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雙龍橋32638541
-
2 # 一見財經
《芳華》原名《你觸摸了我》,《你觸摸了我》講述了兩個觸控的故事。劉峰這個善良得讓人掉眼淚的男人,一生的愛太深沉,他的愛太多太多,卻把唯一給了林丁丁。劉峰在愛的驅使下情難自禁,觸摸了林丁丁,林丁丁喊了,丁丁這一喊,毀了劉峰的一生。丁丁為什麼會喊?劉峰太好了,簡直就是崇高,他對任何人都好,誰叫他都幫忙,做什麼都是標兵。林丁丁和其他人一樣,壓根就不相信這個世上有這樣的人,飄在空中的,一切都是完美的。當劉峰向她表白,進而觸摸了她的時候,她心中的大廈轟然倒塌,她立刻被嚇著了,與其說林丁丁不愛劉峰,不如說林丁丁被劉峰嚇著了。你是誰呢?你是劉峰呀,劉峰是怎樣的呢?劉峰是特崇高的,不應該帶有私人感情的,一切都應是獻給黨和祖國的呀!換言之,其他人觸摸了林丁丁,她不一定會喊,劉峰觸摸了,她一定喊,這一喊,就把劉峰人生的軌跡改變了。但是劉峰就是劉峰,他去到哪裡都是偉大的,這個男人。上補天花板,下堵耗子洞,釘門鼻,換地板。木匠是木匠,鐵匠是鐵匠,電工也會兩手,水工也會兩手,做泥水也不在話下,這個自知不重要的人,要用無數的不重要的事湊成重要,他簡直無所不能。用齷齪體察善良,善良變成了一種異類。用平凡解構崇高,崇高就在我們身邊。劉峰與何小蔓合力完成了第二個觸控的故事,共同走向了崇高。劉峰的觸控,給了何小蔓多大的撫慰,何小蔓那一顆敏感破碎的心得以痊癒,直到最後,何小蔓陪伴劉峰走完了人生的最後一程。你觸摸了我,觸控的是心。
-
3 # 戈弋美
謝謝!作為一個普通觀眾,首先讓我覺得起碼這是一部有誠意的作品,每個鏡頭都是認真的,故事串聯在一起也沒什麼瑕疵。觀看時你會沉浸在那個特定的年代,看著那麼一群可愛的,青春的女孩子,有感動,有壓抑,有憤怒,有無奈,這不也是現實生活嗎?只是影片中的主人公劉峰和小萍,他們的命運結局有點讓人無奈,那麼好那麼善良的兩個人沒有被善待,可能也是那個時代的侷限吧,現在好多了,畢竟對個人的關注度比以前強多了。由於是文工團吧,呈現的電影畫面很美,舞蹈,音樂,女孩子。還有就是我更想說的,儘量不要戰爭,如電影中所說,對人的傷害不止是身體,主要是精神方面的,殘酷。不說了,去看吧。看了不後悔,不看會遺憾。有些電影是必須在大銀幕上看的,搞得好像我在做廣告似的。
-
4 # 談笑歷史間
借用別人的一句話:《芳華》是馮小剛一部有心無力的作品。
一部好的電影,會讓觀眾引起共鳴,我們彷彿體會到了人物的情感。這應該就是是一部電影與影片介紹的最大的區別,一段影片,我們可以把劇情、邏輯之類的單獨拿出,但這不能替代我們代入電影主角的感情。
其實,當我們看一部電影,我們會很自然的把自己代入到裡面,我們成了那個主角。我們會“替肖申克里安迪出獄大雨滂沱時向天怒吼;替阿甘堅持著奔跑在美國的漫漫歷史長河裡;替張國榮的虞姬不瘋魔不成活,替夏雨在《陽光燦爛的日子》裡肆無忌憚釋放荷爾蒙……”
但在《芳華》裡,我很難會有這種感受,我不斷的替換代入的人物,當我剛有感覺,就立即被換到另一人上,不斷如此。就這樣,我沒有看很多經典電影時的那種感動。
《芳華》確實是用了心,故事也似乎離我們很近,好像就在眼前。然而我認為如果只找一個主角,去細細的刻畫他,去展現他,去表達他,去講一個當年《芳華》的故事,也許這部電影會令人更加深刻、主角也更加鮮明。當然,這些都只是猜測,也許正因為有這些爭議,它才更好。
這部電影畫美、人美、歌美,我有一個疑問——除了美呢?它彷彿又很空洞。想講的太多,又沒講好,也許他打動了很多人,可能更多的是它難以打動眾人。
-
5 # 天山客
剛好我今天看了《芳華》。據說馮小剛在嚴歌苓寫的小說原名叫“你觸摸了我”改編的一部電影力作。寫軍隊文工團在七,八十年代一幫年輕軍人的故事。或許是馮小剛的軍人情懷,以軍人展開那個年代青年人從一個時代向另一個時代轉型發生的故事,加上79年的中越自衛反擊戰或許能加強人物的故事性吧。我是比那個年代的小青年大一些的大青年,或許對電影《芳華》由於宣傳較多,企望值高了一些的原因,聚精會神一直很認真的看完,感覺演員很努力想盡量更接近那個年代的心神,不知是劇情所限還是演員生活缺失,除了演劉峰(我不知演員名)的之外
其他的似乎沒留下什麼印象。那個“唯成份論”的年月裡,軍隊的文藝兵那可是“特招”兵種,怎麼會出現何小萍這樣父親在勞改的兵呢?顯然不合當時招兵標準。
劇情支離破碎,跳躍式發展讓觀眾銜接不上,至少沒有其碼的過渡,讓人不能深入劇情,腦子總要想怎麼這樣的?
還好有一場對越反擊戰,不能不說這場戰爭戲為其增色不少,或許這是馮小剛一直想怕一個出彩的片使然,但劇情過渡到對越戰爭也是非常突兀的,缺少情節輔墊。因為那個年代我是經歷過的,“戰爭”是有動員的,那電影一下到到了戰爭呢,顯然不合羅輯。 需要讚賞的是,為了喧染那個年代,《芳華》音樂都用了大家熟悉的音樂歌曲。其中還包括了李淑同作詞曲的《送別》。 總體《芳華》沒有預期的那麼令人滿意。看後感概,如果那個年代年輕人為《芳華》那麼現今再也無《芳華》。打分65分。
-
6 # 拙筆淡靜
答:“這樣的好片子恐怕還只有馮小剛之類才導得出來!”
這是偶看完《芳華》走出影院說出口的第一句話。
第二句話是;“這片子80後之後的人,看不懂。70後的多數恐怕也是……”
那麼熟悉的“當年音樂”,那麼熟悉的“當年芳華群體”,那麼熟悉的“當年繁華群體的白天黑夜”,那麼熟悉的“當年繁華群體中的形形色色”……
借一首《絨花》做貫穿首尾的主題曲——
“世上有朵美麗的花,那是青春吐芳華。錚錚硬骨綻花開,漓漓鮮血染紅它。一路芬芳滿山崖……世上有朵英雄的花,那是青春放光華。花載親人上高山,頂天立地迎彩霞。”
顯然,導演不僅從頭至尾借用了這首曲子來貫穿“芳華”“芬芳”這個主題;而且也借用了這首歌兒的歌詞大意去襯托和突出“芳華”“芬芳”這個主題……
但影片看完之後卻由衷感覺,“芳華”主題確係非常突出,甚至非常真實;然“芬芳”之意卻時時處處地沒能盡如人意——
男一號黃軒這個好人,好得來一輩子都想像“雷鋒”那樣活著;甚至其品行境界還可能超於了“雷鋒”……然卻被同事們看做是“他理所當然地該為咱們做好事”“雷鋒就該不食人間煙火不能有一點兒年輕的‘戀情’萌生”……一輩子的好人,中途不僅被勢利得來處處施情的戀人陷害誣告遭到“流放”,且所在團體除女一號外,無一人沒有對其持過河拆橋、落井下石態度。最後的軍人生涯是在戰爭中落下殘疾的戰鬥英雄卻被老婆戴了綠帽子不說,還被“城管”(當年叫“綜合治安管理”)無理欺負暴打……
女一號何小萍,自小就在一個缺少了父愛母愛並常受人欺負的環境條件下生長起來,參軍後又成了文工團裡的多數人明裡暗裡的“笑料”和欺負物件……但其仍然心地善良、性格堅強、品行端莊並有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堅毅性格。僅因不滿好人黃軒被人冤枉以至被“流放”推脫不願出演A角,竟也被不問青紅皂白地“流放”去做“救護”;最終因受刺激太久太多而至精神失常……
好人沒得好報。正人沒有“正”的結局……
相反,帶領眾人欺負弱小、對人橫刀奪愛的“舍長”郝淑雯及其養尊處優瞧不起“一般人”的丈夫陳燦,勢利並四處濫施情且對黃軒進行誣告陷害使之落難的林丁丁,乃至一直在“好”與“壞”的邊緣徘徊且毫無原則、做人傾向於“好”的畫外音主角蕭穗子等等,卻一輩子都在相對“富足”“好機會”“優越條件”下生活……
當然,其間還隱晦反映出了一個殘酷現實:整個社會,“欠新時期保家衛國的戰鬥英雄們(前後兩次‘自衛反擊戰’戰爭)一個合情合理的‘回報’交代”……
-
7 # 陪您信馬遊疆
“元芳,對於《芳華》你怎麼看?”
“我從頭到尾一點一點的看!”
一部很好的電影,值得一看!
“世上最美的花,是青春吐芳華”。昨晚我又看了一遍馮小剛導演的電影《芳華》,它用最純粹、美麗、殘酷的方式講述了人生中最寶貴的青春年華。描述了一群充滿理想和激情,正值芳華的青春少年,經歷著充滿變數的人生命運,刻畫了一段美如畫卷的青春歲月。
不愧是“翻手為蒼涼,覆手為繁華”的嚴歌苓佳作!第一次把我對電影的審美拉昇到了精神層面的高度,竟然有了再看一遍的衝動。
觀影時,我沒有哭泣,只是在《駝鈴》旋律響起時,我的鼻子酸了,淚水在眼眶裡打了個轉。不是我矯情,實在聽不得這首歌,當過兵的都能理解這個。
每個人的感受都會因經歷、閱歷的不同而不同,就像都是嚴歌苓的作品,馮小剛拿走的是“芳華”,張藝謀惦記的是“歸來”,而我可能期待的是“歸來的芳華”。
-
8 # 電焊工瓦力
一句話形容《芳華》就是“好電影”!
一部電影的好與壞,無關票房多少!真正偉大的電影,都不是商業片,而是藝術品。所以馮小剛用了《芳華》這部藝術片闡述了那個年代的殘酷戰爭,雖然主視角並不是以戰爭為主,而是以戰爭之外的文工團的各種人物關係去描繪“中國往事”,其實說真的,《芳華》有點像中國的《美國往事》,它不僅有恢弘的時代背景和歷史質感,更是以小人物的命運和人生價值觀去書寫那個時代的殘酷!
這部電影要傳達給觀眾的絕對不是宣揚戰爭的力量,這是馮導說的,這也不是歌頌戰爭,而是讓觀眾看到戰爭的殘酷和恐懼。從來不需要想起,永遠也不會忘記,這就是想要表達對烈士的銘記之心。電影給我的感受就是善良的人不是沒有好報,只是命運在讓他們窒息的同時,也給了他們即便氣若游絲也能心平氣和活著的本領。正如劉峰說的:怎麼才算過得好呢,比起那些長眠在地下的戰友,當然算好了。還有就是電影《芳華》揭示的戰爭殘酷和對個體的傷害,以及那些被戰爭摧毀了精神的病人,那些得不到妥善安置的退伍軍人,都在提醒人們戰爭的代價。
-
9 # 洞察影視
我們這一代是《致青春》,60後的“致青春”是《芳華》!
毋庸置疑,《芳華》是一部高質量的電影。
電影的節奏非常快,跨越的年代非常廣,沒有注水成分,對於60後那一代人的青春描述得非常真實。
有人說它僅有情懷而已!可是說它“僅有情懷”的人,往往就是對這部電影沒有共鳴的人,他們不能對電影的情節感同身受,所以不知道怎麼評價,所以只能說它僅有情懷!
看這部電影,其實真的需要一定的年齡的,因為裡面講的是60後的經歷,我們這一代人未必能產生共鳴的,就像十幾年後你跟10後說自己以前玩“QQ空間”,能夠分享圖片是多麼的興奮,你怎麼說,他們都很難感受得到,因為成長的年代不同!
《芳華》就是講60後的經歷,講述60後的青春,講得是80,90後爸媽那一代的青春!
現在的青春片主要講的都是成長的煩惱,講得是墮胎,講得是叛逆.....................
而這部《芳華》也是把60後青春講得非常真實,講得淋漓盡致!給我們展示60後與我們很不相同的青春。
在他們青春裡,可能承受的痛苦是我們無法想象的,比如何小萍。從小父親被批鬥,母親和後父又不重視她,因而她缺乏母愛,父愛,一直得不到肯定;來到文工團,也一直被排斥,承受這精神上的巨大傷害;
我們這一代人的青春裡,最普遍的痛苦,莫過於人家能穿名牌鞋,你不能穿;莫過於人家有女友,男友了,你沒有;人家讀書比你強,你只是個學渣;再甚至,可能遇上渣男,或者剛出來工作,錢一直不夠花!
但他們可能很容易就面臨身體,和精神上的嚴重傷害,因為那是一個還沒成熟的社會;
在他們的青春裡,也有人始終保持著善良,比如劉峰。“餃子皮總有人要吃啊”,吃餃子皮的總是劉峰,因為劉峰就是一個善良的人,一個奉獻集體的人。
何小萍被人嫌棄,跳舞被男伴嫌棄臭,只有劉峰不嫌棄她;何小萍患了精神病,後來也只有劉峰去探望她。
有人說劉峰就是個“老好人”,這都是自私的人的觀點,是自私的人“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我們心中的“老好人”就是那種聽話,沒主見,人家要他幫忙,他從不抗拒的人,很多人總覺得這種人可恥,有種理論認為他們“只是希望以最卑微的代價獲得被人的肯定”。
劉峰絕對這部不這種所謂的老好人,他是一個發自內心善良,發自內心樂於奉獻的人!
怎麼形容劉峰呢?
很多人都聽過一個故事,大概說幾隻狼守在洞外,一群羊在洞裡,事實上只要有一,兩隻羊肯犧牲自己,被狼抓住,其它羊都能生存,但每隻羊都不肯犧牲自己,最終全部餓死在洞內。
劉峰如果是故事裡的羊,他肯定是那隻肯衝出去,犧牲自己的羊;現在很多社會上發生很多本可以阻止的悲劇,往往是因為集體冷漠,如果劉峰看到這些事,他肯定毫不猶豫,第一個站出來的人!因為他潛意識裡就是這種偉大的人!
在我們的青春裡,最牛逼的事可能就是在大學裡一起創業;而在他們的青春裡,真的是玩命的,為了國家,馬革裹屍,扛起槍在戰場上與敵人拼命!
在他們的青春裡.........................................................................
電影裡唯一的缺陷,可能就是有滴讓人覺得有點負能量,因為電影主要講劉峰這個是善良的人,可是把他的後來的經歷寫得太慘了,讓人覺得好人沒好報!
其實電影后部分應該多交代林丁丁他們離婚的離婚的,背叛的背叛等,讓人覺得堅持善良是有善良的好處,但電影只用一句類似於“看得出來歲月對他們的改變的,但只有劉峰和何小萍過得知足”來概括!
我的觀點是善良歸善良,自我保護歸自我保護。劉峰是善良的人, 後面的情節劉峰被人欺負,主要原因是他不會保護自己,但觀眾往往會覺得他被人欺負的原因是因為他善良,因而會覺得好人沒好報,所以容易讓人覺得有負能量!
不過電影總是有缺陷的,但至少這部電影還是非常有誠意,質量非常高。
總的來說,《芳華》也是一部高質量電影,也是90後爸媽那代的《致青春》!
-
10 # 簡約之屋
《芳華》馮小剛一部有心無力的作品觀眾需要共情的。這是電影和影片介紹最大的區別,影片可以把劇情、邏輯等等單獨拿出來,但替代不了你代入電影主角的感情。當我們看電影時,會把自己當成主角,替肖申克里安迪出獄大雨滂沱時向天怒吼;替張國榮的虞姬不瘋魔不成活,替夏雨在《Sunny燦爛的日子》裡肆無忌憚釋放荷爾蒙……在《芳華》裡,不斷被代入不同的人,但情緒剛有感覺,就被拉到了另一人身上,不斷如此。非要刻畫群像青春也不是不行,找一個主角,著重刻畫立體、豐滿,其他人透過和主角的戲劇衝突展示令人深刻、鮮明的個性,群像渾然天成。按時間線講青春在時代下的脆弱也行,本片有字幕和旁白提示,卻是一筆略過。畫美、人美、歌美,但除了美呢?想講的太多,又沒講好,《夜宴》《一九四二》莫不如此。
-
11 # 得心電影
說實話,看這部電影,我是衝著馮小剛去的,因為我確認過馮小剛的眼神,不同的年代,要用不同的姿勢去看這部電影,今天得心就帶大家用這個姿勢看《芳華》!
1.這一次相當剋制的馮小剛。可能年輕人都看不太明白。他歌頌雷鋒似的劉峰?憐憫低人一等的何小萍?諷刺高幹子女的自欺欺人?哭訴戰爭的慘烈頌揚戰士的偉大?………恐怕都沒有他只是安安靜靜的想回首一下他曾經投入的年歲,有年輕的面龐,有忐忑,有哭和笑,有藍色的天,白色的襯衫和雲,有呼吸。我們後來人以為可以總結,可以批判,可以歌頌。而對他們來說,只是恰好經歷了那個大時代。那是他們生命曾經的一段最美好的開始。
2.從題材和敘述方式上看,這部電影似乎是衝著《霸王別姬》、《活著》那樣帶著厚重歷史感,來表現人在特定時期的大背景下的種種無奈。但看完後感覺很空,只記得白花花的大長腿。老男人馮小剛對青春荷爾蒙的追憶和懷想之作!有個人對抗集體的自由主義意識覺醒表達,有時代風貌的展現,有對戰爭殘酷的血淋漓展示和戰後英雄落幕的人文關照,有社會發展大勢下個人無奈的抒寫,但最終都是落腳為對那個“不太好”的時代裡“最好的”人與青春的無限懷念。有原著和清晰的時代年份標記,依然需要靠女主旁白的上帝視角帶動,依然彰顯馮小剛敘事能力的薄弱。
3.說實在話,比預想中好,對於這段歷史展現出來是可以的,我們尊重的是那個時代本身,及其那個時代的人,但不要加入過多的所謂“客觀”實際是主觀的東西,尤其是編導,一定要注意引導好,這個把握度就像煲湯,就這片兒來說,剛好沒糊,聞著湊合吧。而有的人卻認為:看著內容很多,但沒什麼留下深刻印象的場景,似乎都是蜻蜓點水,而缺少觸動內心的那一下。演員也是一樣,猛一想沒有印象深刻的演員,仔細想想也就劉峰還不錯。當劉峰揹著行囊,走出文工團的那一刻,我鼻頭酸了。標兵、模範被人們刻上了太多的符號,太多的應該和不應該被角色標榜,被道德綁架。一個始終不被善待的人,最能識別善良,也最珍惜善良。人各有命,無論境況如何,活著就是幸福。那段歲月我不曾經歷,卻感嘆那個時代的不易。
4.文工團解散的時候,我覺得自己好像參加完軍訓看同學們抱頭痛哭時一樣如坐針氈。一群在文革裡估計就是紅衛兵的人,在永遠虛假的歌舞昇平之後,終於活到了可以緬懷青春的年紀。從這個角度來說,這部電影還真是夠殘酷也夠寫實的了。而很多人不喜歡《芳華》,主要是因為它的緬懷,它的憐憫,都讓我噁心。當然,某個剎那,它喚醒了我的一些集體主義記憶,那個瞬間,我甚至覺得集體主義也有它的美。於是我更噁心了,連自己也一起噁心。
5.令人唏噓的結局,馮導多少想說的話留在畫面之外了,部隊的那段日子也許是馮小剛心中最美好的歲月,文工團女兵也許是他心中永遠的繆斯,這種情懷以及對青春的回想,讓馮小剛拍出了他目前最好的作品。雖然有撕也有懟,但電影花了很多的筆墨展現女兵的美好,包括男兵對於女更衣室、浴室的迤邐幻想,都若有若無的有所表達。而電影更動人的一面,是對於個體在於時代洪流下的堅守與標籤,奮進與無力。女主角苗苗簡直是上天給與馮小剛的無上至寶,那一身的靈性,讓電影達到了形神俱合。
6.總之:全片情緒豐滿,色澤明豔,鏡頭乾淨,故事線也抓人,青春的樣子也描繪的細膩,謝謝馮導。黃軒演的很自然,很正氣,苗苗後段的演繹也好,堅韌勁透出來了,趙立新老師棒。問題不多,幾個新演員的演技還是有部分會出戲的,自衛反擊戰的實戰場面確實是處理粗糙了。戰爭年代本來就沒有權利擁有幸福的人生,美好的青春更是奢求。透過平凡人物投射時代殘酷更加加深了任務命運的悲慘和形象的高大。和逝去的戰友比,還活著就是幸福了,所以劉峰才能笑得出放得下。
你喜歡看《芳華》這部電影嗎?
-
12 # 有幸運天使陪伴
小說《芳華》這本書的很全面,很豐富,它大部分都圍繞著一群年輕人藝術人的芳華來講述故事,時間跨度大,內容豐富到足可以體現出嚴歌苓的功力,當然馮小剛的導演功力十足,從《芳華》這部電影也可以看出。
我是個男孩子,一般不會輕易在看電影的時候崩掉,可今天我看的這部芳華我在電影院崩了三次。我實在體會不到文工團的姐妹情和戰友情有多麼感人,即使當文工團解散時那場散夥飯場景憂傷,悲愴,也沒有惹到我的淚點。我的淚點全都崩到了那在整個電影中經歷最多,體驗最多的何小萍身上。前面的鋪墊大家基本上都可以體會出何小萍的憂慘的生活,受到欺負,排擠的她一直做著她在文工團微小的一分力,直到劉峰離開,她才對這個文工團的戰友們寒了心,自己受到折磨和誤解一直不求道歉,唯獨劉峰被逼著離開,她終於心涼至極,她寧可離開這裡,對政委的下放報以微笑。然後我迎來了我的淚點,她無微不至的照顧著那個十六歲被戰爭摧殘的體無完膚的小戰士,當那個小戰士說出那一句姐姐你一定很漂亮吧,何小萍終於感受到了人的善待,她的確很漂亮,無論外表,還是心靈。第二個淚點是那曲最終的沂蒙頌,那時的她體驗完人間冷暖,戰爭殘酷,生離死別,終於心裡崩掉,成為了精神病人。當那首沂蒙頌響起,她曾經無數次練習過的舞姿出現在臺上,她曾經原以為可以忠此一生,她愛極了舞蹈,她順著舞步推們而出,她找了一片空地,跳起來她最愛的舞蹈,她快樂無比,榮耀無比,那一刻她不再是一個精神病人,她正常的豐富的非常,我崩掉了,那舞姿存在於一個受遍人生冷暖的芳華之女身上,曼妙無比,真是美麗。電影的最後,那副瘡痍無比的相片,彷彿是稍微的彌補了一下當年何小萍被欺負的心靈,最惹人淚點的還是那句何小萍藏了十幾年的話,這裡又可以看出作者或者導演的功力,她沒有說眾所期待的那句我愛你,一句能抱抱我嗎真是可憐至極,她再受不了失落,也再不願意讓劉峰再面對難為情,無奈的事情,於是她暫求一個擁抱,那時,一個可憐的耗盡自己芳華的無辜的人,終於賺足了我的淚點。終於,她迎來了一個長久的擁抱,她感到了無比幸福,她終於在她的人生中感受到了溫暖,滿滿的滿足和幸福洋溢在她受過時間摧殘的臉上。儘管過去,十事九悲,但在那一刻生活中的喜悅無限放大,喚醒了她依舊存在的芳華,她依舊擁有的善良,她終於想起來她是一個漂亮的女孩子了,對!一定很漂亮,十足的芳華少女!
-
13 # 隊長閃開
《芳華》顧名思義芬芳美麗的青春年華。以上世紀70-80年代為背,講述特定年代文藝工作者的理想和追求。整部電影的構思以一群在部隊文工團裡年輕演員,青春Sunny貌美如花。她們起早貪黑刻苦專研業務,友愛互助氣氛和諧。可畫風很快轉換為爭風吃醋、勾心鬥角、爾虞我詐、愚昧狹隘、機關算盡的"宮廷"亂鬥式情感糾葛劇,著實令人大跌眼鏡感嘆此乃"隱退之作"。也難免招致親身經歷者吐槽,此番馮導已經算盤皆輸。馮小剛不是沒研究具劇本,而是表現手法過於浮誇,脫離時代背景用當今人們對愛情三觀認知來生搬硬套,看得我是鬱悶壓抑裡外不是滋味。影片主演們個個閉月羞花沉魚落雁的容顏是很養眼,不難理解為商業運作之範疇,極其不符合時代氣息,既不樸實上進也不接地氣,矯揉做作的表演風格讓人很難與那個年代精神聯絡在一起。縱然兒女情長又何必如此反覆強調?將芳華用這樣的方式表達過於狹隘,影片主要描述幾個人之間相互猜忌、鄙夷、欲擒故縱、欲罷不能、反覆無常、錯綜複雜的情感糾纏,而只用了6分鐘的時間呈現奉獻精神。
這樣的篇幅安排如何體現奉獻無悔的芬芳美麗之青春?沒有時代情懷的電影總是直白地演繹成一場現代思維的愛情故事。馮導退休臨近之際這般敷衍有失操守。
回覆列表
剛看了。拍得好。芳華的年代和我們不遠,為了和平的短暫的戰爭。從70年代末打到八十年代前期。有一大波熱血青年投入到改革開放初期,從戰爭走來,從糾結走來,從疑問走來,從變革走來。中國當時年輕一代的芳華歲月值得當事人回味,值得他們的後代,70後,80後乃至90後瞭解和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