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陽春三月下揚州1909
-
2 # user摩羯大叔
作為老人,喜歡獨住是一種能力和境界,我們後來人應該向他們學習!
老人能這樣做,至少說明以下三點:
一是說明老人身體健康,至少能夠自己照顧自己。透過自理,又鍛鍊了自己,反過來也有益於身體健康。
二是這樣的老人活的明白,知道盡量少給兒孫添麻煩。比那些動不動就要子孫照顧,子孫們又沒時間的老人強N倍。
三是老人這樣做,無論對自己還是家人,都是很明智的選擇。因為他們更明白”久病床前無孝子”,防患於未然有利於家庭和諧。
作為他們的子孫,應該為有這樣的老人而感到驕傲。生活中很多子孫並非不孝,而是因種種原因做不到。我與年輕的朋友們多次談過養老問題,大多數子女都支援居家養老。但事情真發生了,尤其是需要自己親自照顧老人,我還沒見過幾例能真有耐心的子女。這一點朦不了我,因為我在醫院工作了一輩子,我見的太多太多!
孝順的心可以有。但能付諸實際行動,絕對是兩碼事。因此,當年輕人遇到這樣的老人時,不僅要知足,更應該感恩。你說的心疼和無耐,那是因為你理解的很膚淺。 -
3 # 音樂之聲possiblle
第一,年紀大了,喜歡安靜。第二,牙齒不好,和子孫們吃不到一起。第三,生活習慣不同,老人早睡早起,年輕人晚睡晚起,熬夜。第四,怕給子孫添麻煩,孫子也許讀書,父母要輔導批評,老人在了會有所顧忌。第五,自己生活,自由自在。第六,還有更多的理由,比如子女對待父母態度等等。第七,和子女保持距離,距離產生美,彼此有一個獨立空間,彼此安好。
-
4 # 雲中子595
絕大多數能自理的老年人,都不願和兒女們住在一起,主要是老年人感到不自在,自己老了毛病多了,飲食起居和孩子們合不來,為了自由方便,是不願和子女住在一起,這樣也避免了許多不必要的矛盾,所以說希望子女都能理解父母的初衷,你們常去看看他們,買點糧菜,做點家務就可以了,也不必自責。
-
5 # 熹熙璽
老人有自己的生活習慣,從心理上分析,人對於熟悉的地方有種安全感,比如去餐廳,我們往往會選一個固定的桌子,每次去,都喜歡坐一個地方。另外,老人都不想拖累孩子,只要自己能動,往往選擇自己生活。
-
6 # 楠宮冰鱘
其實老人們有自己的生活習慣,當然也希望兒孫同住,承歡膝下。可能更多為子女考慮,不給他們增加麻煩負擔。一旦老人身體真的不行了,除了子女為他們盡忠孝,又還能依靠誰呢?
-
7 # 老年天地
跟兒女同住,生活習慣、飲食習慣和思維可能都不大相同,相處久了必須會產生矛盾。加上現在老人們一般都有自己的房子,兒女們成家會一般也有自己的房子,為減少矛盾,老年人一般都會選擇獨住,既方便又省心。惟一擔心的可能就是生病了兒子不容易及時發現。
-
8 # 會跑的鍋牛
減少子女負擔。生活習慣不同,比如有些情況,老人在老家待慣了,你見他們老了,讓他來城市生活,他怎麼適應了,又沒伴!所以選擇自己在老家住
-
9 # 本自安然
我的奶奶今年七十四歲了。自從5年前爺爺過世後,叔叔搬到市裡去住後,她就一個人住了。自己種點小菜,每天摘了第二天送到街上去賣。叔叔也曾叫她去一起住,她不願意,寧願在家種點小菜,賣點小菜,自己掙點錢,有點事情做。奶奶賣小菜賣了幾十年,也比較喜歡幹這個。
父親在外地打工,到年底才會回去。叔叔平時一兩個星期會回去看她一次。姑姑也會偶爾去看她一次。她每次總是摘點菜讓他們帶回來。幾個孫子孫女平時會給她打個電話問問。
前年她說嘴裡牙齒都磨完了,吃不了硬東西,只能喝點稀飯菜湯什麼的。幾個孫輩的商量了一下,湊錢讓她去安了口假牙。
我學佛後,給她打電話時,經常陪她聊聊天,問問好。結束時總會提醒她沒事念念佛號,一個人寂寞沒人說話時,能念念佛菩薩也是好的。
過年時,父親把她接過來住一段時間時,她每次呆不住,想急著回去,怕住久了惹我們厭煩,也掛念家裡養的幾隻雞。雖然我們絲毫沒有不耐煩她的心理。
這兩年她年紀大了,有一兩次突然出現身體不舒服的情況,當時一個人在家也沒人照顧,她也說給我們聽了。過年時讓她跟我們一起,她也願意跟我們一起過年了。
自己能照顧自己的時候,就不想麻煩別人。覺得力不能及的時候,也只有麻煩別人了。
祝您爺爺奶奶身體健康吧。
-
10 # 糖豆豆的花
我爺爺奶奶兩人同歲,奶奶今年93歲了,爺爺86歲去世的。奶奶現在一個人住,沒辦法,她覺得自己過很好。首先,我奶奶這輩子沒有為錢發愁過年輕時候也沒怎麼吃過苦,平時就是想吃啥就去上街上買點啥回來,七八十歲的時候,牙齒掉了,她就去包了一口假牙回來,買上一包瓜子沒事就在那磕。到現在還說,一輩子燒稀飯都得放蜜棗進去,要不然飯不甜。吃麵條一定要放錯,要不然不好吃。她的吃飯習慣和我們不一樣,她一般是早上吃一碗稀飯,一個或者煮雞蛋,一個或者半個饅頭,一小碗菜。中午,稀飯,饅頭,炒菜,也沒啥菜,牙不行了,就經常吃炒土豆,炒茄子,都是把皮削掉放鍋裡炒,煮爛爛的就可以了。晚上吃麵條,炒菜。一日三餐,一頓不少,都是自己做,一個人在家年紀大了,不會用電磁爐不會用煤氣灶,就燒大地鍋,燒柴火的那種。她說這鍋做飯香,飯好吃。每年都和她商議要她輪流來每家吃飯,她不願意,說我們吃的飯她吃不習慣,炒的菜她也說不好吃。每次看她一個人住,都覺得可憐,可她自己確覺得很好,她喜歡一個人住。沒辦法,我爸他們就每個人都給錢給她,讓她自己想吃啥就買點啥。她有事就會到我們家裡來說一下,我們就去給她弄好。吃完飯她就會拄著個小棍滿村溜達,和村裡人聊天嘮嘮嗑,日子過得很愜意!
-
11 # 萬物同聲
老人的獨處是一種無奈,沒有任何一個人希望在自己老了後,喜歡孤獨!
獨處的日子,有些是和自己老伴生活,更苦的是一個人生活,捫心自問,自己老了後,要的就是這樣孤零零樣子嗎?其實,誰都不希望,但,太多的無奈,只能選擇獨處!
很多人,透過自己的努力,在另外的地方工作,生活,有了自己的新家,居住條件好的,也是願意把父母接去住的,在一起相互有照應!
可是問題就來了,有些老人在鄉下生活了一輩子,到一個陌生的地方,首先,他們的適應能力沒有年輕人快,進入小區,大門要門卡,小門是門禁,開門又是防盜門,進屋就關門,層層都是鎖,裡三層外三層,進去像迷宮,就這一點,沒老家田園式的方便和隨意,老人覺得很不方便!老人住進了這樣的地方,上班的都走了,除了自己的家人,基本就沒有認識的老友和舊親,進屋一道門關盡,鄰居不來往,出門又不方便,只有獨自呆在屋裡,無聊想看看電視,遙控幾個,又是機頂盒又是電視遙控,記性又不好,分不清哪是哪!亂按又怕整壞!
沒辦法,坐在屋裡發呆!坐累了,上床睡覺!白天睡了覺,夜裡睡不著,半夜醒來等天亮,天亮還是怕出門,腰已睡痛,天還沒亮!
時間久了,老人覺得並不是去享福,而是在受罪!天天如此,身體也垮了,心情也煎熬,及怕白天,又怕夜裡!
心,更孤獨!老家,有老人熟悉的山,熟悉的水,熟悉的路,有熟悉的鄉里鄉親,想去哪,拿起腳就走!多輕鬆自如!
可以做自己想做的,種種小菜,喂喂小雞,拉拉家常,玩玩撲克,打打麻將,爬爬山,轉轉路,來去自如,走東串西!自然舒心!
老人,並不是不喜歡好的生活,而是,他們適應環境的能力已經不強了!
與其到老的時候,還要去從新適應新環境,還不如留下來繼續過熟悉的生活!
多關心自己的老人,我們都會老!
老人的獨處,那真是一種無奈!
-
12 # 青風心軒檸檬酸啦
上了年紀的人為什麼喜歡獨居,我說說我吧。我跟孩子們住了一年,在這一年中,我喜歡到點起床吃飯,可他們在玩手機,看看到上班的時間了,不吃早餐就走了。早上剩下的飯我中午就夠了。晚上,我做好了飯等著他們回家,可一會他們來電話說有事,不回家吃了。晚上我多年養成的習慣是九點上床,休息一下十點睡覺,可他們剛回家。我這個人一有動靜就睡不著,所以後來我就搬出來了。
-
13 # 浮世小清歡
七八十歲的老人喜歡獨處大多是因為身體還好,能自理生活。既不想增加兒孫的負擔,又不想因為生活習慣的不同而產生矛盾。
我認識一個從法院退休的老人,八十九歲了。每天都手提兩個鳥籠從家裡步行到二公里外的山上溜鳥。風雨無阻,每天兩次。
前幾個月老伴去世了。兒女非要接老人跟他們一起住。他以死相逼不去。他說:"他在這個地方生活習慣了,不想挪地方,再去適應新的生活環境。也不想因為跟兒女在一起,因為生活習慣的不同而受約束。他在自己還能自理的時候,過自己想過的生活。然後例舉種種理由,兒女沒法,只得由他,每逢節假日來看看他。
對於七八十老人他想過什麼樣的生活,我覺得就由他吧!兒孫們能關心就關心吧!畢竟對於老人除了"孝″還"順″這個字!
-
14 # 七月的梅子
我父親在世時。我和父母住一個小區,方便照顧。父親過世後母親一個人住。我和哥哥每天輪流照顧母親。現在我搬了電梯房寬敞明亮接母親來孝敬她。母親就是不來。隔三差五要倒公交車回去看母親。問為什麼不願和兒女一起住?她說一是習慣了安靜的生活。不想給兒女添麻煩。晚上起夜也不方便。夾不住尿了 隨時要起夜。你們過好自己的生活就行。老人一輩子永遠都是替別人想不考慮自己。
-
15 # 海蘭珠8888
老人喜歡獨住自有他(她)們的道理
第一,和子女住在一起不方便
“我自己住,想吃啥做啥,想幹啥幹啥,你們不用管了!”這是我大姨常說的話,我大姨今年七十歲了,老伴去世八年了,一直自己過,有兩個女兒,兩個女兒都非常孝順,兩個女兒都在威海,為了能照顧母親,大女兒把母親從老家接來住了一段時間,可是大姨覺得和女婿住在一起太不方便了,比如夏天特別熱,老太太喜歡穿吊帶睡衣,喜歡在寬敞的房間裡走來走去,伸伸胳膊伸伸腿的,隨意在客廳裡盤腿一坐嗑個瓜子,吃著點心,或者隨隨便便的躺著看個電視,這倒好,家裡有個女婿連上個廁所都感覺不舒服,更何況自由自在、無拘無束了
第二,和子女住在一起沒有自由空間
女兒為了能讓她住的舒服、吃的安心,從早到晚頓頓好吃好喝的,可是老人嘛,她有時不想吃飯,或者想吃點別的,可是看著女兒無微不至的照顧,於心不忍,又怕閨女不樂意,本來沒啥胃口還硬著頭皮去吃,有時吃的胃不舒服也忍著全部吃完,久而久之大姨表面看不出來,可是心裡卻非常的不悅
大姨喜歡唱歌跳舞彈琴,在自己家的時候有好多朋友到她家裡來,她免費當老師,教她們跳舞,她會跳各種舞蹈,什麼慢三、快四、吉特巴、恰恰,桑巴等等沒有她不會的,可是住在女兒家根本請不來了,會打擾女兒女婿的正常生活,彈琴也怕打擾她們,所有的一切完全打亂了,導致大姨整天鬱鬱寡歡,沒有了精神頭
後來,大姨乾脆決定出去單獨過了,為了不使孩子們擔心,她就在離女兒家不遠處買了一套房子,她說自己還能自理還是自己住著方便舒服
所以,我覺得老人到了七八十歲生活能自理的情況,還是支援他們自己單獨居住,兒孫們也不必太過於心疼,只要他們自己樂意就支援他們自己住,平時多去看看他們,每天早晚打個電話問候一下,等他們不能自理的那一天再接到家裡來伺候也不晚
-
16 # 平凡生活隨筆
如果老人對自己的生活還能做到自理,就尊重老人的意願吧,她不願意打擾你們,而且這麼多年可能他已經習慣了,如果老人已經不能自理了,那你們再行安排吧!
回覆列表
哪個老人願意獨處?那是沒法子啊。兒孫忙工作忙學習,每天見面也不跟老人說話(不嫌棄就不錯),表面上是跟孩子過,實際上還是一個人的時候多,跟自己獨處一樣孤獨。自己住還不會有各種摩擦與矛盾,隨性一點,和孩子住還要天天看孩子臉色是陰天是晴天,不敢多說一句話,唯恐哪句說錯哪事做錯了令孩子們嫌棄。
倒不如自己獨處,不用看臉色度日。
老伴說了,只要到時候有孩子給我們穿上壽衣,別光著走,能把我們從病房抬到太平間就行了,別的不求什麼。
就是現在,我們天天伺候著孩子們上班上學吃點可口的飯菜,也是要小心謹慎的做事,就這樣也是不滿意的。
唉!難啊。哪裡是老人喜歡獨處,分明是無奈之舉,是不容啊。可能人老了都不招孩子們待見吧。
獨處是最好的遠離煩惱的生活方式,直到駕鶴西去的那一天,有人給料理後事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