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該如何辨別?
14
回覆列表
  • 1 # 菩提哥

    一、仿製

      1. 紋飾與器型

      紋飾和器型的仿製相對容易。最基本的方法是以出土的破損瓷器作為藍本,直接仿畫原件上的紋飾;比較到位的仿製是採用細毛筆蘸墨汁在原件上勾勒出輪廓,然後用透明白紙印出輪廓,再將該紙貼在新的瓷胎上摹。為求得更高水平的仿製效果,利用電腦三維掃描紋飾可以做到與原件幾乎絲毫不差。仿製器型也是如此。

      2. 胎土和釉色

      對胎土和釉色的仿製較為困難,是因為兩者對原料都很有講究。胎土的仿製取決於原料的配方,最初景德鎮瓷器的胎土以單一瓷石為原料,南宋之後,隨著高嶺土的發現,制瓷工藝迎來一大轉折,“二元配方”的制胎法讓景德鎮瓷器自元代起揚名全國。而釉色的仿製則取決於釉料的產地和配方,每個時期都有其獨特的差異。

      3. 出土原料與工藝結合

      (1)老胎新繪:利用清中後期及民國的白胎,在上面繪上粉彩等釉上彩;

      (2)老釉新胎:利用近年出土的老釉水裝飾新胎;

      (3)舊件新器:將足、流、底、口、頸等各殘缺部分的出土物組裝在新瓷器中;

      (4)復火:有兩種情況,第一種是指將殘缺部位較少的舊器修補後放入窯中復燒;第二種是指將老瓷片碾碎成粉末,加上其他礦石原料,重新做坯燒胎。

    二、做舊

      做舊的手法主要分為兩個階段。

      階段一: 20世紀80年代開始到90年代中後期,以仿出土器物的特徵為主。常見的手法是用砂紙打磨新的釉面,或者用氫氟酸腐蝕釉面,然後塗刷泥水,泥水滲透到被破壞的釉面內,造成出土效果。然而由於容易被識別真偽以及收藏者對仿品品相的要求進一步提高,做舊方法進入第二階段。

      階段二:從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至今,做舊以仿傳世品的特徵為主。比如,高檔次仿古瓷會採用中藥浸泡的方式造老瓷效果,根據不同的物件,中藥的配方也會略有差異,加少許酒精利於造出粉彩瓷蛤蜊光效果,而少許氫氟酸可以消除釉下彩瓷的亮光。 

    三、常用做舊工藝

    1、磨損:用細砂輪磨平毛糙的地方,主要是胎底,同時將瓷器放在地上來回滾動,用硬器輕輕敲打出崩口,如有需要,還可用玻璃裁刀在瓶內外劃出雞爪紋。

    2、剝釉:剝釉最好是在沿口上,用什錦銼刀的尖端先撬出一個缺口,然後繼續延伸。

    3、戳破氣泡:用利器將釉面的大氣泡戳破。器物的底部一般來說釉層較厚,比較好操作。

    4、去火光:將氫氟酸兌水各半,用刷子均勻塗刷器物的表面,由下往上刷,釉層厚的地方塗刷時間可長些,薄處可相對短些,一般塗刷半分至一分鐘左右後,即馬上用水沖洗乾淨,以免時間過長,釉層表面腐蝕得太厲害會毫無光澤。如果覺得太亮,表面塗點色拉油,會使它溫潤如玉。

    5、做色:其目的是給人一種已用舊、若髒東西都跑到瓷器縫裡去了的感覺。用高錳酸鉀溶液,摻入少許紅糖,塗遍器身,底部足圈重點,約48小時後用乾布擦拭。所有露胎處、開片處幾乎都呈不同程度的紫褐色。如果覺得底足顏色太深,可用洗衣粉擦洗,用細砂紙打磨,使胎微露白色,似糯米胎,視覺上給人以誤差。

    6、做土鏽:在縮釉處、露胎處以及想做土鏽的地方塗少量502膠水,拍上黃泥,黃泥最好是墓土,其中帶有少量老石灰。也可以在器物的某個部位放上幾枚鐵釘,撒點鹽。一個星期以後,瓷面上的鐵鏽用刀刮不掉,鹽酸也難以洗去。

    7、陳舊感:器物的底部扔點甜食碎渣,吸引蟲子,結上蜘蛛網,撒上蟑螂屎,蒙上灰塵。

    掌握瞭如何作舊,識別也就容易些了:

    1、用水將器物沖洗乾淨。過多使用高錳酸鉀的,水會呈紫色。有時用手指醮點水一摸,手指也會染成紫褐色。

    2、順著太陽光線,用十倍以上的放大鏡探視瓷器表面釉層,老瓷表面的磨損縱橫交錯,粗細深淺不一,新瓷器則無這一現象。有的作偽者用砂紙擦,線條、方向和力度幾乎都一樣。

      3、老瓷自然剝釉是由於胎釉結合不好或時間造成的,剝釉的周圍還可以再剝。新瓷剝釉則是打出來的,剝釉的周圍胎釉結合處還是緊密的。

      4、用大頭針撬縮釉處或破裂的氣泡,用放大鏡觀察其氧化程度。

      5、凡用氫氟酸處理過的瓷器,高倍放大鏡下可顯現出無數個被酸腐蝕過的小孔。

      6、清中期以前的瓷器,由於瓷土的關係,非常掂手(即重量大)。清中期以後包括現在的新瓷,胎質疏鬆,有的胎雖然厚,拿在手上卻輕飄飄的。

    四、近幾年瓷器做舊方法

    目前的高仿瓷器,在釉面,胎質仿的燒的都很到位,唯獨釉面的老化狀態是多年來一直難以攻破的技術,高科技做舊材料,“包漿絲絨”的問世,給中國的瓷器鑑定行業帶來了革命性的挑戰。

    所謂的高深做舊技術,理解透了其實很簡單,老瓷器的“表面”特徵不外乎兩種現象:  第一:老瓷器表面沒有火光,沒有強烈的亮光。

    第二:老瓷器表面光澤柔和,觸控溫潤柔滑。

      第三:老瓷器表面,務必有劃傷紋,就是細碎的牛毛紋痕跡

    包漿絲絨

    大家仔細觀察想想,在生活中最簡單易懂的新老變化之分有哪些例子來,大家發現沒,新手機的螢幕為什麼使用幾個月後就會變的模糊,沒以前清晰,沒以前新,沒以前錚明瓦亮,這是什麼緣故來,很簡單,手機經過使用磨損,仔細一看,手機螢幕表面形成了密密麻麻的細碎劃痕,使其變的不光亮如新,陳舊了,這就是退去火光的原因。這是符合自然規律的自然磨損,使其退去了火光,,一件老瓷器也是一樣,歷經數百年,表面能不磨損嗎?磨損舊了,釉面能不退去火光嗎?老瓷器經過長時間的使用,在這些磨損的細碎劃痕裡,逐漸滲透上油漬和灰塵,在生活中經過頻繁的觸控,自然就變的特別光滑,這就是所謂的包漿,所以只要藏友細心觀察,所謂的傳世老瓷器劃痕牛毛紋與包漿就是這個原理和現象,自然的劃痕與油漬的滲透,自然形成牛毛紋與包漿。

      像常見的做舊,茶葉水煮,酸腐蝕釉面,使其釉面失光,這是拙劣的,不符合自然規律的老化現象,很容易辨認。

      關於釉面自然劃痕牛毛紋痕跡的區別,老瓷器往往是雜亂無章的,拙劣做舊,牛毛紋往往是規律有序,近似平行繞圈劃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家做英語試卷有什麼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