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翻山倒海健康
-
2 # 花呈現春情
‘兵出子午谷’之謀被諸葛亮否定,恐魏延‘擁兵自重’是一原因,更重要的是諸葛亮認為這一計謀有‘戰術’價值而沒有‘戰略’價值。魏文長考慮的是區域性,而孔明謀劃的是整個西蜀的全域性及未來的發展、變化。
-
3 # 使用者1852033616
其實縱觀魏延的一生有過幾次單獨帶兵的經歷,但是結果不理想,隨便舉個例子,諸葛亮被司馬懿利用離間計和阿斗不和,諸葛亮回成都了,有兩個魏兵小頭目因個人恩怨鬧翻了,其中一個反魏來降,告訴魏延說司馬懿不在大營,魏延覺得諸葛亮不在他可以自己去立個大功,就讓降將帶路去偷襲司馬懿大營,結果半路遭遇伏擊,降將也逃之夭夭,要不是諸葛亮及時回來救援魏延估計就掛了,從這裡可以看出魏延是位將才,但是不足為帥才,因為此為諸葛亮不讓他獨自帶兵的原因,有好幾次魏延有難諸葛亮都派兵救援,還特別交帶,救出魏延速速回來,不要戀戰。所以諸葛亮和魏延之間不存在什麼壓制的問題,完全是因為有的人無聊亂說的,再這說諸葛亮否決了多次魏延的意見也是因為魏延的意見不好說一定行不通,之少不是萬全之策,風險極大,諸葛亮做事都是穩中求勝,不喜歡冒險,這是兩人性格不同,魏延也清楚的,所以常見魏延發牢騷!
-
4 # 初心如舊
三國演義中,魏延單獨帶兵的戰例很多: 演義87回: 卻說令魏延兩路伺候,果然雍闓,高定兩路兵來,被伏兵殺傷大半,都解到大寨來。演義88回: 孟獲諾諾連聲,退兵而去。將出界口山坡,魏延領一千精兵,擺在坡上,厲聲曰:“吾已深入巢穴,奪汝險要……“,孟獲等抱頭鼠竄,往本洞而去。
演義92回: 崔諒大驚,乃引百餘人,往小路死戰得脫,奔回安定,方到城壕邊,城上亂箭射下,魏延在城頭大喝曰:“何不早降“?原來魏延扮作安定軍,夤夜賺開城門,因此得了安定。演義102回: 孔明引蜀兵三十四萬,分五路而進,令姜維,魏延為先鋒,皆出祁山取齊。演義103回: 孔明又喚魏延吩咐曰:“汝可引五百兵去魏寨討戰,只能敗,不可勝,務誘司馬懿出戰……“。演義95回: 孔明尋思,高翔非張郃對手,必得一員大將,屯兵於街亭之右,方可防之,遂喚魏延引本部兵去街亭之後屯紮。
以上列舉了演義,其實,三國志亦有記載。只是沒演義中頻繁而已。請看: 三國志.魏延傳: 八年,使延西入羌中,魏後將軍費瑤、雍州剌史郭淮與延戰於陽溪,延大破淮等,遷為前軍師、徵西大將軍,假節,進封南鄭侯。 十二年,亮出北谷口,延為前鋒。
建興八年(230),諸葛亮派魏延西向攻擊羌中,大敗魏後將軍費瑤,雍州刺史郭淮,魏延因這個功勞進封前軍師,徵西大將軍,南征候。建興十二年(234),諸葛亮出兵北谷口,令魏延為前鋒。這個前鋒肯定不是與主力大軍在一起,應當是獨自在前面的部隊。這兩次雖沒有說魏延帶了多少兵,但前者能升那麼大官,說明那一仗規模不小,掌兵估計起碼不是三,五千兵吧!
綜上所述,提問問題似乎有點捕風捉影,缺少史料證據,不好再答。有異議的先生請批評指正。
-
5 # 寬容161743260
魏延勇猛!是蜀漢後期不可多得的武將,他和諸葛亮戰略上有分歧,當然,諸葛亮明白,魏延能力有限,一個國家軍隊是很重要的,所以諸葛亮從不弄險,穩打穩紮,步步為營。把軍隊交到魏延手裡當然不放心!姜維確實是個人才,諸葛亮死後蜀漢是人才凋零了,就靠姜維一個人苦苦支撐,不容易啊!
-
6 # 手機使用者51956319052
魏延碰到諸葛亮天生的悲劇。人與人之間就很奇怪。有些人頭次見面就親的很。有些人一見面就向仇人。諸葛亮和魏延就是這樣的,無論魏延功勞在大,諸葛亮都不放心。諸葛亮處處防著魏延,魏延在忠心,在諸葛亮眼裡都是裝的。也只有劉備才能用魏延,魏延只有在劉備手下才能發揮才能。劉備提魏延也不會和諸葛亮商量的。如果.商量諸葛亮不會同意。諸葛亮不放心魏延,是人的本性加天性,總之諸葛亮就是不喜歡魏延。在講諸葛亮沒有王者風範。沒有曹操和劉備的心胸。這就是諸葛亮的格局。註定諸葛亮就是二把手的命。
-
7 # 使用者5518663222
魏延無傭兵自重之心,有報劉備知遇之恩。魏延有統兵之能,劉備有識人之名,夷陵之戰後精兵死傷殆盡,人才凋零,後漢兵少,魏延帶兵善於弄險,一旦失利,對後漢打擊太大,不如步步為營。可一旦穩妥基本就失去了爭奪天下的可能,久守必失,滅亡是早晚之事,如有曹魏之兵,魏延必是一名帥。後漢魏延,龐統,法正,劉巴,廖立,馬謖都是大才,可惜有些早死有些不能善用,這些人才是後漢最大的悲哀。
-
8 # 我是誰60452231
這個問題得看孔明的用兵習慣:1、穩。也就是四平八穩,幾乎從不冒險。認認真真打正規戰,和他做事一樣。所以幾萬人打不下陳倉。 2、愛好或迷信計謀的使用。孔明打的仗幾乎都是在書房裡準備好了的,不管是將軍還是主公都按部就班就行,所以說,在孔明的手下既沒有將軍也沒有主公,就是高階兵和普通兵而已。(有好些仗,孔明安排好了就在家等資訊,所以會產生華容放曹、葫蘆谷司馬懿跑掉等事情)。曹魏就有評價吧,孔明沒有打仗的隨機應變。他只是按部就班。 3、劉關張李嚴後,孔明基本上是收攏兵權,不輕易授予兵權給別人的。
-
9 # 幸福汪汪隊
不是的/諸葛亮高官厚祿收買魏延,殺魏延的妙計丿早就準備好了,諸葛亮死後,魏延造反,被身邊的大將馬超之弟馬岱一刀殺了,三國後期,蜀國兵力下降,可用大將不多了/才有了蜀國無大將,廖化作先鋒之說/諸葛亮全才/怎麼沒算到蜀國滅亡/三國歸晉呢…
-
10 # 開啟蚊帳有隻蚊
我的答案最準確,魏然代表劉禪的,只對劉禪負責,因為魏然是劉備的家奴,忠誠度120%別扯淡什麼反骨二五仔,防備魏然之類的話!劉禪是皇帝代表著皇權,諸葛亮想做權臣,那麼就要打壓皇權,兵這個東西是權中權,給了魏然就會壯大了劉禪,萬一被剁了怎麼辦!?
-
11 # 史海爛柯人
在《三國志·魏延傳》中,對其早年經歷概括的比較簡略:“魏延字文長,義陽人也。以部曲隨先主入蜀,數有戰功,遷牙門將軍。”這短短兩句話,透露了兩個資訊:首先,魏延早年便率領自己的一小支兵馬投靠劉備;其次,在追隨劉備個過程中,曾多次立下戰功。
基於這兩點,劉備對魏延還是非常看重的。特別是在奪取益州、佔據漢中以後,劉備破格提拔魏延任漢中太守,劉備稱帝后,又升魏延為鎮北將軍。在劉備去世以後,後主劉禪再封魏延為都亭侯。由此可知,劉備父子對魏延都十分重用。魏延也從一個小的軍事長官,成長為了蜀軍中舉足輕重的人物。
諸葛亮穩固後方之後,開始著手北伐。此時,漢中基本都在諸葛亮的掌控中,但依舊重用魏延,命其為丞相司馬、涼州刺史,掌握先頭部隊。期間魏延還曾於建興八年(230年)大敗前來進犯的郭淮、費瑤等人,因而又被封前軍師、徵西大將軍,並假節鉞,晉封為南鄭侯。如此一來,魏延幾乎成為僅次與諸葛亮的人物。
然而,就在這時,魏延逐漸居功自傲,並同諸葛亮產生了分歧。這便是大家所熟知的北伐策略上的爭議:
“延每隨亮出,輒欲請兵萬人,與亮異道會於潼關,如韓信故事,亮制而不許。延常謂亮為怯,嘆恨己才用之不盡。”——《三國志·魏延傳》也正是在這個時候,諸葛亮開始加強了對魏延的防範。在此還需補充一點的是,在魏延驕橫之際,軍中長史楊儀卻絲毫不給魏延面子,兩人鬧得勢同水火。這也為日後魏延慘死埋下了伏筆。諸葛亮病重時,開始商議撤兵,但能參與其中的,確是楊儀、費禕和姜維等少數人,並且指出,命魏延斷後,如果魏延不從命,便棄之不理。
後面的事大家便都很清楚了,我昨天也曾進行過詳細說明,且與本題關係不大,在此不做贅述。透過以上的梳理,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發現:魏延是較早追隨劉備的將領,且多有戰功,因而很受重用。可隨著功勞的增多和官位的遷升,逐漸居功自傲,並同諸葛亮等人產生了矛盾。在這樣的形勢下,諸葛亮不可能再讓魏延手握精兵,且必然加強防範。
可以明確地講,魏延確實有才,但手無重兵時便已居功自傲,諸葛亮又怎麼可能再分一支精兵給他?其實,若不是此時蜀軍缺將,魏延早就被棄之不用了。當然,若當初的五虎上將尚在,又怎輪得上魏延猖狂?正所謂:天命其亡,必令其狂!是之謂也!
-
12 # 孫博士侃歷史
題主所指應該是魏延子午谷之事吧?
實際上,魏延在諸葛亮掌權時期是有過自己領兵的經歷的。
建興八年秋,諸葛亮曾經派遣魏延、吳懿率領軍隊進軍羌中,擊敗了費曜、郭淮。可見諸葛亮並非懼怕魏延帶兵。
相反,諸葛亮同劉備一樣,知道魏延是一個善於領兵打仗的人。
那麼為什麼子午谷一事,諸葛亮不肯給魏延兵馬呢?
其實,諸葛亮知道,魏延是一個純粹的武將,打仗可以,但是不計後果。夷陵之戰後,蜀國的家底已經不雄厚了,經不起折騰,所以不能讓魏延領兵冒險。
在諸葛亮當權時,蜀國的政治結構還是很穩定的,沒人能夠幹太出格的事情。當年與諸葛亮一起受託孤之命的李嚴尚且不能搞掉諸葛亮,何況魏延呢?
所以,諸葛亮並不懼怕魏延領兵,也不會出現魏延擁兵自重的情況。畢竟相比於李嚴,魏延在政治上可以算毫無威脅的。
回覆列表
魏延是三國時期蜀漢名將,在劉備時期,魏延深受重用,被任命為漢中太守,鎮守漢中,地位非常重要。蜀漢後期,魏延的地位更加重要,其一生的戰功不在五虎上將之下,但是,在諸葛亮時期,魏延曾請求諸葛亮給他一萬人,他與諸葛亮異道會於潼關,也就是著名的“子午谷奇謀”,但是,諸葛亮覺得很冒險,一直沒有同意。而魏延在蜀漢後期,更是很少單獨帶兵,諸葛亮這麼做,是怕魏延擁兵自重嗎?
魏延一生,單獨帶兵,大約有三次,都是哪三次呢?
先看第一次,是在魏延在投奔劉備之前。證據在《三國志 魏延傳》:以部曲隨先主入蜀,數有戰功,遷牙門將軍。
從以部曲隨先主入蜀,說明魏延之前是單獨帶兵的,但是,兵力應該不多,勢力不是很大,軍事力量很小,否則,魏延完全可以割據一方,像馬超那樣。正是因為兵少,很難獨立生存,只好投奔了劉備,找一個明主。
魏延第二次單獨帶兵,是在鎮守漢中期間。證據在《三國志 魏延傳》:先主乃拔延為督漢中鎮遠將軍,領漢中太守,一軍盡驚。
劉備拿下益州和漢中,當時關羽鎮守荊州,劉備讓魏延鎮守漢中,本來別人都以為是張飛,但是劉備破格提拔了魏延,這可以說是劉備非常信任魏延,也非常欣賞魏延的軍事能力,否則,劉備不敢把軍事要地漢中交給魏延,漢中一丟,益州就危險了。劉備認為魏延能守住漢中,所以,才放心把漢中交給魏延。
魏延第三次單獨帶兵,是在建興八年(230年),諸葛亮第三次北伐期間。《三國志 魏延傳》:八年,使延西入羌中,男票晚上那事就像送牛奶房門口就走了,faa後跟086滴威讓他做回自我了魏後將軍費瑤、雍州刺史郭淮與延戰於陽谿,延大破淮等。
魏延在這一年,率一支偏師,西入羌中,在陽谿,魏延擊敗魏國後將軍費瑤和雍州刺史郭淮,魏延並因此升遷為前軍師徵西大將軍,假節,進封南鄭侯。
除此三次,魏延再也沒有單獨統兵了。在諸葛亮北伐期間,魏延曾向諸葛亮請兵一萬,五千人運糧,五千人進攻,兵出子午谷,與諸葛亮在潼關會師,就像當年韓信那樣,但是,諸葛亮沒有批准。
《三國志 魏延傳》:延每隨亮出,輒欲請兵萬人,與亮異道會於潼關,如韓信故事,亮制而不許。延常謂亮為怯,嘆恨己才用之不盡。
正是因為諸葛亮沒有同意,魏延覺得諸葛亮太膽小,嘆恨自己英雄無用用武之地。諸葛亮是覺得子午谷奇謀很冒險,不如穩紮穩打。但是,這裡面也有一個疑問。
諸葛亮為什麼不讓魏延單獨統兵呢?是擔心魏延會因此擁兵自重,不聽指揮嗎?是怕魏延會自立嗎?
蜀漢這時,經過夷陵之戰,劉備慘敗,元氣大傷,把蜀漢的家底都輸的差不多了,諸葛亮勵精圖治,好不容易才恢復了一點,蜀漢總兵力還不到十萬,加上防守漢中,鎮守成都,需要幾萬人,那麼,北伐所用的兵馬已經很有限了。
如果這時,給魏延一萬人,讓魏延獨立統兵,那麼,一旦魏延有別的想法,那麼,對弱小的蜀漢來說,也是非常危險的,因此,諸葛亮不能不擔心,不能不防備。
但是,魏延一生光明磊落,因為不能單獨統兵,所以,能力也受到限制,兵少就沒有辦法打出更大的戰績,魏延應該不會有異心,否則,諸葛亮死後,魏延也不會一直要求繼續北伐,他直接宣佈獨立就可以了,正是因為魏延在諸葛亮死後,還一直要求由他繼續率兵北伐,才證明他是很忠心的,忠於蜀漢事業。
只可惜,魏延後來被劉禪和楊儀所誤,最終被馬岱斬殺,蜀漢自毀長城,令人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