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0後大部分都已經結婚生子,那麼有了孩子後又會花多長時間來陪伴孩子?陪伴的時候都做些什麼教育呢?
5
回覆列表
  • 1 # 飯粒x影片

    爸爸每天應該陪孩子多長時間,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選擇,只要夫妻雙方沒意見,並努力彌補這個選擇給孩子帶來的負面影響,就是負責任的好父母。

    當一位爸爸為了給老婆孩子創造更好的生活而奔波忙碌,我們要做的不應該是責怪,而是理解與尊重,並把這種感覺傳遞給孩子。

    因為,每一個為了家而奮鬥的隱形爸爸,都值得我們去愛。

  • 2 # 紅波老師教英語聊教育

    作為父親的我,每週都會擠出很多時間陪伴孩子

    首先;只要在家的時候都會睡前給孩子講一個故事,大概10分鐘左右;很多都是自己編的,把孩子帶入我的故事中,讓他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故事一般都是圍繞他生活出現的場景,給他賦予勇士光環,英雄光環,讓他明白何為正義;懂得幫助別人保護家人;有時候也會讓他在故事中遇到困難,失敗不可怕,不是第一名夜沒有關係;讓孩子從故事中感受什麼是堅強。

    除此之外,每週會固定兩個下午時間陪伴孩子去運動場和公園跑步,踢球,讓孩子多運動,身體健康,精力充沛。父親陪伴孩子多運動也會讓孩子更陽光,特別是男孩會更有男子漢氣概。

    第三,每天都會在吃完飯和孩子一起打掃衛生和倒垃圾;培養孩子做家務活的習慣;透過做家務讓孩子理解父母工作的不易。

    更重要的是,每天還會再睡前花幾分鐘和孩子聊聊天;沒有聊的;就親吻孩子額頭;說晚安;讓孩子感受和諧的家庭;有被愛的感覺。

  • 3 # 金教育親子

    只要有時間就會陪!並且是深度陪伴!如果在外地確保每天一個問候影片,確保孩子有足夠的安全感!更因為和父親的關係決定孩子未來的自信和創造力!

  • 4 # 牽手教育

    爸爸不陪孩子其實是懶。網友:成功標誌著,有時間照顧自己的孩子

    現代社會,陪伴已經成為一個難題。因為父母的工作基本都很忙,很少能抽出大量的時間來陪伴孩子。在缺少陪伴的日子裡,孩子一樣在迅速成長,等孩子長大了,你開始覺得孩子和你的話變少了,你甚至很少能夠見到孩子了,這個時候你才發現原來自己已經和孩子無話可說了。

    在家庭關係中,爸爸又是個特殊的角色。社會角色更多的賦予男人養家的觀念,但也會導致陪伴孩子的時間更少。調查顯示,50%的爸爸每週陪孩子平均不足5小時,每天跟孩子有效溝通時間不超過6分鐘。6分鐘是什麼概念,一首流行歌的長度。

    社會壓力大,每個家庭成員都在為了未來奮鬥,想著有朝一日走上人生巔峰,給孩子最好的物質條件。但是,《窮爸爸富爸爸》一書中有這樣一句話:“所謂成功,就是有時間照顧自己的孩子。”轉了一圈又回來了,有太多的父母,因為想著留給孩子,最好的生活條件,不惜放棄陪伴孩子的大量時間,投入自己的工作事業中。結果反而把最重要的目標丟失,想要再找回來,卻是覆水難收。

    其實並不是所有的父母都忙的腳不沾地。很多時候你認為在忙,實際上不過是懶得抽出時間陪伴孩子。你認為陪伴孩子是一種負擔,你開始想要把陪伴孩子的“任務”交給另一半或者學校。沒有父母是一天24小時都在忙,請收起你的無效社交,把時候花費在,你人生最需要經營的家庭幸福上。陪伴孩子是一件大事,因為你的工作可以再來一次,但是你一旦錯過了陪伴孩子的時機,就再也沒有機會去做這件事了。假如你決定要抽出時間,要陪陪孩子了,別把陪伴的時間花錯了,越陪伴,孩子越不聽話。不但浪費了時間,還適得其反。“隱形失陪”,陪伴的隱形殺手。

    王鵬上小學時,爸爸從一年級開始每天陪孩子寫作業,週末陪孩子一起去課外培訓班。標準“好爸爸”的形象,王鵬也不負爸爸的付出。小升初考試也考上了重點初中。家裡人都很開心,爸爸認為自己這些年的陪伴沒有白費,下定決心繼續堅持“好爸爸”的形象,再陪孩子三年,讓孩子上一個重點高中。事情到這裡,看似完美,打破這一切的是一次家長會。會上王鵬的老師,告訴爸爸王鵬最近經常曠課,學習心不在焉。為什麼,在爸爸心目中的乖乖男,上小學時的佼佼者會變成這樣?答案是因為爸爸長期的“隱形失陪”。

    透過和老師進行溝通,王鵬的爸爸才知道自己的陪伴方式不是個案。有很家庭是處在一種“隱形失陪”的狀態。家長從來不關注孩子的心思,在王鵬看來,爸爸雖然每天陪著自己,但是都是為了監督自己寫作業。不管自己進步多大,爸爸總是說自己不夠努力。每天回家的只問自己的學習情況,卻從來不關注自己的樂趣。不陪自己玩耍,也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最後造成了父子之間的隔閡,爸爸的陪伴反而在王鵬看來,是一種監獄長對犯人似的的陪伴。

    父母自己以為每天都在陪伴孩子,殊不知這樣的陪伴還不如不陪伴。你不和孩子溝通,不去理解他們的世界和想法,而是按照自己的主意來告訴孩子要去做什麼,從來不去管孩子自己想要做什麼。你忙得不可開交,抽出時間來陪伴孩子,卻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陪伴。那為什麼孩子上小學的時候挺好的?那是因為,“挺好的”只是站在父母的角度,當隱形陪伴,遭遇孩子成長自我獨立後,就會面臨巨大反彈力。孩子會把所有的壓抑集中爆發。

    問自己幾個問題,“你多久沒有和孩子聊聊除了學習之外的話題?”;“孩子閱讀的書,有多少是你們一起讀過的?”;“多久沒有和孩子一起共同完成一項任務了?”;“你跟孩子彙報過你的工作計劃和進展嗎?”“你的家庭陪伴方式是不是隱形失陪?”,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米和宏碁筆記本哪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