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江湖小曉生

    乾隆絕對是全世界,有人類以來,最瀟灑快活的一個人,沒有之一。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這哥們從25歲登基開始,做了60年皇帝,還做了3年多的太上皇,始終手握實權。

    這段時期,又是清朝由盛轉衰的時期,可以說他是個不折不扣的太平天子。而且他老爹雍正那麼勤勞,給他攢了不少錢,也給他制定了不少撈錢的制度,所以他坐在家裡花錢就行了。

    為此乾隆六下江南,立功立德立言,號稱十全老人。一生寫了四萬多首詩,沒點閒工夫,還真的寫不出這麼多來,只可惜沒有一首膾炙人口的。

    這麼一個帝國頂尖的富二代權二代,在做了60年皇帝以後,突然就要把大位禪讓給自己的兒子嘉慶了,這是為什麼?要知道他還活著,還能再活3年多時間。他給出的答案是,不想超過自己的爺爺康熙。康熙做了61年皇帝,他只能做60年,事實真的如此嗎?

    乾隆想做個試驗,看看嘉慶靠譜不靠譜。

    乾隆有17個兒子,可是因為他個人太能活,所以熬死了一大堆兒子。在他選擇嘉慶繼位的時候,已經有10個兒子被他給熬死了。

    那他這心裡當然很慌啊,要是兒子們都被熬死了,自己豈不是要學習朱元璋讓孫子繼位,或者學習朱厚照讓堂弟繼位?

    這可不行,傳位的事情,必須要提上議程。從兒子們的壽命角度出發,年紀大的就不要參與競選了,因為上臺了也做不了幾年皇帝。

    為此皇十五子永琰成功成為了乾隆的接班人。當時永琰其實也已經是37歲的中年人了。但是在乾隆這個八十多歲的老頭子看來,他還是正當年。

    再說了,清帝國需要一個成熟穩重的皇帝來接過權柄,不是每個人都能像他乾隆那樣25歲就能登基稱帝的。

    但是乾隆對嘉慶的能力,始終是持有懷疑態度的。但是如果一直讓他處於皇子的角色之中,始終無法看出他的能力如何。

    為此乾隆便打算做個實驗,那就是讓嘉慶提前登基,先實習一段時間。只有過了實習期,乾隆覺得滿意了,他這個皇位才算是坐穩了。

    為此乾隆在自己85歲的時候,將皇位禪讓給了嘉慶,37歲的嘉慶喜不自勝,本打算好好大幹一場,後來發現,光有個皇位,沒有實權。

    因為實權始終在乾隆手裡,嘉慶頒佈的任何一道聖旨,如果得不到乾隆的認可,那麼都不作數。這可把嘉慶給氣壞了,但是又能咋地?只能忍著唄。

    乾隆年紀太大了,怕出什麼么蛾子落得不得善終的下場。

    皇權始終是封建時代最敏感的一樣東西,為了這樣東西,父子可以相殘,兄弟可以反目成仇,這是比比皆是的事情。

    比如說唐玄宗為了皇權,殺掉了包括太子李瑛在內的三個兒子,李世民為何皇權,殺掉了自己的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韋后為了皇權,毒殺了自己的丈夫唐中宗李顯。趙光義為了皇權,斧聲燭影,代替了自己的哥哥趙匡胤。

    乾隆必須要在皇權交接的問題上,小心翼翼一些。畢竟這玩意兒搞不好,是會擦槍走火的。因為皇位傳承問題不得善終的皇帝,實在是太多了。

    這個時候的乾隆已經是85歲的老頭了,古代那種醫療條件之下,70歲都算長壽了,他已經活到了85歲,隨時都有駕崩的可能。

    如果有不懷好意的人,打算趁著他年邁的檔口,發動奪取皇位的政變,乾隆真的未必就有這個精力去處置。

    為此只有早點把皇位繼承人給確定了,才能少一點是非。萬一剩下那幾個兒子及其他們背後的黨羽,互相較勁兒,那乾隆很可能會不得善終。

    就算是為了自己有一個完滿的晚年生活,乾隆也必須要在自己這麼大歲數的情況下,先把大事情給安排了。遲則生變,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畢竟康熙皇帝當年那麼多兒子奪嫡的時候,差點釀成他不得善終的下場,乾隆對此是有經驗的。

    歷史上所有禪讓,都是虛情假意的表演。

    所有人都稱讚堯舜禹禪讓,這是多麼令人欽佩的事情。可是這玩意兒不靠譜啊,那個時候連個具體的文字記載都沒有,後人想怎麼說都行。

    但凡是有史料記載的歷史,就沒有正兒八經禪讓這回事。比如說我們很熟悉的趙武靈王,他四十出頭就把自己的王位禪讓給了兒子,可是他自己依舊是趙主父,也就是後來的太上皇,始終把持大權,還想著把趙國一分為二,讓大兒子做代王,結果釀成悲劇。

    後來的禪讓就更扯了,比如說西漢孺子嬰禪讓給王莽,這是真心的嗎?東漢漢獻帝禪讓給曹丕,這是真心的嗎?包括曹芳禪讓給司馬炎,這也不是真心的,全都是迫不得已之下的表演,美其名曰禪讓而已。

    後世改朝換代的皇帝們,都喜歡這麼玩,劉裕弄死了一幫皇帝,最後還搞了個禪讓形式,建立了南朝宋,南朝的宋齊梁陳全部都是走了這麼個形式。

    北邊的隋文帝,也是得到了外孫的禪讓,才取代了北周建立了隋朝。唐高祖李淵也是得到了隋恭帝楊侑的禪讓,才建立了唐朝。

    趙匡胤就無恥了,直接黃袍加身,讓柴宗訓禪讓大位給自己。歷史上有記錄的所有禪讓都是套路,憑什麼讓我們相信沒有記載的堯舜禹禪讓就是真事兒呢?

    乾隆皇帝的禪讓,其實也是一模一樣的套路。他壓根就沒有放權,所謂的禪讓,只是從形式上做了個改變,本質上和過去沒有任何區別。

    總結:誰得了權力,都不會輕易放手。

    權力這玩意兒實在是太有誘惑力了,因為有了權力,就可以左右很多人的人生。因此歷史上才會有那麼多人寧可冒著殺頭的危險,也要奪取權力了。

    其實不光這些虛情假意的禪讓行為,任何人奪取了權力以後,都不會輕易放手。一來權力實在是太有意思了,二來,失去權力的他們,也擔心自己被清算啊。

    參考資料:《清史稿》

  • 2 # 吃不夠的小當家

    乾隆作為清朝第一個因為秘密建儲二得到皇位的皇帝,其最終選擇在生前做太上皇,傳位於嘉慶,那麼乾隆為何要在生前禪位給嘉慶?

    乾隆在位時,將國家治理的井井有條。可謂是清朝的一代明君,對於乾隆為何要禪位給嘉慶這一說法,無疑是他自身的某些原因。他的爺爺康熙八歲登基,在位61年,算得上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最長的皇帝。

    在乾隆25歲時發誓自己最多隻做60年皇帝,畢竟到那時候自己已經八十多歲了,沒想到他真的活到了八十多,在位六十年的乾隆準備禪位,既能保證自己尊老愛幼,不同康熙搶風頭,又能仿照堯舜禪位留下美名,這是兩全其美的好事。

    其實,乾隆願意當太上皇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他看準了嘉慶是個中規中矩的人,他可以完全的掌控他,而且還能實現他的承諾。

    不過乾隆雖然禪位給嘉慶,可是自己還貪戀權位,不肯放手。基本上國家大事都是乾隆這個太上皇在管理,他甚至還佔著皇帝的寢宮——養心殿。當然他這麼做,嘉慶屁都不敢放一個。不過嘉慶卻恨上了乾隆的寵臣和珅。因為乾隆有什麼事都是同和珅商量,把嘉慶完全架空了。

    所以乾隆一死,嘉慶立刻降罪和珅,逼他自盡。不過有傳言說和珅富可敵國,家產相當於清朝好幾年的財政收入,這也是子虛烏有的事情。貪汙並非嘉慶賜死和珅的主因,和珅富是富,但沒有傳說中那麼富,查抄出來的財產也就幾百萬兩吧。

  • 3 # 太極朱莊

    禪位不禪位都一樣,反正兒子還必須聽老子的!所以做做樣子,博得美名挺好!

    另外他自命十全老人,就是當皇帝要牛逼,也要當牛逼的太上皇(歷史上多數皇帝都是駕崩後才傳位的,他要特殊化)!

    最後不排除他真有培養兒子的意思,讓他順利接班(老子盯著你成長,其他的人動不了你,放心),讓大清萬年青!

  • 4 # 夜光下的側臉

    據說是曾說過不想超過他爺爺康熙在位61年的時間,誰曾想乾隆自己很能活,所以只能禪位給嘉慶,自己住了幾年有實權的太上皇

  • 5 # 華燈初丄丶

    因為在登基時 乾隆說過 若天眷顧 不敢超過爺爺61年 乾隆也沒想到能活這麼久 到60年到了 不敢在位 所以傳位給嘉慶 又當了幾年太上皇

  • 6 # 當狗容易做人難

    愛新覺羅·弘曆,清朝第六位皇帝,年號“乾隆”,自我總結一生有“十全武功”,自詡為“十全老人”,還被稱為“古今文采第一皇帝”等等。在生前禪位給嘉慶其實就是兩個理由:

    首先就像乾隆自己曾經說的康熙在位六十一年,自己在位時間不能超過皇爺爺。

    其次最重要的一點乾隆想當超越歷代所有皇帝的千古第一皇帝。自從秦始皇統一中國,號皇帝以來,從來沒有任何一個皇帝在大權在握的情況下把皇位讓出來的。漢獻帝劉協禪讓於曹丕,楊侑禪讓於唐高祖李淵,周恭帝禪位於宋太祖趙匡胤,這些所謂的“禪讓”都是刀架在脖子上逼出來的。

    而乾隆自感文治武功能媲美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但他並不滿足,為了顯示自己超越歷代帝王必須做一件誰都沒做過的事,所以有了這場主動“禪讓”。

  • 7 # 青年史學家

    禪讓制本來是中國上古時期的政治繼承方式,自秦以後,除非改朝換代,一般很少會出現禪讓的情況,但是在距今很近的清朝就發生了乾隆帝禪讓給自己的兒子嘉慶皇帝的事情,乾隆帝在乾隆60年的時候宣佈傳位給皇十五子永琰,自己則去做了太上皇。當時乾隆帝已經85歲,嘉慶帝35歲,乾隆為什麼要在自己做了皇帝60年的時候這樣做呢?為什麼他沒有像其他皇帝一樣一直做皇帝做到死呢?

    乾隆帝禪讓的第一個考慮就是為了表示對其祖父康熙皇帝的敬重,康熙皇帝在位61年,活了69歲,因為康熙晚年的時候最疼愛乾隆,而且有一種說法是康熙帝之所以會傳位給雍正是因為雍正帝有一個非常惹康熙帝喜愛的兒子乾隆。所以乾隆對於康熙帝一直懷有感激之情,自己也常常表示做皇帝不會超過康熙帝的61年,不過乾隆皇帝並沒有料到自己真的會活到80多歲,所以當他真的活到了85蘇準備退位的時候,心裡實際上還是有不甘的,不過他又不能食言,所以還是硬著頭皮退位了,此後又做了4年的太上皇。

    雖然禪位給了嘉慶皇帝,但是乾隆帝還是把大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裡面。因而在宣佈皇位繼承人的同時,乾隆帝也公開表示對於歸政後的軍國大事和用人行政,不能置之不問,其後的4年,朝政實際上還是在乾隆帝的掌控之中,只是由執政改成了訓政。

    所以,可以初步下一個定論是乾隆帝本來以為自己活不到80多歲,所以年輕時候許下了不超過康熙帝在位時間的承諾,但是真到了活了80多歲的時候,乾隆帝又後悔了,自己挖了個坑,自己跳進去了。

  • 8 # 紅小豆館主

    其二,是出於乾隆對於自己權力掌控的自信。他幼年時得到祖父康熙的賞識,被帶進宮中教養,在雍正朝時,在諸皇子中極為突出,順利繼承大統。而他早年也屬勵精圖治,立功、立言、立行,對於國家執行、國民生計都產生了不小的施政效果,所以到他晚年的時候,極為迷信自己的“乾隆盛世”,於自己對朝野的掌控能力毫不懷疑,即便禪位於皇子,也完全不影響他對整個帝國的控制,實事也證明了,雖然嘉慶皇帝登基,但前三年,實際權力仍歸太上皇乾隆所有。

    其三,是出於對嘉慶的考察培養。乾隆皇子眾多,在立嘉慶以前,也曾對其他皇子秘密立儲,但不幸的是,那些皇子都紛紛早夭。乾隆三十八年時便已對永琰秘密立儲,但在之後的22年裡,永琰對此是一無所知的,而且乾隆還為嘉慶設立了一名假想敵,這就是十一阿哥永瑆,兩人同時住在宮裡,年齡很大了,依舊不分府,而且乾隆為嘉慶挑選的福晉(孝淑睿皇后),還是在選宮女時挑選的內務府包衣旗人,但永瑆的福晉,則娶了孝賢皇后的侄女,身份差距懸殊,讓很多人都認為永瑆才是皇上心中的繼承人,但這一方面對永琰採取了保護,一方面對他又是一種極為嚴格的考驗。

    最終,基於以上三點,在乾隆60年的時候,皇上認為永琰是個可堪用之人,最終禪位與他。

  • 9 # 夢露居士

    中國歷史上禪位的皇帝不少。有的是大權旁落,被逼禪位;有的是內憂外患,皇帝做得實在沒意思,主動禪位逃避責任。唯有乾隆皇帝最為特別,他禪位的時候正是所謂的“康乾盛世”,既非大權旁落,又沒有內憂外患。

    那麼乾隆為什麼要禪位給嘉慶呢?其實說白了很簡單:自己裝的逼,硬著頭皮也要裝完。

    這一切都要從乾隆的爺爺康熙說起。康熙八歲登基,六十八歲駕崩,做了六十一年皇帝,這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乾隆作為康熙的孫子,表示自己絕對不敢超過自己爺爺。他在乾隆六十年表示:自己二十五歲時就對天發誓,最多隻做六十年皇帝。我覺得乾隆在發誓時,多半沒想到自己真能做到六十年皇帝。畢竟乾隆六十年時他已經八十五歲了,這在古代算是極為長壽,畢竟“人生七十古來稀”嘛,自古以來也沒有皇帝活到乾隆這歲數的。

    既然自己對天發過誓,那就只能禪位了。乾隆這麼做,即能博得孝順的美名,又能博得效法堯舜的美名,一舉兩得。

    不過乾隆雖然禪位給嘉慶,可是自己還貪戀權位,不肯放手。基本上國家大事都是乾隆這個太上皇在管理,他甚至還佔著皇帝的寢宮——養心殿。當然他這麼做,嘉慶屁都不敢放一個。不過嘉慶卻恨上了乾隆的寵臣和珅。因為乾隆有什麼事都是同和珅商量,把嘉慶完全架空了。

    所以乾隆一死,嘉慶立刻降罪和珅,逼他自盡。不過有傳言說和珅富可敵國,家產相當於清朝好幾年的財政收入,這也是子虛烏有的事情。貪汙並非嘉慶賜死和珅的主因,和珅富是富,但沒有傳說中那麼富,查抄出來的財產也就幾百萬兩吧。

  • 10 # 古今通史

    一句漂亮話,乾隆帝為此付出代價。

    “若蒙眷佑,得在位六十年,即當傳位嗣子,不敢上同皇祖紀元六十一載之數。”

    如能承受老天眷顧、庇佑,讓我得以在位六十年的話,那時,我就立刻把皇位傳給有繼承權的嫡子,不敢相同或超越皇祖康熙帝六十一年的治世之數。

    乾隆竊喜中:皇瑪法8歲登基,在位六十一年,我可是25歲登基耶~60年執政就85了,問題是我活的到那天麼?聰明如我,o(* ̄︶ ̄*)o

    如上,是乾隆帝在乾隆元年的承諾,既然是期盼蒼天垂佑,也可說是許願,這個願他是不敢不還的,作為封建帝王,乾隆帝可不具備與天鬥其樂無窮豪邁和膽魄。

    答案很簡單,卻不是問題的關鍵。關鍵是乾隆本人既要守諾,又不那麼甘心,再加上和珅的鼓動,所以就要委屈一下顒琰,而大家都知道,顒琰當然沒有在沉默中消亡,憋屈中積蓄了幾年的洪荒之力,在乾隆歸天后一朝爆發,迫不及待的幹掉了二皇帝和珅。

    身居極權高位六十載,乾隆帝放不下權柄,這不足為奇,這點也無需多提,但這不是他禪位不放權的最主要原因,乾隆瞭解這個兒子,顒琰的能力並不出眾,乾隆並不放心。

    咱們看下當時的背景,可見十全老人治下,並不安寧平靜:

    乾隆禪位前,即乾隆六十年,苗民起義,湖南,貴州大亂,兩年多時間到了嘉慶二年才得以平定。

    清嘉慶元年,白蓮教起義。王三槐的義軍幾乎控制了20多個州縣的廣大農村地區。后王三槐因麻痺大意,到清軍大營談判被誘捕解送北京,後被清廷凌遲處死。

    20多個州縣?那算啥......再看:

    川楚白蓮教起義歷時九年,佔據或攻破清朝的府、州、縣、廳、衛等204個。

    大清耗費了十六省的數十萬軍隊,並導致十餘名提督、總兵等高階武官及副將以下400餘名中級武官陣亡,士卒無算。

    大清前後投入超過兩億兩白銀,相當國庫五年財政收入,使國庫為之一空。大清武力再度削弱,綜合國力以此為拐點開始急轉而下。

    而乾隆帝僅僅在開戰兩年多幹掉王三槐的時候,就過早的高興起來並自詡:“武功十全之外”,又“成此巨功”。被搶蛋糕的顒琰不知會否牙癢。

    自大清入關,反抗就從來沒有停止過,到了乾隆執政後期,所謂的康乾盛世也是大亂之世的開端,執政初期,顒琰的性子和能力確實容易出問題,乾隆出於擔心多幹了3年,這是主要原因,再一層就是身居高位,如若急流勇退,那可不只是存在感堪憂的問題,如果顒琰做出不成熟的政治舉動或說政令,放權後的弘曆怎麼管?

    弘曆要做的其實只是應諾守信,穩定過度,禪位不放權就是折中方法之一。

  • 11 # 古今通史

    一句漂亮話,乾隆帝為此付出代價。

    “若蒙眷佑,得在位六十年,即當傳位嗣子,不敢上同皇祖紀元六十一載之數。”

    如能承受老天眷顧、庇佑,讓我得以在位六十年的話,那時,我就立刻把皇位傳給有繼承權的嫡子,不敢相同或超越皇祖康熙帝六十一年的治世之數。

    乾隆竊喜中:皇瑪法8歲登基,在位六十一年,我可是25歲登基耶~60年執政就85了,問題是我活的到那天麼?聰明如我,o(* ̄︶ ̄*)o

    如上,是乾隆帝在乾隆元年的承諾,既然是期盼蒼天垂佑,也可說是許願,這個願他是不敢不還的,作為封建帝王,乾隆帝可不具備與天鬥其樂無窮豪邁和膽魄。

    答案很簡單,卻不是問題的關鍵。關鍵是乾隆本人既要守諾,又不那麼甘心,再加上和珅的鼓動,所以就要委屈一下顒琰,而大家都知道,顒琰當然沒有在沉默中消亡,憋屈中積蓄了幾年的洪荒之力,在乾隆歸天后一朝爆發,迫不及待的幹掉了二皇帝和珅。

    身居極權高位六十載,乾隆帝放不下權柄,這不足為奇,這點也無需多提,但這不是他禪位不放權的最主要原因,乾隆瞭解這個兒子,顒琰的能力並不出眾,乾隆並不放心。

    咱們看下當時的背景,可見十全老人治下,並不安寧平靜:

    乾隆禪位前,即乾隆六十年,苗民起義,湖南,貴州大亂,兩年多時間到了嘉慶二年才得以平定。

    清嘉慶元年,白蓮教起義。王三槐的義軍幾乎控制了20多個州縣的廣大農村地區。后王三槐因麻痺大意,到清軍大營談判被誘捕解送北京,後被清廷凌遲處死。

    20多個州縣?那算啥......再看:

    川楚白蓮教起義歷時九年,佔據或攻破清朝的府、州、縣、廳、衛等204個。

    大清耗費了十六省的數十萬軍隊,並導致十餘名提督、總兵等高階武官及副將以下400餘名中級武官陣亡,士卒無算。

    大清前後投入超過兩億兩白銀,相當國庫五年財政收入,使國庫為之一空。大清武力再度削弱,綜合國力以此為拐點開始急轉而下。

    而乾隆帝僅僅在開戰兩年多幹掉王三槐的時候,就過早的高興起來並自詡:“武功十全之外”,又“成此巨功”。被搶蛋糕的顒琰不知會否牙癢。

    自大清入關,反抗就從來沒有停止過,到了乾隆執政後期,所謂的康乾盛世也是大亂之世的開端,執政初期,顒琰的性子和能力確實容易出問題,乾隆出於擔心多幹了3年,這是主要原因,再一層就是身居高位,如若急流勇退,那可不只是存在感堪憂的問題,如果顒琰做出不成熟的政治舉動或說政令,放權後的弘曆怎麼管?

    弘曆要做的其實只是應諾守信,穩定過度,禪位不放權就是折中方法之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公共場合如何應對孩子哭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