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阿斌小戈戈

    孩子有身體上的病症往往還能在正常生活中看出來,但是心理的病症卻不容易治療,如果在幼時患上了自閉症或者其他病症,往往會影響孩子整個人生,那麼語言發育遲緩是自閉症嗎?

    自閉症其實是一種神經系統方面的疾病,會導致孩子的社交、溝通產生困難,但是孩子也容易專注在某種喜歡的事物上。如果能解決孩子的難溝通、行為異常的問題,自閉症還是能慢慢治療和恢復的。但是語言發育遲緩可能是自閉症的一種表現,而並不意味著一定是自閉症。

    因為有的自閉症孩子確實會有語言、認知方面的遲緩和困難,但是也有語言發育遲緩的孩子在後續成長時成功改善,並沒有出現自閉症的病症。所以具體是自閉症還是單純的語言發育問題,還需要更加仔細的確認。語言學習遲緩屬於孩子學習能力方面的問題,影響發育的情況不能和自閉症歸為一類。

    幼兒出現語言發育異常的原因很多,這種情況和孩子的營養攝入、家庭環境等有明顯的關係,一般出現這種病症的年齡都在3到5歲左右,只要語言能力有六個月以上的偏差都屬於嚴重的情況,需要做具體的檢查,判斷孩子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

    再跟你分享一下我家寶寶的識字經驗,我家孩子3歲開始我就和他一起看書,但不會動的書籍我家孩子不是很喜歡,後來我開始尋找動畫類的教育材料,前後使用過多款早教類的應用,普遍存在廣告頻繁、在未知孩子學習效果的時候就開始收費,直到我發現了【貓小帥識字】應用可積累識字量,養成閱讀好習慣,快速適應幼小銜接。

  • 2 # 土匪頭子愛美人

    語言發育遲緩和自閉都是屬於兒童發育不良行為疾病,一般兒童在3歲基本可以正常表達自己的想法了,可以有6個月左右的差異,如果超出這個界限,那麼就是存在兒童發育疾病了。但是,語言發育遲緩和自閉是有本質上的區別的。首先,從發病年齡上講,語言發育遲緩大都發生在5歲以下的兒童身上,即學前兒童,他們在正常能夠說話的年齡,仍舊不能正常表達自己的思想,則屬於語言發育緩慢。而自閉則大部分發生在學齡兒童身上。自閉症患者時常一個人待著,不願與人交流,面對身邊的人和事表現出冷漠的態度,不合群。一個是不會說,一個是不想說。其次,從症狀表現上講,語言發育緩慢主要針對語言障礙,不能自由交流,患者在其它方面皆屬正常。自閉症患者則是能夠交流,但是不主動去交流,情緒易急躁。有戀舊情節,如果自己很喜歡的一件物品被損壞,則會很難過,沉迷其中,難以走出這個心理陰影。再次,從治療上講,語言發育遲緩相對自閉症而言,治療時間少,且見效快,自閉症除了用藥療,還需要家長及學校老師多多配合,讓兒童早日走出自己的小天地,走向校園,走向社會。最後附上一個簡單的測試,幫家長初步判斷孩子是自閉症還是語言發育遲緩,僅做參考,如發現孩子有異常行為,請家長儘快去醫院確診。爹媽們在家可以測試一下!看孩子是否有這些症狀?有語言障礙:1、不愛說話或不會說話。2、說話咬字不清、喜歡鸚鵡學舌、單個字詞重複不會使用完整句子。3、不會主動提問,一般都是被動回答。4、問他問題時多半答非所問,或者喜歡重複對方的提問。交流障礙:1、與其他人較少有眼神、表情交流,強迫他與之對視時,眼神變的飄忽不定。2、喜歡單獨玩耍,不受參與集體遊戲活動。3、沒有依戀行為,不喜歡與大人有肢體接觸有刻板行為:1、出門後回家時,會說固定的話,做固定的動作,喜歡自言細語。2、走路喜歡墊腳尖,愛玩自己的手指或拍手、跺腳、身體前後搖晃、原地轉圈等。3、不正常的特別喜歡某一物件(喜歡看轉動電風扇、輪子、瓶蓋)。4、對待玩具有固定的擺放位置,一旦移位會立即將之擺回原位。5、有些患兒特別喜歡看廣告、天氣預報一類的,對數字、日期敏感。

  • 3 # 一笑傾人城

    我也是一名寶媽,在孩子語言發展階段也曾經焦慮過。現在寶寶2歲半,已經能進行基本的溝通了!他說是從28個月才開始說其他的詞,之前只會說爸爸媽媽,而且媽媽是24個月才開始叫的。

    首先不知道您的孩子多大!如果超過30個月那就應該就醫,聽從醫生的指導和治療。

    其次,在平時應注意觀察孩子,他能不能和別人進行眼神交流,是不是能聽懂指令做事情,自理能力如何,只要是大小便的控制情況或者能夠在大小便的時候尋求幫助。如果這些情況都很好,那就沒有多大的問題,可以去醫院做個測試,看看去哪方面差一些,加強下訓練,多和他說,或者可以送去幼兒園,語言環境也很重要。

    如果不能對視,不能聽指令做事,連爸爸媽媽也不叫,建議去醫院排查是不是自閉症。自閉症還是今早干預比較好。但現在關於自閉症的誤診率還是很高,所以還是不要儘早給寶寶貼上自閉症的標籤。

    家長還是要細心觀察,可以在找一下月齡發育標準情況,根據寶寶的情況對比一下,做到心中有數。現在單純的寶寶語言發育遲緩的很多,所以家長還是不要太過於焦慮,在家要和寶寶多溝通,不要看電視手機等電子產品。多和同齡的小朋友一起玩,也有助於寶寶的語言發展。

  • 4 # SUM電影

    孩子不說話不一定就是自閉症。因為語言發育遲緩,聽力障礙,智力障礙甚至缺少必要的語言刺激都有可能讓孩子“不說話”。

    自閉症的核心表現是孩子的社交障礙,即由孩子社會交際障礙所引起的語言方面的障礙,有的自閉症孩子話還非常多,但是大多沒有互動和交流的作用,比如“鸚鵡學舌”,比如“回聲語言”等。

    一般來講,語言發育遲緩的現象,在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齡,加上家長的干預和引導,大多數都能恢復到正常。但是自閉症的干預則需要一生的時間來做。兩者是有本質的區別的。

    如果你的孩子只是不說話,但是其他方面都沒有問題,比如他有和小夥伴們分享和活動的興趣,有對家人的依戀和雙向交流配合的動作,以及具有聽取指令,模仿能力等,那麼孩子就不是自閉症,只是語言發育遲緩或者聽力智力等方面的問題。

    如果孩子除了溝通障礙之外,還對家長和朋友說的話充耳不聞,自己一個人做一個人的事,不懂得合作,不懂得分享;同時還有重複和刻板的興趣和行為,比如孩子不喜歡家裡的玩具,卻對一些“瓶瓶罐罐”或者是旋轉的東西非常的感興趣,一玩就是好幾個小時;有的孩子每天在固定的時間做固定的事,吃同一樣食物。這種情況就要引起家長的高度重視了!儘快去醫院!

  • 5 # 大賽爸爸說

    孩子不說話不一定就是自閉症,而自閉症的孩子也不是不說話,這個問題不能一概而論。我們說語言發育障礙只是自閉症的表現之一,還有很多其他的表現如社交障礙、行為刻板、特殊喜好等等,而每一個自閉症孩子的表現都不盡相同,又有其普遍存在的共性特徵,這就是自閉症最難解決的問題。

    有一些孩子的確是因為各種原因導致的發育遲緩,造成至少一種現象讓我們覺得很像自閉症。但是兩者之間卻有本質的區別。

    首先,語言的理解能力不一樣。正常的孩子即使語言沒有出來,但是卻能夠理解大人說話的意思,雖然不說,卻什麼都懂。而自閉症的孩子往往是單向的語言,自己不會說,或者也可以說一些,但是別人說什麼聽不懂,語言理解能力差。

    其次,與人眼神的交流不一樣。眼為心之苗,正常的孩子都會用眼晴說話,與人用眼神交流或凝視著對方,會不會用眼晴是一個重要的指標。而自閉症孩子從不與人對視或刻意躲過其他人的對視,及使有說話和互動也是不看對方的。

    再次,與人之間的關係不一樣。普通孩子會非常熱衷於與人交往,玩耍以及打鬧,會纏著人,而自閉的孩子會自顧自的玩,不會主動找其他人一起玩。別人來找他一起玩,他也不知道如何面對和接受。

    最後,透過干預後狀態不一樣。發育遲緩的孩子在接受營養調理及干預訓練後會明顯進步並很快掌握了語言及社交能力,智力發育也會不斷提高,而自閉的孩子往往長時間的訓練也難以有效的進步或非常緩慢。

    總之,是不是自閉症需要及時和專業的評估結果,家長們在2-3歲左右一定要注意觀察孩子的情況,學會如何識別自閉症,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識和方法,是完全可以做到及時發現的。

  • 6 # 果粒橙573

    語言發育遲緩只是在語言理解能力上以及溝通能力上落後,而自閉症患兒不僅是語言障礙,還封閉自我,缺乏眼神交流。

  • 7 # 天天陪伴

    曾經因為孩子遲遲不說話過分焦慮,去當地醫院體檢時被診斷為了自閉症,後來去了大醫院得知是誤診,其實心裡還是疑慮的,因為孩子不說話是事實,於是對這一塊內容做了一些瞭解。

    所以想告訴題主的是,如果僅僅是不說話,千萬不要把孩子往自閉症方面去想,可能只是語言發育遲緩。這在臨床上分為兩種,即表達性語言障礙和感受性語言障礙。前者能理解語言,但不能表達,後者對語言的理解和表達均受限制。但這樣的症狀,隨著年齡的增長,在父母的悉心陪伴之下,會逐漸好轉的。

    而自閉症的治癒就沒那邊容易了,作為廣泛性發育障礙中的一種,自閉症的孩子不是不說話,而是和你無法交流,沒有眼神的對視。此外還伴隨著漠視情感、刻板行為以及興趣範圍侷限等。

    當然能理解家長焦慮的心情,同年齡的孩子都能背詩了,自家孩子連爸爸媽媽都喊不好,也曾為此焦慮,也曾徹夜無眠地擔心,但每個孩子的成長都有自己的節奏。

    如果只是孩子不說話,其他一切正常,有對視,也能聽懂家長的話,沒有奇怪的舉動,家長有理由樂觀一點,再等等孩子,用心陪伴每一個當下才最重要。

  • 8 # 陽光語言矯正師

    一位母親感慨:“我女兒從小就經常發呆,不愛說話,去檢查,說是自閉症、自閉傾向、自閉譜系等,輾轉了國內多地,三年了,都應該上小學了,卻還在治療、訓練,收效甚微。每天孩子都在長大,心裡壓力越來越大,孩子的未來可怎麼辦?有時候總覺得孩子的眼神和語言,和正常孩子一樣,我一直懷疑我女兒不是自閉症······”

    自閉症和語言發育遲緩都是兒童發育期的不良行為病徵。但是語言發育遲緩和自閉症是有區別的,而且是本質的區別,千萬不能因為表象去模糊混淆。

    區別

    自閉症是一種腦發育性病症,是神經系統方面的問題。社會交往障礙、溝通交流障礙、重複刻板行為是自閉症臨床表現的三大核心症狀。大部分自閉症孩子會有語言、認知、情緒、行為等異於常人的表現。自閉症的病因很難確定,屬於醫學類的高階難題。據統計,2/3的自閉症幼兒出現病症的高峰都是在三歲之前,所以要注意,一般三歲前自閉症都有跡象可尋。

    語言發育遲緩是指幼兒語言學習能力、表達能力落後於同齡兒童正常發育水平的表現。語言發育遲緩與體格發育落後、運動發育落後、智力發育落後、心理發展落後等,都屬於幼兒發育類問題,能夠影響發育異常的原因很多,多數原因已經被證實。語言發育遲緩的出現,一般出現時間不定,但在語言發育的高峰3-5歲期間,表現特別明顯,一般超過6個月以上的語言能力差異,就需要特別關注了。

    表現對比

    發育遲緩的幼兒,到了正常講話的時期,仍舊不能正常表達自己,達不到溝通交流的目的。而自閉症孩子是封閉自己,不願意與人交流,因為不願主動表達,口語也比較落後,但他們的區別在於一個不會說,一個不想說。

    很多語言發育遲緩的孩子可能都伴有智力發育遲緩,對孩子的認知發展影響很大。但是在自閉症兒童中,智力水平表現則很不一致,多數可能會有不同智力的障礙,但也有部分的孩子智商是沒有問題的,特別是某些自閉症譜系會出現個別特長。

    為什麼對於語言發育遲緩、自閉症診斷不能草率行事?

    自閉症的原因不明,甚至醫學評估檢測也不會給出100%的確定結果。

    主要有以下原因:

    (1)幼兒1歲以前,處於發育初期,可展現的各方面能力有限,這些不足的表現對鑑別自閉症譜系症狀提供的依據不足。

    (2)自閉症兒童中,智力表現有很大的分水嶺,許多家長因為對智力障礙的擔心,從而將孤獨症忽略了。

    (3)語言發展是自閉症的主要問題之一,但語言發展需要3歲後才能明確判斷,而3歲前自閉症就已經進入高發期,單獨以語言進行判斷,有些後知後覺。

    (4)部分孤獨症兒童可能會在3歲後才開始表現出異常,3歲前表現與正常孩子一樣,原因不明,這增加了診斷的難度。

    (5)個別群體對孤獨症診斷知識欠缺,缺乏足夠的臨床經驗,特別是對輕微的小年齡的孤獨症症狀確認困難,因而把孤獨症看成是暫時性疾患的情況很多。

    關於自閉症孩子,最痛心是兩個問題。1、非自閉症卻被誤判為自閉症或自閉傾向。2、真正的自閉症被誤判為發育遲緩或其他行為障礙。

    從國際通用的自閉症評估檢測方法看,多數自閉症起病於三歲之前,三歲以後表現明顯,絕大多數兒童需要長期的康復訓練和特殊教育支援。

    兩個重要的觀察階段‍(僅供參考)

    在三歲前孩子的發育標準一定好仔細觀察好。

    三歲後,如果孩子的語言、社交、行為等異常,一定要參考以下標準,自我觀察。

    研究表明,經過早期科學的干預,重度自閉症的孩子能自理,減輕社會照顧,中度的自閉症孩子能自立,有一技之長,而輕度自閉症的孩子能為社會做出貢獻。因此,為很多父母多學習自閉症科普,早日發現,早日求助,讓孩子多一分康復可能。

    所以,家長不要憑自己的一知半解,輕易判斷孩子,給孩子貼上標籤,很多家長因為孩子說話晚,不愛說話,不愛溝通的表面現象,就貿然覺得孩子患上自閉症,這樣的行為太草率了。

    這種草率的行為,都有會伴隨焦慮、不安,情緒也會傳染給孩子,影響孩子成長,對孩子的性格發育不利,每個人的性格就像同一片森林裡找不到同一樣脈絡的樹葉一樣,都是獨一無二的,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庭環境尤其重要。理性、客觀的去對待,去分析,才能為孩子負責,才能為孩子找到好的對策,您說,對麼?

  • 9 # 優加學院姜老師

    孩子不說話不一定就是自閉症,語言發育遲緩和自閉症是有很大的區別的。

    語言發育遲緩是指由各種原因引起的兒童口頭表達能力或語言理解能力明顯落後於同齡兒童正常發育水平智力低下、聽力障礙、構音肌肉無力、構音器官疾病、中樞神經系統疾病、語言環境不良等因素均是兒童語言發育遲緩的常見原因。

    而自閉症是先天性的廣泛性發育障礙,至今病因未明,而自閉症的核心症狀是社交障礙、興趣狹窄和刻板行為、感知覺障礙。主要表現有:認知障礙、言語障礙、自理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多動、情緒障礙、感統失調等問題。

    自閉症的孩子會有語言發育遲緩的一些表現,但並不是不講話就是自閉症。出現這種情況應該儘早去醫院,如果是聽障、構音肌肉有問題等引起的語言發育遲緩就針對這些問題進行治療;如果是自閉症,就要去專業的機構進行評估,針對孩子能力缺失的部分制定訓練計劃,讓孩子的能力得到提升,一定要早發現早干預,不要錯過孩子的干預黃金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寶寶快一個星期沒拉粑粑正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