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劉一千五
-
2 # X影劇
算是吧
重農抑商,發展經濟
景帝即位後,繼續執行重農抑商這一既定國策。景帝說:“農,天下之本也。黃金珠玉,飢不可食,寒不可衣,以為幣用,不識其始終。”因此,他多次下令郡國官員以勸勉農桑為首要政務。
文景時期的社會漸趨穩定,物價日益低廉,據學者統計,在整個西漢時期,文景統治的近40年內,直接關係到國計民生的米價下跌的幅度最大,這就為其他各項社會事業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輕徭薄賦,約法省禁
景帝時期,對農民的剝削(賦役)、壓迫(法律),較以前有所減輕。所謂約法省禁,就是法令要西漢帛書簡約,刑網要寬疏。前元元年(前156年),景帝即位伊始就頒佈了詔令:“令田半租”,即收取文帝時十五稅一之半,即三十稅一。從此,這一新的田租稅率成為西漢定製。在降低田租的第二年(前155年),景帝又下令推遲男子開始服徭役的年齡三年,縮短服役的時間。這一規定一直沿用至西漢昭帝時代。
景帝在法律上實行輕刑慎罰的政策:其一,繼續減輕刑罰,如前所述,對文帝廢肉刑改革中一些不當之處的修正。其二,強呼叫法謹慎,增強司法過程中的公平性。其三,對特殊罪犯給予某些照顧。
發展教育,打擊豪強
景帝時期,由於社會經濟的恢復及發展已達到相當的程度,所以統治階級上自景帝,下至郡縣官都逐漸重視文教事業的發展。當時在教育領域中最突出的就是文翁辦學
-
3 # 路遙lgy
漢景帝劉啟,應該是為明君。他繼位後,分封諸侯王的弊端凸顯出來。他極力加強中央集權,大力推行削番政策,起用晁錯,周亞夫,李廣等人平定七國之亂。晁錯被腰斬。
對外,匈奴人不斷的侵擾邊境,採用積極防禦的措施,有程不識李廣等名將在一些戰鬥中嶄露頭角,李廣尤其出名。
漢景帝實行無為而治的方針,實行輕徭薄賦,與民休息的政策,恩威並舉,使國家政治穩定,百姓基本安居。史稱“文景之治”,公元前141年,漢景帝病死於未央宮,終年四十八歲!
-
4 # 心不用則不痛1
景帝是一代明君,他和文帝開創的“文景之治”為後來漢武帝時代漢室中興作出了傑出貢獻。主張用老黃之道為,民生有一定的貢獻,使國家復興、百姓和樂。所以他是明君,並非只會守成之君。文景之治為漢朝積累了大量的財富,才使得漢武帝有如此強的國力,北擊匈奴,打破了對匈奴和親的傳統,使我華夏版圖一步步的擴張。
-
5 # 平沙趣說歷史
簡單來說,漢景帝是一個明君,不是一個仁君。
評判一個君主是不是明君,主要看其執政成績,包括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一系列成就,簡單點就是文治武功,而判斷一個君主是不是仁君,則看道德標準。
明君不一定是仁君,仁君也不一定是明君,這兩種身份,漢景帝只佔了一種,私以為他的父親漢文帝可以佔兩種,這父子二人共同開創了著名的“文景之治”。
西漢是建立在亡秦戰爭和楚漢爭霸數年的烽火之上的,隨後劉邦又進行了誅滅異姓諸侯王的戰爭,再往前算秦滅六國、秦徵嶺南等戰爭,百姓飽受戰爭摧殘,社會經濟衰弱。
劉邦之後,呂后主張漢無為,讓人民修生養息,生產力逐漸恢復,後來雖爆發剷除諸呂這樣的宮廷政變,但整體發展格局沒變,漢文帝上位後,繼續實行無為而治。
漢文帝勵精圖治最終開創了帝制時代第一個治世——文景之治,司馬遷在評價漢文帝:“孔子言‘必世然後仁。善人之治國百年,亦可以勝殘去殺’。誠哉是言!漢興,至孝文四十有餘載,德至盛也。廩廩鄉改正服封禪矣,謙讓未成於今。嗚呼,豈不仁哉!”。
在父親的光輝照耀下,漢景帝沒能做到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雖然他也被當作千古明君之一,但暴戾的性格使得他跟仁君二字差的有點遠。
漢景帝跟漢文帝的成長環境是完全不同的,漢文帝是劉邦第四子,非嫡非長,母親又不受寵,在宮裡毫無勢力,只能夾起尾巴做人,從小養成地調院隱忍的性格。
漢景帝雖然也非嫡非長,但他命好,其一母親竇氏受寵,其二代王后病逝,其所生四子全部早夭,他成了長子,被立為太子。
自幼生長於父母寵愛和周圍人迎合的環境,漢景帝自然而然養成了飛揚跋扈的性格,做事暴烈,遇上別人還沒事,誰敢惹太子啊,可偏偏就遇上了個同樣飛揚跋扈的主,那就是吳王太子。
吳王劉濞是劉邦的侄子,漢文帝的堂兄弟,漢景帝還是太子時,劉濞派王太子入朝拜見皇帝,漢文帝很重視,讓他跟漢景帝多交流,這兩人就坐在一塊下棋去了。
誰知兩人都是不示弱的人物,下棋下著,兩個人就爭吵起來,態度非常不好。漢景帝處理的方式非常直接,拿起棋具就照吳王太子腦袋上砸,直接就把人打死了。
不管漢景帝是有心還是無意,至少這說明漢景帝性格暴戾,不是個好惹的主。
這種性格在漢景帝上位後仍然存在,比如他削藩,用的是自己以前的太子舍人也就是老師晁錯的策略,直接削奪諸侯王的土地,以加強中央集權。
這個出發點是沒有問題的,諸侯王的存在的確嚴重威脅著漢朝的中央集權,只不過採取的措施確實有點急,惹得諸侯王集體反對,原本因為兒子慘死怨恨漢景帝的吳王劉濞更是直接拉起盟友,發動“七國之亂”。
七國自然不敢直接反抗漢景帝,他們搞了個“殺晁錯,清君側”的旗號,這完全就是個幌子,要是真殺到了長安,怎麼能只清君側呢?君肯定也要清一下的。
可叛軍勢大,漢景帝慌亂無智,聽從袁盎的主意,把老師腰斬了,腰斬就腰斬吧,漢景帝玩的還是“衣朝衣斬東市”,晁錯是穿著朝服被殺的。想象一下,晁錯聽到皇帝召喚自己,以為皇帝又要自己這個老師出謀劃策了,穿上朝服就出門了,結果半道上直接拉到菜市口砍了,還是全家組團,漢景帝把他滅族了!冤不冤?
漢景帝不僅對老師狠,對其他大臣和兒子也是相當狠的,比如平定“七國之亂”的最大功臣周亞夫,晚年因兒子給自己買殉葬用的500盾甲被誣告造反,以“君侯縱不反地上,即欲反地下耳”的罪名被廷訊,最後絕食而死。慄太子是漢景帝長子,曾經為太子,也沒犯什麼錯,可母親情商太低,對手(王夫人加館陶公主加漢武帝)太強,最終被廢。
被廢后,劉榮因犯罪被抓了,審問的官員是大名鼎鼎、旁人見了都打哆嗦的酷吏郅都。郅都對劉榮審問非常嚴格,不讓他寫信給漢景帝謝罪,於是劉榮害怕自殺了。
似乎漢景帝與此無關,但審問者是漢景帝派去的,如果他想對兒子網開一面,完全可以換個性格溫和的人,可他偏偏派了冷酷無情的郅都。
竇太后心疼孫子死了,要郅都償命,漢景帝說他是忠臣,不能殺,竇太后發狠一定要殺,然後就殺了,漢景帝隱身。
漢景帝雖然為人刻薄,可治國理政是一把好手,這是他名垂青史的根本。
漢景帝在位期間,重農抑商,發展經濟;輕徭薄賦,發展教育;堅持削藩,打擊豪強,加強中央集權。
而且漢景帝的用人之術修煉得非常到家,如晁錯、周亞夫等人,雖然的用完即扔,可在扔之前,人盡其用。
-
6 # 重甲強弩長槊遊騎兵
自然是。景帝繼承了無為而治的做法,國家更加富足。而景帝最大的貢獻在於平滅了七國之亂。有人說七國之亂就是景帝削藩引起的。但歷史上哪次削藩不是要先經過一場戰爭?七國之亂平定後,中央王朝實力徹底壓制了封國,諸侯王再也無力對抗中央,這也為漢武帝推恩令打下了最堅實的基礎。要不然漢武帝一紙詔書諸侯王就會乖乖聽令?
至於逼死周亞夫,那要看周亞夫做了什麼。周亞夫干涉太子之事,皇帝請吃飯故意不給餐具他就憤憤離開,這已經有了居功自傲的苗頭了。而且他周家想當權臣也是有先例的,周亞夫的父親周勃和陳平當年擁立景帝父親文帝登基的時候還對文帝傳話“有私事對陛下私下說”。現在周亞夫又是這般表現,站在景帝角度去處置周亞夫就沒錯。
回覆列表
漢景帝應該是明君。
漢景帝的處境在西漢比其他皇帝的處境艱難。他所做的一切,無非是一個皇帝應該做的。至少,他在朝廷和後宮裡面的動作,沒有對國家造成危機,相反,他這樣做是為了國家穩定,權利不至於發生改變而使國家動亂。
漢景帝的貢獻有幾個方面,有了這些貢獻一般就是明君了。
一,漢景帝的隱忍,不因小失大,順利接替了皇位漢景帝的父親漢文帝,說實話就是一個外強中乾的人 ,對自己家裡,對自己國家就是腰桿弱。比如為了當個皇帝,與漢朝大臣達成協議,把自己的幾個王子害死了。既然已經當上了皇帝,難道就救不了自己的兒子們嗎?,只有他們不在皇帝位上,他們就攪不起大浪,就,留一條性命總是可以的吧。但是,漢文帝沒有。有漢文帝一朝,沒有見過漢文帝做過一件硬氣的事。漢景帝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下到了三十幾歲才上皇帝位。當時的諸侯國強大,有一半就是漢文帝縱容造成的,漢文帝長期從容,到漢景帝繼位三年就爆發了七國之亂,應該不是漢景帝時代的錯,大部分責任要算到漢文帝身上。所以說,漢景帝不容易,他接過來的盤子裡裝的不是紅燒肉,而是差點被別人所燒。
漢景帝即使接過來了皇帝位。但是,他有個偏心的母親,竇太后是個干涉朝廷有三代的老政工。她對朝廷特別有興趣。她要三十幾繼位的漢景帝把皇帝位傳給小弟梁王劉武。漢景帝只好躲著走所以 漢景帝為了保住皇帝位,是作了許多事情。為了讓自己的兒子順利接班,打壓了一些功臣,也是無可非厚的。
二,對日益強大的諸侯國採取斷然措施漢景帝的老師晁錯,提出的削藩。漢文帝以來的諸侯國已經強大得足足可以對抗中央朝廷了,這些諸侯國勢力有多強大呢?吳王的兒子劉賢到長安,皇太子劉啟與吳王太子劉賢下棋,兩個都是福二代,下著下著就打起來,劉啟用棋盤把劉賢砸死了。這是漢文帝朝的事情。結果,是中央對地方妥協了事,諸侯王不來朝廷述職報告了。也不了朝請了。這樣的地方派勢力誰能容忍?漢文帝時代的賈誼就提出來削藩,但是賈誼被貶到地方做官去了,最後憂愁而死。
漢景帝不想受那些窩囊氣。他就同他老師晁錯一起,下鐵腕對幾個強大的諸侯國吳國,趙國,齊地諸國,楚國動手。雖然激起了七國叛亂。但是,漢景帝最後還是無情地鎮壓。把七國打敗,漢朝保證了百年平安。
漢景帝在在件大事情上不含糊,說明他當得上明君這個稱號。
三,在皇權的交換裡,替下一代掃清障礙在皇帝位置上不含糊。這等等挽救了他們一大家人。如果梁王當上皇太子,那麼,勢必引起混亂。漢朝不是提前滅亡,就是陷入長時間的混戰。所以,漢景帝要了國家,就對不起小家了。他果斷地把禍害滅亡在沒有出現之前。使漢朝平穩度過難關,也說明漢景帝能夠明辨是非,分得清輕重緩急。不是明君做不到。
四,在一家三帝王中,漢景帝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在歷史上,創立一家三個帝王的,而且是傳三代的有能力控制皇權,使國家穩定的三代相傳的皇帝,他們算是奇蹟了。漢文帝,漢景帝,漢武帝。他們承先啟後地創造了一個太平盛世,一個文治武功的赫赫戰功帝國。由他們一家爺兒三代幹成。實在是三個厲害人物。那麼,漢景帝在中間,基礎漢文帝,啟發漢武帝。他不是明君,他做得到嗎?
所以說,漢景帝不不僅是個明君,而且是個厲害的君主。他在家裡要對付母親的"逼宮",在朝廷上有對付大臣們激烈的反對抑制諸侯國,反對晁錯的削藩主義。在對待地方諸侯勢力方面,又要採取積極的打擊措施。控制諸侯國的坐大。在對待周邊屬國和匈奴人的騷擾攻擊,又不得不不卑不亢。如此一來,漢景帝確實不容易。
因此,可以說,漢景帝劉啟是個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