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吱己

    我的意見是:一歲半的寶寶只會說“爸爸”和“媽媽”,或者是簡單的疊詞,屬於正常情況,家長不用過分擔心。

    很多父母會在一歲半左右突然擔憂寶寶的語言能力,那是因為一歲到兩歲之間是寶寶的需要爆發期。寶寶從一歲開始會逐漸學會單個字發音,到一歲半不同的寶寶的語言能力會出現比較明顯的差別。語言發育較快的寶寶一歲半可以較為完整地表達出一句話,當然不是很長的句子,而是例如“媽媽要吃奶”,“不要這個”之類的5%6個字的短句;一般的寶寶這個時候則比較擅長說單個詞語,例如“哥哥,姐姐,不要,是嗎,好啊”之類的,而當家長對他說出一個詞語的時候,他們會興趣盎然地複述一遍;而語言發育較慢的寶寶,可能就只會說“爸爸”“媽媽”,或者是單個字發音。很多時候他們可能想講,但是卻發不出那個音。事實上,除非孩子到這個時候還完全不願意張嘴說話,否則說得快和慢都不需要太緊張,每個孩子的性格和發育順序不一樣。就如同翻身和走路一樣,都是有快有慢的。

    但是除了孩子的天性,我們還應該注意是不是家長的育兒方法或者是家庭環境問題造成了孩子不愛說話的情況。

    請家長自查有沒有以下影響寶寶語言發育的情況:

    1、多語言家庭。如果家庭裡不同的成員說兩種甚至三種語言,會很容易造成寶寶的混淆,造成需要學習速度較一般的孩子慢;

    2、寶寶一歲之後還只喝奶或者吃粥。如果寶寶一歲多了還是以糊狀或者搗爛的食物作為主食,寶寶的嘴巴肌肉缺乏咀嚼鍛鍊,也會造成發音不清的情況;

    3、家長沒有做好正確的示範。如果父母在跟寶寶說話的時候沒有正確地引導,而是跟他說疊詞,網路語等用詞,也會造成他在學習語言期的無所適從。

    那麼,怎麼在語言爆發期正確地引導孩子學習發音呢?

    (1)語境互動法。家長要不斷地選擇各種時機和寶寶進行溝通互動,例如吃飯的時候指著菜問他想要吃哪個啊?或者是出門前寶寶的鞋子在哪裡?雖然他可能只會用身體語言回覆你,但是這能讓他意識到這是語言,也能讓他儘快地和你們產生語言互動;

    (2)故事複述法。我們在英語口語的時候都會知道,如通常老師會讓我們用英語去複述自己經歷過的一件事,在複述的過程中就是我們大腦對語言組織重構的過程,有利於我們語言邏輯的生成。所以睡前跟寶寶叨叨今天發生的事情或者講故事,或者購買一些有趣的繪本跟他講解,有助於他語言架構的形成;(3)單一母語法。如果是多語言家庭,建議不要對寶寶說超過三種語言,如果避免不了。選擇兩種語言和寶寶溝通,而一定要有其中一種是主要母語,佔寶寶聽到詞彙的70%以上,以免他產生混淆。混淆的情況下雖然寶寶在成長過程中終究會學會說話,但是容易發音不清,長大後也難以糾正。

    以上,就是我的意見。而綜合家庭和寶寶的情況,家長應該多點耐心去引導,寶寶學說話的過程是一段有趣且讓人備感幸福的時光哦,好好珍惜。

  • 2 # 記憶裡的九月

    這是正常範圍內,不用擔心哦。

    每個孩子都有個體差異,發育程度都不太一樣。不要乾著急。

    就像每朵花兒的開花時間都不同一樣。

    為了讓孩子更順利掌握日常用語。可以採取以下措施:

    一、買些有聲的玩具,比如小米兔之類的,能夠說故事的。在孩子吃飯的時候,或者玩耍的時候,當背景音樂。

    二、平時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多與孩子互動。比如讓孩子拿毛巾,可以慢慢地對孩子說。如果孩子有反饋或者模仿,我們就再說一次。

    三、多帶孩子去超市、公園等好玩的地方。可以看著實物,邊教給寶寶,將這些物品的名稱說給寶寶聽。

    孩子的語言發育會有一個量變引起質變的過程,過幾個月,他會突然變成一個小話嘮。

  • 3 # 宸寶媽媽帶娃日記

    語言表達是學習一切的基礎!

    有人說:孩子大了自然就會說話,現在他還小,聽不懂的,教了也沒用。這話既對又不對,孩子的語言確實是自發的,但這是基於孩子處於豐富的語言環境中而言的。如果環境中缺乏語言,即使孩子經歷了敏感期,也不會開口說話,如叢林之子,狼孩等。

    按照語言發展階段的劃分,一歲到一歲6個月會開始使用名詞,一歲六個月到一歲9個月會說幾個片語,一歲到兩歲之間這一階段是學習需要積極性最高的時期家長要學會去引導孩子學習,發現語言的趣味性。

    家長可以帶孩子學習一些兒童歌謠,在孩子精神狀態良好的情況下,家長配合表情、動作,教孩子唱兒歌或背童謠,這些都比較有節奏感,寶寶的情緒容易被調動起來。

    玩接龍游戲,針對孩子熟悉的圖畫故事,家長有意識地在關鍵的情節處停下來,或者觀察孩子的神態,在他特別感興趣的地方反覆閱讀,是他印象深刻,在下次重讀這個故事的時候,可以讓孩子試著講下去。

    指五官遊戲,家長和孩子互相指認五官,看孩子能否熟知五官的位置和名稱,鼓勵孩子自己說出來,指出來,鍛鍊心、眼、手、耳的協調。

    你問我答,等孩子積累了一定的詞彙量以後,家長就可以和孩子展開互動,可以用到一些繪本,家長問孩子答這樣的方式激發孩子模仿語言的興趣。

    情景再現,讓孩子用自己的語言來複述自己一天所做的事情或者外出遊玩的經歷,尊重孩子的語言表達,多去鼓勵孩子,肯定孩子,讓孩子享受語言表達的樂趣。

    孩子學習語言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家長需要多引導,當然每個孩子也存在差異,也不必太過心急。我兒子也快十四個月了,還不會有意識地叫爸爸媽媽,但是如果喊他的名字,他會愛的答應一聲,我也一直在引導他,慢慢來吧!

  • 4 # 奶爸談育兒

    這位媽媽提的“如何引導寶寶說話”,簡單來說就是對寶寶語言、行為、理解等進行引導。下面奶爸就通俗易懂的按照一定的方式和順序分解成一系列的較小的步驟來和大家共享。

    一. 指認物品

    1.前期儘量只教名詞 ,先從孩子感興趣的物品開始,如:汽車、娃娃、糖;並讓孩子進行指認,建議買一些圖片,配合訓練。

    2.孩子能記住一些名詞後,在名詞前加一個動作或形容詞,如:吃糖,玩汽車,抱娃娃;

    3.再將詞擴充為句子,如:我要吃糖,我要玩汽車

    4.如果孩子能說,但在運用上有錯誤,在孩子表達的時候,要給適當的提示、輔助,提高孩子說話的興趣。

    二.擴充套件訓練

    例如:“把桌子上的蘋果給爸爸”這句話,雖然我們家長看起來只是一句簡單的話,但對於剛剛學習說話的寶Bora說,就要分解成多個小步驟:

    1.先讓寶寶認識蘋果、桌子;

    2.在發出這個指令時,要邊說邊指,即:先指蘋果再指自己,

    3寶寶完成後,要誇獎鼓勵,然後再將這個過程進行擴充套件,如:把蘋果放回桌子,完成一個反方向指令;蘋果在桌子下面,讓孩子對上下方位空間進行理解。

    下面奶爸還要說的兩個方面,家長們一定要注意。

    一.減少代勞:我們常常會看到這樣的家長,如:你渴了吧,我去給你拿水,並把水遞到寶寶嘴邊,整個過程,家長全部代勞,寶寶不需說一句話。你把該說的說完了,該做的做完了,寶寶被伺候地好好的,他還費勁說什麼話呢! 所以,家長要注意,要給寶寶表達的機會,也就是裝糊塗,對於寶寶的要求不要馬上滿足,必須要他說出來!

    二.循序漸進:這就好比一個孩子只有先經歷爬才能學走路,跳過了爬的過程,缺失了接觸地面學習“掌握身體平衡”的過程,這對孩子的長期發展是有害的。所以,寶寶學習說話的過程要循序漸進,在心理學上有個名詞:目標設定理論,即:每個任務目標設定,他只要稍加努力就能達到,而不能設定過高,寶寶完不成,心理受挫,影響表達興趣!

  • 5 # 龍城睿睿媽

    根據樓主提供的有效資訊看,寶寶發育是正常的,每個寶寶都有著自己的發育特點,不能相互去比較,正常情況下男寶寶普遍比女寶寶說話要晚一些,但什麼都是有特殊例子的;大運動發展好的寶寶,在語言這方面發育會較晚一些……只要寶寶生長髮育都正常,說話是遲早的事情,不需要過度擔心。

    我自己的孩子是男寶,他說話屬於相對較晚的,2歲以前只說疊詞,爸爸媽媽之類的,其他都不會說,他屬於大運動發育很好的孩子,從生下來開始所有的大運動發育都是順其自然的比同齡寶寶提早會,我也看過很多相關的資訊,孩子3-4歲以後開始說話的也有很多,我並沒有過度擔心,順應我兒子的自然成長,2歲3個月開始,他突然開始會說很多詞,短的句子也會說了。

    導致寶寶說話遲的原因有哪些?

    1、家裡人造成的語言荒

    家裡人為寶寶承包了一切,讓寶寶不用說話,都能夠得到自己所需,造成了寶寶語言荒。

    2、對寶寶批評和責備

    學說話期間,家裡人批評寶寶說話不好或者強行糾正寶寶的語言錯誤,讓寶寶有壓力,傷了自尊心,寶寶會害怕表達。

    3、家裡語言環境較為混亂

    如果家裡人口多,帶寶寶的人不是固定的,每個人使用的語言不一致,寶寶在模仿和學習的過程中,語言環境的混亂,並不能很好學習一種語言,導致說話遲緩。

    4、生活中缺乏語言學習物件

    帶寶寶的家長比較沉默寡言,或者家裡的其他成員不愛說話,在寶寶學說話期間,是需要一個可以交流和模仿的物件。

    5、大人說話給予的環境

    家裡人說話的語速快,句子長,帶口音方言等,這些使得寶寶難以模仿。

    6、寶寶看電視的時間太長

    現在電子產品很早的出現在寶寶的生活環境裡,寶寶長時間的觀看動畫片等造成寶寶語言發育遲緩。

    引導寶寶說話的誤區有哪些?

    1、語言過分幼兒化

    隨著寶寶月齡的增大,語言能力的發展發生變化,家長要儘量少使用這類疊詞(吃飯飯、開車車等),儘量多的選擇使用一些成人化的語言,促進寶寶語言的進一步發展。

    2、總是及時滿足幼兒的需要

    很多父母經常性不等孩子說就快速地去滿足寶寶的需要,連寶寶手指頭指哪裡都明白意思去拿去做,這樣剝奪了寶寶自己張口說出需要的機會,進而使孩子錯失了進行語言學習和練習的機會。

    3、孩子的不正確發音將錯就錯

    因為寶寶的月齡小,他們的聽覺和發音器官發育不完善,所以對聲音的分辨能力和發聲的調節能力都比較弱,在說話的時候難免會發生錯誤,在這種情況下大部分家長不去糾正寶寶的錯誤發音,有的還會跟著寶寶這樣發音,這樣寶寶會得到錯誤的強化,進而將錯誤的發音保留下來,這是不利於寶寶正確說話的培養。

    如何正確的引導寶寶說話?

    1、增加與寶寶的交流機會,耐心傾聽寶寶說話,多稱讚和鼓勵寶寶說話

    2、在寶寶出生後,家人儘量選擇一種固定的語言進行交流

    3、對年齡較小的寶寶,從簡單的日常用語開始,讓寶寶一點點慢慢來,選擇面前生動的事物和環境,引導寶寶跟著念,並進行多次重複

    4、當寶寶咿咿呀呀對著某一樣事物,卻表達不出正確意思的時候,家長可以適當地幫助寶寶轉換成清晰的表達

    5、給寶寶睡前講故事,平時多播放兒童歌曲,讓寶寶接受來自多方面的語言輸入

    6、讓寶寶學著去複述故事,學會一些簡單的兒童歌曲或分享今日經歷的小趣事給家長們聽

    7、寶寶可以簡單的說話以後,可以嘗試和寶寶玩一些詞語接龍、角色扮演等等的益智遊戲

    不要太過於心急,每個寶寶都是獨一無二的,他們的發育也都全然不同,所以我們家長做好我們的教育,其他的順應寶寶自己的發展就是對他們最好的尊重和幫助。

  • 6 # 育兒有故事

    1、一週歲半的寶寶只會喊爸爸媽媽正常嗎?

    謝謝邀請。一週歲半的寶寶只會喊爸爸媽媽我認為是正常的。我家2個女兒,大寶在2歲時能夠進行一般的口語交流,還會唱幾首兒歌。但二寶到2歲時語言能力就比她姐姐差了許多。

    個體因素、成長環境對寶寶的語言發展具有重要影響,不能因為看到別人家孩子一歲半已經語言非常好,就認為不正常。

    一週歲半的寶寶只會喊爸爸媽媽,其實身邊有許多這種寶寶,我有個侄子,一歲半也只會喊爸爸媽媽,到現在8歲,孩子的語言能力、其它表現均不比其它孩子差。

    2、如何引導寶寶說話?(1)創造良好的語言環境

    其實這個很簡單,就是跟寶寶多說,不厭其煩的多跟寶寶說話。我家大寶出生後,由於我只帶一個孩子,沒事的時候講大寶講講話,哄哄她,當大寶開始能夠說話的時候便慢慢的引導。我家二寶出生後,我一個人帶兩個孩子,根本就沒時間、沒精力跟二寶多講話、哄她、逗她,我認為也是導致二寶的語言發展要比大寶慢的原因。

    培養寶寶說話,最好情景化,即在具體的情景中引導寶寶,這樣可加深對寶寶的理解與記憶。如寶寶吃飯的時候,可以教“吃”,寶寶便能夠理解這種行為表示“吃”,然後再教“吃飯”,諸如此類。

    (2)引導寶寶說話必須循序漸進

    首先從一個字開始,再一個詞,再慢慢的短句、長句。例如桌子上擺了香蕉,寶寶想吃香蕉,可以引導寶寶:“寶貝您想幹什麼?”,通常寶寶會指著香蕉,如果大寶或者寶爸在身邊,我就跟他們講“吃香蕉”,然後他們就給我一根香蕉,多試幾次,寶寶看看只要說“吃香蕉”便有得吃,便會吞吞吐吐的說“吃”、“香蕉”之類的話語,此時便可以給寶寶一根香蕉。

    平時在生活場景中,可以利用實物慢慢地引導孩子說話,如“床”、“電視”、“沙發”等等,寶寶講得不準確沒關係,慢慢的再糾正發音。像我家二寶,教她“衣櫃”,起初叫成“屋櫃”,糾正了好多次。

    寶寶會說一些字、詞的時候,便慢慢地引導說一些短句,如“吃香蕉”,然後可以再慢慢地教長句。

    (3)抓住引導寶寶說話的時機

    生活中發現很多寶爸、寶媽在有些情境中明顯可以讓孩子自己表達,但是寶爸、寶媽在寶寶的一個簡單的動作後,便把事情給做了,這樣無法引導孩子說話。因此,在生活中一定要抓住時機,積極的鼓勵孩子進行表達,即使說出一個字、一個詞也是好事。如寶寶想吃香蕉,寶寶在已能夠說出“吃”、“香蕉”這些字、詞的情況下,一定要讓寶寶說出這些字、詞才給寶寶吃,這樣才能夠激勵寶寶敢於說話。

    總結

    一週歲半的寶寶只會喊爸爸媽媽我認為是正常的,並不需要著急。引導寶寶說話過程中必須創造良好的語言環境、抓住時機,並且要循序漸進。當然,引導寶寶說話,寶爸、寶媽還必須要有耐心、恆心,慢慢地會有驚喜。

  • 7 # 二胎寶媽談育兒

    語言是人類特有的高階神經活動,用以表達思維、觀念等心理過程,與智慧關係密切。正常小兒天生具備發展語言技能的機智和潛能,但是必須要提供適當的環境與條件,如要與周圍人群進行語言交流,其語言能力才能得以發展。

    一歲半的寶寶只會喊爸爸媽媽正常嗎?應該如何引導寶寶說話?

    對於一歲半的孩子只會喊爸爸媽媽,應該說孩子語言表達能力是有的,沒有器質性病變的可能性。

    只是,有可能孩子缺乏與人溝通的環境,說話機會少或者是不愛說話 ,所以說的詞語也就有限。

    2歲左右的孩子是語言能力高度發育的時期,有可能今天還只會叫爸爸媽媽,過兩天就會說幾個新詞,慢慢的就會說些簡單句子。但這些都是與家長教育和關注度有關。

    要想讓孩子語言發育的更好,家長應該多與孩子交流溝通,即使孩子不會說這些詞語,但寶寶的模仿能力超強,他會透過家長的嘴型跟著學,長此以往,孩子就會更容易學會說話。

    其次,家長應該多帶孩子出去與其它小朋友玩耍,孩子在與其它小朋友玩耍過程中也會學到語言交流和溝通技巧,對孩子語言表達能力也是很有幫助。

    再則,家長在睡前為寶寶閱讀睡前故事,有助於寶寶語感的培養,對說話也是很有用的。

    注意:家長在關注孩子說話的過程中千萬不要打擊孩子說話的積極性,即使孩子說話不清楚或者是發音不對也不要取笑或者是過分糾正,只用自己把正確的發育說給孩子聽就行,至於孩子此時能不能改正過來都沒關係。

    所以,要想讓正常寶寶早說話,語言表達能力強,家長應該為孩子創造合適的語境,多交流,多陪孩子說話,讓孩子在輕鬆的環境下自然說話最好!

  • 8 # 全職寶媽小包

    一歲半寶寶只會喊爸爸媽媽是正常的。我家二寶也是兩歲才會自己說話,兩歲之前都是隻喊爸爸媽媽。應該如何引導寶寶說話?我給你分享下我怎麼引導我家二寶說話的。

    1.聽兒歌。二寶從幾個月開始就一直給他放兒歌聽了,所以他雖然不會說話但是會唱兒歌,只要音樂響起他就知道是哪首兒歌了,而且他也還不能唱清楚字,但是能唱對調調,只要能發音就不用擔心語言表達能力有障礙。

    2.多交流。就算他不會說話也要跟他說,比如吃飯的時候,跟他吃“吃飯,碗,勺子,菜……”沒做一件事都要跟他說,說多了他就會自己跟你說了。他想做什麼之前引導他說話,不說就不能馬上滿足他。

    3.多跟別人接觸。我家有大寶,大寶說什麼二寶也跟著說,跟著做。大寶上幼兒園的時候,我就帶他出去玩,去跟別的小朋友玩,別的小朋友會說話了他想跟別人玩或者想玩別人的玩具慢慢他就會開口說了。

    4.看益智類動畫片。像很多動畫片可以給寶寶看一些,寶寶感興趣他會跟著裡面的動畫人物說話的如:巧虎,汪汪隊立大功,超級飛俠……這些都可以給寶寶看的。

    引導寶寶說話就是一直在跟他交流,給他創造一個說話的環境。我家二寶以前真的怎麼教都不說的,兩歲以後他就自己說出來了,而且現在就是個小話嘮,出去外面玩也是跟別人說個不停,但是咬字還不是很清楚,只有我能聽懂,別人聽不懂他說的話。

  • 9 # Ailsa麻麻

    一歲半寶寶只會喊爸爸媽媽,這很正常的,家長不需要著急。

    如果兩歲了,還不會說,可以到醫院檢查下,是否有病理性原因。

    我女兒20個月之前,除了爸爸媽媽奶奶等稱呼,其他東西都“啊”,差不多20個多月,開始爆發性的說話,慢慢的幾個字幾句話都會說了。

    如何引導孩子說話?一、陪伴者多和孩子說話

    很多人都以為,寶寶這麼小,說話也聽不懂,就懶得和寶寶說話。其實,任何語言都是需要浸潤式環境,即日常生活,而不是突然習得的。

    特別是老年人帶孩子,很少和孩子交流。像我婆婆看我女兒的時候,基本上就自己坐在那裡,看著她玩。

    所以說,陪伴者要多和寶寶溝通,無論什麼都可以說“這是電視,這是書,這是汽車,小鳥在天上飛……”

    不要總覺得孩子小,其實孩子有著我們想象不到的記憶力和觀察力。

    二、不要打斷孩子,鼓勵孩子表達

    有的家長太瞭解孩子了,孩子想要什麼,啊一下就能明白,不需要說話,就把事辦了。長此以往,孩子就知道:我不需要說話,媽媽就知道我要什麼,那還學說話幹嘛。

    當孩子說不出來的時候,可以適當引導一下“寶貝想要什麼?你想吃什麼?”,如果孩子實在不會說,也別太勉強,以免打擊自信心。

    三、多給孩子講故事,讀繪本

    閱讀的重要性,相信大家都明白,我就不贅述了。給孩子養成閱讀習慣的同時豐富孩子的詞彙儲備。

    繪本有著精美的圖片和有趣的故事,更容易吸引孩子。可以挑選孩子感興趣的型別書,這樣更容易吸引孩子。

    同時,親子共讀也能增進親子感情,特別推薦睡前爸爸讀繪本,告別“喪偶式育兒”。

    四、正確的語言

    這包括兩個方面

    1.家庭主要是普通話還是方言,通常語言混雜的家庭,寶寶說話會比較晚。

    我家在孩子面前通常說普通話,但因為英語啟蒙的早,所以孩子開口稍微有點晚,但現在說話自己能分得清英文中文,中文掌握的更好。

    2.“車車、飯飯”類似的字眼是否常說,說話就要說正確的話,不要用“嬰語”。

    五、耐心

    一歲半,孩子不說話,說明還沒到他想開口的時候,家長要做的就是耐心引導,千萬不要因為孩子不說話,就逼迫他,甚至打罵發脾氣。這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一昧的強迫,可能會弄巧成拙。

    沒有孩子以前,我算是比較沉默寡言的一個人,我外婆常說我是“小悶頭狗”,就是說我不說話。

    有了女兒後,這兩年說的話比我前20年說的話都要多了。

    所以說,家長要適當的囉嗦點。我女兒現在兩歲七個月,長句子、唱歌、背詩都沒問題,特會說話。

  • 10 # Victoria女性力量

    應該還算正常吧!如果孩子一直爺爺奶奶帶,或者比較內向的人帶,就是會說話發育晚,我們家我陪伴了八個月送回老家,我記得她當時四個月左右就開始呀呀伊語,可是由於到老家之後,父母不講普通話,她的語言能力就開始迷糊,心裡明白,但是說不出來。等慢慢地她熟悉了才開始說話,所以她說話很晚,但是現在是小話嘮。

    建議改變環境,從源頭找出原因,然後讓孩子開始說話,如果確定不是醫院可以解決的問題的話。

    希望對您有幫助!

  • 11 # 嘟媽貝貝

    1歲半寶寶只會喊爸爸媽媽正常嗎?應該怎樣去引導寶寶說話呢?

    家有兩寶,記得我家大寶那會兒第一次開口喊的是媽媽,那時的她已經11個多月了,叫了幾次之後是突然間的再也不叫媽媽了,中間只會說一些簡短的字如不、把,然後就是各種我聽不懂的“嬰語”,待到她再次開口喊人時已經是1歲快3個月了,也是“媽媽媽媽”的叫個不停,再到快1歲半時才開始會喊“爸爸”。 而反觀我家二寶許是因為姐姐一直教的緣故吧,大概在她9個多月時,就突然有一天發現她好像是在喊姐姐,起初也聽不大清楚就感覺是這個音兒,沒過幾天是越喊越清楚了,成天就“姐姐姐姐”的。後來10個多月時就開始會喊爸爸了,再後來是媽媽,再到11個月時就會喊爺爺了。目前已經1歲零1個多月了,已經會喊爸爸、媽媽、姐姐、爺爺了,偶爾也會像是在喊奶奶,反正就聽著是這麼個音兒,但大多數時候都是爺爺爸爸的喊個不停。 對於1歲半的寶寶還只會喊爸爸媽媽的這種情況我個人覺得當然是正常的,就像我家大寶一樣,但也可能就說有的寶寶1歲半時就已經會說很多了,就像我家還才1歲多一點兒的二寶會說的詞兒可比姐姐那時候多的多,除了與寶寶自身因素有關以外,我想更多的則可能是因為引導的關係吧!那麼該怎樣去引導寶寶說話呢? 1、創造豐富的語言環境。

    對於一個聽與發音器官都健全的寶Bora說,當他們處在一個有豐富語言交流的環境中時就會情不自禁地想要去學習去模仿,因此擁有一個豐富的語言環境對寶寶的語言練習是大有幫助的。 2、從身邊熟悉的事物入手,以實物引導寶寶學說話。

    因寶寶的腦力和接受能力有限,因此在引導寶寶學說話時應從最簡單的一個字和身邊熟悉的事物開始,如稱呼: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五官:眼睛、嘴巴、鼻子。肢體:手和腳等等,總之就是平時在家裡應多以實物引導寶寶學說話。 3、透過遊戲的方式,讓寶寶學習和模仿。

    寶寶天生就喜歡遊戲,還愛模仿別人,因此多與寶寶進行遊戲互動,他們可是能從中學到不少東西哦!另為了幫助寶寶建立良好的語言能力,家長們在教的時候一定要慢且清楚,並不斷重複,這樣會使得寶寶產生髮音的興趣,而且在不斷的重複中寶寶才能有更多的機會去觀察大人的口型並學到發音的技巧。 4、鼓勵發音。

    適時的引導寶寶,讓他們產生想要發音的慾望,並適當的給予他們鼓勵,讓他們嘗試慢慢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如當寶寶想要某個玩具時,可以試著引導讓他說出自己想要哪一個。這樣可以讓他們多說話、多表達,對他們的語言發展是有好處的。但切記在寶寶說話時不要打岔,讓他把話說完,即使說不清楚,也要讓他自己勇敢的說出來,在他們說完後還應及時的給予鼓勵和表揚。 5、採用讀讀說說的方式促進寶寶的語言發育。 平時多給寶寶唱唱兒歌、講講故事,這樣對他們的語言發育也是大有好處的哦!

  • 12 # 塵世雜談DQ

    我們整個氛圍都講究快,其實在孩子自然成長方面,慢點也無所謂。

    快點說話,快點吃,快點走,快點做作業,快點這快點那,這一切都是焦慮所致,庸人自擾。

    人生是長跑,一些天才不也是在小時候讓人認為是笨蛋嗎。我們的教育總體來說導致了孩子的後勁不足啊!因為都太快了,孩子煩了,累了 。

    我們的孩子,小學初中高中讀下來,好多都已經心累如30歲的人。所以一到大學就放鬆了,混個幾年,拿個文憑。然後呢?然後社會會給他們懲罰。

    國外的教育好的地方就是前期很慢,盡情玩耍,盡情揮灑個人的性格,因為無論大人怎麼講,孩子誰也不知道學習是為了什麼,大人講的一切都離他們太遠了。而他們進入大學,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想幹什麼,為什麼選擇自己的專業後自然會倍加努力地學習和社會實踐,也就自然而然的能與進入社會後的生活接軌了。

    回到這個問題本身,孩子說話晚沒什麼不好的,不要去比較,要相信每一個孩子都是天才。說話晚,那就跟大人的語言交流晚點開始,可是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察言觀色,思考以及肢體語言的表達能力也大大地增強了,相比那些說話早的孩子而言,他們這方面的優勢也是巨大的。

    我的孩子在上小學,我發現男孩子普遍比女孩子慢。這就是男女發育特點不同導致的,而不能說男孩子就不如女孩子。

    所以,慢一點,有什麼關係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孩子的牙齒長得比較緩慢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