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萍從你的全世界路過
-
2 # 營養師遙媽
父母在,心靈靠山就在,在心理上自己永遠還是孩子,永遠都不會長大,心理上的依戀和依賴不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消退,哪怕自己40歲50歲,回到父母身邊,還可以做回孩子,還可以撒撒嬌,任性說話。
父母在,家就還在,不管走多遠,內心最深處都有一股安靜而又堅實的力量,這股力量給予我們前進的動力和勇氣,在外面不管遭遇到什麼,累了疲了心裡受傷了,可能回家療傷!
父母在,親情就在,兄弟姐妹常回家看看,看父母,聚親情,一家人其樂融融,不管走多遠,不管長多大,我們依然還可以像小時候,和兄弟姐妹們相聚在一起,拾回小時候的親情。
父母在,我們內心的根就在,有根的孩子,是幸福的孩子 ;父母
父母在,人生即有來處!
父母去,孩子就像斷根的浮萍,失去了根基,失去了內心最堅實的力量源泉;
父母去,我們才開始長大,開始成熟,開始真正在精神和思想上,獨自面對這個世界;
沒有了精神的後花園,沒有了不管發生什麼,永遠無條件支援我們,給予我們無私幫助和力量的父母,愛哭的孩子,才終於長大成人;
父母去,我們沒有了脆弱的理由,沒有了退縮的土壤,沒有了可以躲一躲,停一停的港灣;
我們只剩下明天,只剩下歸途,終於長大獨立的我們
只能不回頭的,向前走
父母去,我們沒有來處,只有歸途!
-
3 # 我們倆13
我老媽前幾天去世,老爹四年前去世!我徹底沒了家!以前我會打電話說,媽,我漲工資啦,媽我們家要分房子了,媽,我一會回去我買了火鍋中午你別做飯了!媽我給你買了件衣服,媽我給你買了雙靴子,媽,冬天了來我家吧有暖氣,媽,我帶你吃烤肉!媽,你沒回答,叫不醒了,中秋了媽,我帶你出去吃飯吧!!!!!!媽,有你在我就有家,你不在我永遠沒有家!
-
4 # 諶人
父母健在,你在他們眼裡,永遠會是沒有長大、需要呵護的孩子;無論你在哪裡?都有一根牽掛的線,拽在父母手裡。讓你有了感情的眷戀和濃濃的鄉思;無論你擁有多少達官貴人朋友,也比不上或許生活清貧的父母。無論父母做錯了什麼?你也不會斤斤計較積怨憤。
父母健在,你會更有年輕的健康心理,在生命接代傳承的路上,你會感到要走的路還很長,生活充滿著憧憬和希望。
父母走了,你失去了人間對你的最愛,雖然訣別之事不可避免,但當它降臨的時候,你仍會感到難以接受;會傷心落淚,倍感空虛。
父母走了,你會感到從來沒有過的急迫,這就是,人生的終點如此嚴肅的在向你靠近了,這是必須接受面對的嚴酷事實,你將感到害怕,但無可賴何、無法逃避。怎樣在餘下的人生旅途中做點什麼?留點什麼?是已擺上桌面的問題,需要好好深思。
人的出生是不可選擇的,你來到人世,就必須接受將會死亡的現實,無論是對父母,還是對你自己。你仍在告別人世的旅途上行走,要不忘父母養育之恩,在迎接殊途同歸的同時,不忘抓緊有效時間,做好愛的傳承。
-
5 # 北斗七星2017
父母在人生即有來處,意思就是,你父母在你永遠是個孩子,靠在父母親心胸懷,出去上學讀書,去外地經常工作,都時刻有著父母的牽掛,在家中有人為你收拾書房,清洗衣服,為你時刻準備著,最好吃的用的,時刻有人念著你,當你工作忙時,一個禮拜家中不回電話,父母親的電話就來了,向你問寒問暖,生怕你在外遭遇不測。
有父母親健在,說明我們還有一個完整的大家庭,最少逢年過節,遠隔千里之外的兄弟姐妹們能聚上聚,以敘父母兄弟姐妹之情,有事大家你幫我來我幫你,從不分彼此與你我,思想境界之高,超乎想象,說句良心話,我們大家逢年過節,一般都是衝著父母親回去,看看老父母親,看一年少一年,看一看少一眼,畢竟從前的父母親真的老了,彎腰駝背,耳聾眼瞎了,回去幫幫父母親洗洗衣服,棉被,擦擦地,做幾頓好吃的,盡一下我們兒女們的孝道之心,也不枉此生為父子一場。
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父母親去世了,我們也將老去了,行動也不便了,回家與兄弟姐妹聚上一聚的時間也少了,也屈指可數了,我們大家也都有個完整的家庭,兒孫滿堂,也其樂融融的,也只有夢歸故里與父母親,兄弟姐妹團聚了。
[熱愛生活,喜歡交流,請大家多多關注北斗七星回答,不勝感謝!]
-
6 # 石頭媽閱讀陪伴
父母在,人生即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看到這句話,讓我想起一件事,有一家人,母親因為腦子裡長了個瘤子,動過手術,術後的幾年裡幾乎不能下床,生活不能自理,都是丈夫照顧。她們的兒子十二三歲,很懂事。這位媽媽不想拖累這個家,曾經試途自殺,被家人發現,兒子在媽媽床頭哭著說:“媽媽,你不要胡思亂想,雖然您不能做什麼,但只要您好好活著,我放學回家能看見您,我們這個家就是完整的,我還有媽媽!”當我聽到別人學給我說這些話時,心裡感慨萬千。
是的,一個家,父母在,孩子心裡是溫暖的,安全的。在外面累了,難過了,有個避風港永遠等著你隨時歸來,有人聽你傾訴,給你安慰,讓你有個棲身之地,一頓父母親手做的家常便飯,讓你吃出深深的愛的味道。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每每讀這首詩,心裡都是滿滿的感動。父母在,孩子哪怕走的再遠,和父母隔著千山萬水,也能感覺到父母深深的思念和牽掛,有一雙眼睛在深深凝望著你。
當有一天,父母老去不在,心突然像斷了線的風箏,慌亂失挫,甚至害怕恐懼。以後的日子裡,兄弟姐妹偶爾聚在一起,聊起兒時的自己,惹父母生氣;聊著父母曾經或開心或難過或有趣的瞬間片段,但已是過往!
某一天,從睡夢中驚醒,發現自己已是淚流滿面,終於明白,父母已不在,沒有人可以像父母那樣任你固執任性,撒嬌哭鬧,仍然無限包容,滿是憐愛。也終於明白,自己終要長大,為了自己面前的小人兒,學會堅強,會會承擔,用自己的力量來撐起一個家,像父母那樣完成自己為人父(或母)的使命。
-
7 # 朽木筆記
其實,人這一輩子,解決的問題就是那經典的三個問題: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往何處去?
這句話中所說的,就是我們從哪裡來和我們往何處去的問題。
我們都從父母而來。所以父母在,人生即有來處。
就像風箏一樣,再遠再高,也有跟線牽著。
走的再遠,也有父母牽著,也知道自己有個根在那裡,做任何事情,也都知道,自己還有個可以回頭的地方。
那裡有父親的建議,母親的拿手菜,有暖和的被窩,有柔和的燈光,有安穩的床,有安靜的房。心安的不要不要的。
父母在的時候,這個來處,讓人暖心,安心。
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每個人的歸途,都是一樣的。化作一抔黃土,或者一把飛灰,留的下的那些,留不下的那些,記住的那些,忘記的那些,輝煌的,落魄的,最後都是黃土飛灰。
父母去了,我們剩下的地方,也就只有這個歸途了。那根線,現在得自己握著了,那些暖心的,安心的,也就只能在回憶裡,在夢裡了。
父母去的時候,這個歸途,有些傷心,有些虐心。
不知道題主有沒有發現,這裡沒有提到你自己的所在。
父母去之前,你是會成為父母的,你所在的地方,也會是你兒女的來處。也會成為你兒女暖心,安心的地方。
所以,其實,我理解的這句話,是父母在的時候,你有來處可回,可歇息,可以全力去拼搏奮鬥;父母去的時候,就要靠自己,讓兒女的來處,暖心安心,讓那個歸途,不再那麼的傷心虐心,而是能有無遺憾的滿足。
-
8 # 上山樵
我想說這是中國文化環境下特有的父母和子女的關係。西方文化關於父母和子女關係非常明朗,只要子女成年,便各自獨立,互不干擾,有時甚至不會贍養父母。當然,在西方就不會出現題幹所寄予對母親如此強烈的依賴感。
中國文化中,父母和子女不管在何地,或是另立門戶,仍是不分彼此。陳百強《念親恩》歌詞裡對父母的愛體現的淋漓盡致。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一時忘記對父母的思念只因忙忙碌碌的工作,但“每逢佳節倍思親”,我們心中繫著一根線,這根線這頭繫著牽掛,那頭繫著思念。因為父母在,傳統佳節更是有了思念的去處,我們思念父母的容顏,擔心父母的身體,儘量不去想他們老去的那一天,因為感覺“遙遠”!
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父母的離去,我們便沒有了長輩的掛念,沒有長輩的叮囑。女朋友談的怎麼樣了?工作還順利嗎?要吃的飽!保暖的衣服有嗎?這些話再也不會有人在你耳邊嘮叨,我們似乎成了“孤兒”!我們默默地走在人生剩下的旅途中,作為幸福的“子女”那個光影再也尋不見,看著下輩慢慢長大,我們施予他們更多的愛,而自己慢慢地走向落日的餘暉中去……
即便是中西方文化的差異,但維繫親情的紐帶不變。西方的父母子女互不搭理的關係,並不意味著對親情的漠視。培養孩子的獨立個性是必須的,我們要的是呵護而不是溺愛,孝順父母的親情是必須的,我們要的是陪著他們慢慢變老……
-
9 # 嶺南漢子
我的理解是父母在就有一種凝聚力和責任感,父母去就少了凝聚力,兄弟姐妹也各有各的家庭和擔當,就少了少時的天真無邪,也少了人情味了。
-
10 # 瀉爐下人
《念親恩》 年少不知父母恩, 常言寒門艱, 又笑親無能。 而今已到中年盛, 養兒十分苦, 不敢怨九塵。 曉夢依稀老殘燈, 故園正深秋, 鬢髮雙雙冷。 忍負親恩千里恨, 何日當以報, 無顏問歸人。 《蘆葦蕩》 寒煙袖添霜, 山外又殘陽。 茶子黃,桂花香, 梧桐伴雨落西窗。 月下獨持觴, 夢裡喚兒郎。 雁過蘆葦蕩, 可是子還鄉。 《念親歡》 呱呱墜人間, 彷彿就在昨天。三更餵奶五更鬧, 苦辛熬兩年。 語咿呀,步蹣顛, 初入幼稚園。 讀書聲裡流光淺, 少年已在他鄉遠。 整日把手粘, 曾經如此討厭。 而今策馬走天涯, 家書值萬錢。 騎項背,盪鞦韆, 真想回從前。 若是時光能重現, 陪你看遍動畫片。 《寄征衣》 秋已深,夜未眠。 雨打西窗三五更, 風吹孤館千萬聲。 枝枝葉葉, 搗碎鄉心, 哪管離人聽。 兒千里,寄征衣。 京華功名十年羈, 江南村野二老悲。 暮暮朝朝, 望斷空堤, 不見遊子歸。
-
11 # 環視信陽
父母在,人生既有來處!
按自己的理解應該是:父母健在,我們才能感覺家的存在。不管在外面遇到什麼艱難險阻,家就是我們的避風港,而父母就是我們強有力的後盾。
而且父母也是我們維繫兄弟姐妹的一個紐帶,如果父母在家,逢年過節兄弟姐妹肯定都要齊聚在父母家裡,共度良宵,陪伴父母。如果父母不在了,兄弟姐妹長大之後各自有了自己的家庭,平時也是各忙各的,注重親情的人們或許還會經常相聚在一起,但也有一部分人們因為工作的忙碌又或許因為有了自己的家庭,而忽視了親情的相聚。
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這句話自己理解為:如果父母不在了,在世間的苦與樂都得我們自己來承受。就像是“下雨天沒有人為你撐傘的孩子一樣”……凡事都得自己獨自面對。而且在世間更多了一份孤寂。都說,再大的人在父母面前永遠都是孩子,“可以撒嬌,可以偷懶”。在父母的心中,孩子再大都是孩子,父母是孩子永遠的支柱。
所以,父母在!我們才覺得自己是有家的人,是有來處的人。父母去了,我們的人生就沒有了家的方向,就好比走了一條孤寂的道路。
-
12 # 瘋子木瓜
據說東方、西方的社會性差別在“家庭”和“個人”。我們自古以來是以“家庭”為社會的基本單元,家庭是社會的細胞,過去我們每家每戶以“戶口簿”核算;而西方人強調自我,以“個人主義”自居,所以他們很早開始就以個人為單位,核發個人“身份證明”。
傳統上我們重視“家”這個概念!原本素不相識的男人、女人,選擇共同組織個家庭,生兒育女後,就是個完整的“家”。及至兒女長大成人,談婚論嫁、成家立業後,又形成了新的家庭。一代一代繁衍生息,人類社會就是這樣延續、發展的。
現在基本流行三十年為“一代人”的通行說法。
從正常的社會屬性來看:
人生的第一個“三十年”:(0—30歲)從出生到自己成家立業、生兒育女。(死亡還是個遙遠的話題)
人生的第二個“三十年”:(30—60歲)養兒育女,撫養下一代。正常情況的家庭,處於“上有老下有小”的興旺階段。傳統中國人最看中這樣的家庭,對外號稱“三世同堂”、“四世同堂”;能喊出“五世同堂”,當然會引起他人刮目相看的!
人生的第三個“三十年”:(60—90歲)人生步入老年,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但只要父母還健在,這個“大家庭”還正常的維繫著;以父母的名義,親朋好友還會定期的碰面、聚聚;“伺奉父母、各盡孝心”這是我們傳統的“孝道”!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在“大家庭”就在嘛。那時候自己尚且在“耳順”邊徘徊,還時常想著旅遊、拍照、跳廣場舞!
“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正常情況下,父母離世時,自己也應該進入老年人行例。大家庭“散”夥了,送走了父母,徹底理解了“天命難違”,明白自己也正開始“一步一步”踏上“歸途”嘍!
這就是我們中國人的傳統思維模式!隨著“西風東進”之風日盛,這樣的想法估計在現在的年輕人中,正在逐步“瓦解”吧!?
-
13 # 叢輝
父母是這個世界上有血緣關係,唯一可以無償為你付出的親人,有他們在,你時刻都會感受到溫暖,他們往往無所求,為你操心費力,甚至可以犧牲生命,有父母在,有一份無形的依靠感。
父母不在了,你會越來越感到孤獨,寒涼。父母在時,你並沒有在意他們存在的意義,他們去了,才會明白,他們在時給你的幸福,這幸福無聲無息,但是生命中最珍貴的營養,沒有他們的愛,我們也將枯萎,老去,離開。
-
14 # 雲捲雲舒威海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世上最愛我們的是父母,把我們帶到這個世界,含辛茹苦把我們養大成人,父母永遠是我們心裡的依靠,哪怕是病了老了,不再能幫我們做什麼,但只要回家能看到人,心便是安定幸福的,父母在,自己年齡多大都還是他們的孩子;等到父母不在了,塵歸塵,土歸土,只剩下回憶,家的港灣消失不見,心再無依靠,一直到人生之路的盡頭。
-
15 # 鄴都情
這是個完整的對聯,前後押韻,用詞準確,首尾呼應,不可亂用!
爹孃如果還健在活在人間,那麼,子女往父母那兒去的跑的就多,娘在家在,從父母哪兒回來小家的就多,從老家回來工作單位的次數就多。需要操年老父母的心。這是前句解釋!
如果父母去了走了死了,不在人間了,子女也就往孃家後代跑的去的少了,往農村老家去的少了,沒了扯掛。父母一死,自己的年齡實際有60歲左右,早已當上了爺奶輩兒,也深知感覺天命將近,人都務實,從年齡上說也快輪到死亡看地走了!這是對後句的解釋!
-
16 # wu吳金泉
謝邀!人之髮膚受之父母。父母給了我們生命,不論多大年齡只要回到父母身邊就是到了家了,父母在哪兒,你的家就在哪兒。這應該是前句話的意涵。一般若父母都已去世則自已也會進入或超過花甲之年,自已也會有子孫後代,子孫們會注常來看望,這也是後代們尋根思家的表現。這可能也就是後句話的意涵。我認為本題所述話語體理了傳宗接代的哲理,也體理了中華民族孝悌的優良傳統。
-
17 # 1143160127吳世金
父母是家的港灣,孩子是漂泊的船,需要經常回歸港灣。父母是軍中的大本營,是統帥部的指揮官。父母是依靠,是自己能夠解憂排難的主心骨。
父母去,自己失去的東西很多,一切都靠自己啦!
-
18 # 草兒妞
父母在的時候,如果回去的時候是個家,家就是溫暖的,你就還是個孩子,有什麼事情和父母說說商量,父母如不在了,你倘若回去,沒有地方回了,沒家的孩子,就沒有依靠了。雖然有弟、弟媳侄子,那不是家,是親戚了。祝父母身體健康。家就在。還有回去的路。
-
19 # 老春開聊
老人在,有家可回;老人不在了,就再也回不去記憶中的家了!
逢年過節,老人在的時候,總是會有一種奔頭,總想回到父母的身邊,回到那個供養自己長大而又難以割捨的家!
可老人不在了,那個家便也不在了,就再也難以回去了!只能在記憶裡回憶。
-
20 # 我是全職不是太太
父母若是不在了,雖說還有其他的親人,但是感覺不一樣了,吃著再美味的家鄉菜,睡著再溫暖的床,也會感覺缺少什麼!
回覆列表
父母在,我們還有家,每逢節假日我們還能有個心心念念牽掛相聚的地方,可以思念家,父母不在了,我們就成了孤兒,忙忙碌碌無人喝彩,最後只剩下歸往人生最後的歸宿。雖然我們也會成家但是有一個我們生活從小至成年的家不在了.人大半生生活和思念的家不在了.所以要孝順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