其他災害一樣,缺乏相關知識的人們,在面對鋪天蓋地的蝗蟲時,有時會跑去廟宇燒香祭拜,祈求神祇保佑。當然,這種做法顯然是與救災背道而馳的。
古人如何戰勝蝗災?除了火燒、藥殺,最聰明的法子竟是放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