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人生是一場耕心之旅

    臺灣著名國學大師南懷瑾說過:細讀中國幾千年歷史,會發現一個秘密。每一個朝代,在鼎盛的時候,在政事的治理上,都有一個共同的秘訣,簡言之,就是“內用黃老,外示儒術”。

    老子的“無為而治”就是告訴統治者,要清心寡慾,沒事不要去打擾老百姓。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道家的“無為而治”理論和自由經濟理論很相似。

    西漢初年,主張“反秦之弊,與民休息”。劉邦對儒家咬文嚼字,繁文縟禮很反感。呂后當政,繼續沿用劉邦的黃老之術治國,為文景之治打下來基礎。

    文景繼續推行與民休息的政策,主要就是輕徭薄賦。開創了文景盛世。

    唐朝對老子就更加尊重了,更是自稱老子的後裔,確定道教為國教。大力倡導道家無為而治,輕徭薄賦,唐太宗的“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就是在強調這個。

    唐玄宗對老子和道教的尊崇更甚了,並把老子的思想定位治國之道,創造了開元盛世。

    可以說,道家的“無為而治、垂拱而治、休養生息、輕徭薄賦”對治理國家,都有非常好的效果。

    而儒家,強調君權神授,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強調君權至上。強調尊卑有序,反對自由民主。不是說儒家不好,只是在發展農業經濟上,不如道家的“無為而治,垂拱而治”效果更好。

    問題是,封建皇權要的是儒家尊卑有序的思想,不會採用道家的自由思想,這就造成了一個矛盾。一邊需要道家的“無為而治”來發展民生,一邊又需要儒家的“上下尊卑”來控制人民。因此,搞出一套“沒用黃老、外示儒術”就一點也不奇怪了。

  • 2 # 使用者532281988

    你說的盛世看是在什麼環境下的盛世,在現在那個還叫盛世嗎?所以只能說是皇權盛世了,當然皇權需要道家思想是便於皇權的統治。

  • 3 # 東海八仙

    你說的道家思想應該是儒家。因為道家從來沒被歷朝歷代的皇權奉為治國理政的工具。這是個低階的嚴重失誤。那麼封建社會為什麼也會出現太平盛世呢?這主要原因是皇帝開明、重視民生才出現的盛世。他們的目的也希望繁榮昌盛,更好的維護他們的封建統治。

  • 4 # ait24767146

    儒家是孔子的思想,弟子們發揮發揚。孔子生活在春秋時期,崇尚周公的禮儀教化,文明之邦。上下,尊卑貴賤有序,恭敬而安然。可是當時的社會就由王道治國到霸道進而向中央集權的郡縣制帝國進化。孔子的思想光耀天下,實際行動卻舉步維艱。

  • 5 # 總是改名

    題主的提問本身就有問題,統治者從來都是以法家治世,不同的是披著哪張皮而已,然後就看治理者的能力問題了,儒道佛都是自我修行的思想模式而已,跟盛世不盛世又有什麼關係呢

  • 6 # 塵光62

    經濟學有一句話:當一個民族因為戰亂,或歷史原因經濟倒退,那麼恢復經濟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要打擾人民。他們知道怎麼讓自己富起來。而到家思想無為而治就是這個理念,並且暗合與歐美民主國家的小政府大社會。政府是社會的守夜人等理論。你要真看進去國學經史,道家理論不如儒家理論的。這不贅述。

  • 7 # 巴士底獄3

    也能瞎掰,文景處理的正是道家無為治理的災難後果,貞觀開元無所謂主流學說統治,是百花開放的時代。與道有屁關係

  • 8 # 使用者62653260642

    我聽古書,貞觀,開無好像信的是佛教。

    不管是道教佛教,都信仰的是神,,讓人心不至於特別陰損。有人神的力景幫助

  • 9 # 說道231960427

    儒家思想指導下封建專制,兵家打下天下,儒家思想坐享權力與享受!治如何治,怎麼治,決定儒家思想權力,權勢文化貪婪,無限權力,無限貪婪,無限慾望。儒家思想權力,權勢文化擺脫兩種束縛,①,天下平,擺脫兵家束縛,讓軍人守邊,對於儒家思想束縛沒有了,等於是文官天下,他們想怎麼治就怎麼治,沒有軍人束縛。②,儒家思想擺脫法家,治國,儒家思想用道德代替法律,整個封建社會上層,君主專制體系,都是用道德代替法律,法律,治國管不到他們,作算他們犯罪,犯錯,法律管不到他們,他們可以無法,無天,他們只認同道德,不認同法律,才有刑不上大夫,有功名不上刑!儒家思想指導下封建專制下封建社會,所謂法家,法律治國,只是針對下層,對下層用嚴刑峻法,刁民可殺,任意殺,對於他們只適應道德,他們不受法家嚴刑峻法束縛!儒家思想指導下封建專制下封建社會,等於得好處,擁有權力與享受,拋棄兵家束縛,讓軍人守邊別礙事,礙他們貪婪,然後又擺脫法家束縛,用道德代替法律,不受法律束縛!儒家思想天然好處,讓人擁有權力與享受,又不受束縛,那有不崇拜儒家思想的,那有不為儒家思想叫好,那有不為儒家思想鼓吹的,那有不用儒家思想道德教化人,教人如何做人,讓人不識字,不知是非,好壞,覺醒,讓人更呆,更笨,這樣更好奴役,剝削,馴化,馴服成錦羊,讓人逆來順受,認儒家思想把人分為三六九等命,接受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愚民政策的命,接受儒家思想分階層,受儒家思想道德束縛命,忠也為君,孝也為君,師也為君,敬也為君,臣子都拜,做儒家思想道德臣子本分了,那下層的還有機會認同,反抗嗎?在儒家思想強權,強勢下,只能認命!這就是儒家思想權力,權勢文化,成體系束縛人,有一整套東西束縛人!讓人不得翻身,甘願認命,無力反抗,無從反抗,一代認命,代代認命,被人奴役剝削!

  • 10 # 春榮2091

    任何時代的治理關健都取決統治者的意識,無論哪種學派都是穿的外衣,沒有實質意義,人的固性滋生的混元思想核心是中、和、平,所以祗要社會和諧,國人都會接受,正是這個原因,統治者可隨意選擇學派,因為學派不可能左右他的執政方向,從這個意義上說學派沒有根夲作用,也是這個原因學派會產生時寵時辱的現像。所以儒學久歷不衰,是因為其中的追求目標符合人的先天思維,孔子僅做了一個提煉工作,所以說儒學是民族基因,而所有學派思想也都源於人類思想,都是偏面總結,其中有許多類似。我們將所謂盛世之功歸咎於學派的思維絕對都是錯的。

  • 11 # 玄谷真人12

    文景之治、貞觀之治、開元盛世都是道家治理的?誰說的?

    文景之治很容易被說成完全是道家學說治世的功勞,但不僅漢初的黃老學派已經融入儒家思想,司馬談說道家“因陰陽之大順,採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與時遷移,應物變化,立俗施事,無所不宜。”而且,漢初儒生叔孫通為漢朝制定了禮儀,陸賈寫作了《新語》為劉邦獻策治國。“劉邦即位之初,重武力,輕詩書,以‘居馬上得天下’自矜,他乃建議重視儒學,‘行仁義,法先聖’,提出‘逆取順守,文武並用’的統治方略,遂受命總結秦朝滅亡及歷史上國家成敗的經驗教訓,共著文12篇,每奏一篇,高祖無不稱善,故名其書為《新語》。”陸賈一直到文帝時都是漢朝重臣。

  • 12 # 仚乃山上人

    根本原因,可以參考日不落帝國的維多利亞時代。實際上這盛世與維多利亞女王沒有什麼關係。可是偏偏英國制霸了世界。其原理就是亞當斯密國富論中的觀點,所有人都是利己的,都在想辦法發財,如果全國每個人都發財,整個國家其實就富有了。也就是我們說的“自由經濟”。

    自由經濟,就是任所有人發揮能動性。農民想生存、賺錢就要努力種地,商人想發財就要想辦法找機會,地主想發財就會壓迫佃戶。各個行業都主動或被動的努力發展。反正國家無為,不怎麼壓制也不怎麼抽稅,這會兒再不努力就錯失良機了。

    所以,無為而治的盛世,是犧牲一小部分人的自由和收益,換取社會大部分人的收益。類似於現在的市場經濟。它能夠發展是理所當然的。不過,當它發展到一定高度後,這一小部分人就會擴散到整個階層的大部分人。這時如果國家不趕緊調控,就可能演變成民不聊生的慘狀。畢竟沒有資本主義萌芽的根基。

    所以,無為而治是符合社會發展的根本規律的。想讓社會大發展,政府必須學會放手。

    但是,儒家不可能允許這種情況,儒家的根本思想源於西周的“禮”制,說白了就是三六九等的等級壓迫制度。農民世世代代都只能是農民,貴族世世代代都是世家。如果農民發展起來抵得上世家了,舊貴族還壓迫誰?皇帝有能力對付這群大勢力?皇帝和貴族的位子還能穩固嗎?

    每一次改朝換代,都會犧牲一批舊世家,興起一批新世家。但也有很多世家永遠都是世家,比如琅琊王氏、隴右李氏、弘農楊氏等等,天下再改朝換代,他們都仍然是做主子的那一批人。所以,他們內部最尊奉儒家。他們甚至敢無視李唐皇室,反而皇室要貼上來親近他們。

    所以,每當無為而治發展到一定高度,老百姓有能力爭取自由,或者出現可能誕生自由思想的土壤時,儒家就會出來,維護等級制度。儒家維護的不是某一家,而是最頂端的那一批人。這些人可能有調換,比如某個平民最後成為一方割據大將,儒家維護的是這個割據政權及官僚,而不是這個平民,只不過大部分情況下二者巧合地是重合的。

    在馬克思主義和凱恩斯主義出現之前,無為而治是社會大發展的唯一手段。充分發揮社會上儘可能多的人的主觀能動性,政府只做修修剪剪的零碎工作,不干預大勢發展。無論中國還是外國都符合這個規律。民國大上海時代和新中國改革開放也是這種情況。

    所以,道家思想的無為而治,其實的確是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但是如果不加管控的話,底層階層會不斷受到壓迫,最後反抗,最後統一,再壓迫,迴圈個幾百年,最後各方妥協,形成類似於自治的境況。只需幾百年就可能演變成資本主義萌芽。又因為自治,所以只需百年就可能演變成資本主義社會。

    如果沒有儒家進行管控的話,在不斷壓迫與反抗期間,百姓會傷亡嚴重。而國家應對外敵也會無力。但是,如果從文景之治開始的話,中國最晚在三國時期就能進入資本主義社會了,而且因為墨家的發展,中國的科技也會進展迅速。最後人與人之間越來越平等,可能逐漸演變成現代社會這樣。不過負面影響就是,中國可能會分裂成歐洲那樣多個小的強國。

    只能說,道家和墨家出現得太早,相當於bug,這對於世界其它地區的發展是不平衡的,對於貴族來說也失去了很多利益。所以世界發展要求儒家站出來阻止這兩家。人都是自私的,高層也是一樣。既然有制度可以光明正大維護人的自私,為什麼不採用呢?

  • 13 # 漁耕樵讀

    還是那句話,問問題首先要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首先要明確,任何學說都有它的不足之處,需要日趨完善,有時候還要引入其它學說的理論加以補充。

    當某種學說成為治世之學的時候,它就會暴露出很多弊端。就像犯錯的人永遠都是做事的人,不做事的人永遠都不會錯。就像現代政治中的執政黨和在野黨,執政黨永遠是被指責的,但是當在野黨成為了執政黨後也不見得做的更好。

    文帝時期黃老之弊端

    在文帝時期,是以黃老之學治國,但即使在文帝初年它的弊端就很明顯了,賈誼便提出了一項關於禮儀等級制度的奏疏,有人聽到這裡一定會嗤之以鼻,高舉明珠大旗批判儒家所推崇的等級制度。

    但是放在當時的時代,賈誼目的在於以教化的方式加強中央集權,避免藩王擁兵自重,但是並沒有被文帝所採納。藩王叛亂層出不窮,淮南王,濟北王相繼謀反。賈誼指出對藩王“疏則必危,親則必亂”,只有透過儒家加強中央集權才能儘可能的避免藩王的危害。賈誼首先提出了透過的方式來避免藩王坐大,其實就是和推恩令是一個意思“眾建諸侯而少其力”。

    賈誼在很多著作中的理念都很具有前瞻性,他也提出了以儒家方案解決的辦法,只可惜大多沒有被採納。他還是第一個提出收歸鑄幣權的人,他力勸文帝保留梁國,並且加強對梁地的控制,而梁國在七國之亂中也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事實證明賈誼的理論是非常準確的。在對待匈奴的問題上,賈誼提出儒法結合的方式,這也是漢武帝施行的政策,事實證明也是行之有效的。毛澤東曾稱讚賈誼的《治安策》是西漢歷史最偉大的政論,全文切中事理。

    但是悲哀的是,賈誼的主張大多數並沒有得到文帝的認可,這也造成了後來更大規模的諸侯叛亂——七國之亂。雖然最終七國之亂被鎮壓了,但是如果沒有後來漢武帝的推恩令,再次發生大規模叛亂也只是時間問題。

    而文帝放著賈誼那麼多的切中事理的政論不用,卻熱衷於鬼神之事,這種“不問蒼生問鬼神”的待遇也讓賈誼失望透頂。這都是黃老學說的弊端,難道題主一句“文景之治”就掩蓋了過去嗎?如果沒有漢武帝利用儒家加強中央集權,集中力量對付匈奴,可能中國就是分裂成無數個小國家,被匈奴各個擊破了。

    貞觀時期和開元時期的體系

    我們再看貞觀之治,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實際上都是典型的儒家形式的執政體系。長孫皇后有一次病重,李世民想要為她請釋道做法事,她就曾對李世民說過:“道、釋異端之教,蠹國病民,皆上素所不為,奈何以吾一婦人使上為所不為乎?”,意思就是道,釋都是異端,毒害國民,不能因為我一個人讓皇帝做這些神神道道的事情。

    長孫皇后實際上是信佛的,但是她仍然堅信在治國方面仍然要用儒家。同樣唐玄宗也是篤通道家,但是他治國仍然是儒家。他任命的宰相姚崇就是典型的儒家實用主義者,開元四年,多地發生蝗災,百姓們不敢捕殺蝗蟲,只知道焚香祈禱,連李隆基也不知道該怎麼做。姚崇卻不信這些東西,他任命捕蝗使,派到各地督導捕蝗。

    一個王朝是以儒治國和以道治國,不在於皇帝信什麼,而是大臣是有哪些構成的。嘉靖皇帝篤通道家,但是你仍然不能孫他是用道家治國的,因為那些大臣都是儒家出身。而真正表面上用儒家,實際上多數大臣崇信老莊的時代是魏晉南北朝時期。桓溫把神州陸沉的錯就歸咎於黃老玄談的興起。

    在《世說新語》中記載這麼一件事,桓溫北伐,收復洛陽。看到中原殘破,萬里蕭條,心情非常沉痛。他對部下說:“神州陸沉,那些清談的人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桓公入洛,過淮,泗,踐北境,與諸僚登平承樓,眺中原,慨然曰:“遂使神州陸沉,百年丘墟,王夷甫諸人,不得不任其責!”

    不是說儒家是最好的選擇,但也不至於像題主說的那樣不堪。各種學說相互補充,有些時候未必是一種學說可以應付一切的,應該是相輔相成的。就像漢宣帝說的:“漢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雜之,奈何純任德教,用周政乎?”意思就是儒法並用,不可偏儒,亦不可偏法。

  • 14 # 務必要追求真相

    許多佛弟子說佛教給唐朝帶來了興旺,其實不然,唐朝李氏家族自稱是李聃(道德經的作者老子)的後裔,道教差點成為國教,盛唐時期的貞觀之治的主流信仰是儒家和道家,佛教才剛剛開始,武則天為了讓女人當皇帝合法化,才推行佛教,佛教興盛起來不久,就是安史之亂,唐朝開始走向衰落…日本的主流信仰是神道教,也不是佛教。兩千多年的歷史證明,佛教文化還真的不曾產生過輝煌的文明,佛國都是貧窮、落後和愚昧的,這是不爭的事實。

  • 15 # 破陣子888

    道家思想是無為而治不折騰,休養生息藏富於民,這種時期人民是最幸福的。儒家是倡禮教重排場,當權的都想建不世之功,但一將功成萬骨枯,犧牲的都是老百姓,最後結局是民力乏民生苦而國勢衰

  • 16 # 走向蔚藍5C5o

    道家思想的無為而治,順從自然規律順從社會規律,讓人民自由支配資源,積極性和能動性獲得極大提升,自然容易發展生產,財富增加。自由是多麼重要,看看資本主義近200年發展創造的財富就知道,看看中國改革開放30年放開民營企業,中國的成就更清楚。

    儒家思想強調忠君仁政,嘴巴上愛民如子,實際上盤剝剋扣更嚴重,窮兵黷武弄的國庫空虛,君王為了個人虛名,更是加強管制,凡是不符合標準的皆視為異端邪說。這樣禁錮人的思想,權力鬥爭激烈,粉飾太平,怎麼能讓大家安心生產呢?經濟發展也就是口號而已。

    作為君主都喜歡儒家思想,但是統治不下去的時候,道家思想就來了!等到發展起來了,儒家又來了,中國幾千年的封建王朝就是這樣交替進行,民主是件衣服想穿就穿想脫就脫,能做到民本就感天動地了。

  • 17 # 三顧驚鴻毛

    哪看出來的道家治國呢?根據呢?

    道家做人,儒家做事,佛家修心。

    道家的著眼點在於加強自身修煉以求長生不老。妥妥的養生學,你看儒家有養生的嗎?

    儒家講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道家講究避世,己身逍遙。逍遙遊是白寫的嗎?

    儒家重視人倫,品德,主張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活著要幹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業,立千古不朽的功勳,所謂立德、立功、立言,是儒家弟子不懈的追求,為天下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續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儒家講究入世做事,知行合一,在實幹中完善自己,儒家的標準是極高的,千古以來能做到的都沒幾個,如王陽明上馬治軍,有軍功,下馬安民,造福百姓,退能成聖,罕見的千古完人。

    絕大多數人都做不到儒家的要求,卻把人性的險惡弱點算在儒家頭上!

    沒有儒家,就沒有漢奸了嗎,沒有儒家,就沒有出軌的人嗎?沒有儒家,就沒有嘴炮了嗎?沒有儒家就沒有軟弱無能的人了嗎?沒有卑躬屈膝的人嗎?不是一個儒家弟子出軌,就是儒家思想支援出軌。

    儒家講氣節,要有骨氣,殺人償命,欠債還錢,自古流傳!

    儒家都救不了你,憑啥覺得其他學術能做到?自己軟弱無能,就別怪別人,儒家讓治國你平天下,咋不去做呢?機會給你了,你也不中用啊!

    定儒家治國是無數先賢的智慧考慮,你當漢武帝這位鐵血大帝,會選擇軟弱的學術?漢朝的真正強大是漢武帝開始的,所謂的文景之治也是一直在和親,史官美化而已。

    許多大談儒家的,根本沒有認真瞭解過儒家,都是道聽途說,要麼就是歷史課本的評價,拿過來就說,不僅不懂儒家,連毛主席的話也不聽,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

    真正的儒家是以德報德,以直報怨,孔夫子手刃少正卯,提刀殺人,乾淨利落,父母之仇不共戴天,君子不浪戰,戰則必勝!儒家有的是鐵血名言,你做不到,反說人家懦弱無能!

    諸子百家之中,論全面性,綜合性,實用性的學術理論而言,沒有能比得上儒家的。可是總有人總是想要一顆“仙丹”,要百病通治,哪一點解決不了,就是“廢丹”。問題是哪一種學術,能包治百病?民主?科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古幣順治通寶有沒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