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總感覺沒那麼簡單。
6
回覆列表
  • 1 # 中國傳統文化集錦

    曹操刺董卓有疑問?

    曹操刺董卓到底是真行刺還是假行刺?根據目前的資料,曹操多半是沒有刺殺過董卓。

    曹操在羅貫中先生的筆下就是反面人物的典型,但是《演義》第一次花大篇幅描寫具體事例的經過時,卻是寫的這位“奸賊”曹操。

    《演義》第四回說的是董卓弄權廢少帝而立陳留王,大司徒王允心懷漢室,一心想除掉董卓興復漢室,於是假借誕辰之名宴請朝中漢室舊臣,等到諸臣到來,王允痛哭流涕,道出實情,與眾漢臣商議對策,但是眾人苦思良久,沒有半點辦法。只能憤憤然,放聲慟哭。而此時只有曹操大笑不止,眾人問曹操何故發笑。曹操說道:“你們不思考除掉董卓的計策,在這裡哭喪能把董卓哭死嗎?”於是王允單獨接見曹操,曹操說我可用獻刀殺人之計除掉董卓,並向王允索要七寶刀。

    第二日,曹操去拜見董卓,董卓問曹操為何來的這麼晚,曹操說道馬跑的太慢,所以來晚了。於是董卓命在其左右的呂布選一匹西涼好馬贈與曹操。呂布離去後,董卓背對曹操側身躺臥。曹操見狀,便欲拔刀刺殺董卓。董卓衣鏡中看到曹操在背後拔刀,急忙轉身問道:“孟德想做什麼?”此時呂布已經選好馬匹來到閣外,曹操急中生智,急忙跪下說道:“我有一口寶刀,特來獻給恩相。”董卓見果然是一口寶刀,便叫呂布手下。曹操又將刀鞘解下遞給呂布,牽著董卓贈與的西涼馬走出相府,快馬加鞭往飛出東門。

    曹操走後,董卓和呂布才反應過來,懷疑曹操剛才想要行刺。此時李儒來到董卓處,董卓將剛才的情況對他講了。李儒說:“可派人前去召喚曹操,若曹操來,則是獻刀。若曹操推脫不來,則是行刺。”於是董卓派人前去召喚曹操,曹操早已跑遠。李儒說:“操賊心虛逃竄,行刺無疑矣。”董卓大怒,遂令遍行文書,畫影圖形,捉拿曹操:擒獻者,賞千金,封萬戶侯;窩藏者同罪。

    當讀者幾次讀《演義》這段故事時,甚至發現其中描寫根本站不住腳。

    其一,王允宴請百官,為何董卓毫不知情,甚至沒有派下屬前去參與。伍孚剛剛行刺董卓尾隨,王允就糾結諸多官僚賀壽,董卓難道不會起疑?

    其二,曹操的計謀實在很低階,前次伍孚乘董卓不備行刺董卓,可是仍然不能成功。此後董卓定然會加強戒備,曹操同樣的辦法再來一次,難道不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嗎?

    其三,曹操行刺為何要王允的七星刀。若曹操決意刺殺董卓,完全可在與董卓交談時稱其不備刺殺,無需所謂的七星寶刀。屠夫的屠刀都能殺人,何況其他的刀呢?曹操難道窮的連把匕首都買不起了嗎?

    其四,曹操去拜見董卓,呂布為曹操選馬,董卓出於禮節應該與曹操暢談,可是此時卻是背對曹操側臥,難道曹操已經這麼不受董卓待見了嗎?那麼董卓幹嘛要給曹操封官加賞、贈送寶馬呢?曹操見董卓側臥,必然也能看到衣鏡。在明知董卓只要睜眼就能看到自己的舉動的時候,卻還愚蠢的準備刺殺董卓,這可能嗎?

    其五,曹操說獻刀,董卓就相信了嗎?曹操獻刀,刀鞘在放在身上。常人很容易看出來是別有用心,而能乘機入朝專權的董卓難道連這點覺悟都沒有嗎?

    以上種種,足見羅貫中先生描寫曹操行刺董卓的情節過於虛假,實在無法讓人相信。

  • 2 # 星辰123654789

    是假刺,這是曹操一貫的伎倆,就像曹操用很少的兵去追西逃的董卓一樣,他為什麼借王允的刀,就是為了把刀當證據,第一我是和王允一夥的,事情敗露董卓你不要只找我,第二我刺殺立場成立,給他以後的聚攏人才有很大幫助,他是刺殺過董卓的人了。如果他不借刀,還很難分清是真刺殺還是假刺殺,借刀就已經很明白了。還有那次去追殺董卓,他自己的人馬有限,還去追幾十萬大軍的董卓,然後回來說被伏擊,他自己很清楚,這是為了政治資歷。

  • 3 # 布夫舟

    根據目前的資料,曹操多半是沒有刺殺過董卓。為什麼這麼講,因為曹操刺殺董卓這件事情自始至終只是在《三國演義》中出現,正史中是沒有這些記載的。要知道如果曹操真的行刺過董卓,這應該是他生平中值得特書一筆的大事。不過曹操在董卓當政的時候,他的確逃出了洛陽。主要原因不是曹操刺殺董卓,而是曹操個人認為董卓肯定會失敗,因此就不願意和董卓合作,助紂為虐。那麼,為什麼《三國演義》中會有曹操刺殺董卓的故事呢,目前比較合理的解釋其實是有兩種。

    第一,清朝的時候,有人其實已經認為曹操刺殺董卓這件事情原本來是來自伍孚。董卓作亂的時候,百官都非常害怕董卓。伍孚非常痛恨董卓兇殘狠毒,因此下決心要親手殺死他。不過後來,伍孚刺殺失敗,被董卓屬下所殺。不過問題就在於為什麼要把伍孚刺殺董卓的事情轉移到曹操身上,更何況《三國演義》本身已經記載了伍孚刺殺董卓的事情。

    第二,雖然說曹操沒有刺殺過董卓,但是他的確刺殺過一個有名的人,那個人就是中常侍張讓。當時曹操偷偷跑到張讓室家中,不幸被發現。此時,英勇無比的曹操一路殺了出去,最後翻牆而跑。這件事情其實是最為接近《三國演義》中曹操刺殺董卓的故事。

    《三國演義》本身其實是尊劉貶曹的,為什麼還要講曹操刺殺董卓的故事呢?因為《三國演義》中曹操刺殺董卓主要是為了表現曹操的狡猾和姦詐。這個故事和歷史上真實的曹操刺殺張讓最大的不同點在於曹操刺殺失敗以後是怎麼成功逃跑的。要知道歷史上的曹操其實武功是很不錯的,據說有一次他手底下士兵造反,燒了他的營帳,他親手殺了幾十個人。所以曹操刺殺張讓最後逃避是靠著自己出色的武藝,從室內一路殺了出去,翻牆而逃。書上說的是“才武絕人,莫之能害”,意思就是曹操武功非常高,一般人是傷不到他。

  • 4 # 漁耕樵讀

    你是說三國演義還是說歷史上?歷史上曹操沒有刺殺過董卓。倒是袁紹差點和董卓動刀子。因為袁家名氣太大,董卓沒敢殺他。

    董卓:”豎子!天下事豈不決我?我今為之,誰敢不從?爾謂董卓刀為不利乎!”

    袁紹:”天下健者,豈唯董公?”而曹操離開董卓,純粹是看董卓成不了大事。

    太祖以卓終必覆敗,遂不就拜,逃歸鄉里。

    如果不看歷史,以三國演義來看,曹操也不會用這種方式博取政治資源,太冒險了,對曹操來說沒必要。他和袁紹從小就是一個圈子的,想象他們還用博取資源嗎?可能也就是那個時候和袁紹一樣熱血青年,汪精衛海行刺過載灃呢。還寫下一首詩。

    慷慨歌燕市,從容作楚囚。  

    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

  • 5 # 王老先僧

    假的。

    董卓進京後,曹操並沒有單槍匹馬和董卓有過正面衝突。恰恰相反的是,董卓還對曹操非常欣賞,那會兒的曹操年輕有為,名聲在外。董卓殺掉劉辨和何皇后以後,大肆招攬人才,曹操赫然在列。董卓邀請曹操當他麾下的驍騎校尉,任命函都發到了曹操家裡。但曹操對董卓的印象,就跟現代人對他的印象一樣。曹操這個人,心思縝密,喜歡多方面看待問題。雖然當時勢力薄弱,但董卓進京後實施的種種暴行他看在眼裡,恨在心裡。並且更重要的是,全國反董呼聲高漲,曹操很清楚董卓透過廢帝、殺人奪得的大權一定不會長久,必遭天下人群起而攻之。長遠看,呆在董卓身邊,絕對不會有什麼好下場。那麼問題來了,人家董老闆都把任命函發到自己家了,不答應肯定不合適?弄不好,惹得董卓不高興,自己腦袋大有搬家的可能。但答應了,董卓必敗,自己的下場也可能是腦袋搬家。答應了是死,不答應也是死。曹操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後來,他想了一個辦法——逃跑。而且曹操當年的逃跑簡直跟後來劉備的逃跑如出一轍,他也沒帶老婆、沒帶兒子。悄悄帶了幾個人,便從洛陽城溜了出去投奔陳留郡的張邈去了。這邊以曹操逃跑,那邊還高高興興等著他上班的董老闆大怒,一邊大罵曹操給臉不要臉,另一邊下令全國通緝曹操,活要見人死要見屍。曹操落魄出逃後,便跑到了成皋呂伯奢家,然後便發生了,我們全中國都知道的那句名言——寧可我負天下人,不讓天下人負我(寧我負人,毋人負我)。

    以上,才是曹操跟董卓真正的衝突事件,而且還屬於被逼無奈,檔次跟逃跑的袁紹差一大截。人家袁紹至少還抽出佩刀,舞了那麼兩下,留給眾人一個帥氣的背影。曹操倒好,屁都沒放就顛了。由此可見曹操的心機和城府完全碾壓四世三公的袁公子。

    再說一下真正拿刀刺殺董卓的的人是誰?

    此人叫伍孚,職位是越騎校尉,官職功能和曹操不要的那個驍騎校尉相同,電視劇三國演義裡面也演過行刺董卓這段。伍孚不滿董卓暴政,有日入朝向董卓彙報京城防衛工作,朝服內穿上鎧甲,藏有利刃,趁著董卓送他出門沒有防備的時候,抽刀便向董卓刺去。很可惜,董卓軍人出身,身手敏捷。伍孚刺殺失敗,被董卓砍成了肉泥。

    曹操作為一個世界有名的奸雄,他能對殺了他長子曹昂的張繡既往不咎,有如此忍讓的人絕對不可能幹出那麼莽撞的事來。

    俗話說,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牛人之所以稱為牛人,就是因為他能忍得下常人忍受不了的痛苦。對於行刺董卓這種事情,別說曹操不會幹,劉備也不會幹、孫策也不會幹,東漢末年割據一方的諸侯,沒人會幹。

    後來各路諸侯,揮師伐董,也不過是借董卓之名搶地盤而已。

  • 6 # 跟老胡聊聊

    →_→當時董卓作亂,司徒王允召集大漢眾有心報效漢室江山的能人志仕,開會討論如何對抗董卓。校尉曹操不得人心被王允給叉了出去!←_←事後王司徒又單獨找到曹操,商量滅董卓之大計。@_@@_@@_@……自此校尉曹操曹孟德因此名聲大噪,達到天下誰人不識君的地步。為以後招募人才,逐鹿中原打下堅實的基礎!→_→→_→→_→所以說是梟雄呢,打的一手好牌!!!

  • 7 # 簿君

    感覺回答這個問題的前面有幾個人,根本是驢唇不對馬嘴。連題主問的是什麼都沒搞清楚,就搬出一大套正史來講。

    很明顯,題主所問的就是《三國演義》裡的"曹操刺董卓"中曹操行刺的目的,是真的一腔熱血,想為國家除害,還是另有所圖,賺取名聲。

    對於這個問題,我認為:曹操刺董卓是真行刺。

    很簡單,在《三國演義》中,曹操前期的多次表現,特別是在和袁紹謀事的時候。曹操就表現出了一個""熱血愛國青年"的形象,敢於說話,熱衷於表達自己的愛國態度,獻上自己的一方良言。

    就是這麼一個"熱血青年",在司徒王允的宴會上,面對"董賊竊國"的言論,眾人都鴉雀無聲,無奈嘆息。曹操不免有些動怒和失望,加上他天生的自信,和那麼一絲強烈的"表現欲",瀟灑地攬下這個"瓷器活",對於曹操,勢在必行。

    但真實的情況也不是我們這些後人所能夠猜測的,也許在酒宴過後,曹操回到家中,心中就開始害怕。但是在那個"極其看重聲名的年代",曹操也就只能硬著頭皮上了。

    又或許,曹操原本就是義無反顧,說殺就殺,看我好好表現。所以啊,曹操是真行刺,這樣的行為"很曹操"啊!

  • 8 # 史書上冬眠的蛇

    不管正史上存在怎樣的爭論,咱們就當曹操幹了刺殺董卓這事來分析下曹操當時的心理是咋樣的。

    董卓這個人能夠掌權,並不是他有多大能力,或者他有多大勢力,完全是東漢朝廷中外戚和太監爭權的惡果,所以朝廷中主流官員對董卓得勢是很看不上的,甚至是嗤之以鼻的。

    你們想想,東漢就一個崇官太傅,但是並沒有封給董卓,而是找了個不設的崇官太師封了他,這本身就是對他的不認可,只是他自己不覺得罷了。

    曹操雖是太監曹騰的養孫,他爹曹嵩可是做過太尉的,他即便不是士族集團內部的人,也可以看作是士族外圍成員,出身本就比西涼帶兵的董卓要高,現在董卓弄權,曹操內心肯定是厭惡的,也瞧不起他。

    在這之前,外戚大將軍何進封了九個校尉,曹操便是其中之一,這說明他當時已經擠進了朝廷中央,論能力,論家望,也算是京城一號人物了,這時的他卻捨身赴險,去刺殺董卓,讓人覺得不可思議,感覺這事應該派個專業刺客去,何必親力親為?

    我覺得倒不盡然!派刺客,你就不會知道刺殺是否成功,如果失敗,你的處境就更危險,你連跑也許都來不及,這種事,如果自己去,就屬於可以相機行事的事情,有機會就幹,沒機會就撤,反倒比交到別人手裡,心裡更有底。

    曹操看得出董卓將來必敗,要想在後董卓時代有所作為,就必須積累人望,因為士族中有力的人士很多,同他們競爭需要更多的資本,他並非像袁紹,袁術那般擁有四世三公的出身,他還需要更加努力。

    人年輕的時候都有一股子血性,總想憑一己之力一下掃清寰宇,盪滌汙濁,還一個朗朗乾坤!曹操當時正是血氣方剛的年齡,肯定也有這樣的抱負和理念,加之自己的睿智靈活,便很有可能去做了此事。

    綜上,曹操要去刺殺董卓,絕對是真刺殺,這個事來不得虛假,也沒辦法虛假,這也屬於政治投資,其實逃脫的路數也很多,並非全是弄險,具體看你怎麼做了。

  • 9 # 勇在心田

    謝邀!曹操行刺董草開始的確是在王允家喝了酒,而酒後壯膽,便提出去行刺董卓,而王允更是大喜,獻上了七星寶刀,讓曹操前去刺殺董卓,曹操真的提著寶刀前去刺殺董卓,結果在他摸進董卓的房間的時候,卻把董卓驚醒了,於是便稱是來向董卓獻家傳的七星寶刀,結果便逃過一劫,很快就逃出了洛陽城。向天下所有人發出討伐董卓的繳文,總的來說,曹操的確是很想殺死董卓,他去刺殺,也是真的,只不過結果不盡人意吧了。以上都是演義裡的情形,而實際情況是,董卓看出曹操是個人才,打算重用他,結果是曹操麻溜地跑回老家陳留了。哪裡還有時間去刺董了!呵呵!

  • 10 # TANGTANG俠

    《三國志●武帝紀》裡引《魏書》裡的話說就是:卓表太祖(曹操)為驍騎校尉,欲與計事。太祖乃變易姓名,間行東歸。太祖以卓終必覆敗,遂不就拜,逃歸鄉里。

    這句話大致意思就是,董卓可能看出了曹操身上的優秀品質,還有就是也想透過曹操來拉攏當地士族,就想著讓曹操來他的身邊和他一起工作,但是曹操這傢伙精的很,心裡就看出了董卓這貨好日子過不長,就沒領命,沒當這官回老家去了。

    而刺殺董卓的是越騎校尉汝南人伍孚,只是這個伍孚和城門校尉伍瓊是不是一個人,還為確定。但是伍孚去刺殺這事在三國志和後漢書裡都有記載。

    曹操其實也幹過類似刺殺的這種事,孫盛的異同雜語裡說,太祖嘗私入中常侍張讓室,讓覺之;乃舞手戟於庭,逾垣而出。才武絕人,莫之能害。

    這個記載也被評入三國志武帝紀裡,所以大致可以這樣猜想,曹操刺殺董卓這事很有可能是一個東拼西湊來的故事而已。

    而且曹操在刺殺沒有成功後來靠自己牛逼的武技脫險一事改成了靠自己的機智靈敏逃出險境,很可能是為了凸顯曹操本人奸詐和狡猾機智的性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一輩子不犯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