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撒歡吧騷年

    最重要的是,不能補課,也不能做戶外活動,所以,如果說要長遠來看,不補課了,孩子還應該按部就班地在家自己補課,怎麼補課?按照以往的在校作息制度,每天該上課上課,下課時間首先完成作業,然後給每科按照權重不同分配好自學時間,補弱扶強,如果說覺得現在不補課就沒事幹了,那就麻煩了,說明以前補課也不是自願的,不是自願的情況下補課,是不會有好的效果的。

    當然,也可以提供一些參考方法,來填充剩餘時間:

    1、網路資源自學,現在各大網路教育機構都提供了一些免費的學習專題,可以去適當薅羊毛,看對自己有幫助的安排學習一些。

    2、把自己的興趣愛好發展一下,當然得適可而止,具體說,小學生不要超過兩小時,初中生不要超過1.5小時,高中生不要超過1小時。

    3、好好練練字,語文在高考中的比重越來越高,而作文又是得分最大的一題。高考閱卷這麼緊張的情況下,作品評分第一印象相當重要,字好,怎麼也能得箇中等以上分,老師都不忍心給你扣分。字不好,老師想加分都得顧慮。

    4、家長抓住機會對孩子的學習生活習慣做適當修正,因為可以近距離觀察孩子學習習慣了,所以,你就有了發言權,當然,有了發言權並不見得能說到點子上,還是要多和班主任溝通,畢竟他們見多識廣,知道哪些習慣是對的,哪些習慣是嚴重影響學習成績的,溝通好後,壞人一般讓老師來做比較好,因為你說孩子,孩子容易頂撞你,還影響家庭和諧,老師說孩子,孩子好接受,從心理上會覺得老師說自己是理所應當。

    5、適當做些家務不見得是壞事,每天安排半個小時的家務時間,也是個緩解學習壓力的途徑。另外,學習習慣的改進並不見得非得從學習上切入,有時候做事的方法、流程就能夠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習方法。每天全身心地學習,不利於孩子形成解決複雜問題的能力,學會合理安排時間,是人生必須掌握的功課。

    6、組成個學習小組。透過qq群或者釘釘群來進行問題討論,經驗分享,相互督促。同樣一個問題,會做並能講出來和會做但是講不出來是完全兩碼事,能條理清晰地表達出來,說明你是真的掌握了,再碰到同類題的時候,你就會很清晰地切入並掌握考點,並迅速給出解決方案。而如果只是滿足於會做了,可能下次碰到同類型題,你還要從頭開始摸索,就像是素未謀面一樣。

  • 2 # 鑫胤寶貝兒

    為什麼咱們國家的孩子學習好 身心卻不好呢 自殺率這麼高 難道家長還有老師 尤其是現在的老師注重成績的多注重身心的少呢 只要品牌效應

  • 3 # 望風澈水

    離開校園,不一定去輔導班,孩子就在小區裡就可以快樂玩半天,所謂孩子在家就玩手機是家長控制不住,非要把責任推給學校,還巴不得一個月星期一天,快樂的童年對孩子終身有益,而不是繁重的作業,當然學校也不能只是做作業的地方,孩子的各種體育課,音樂課等都被主課瓜分了!

  • 4 # 深藍淺說

    非常盼望有這樣的時刻!那樣的時光該多麼美好!可以玩玩自己喜歡的樂器,看看自己喜歡的書,如果時間充裕可以走走青山綠水,感受自然之美!當然,這只是黃粱一夢…

  • 5 # 使用者8112735397724

    可以玩玩手機、遊戲。順便談談戀愛。探討人生的本質。研究人從哪裡來等高深的哲學問題。如果可以的話還可以為偉大的祖國製造下一代。多好!

  • 6 # 弓長王山而化十589

    週末睡到中午起床,下午自己看電視玩手機或者同學聚一起看電視玩手機,晚上自己看電視玩手機。其他都是家長想象出來的一廂情願。

  • 7 # 快樂的老水煙

    可做的事情很多,而且比補課更有意義,受益終生。

    1、參加各種自發的體育俱樂部的活動,如打籃球、踢足球、游泳、滑冰、羽毛球、騎腳踏車、爬山等,發掘一部分孩子的體育潛能。

    2、參加藝術俱樂部,讓孩子發現自己,讓有藝術才能得孩子得到專業引導。如畫畫、舞蹈、器樂、聲樂、戲劇、書法等。

    3、參加科技小組,培養科學素養。如航模、無線電、生物解剖、植物探索、計算機、氣象環保等小組。

    4、做社群義工、交通宣傳義工、養老院服務、環衛服務等義務工作。

    5、參加各種維修、廚師、園藝、攝影、動漫製作培訓。

    由社群、學校、公共部門免費開放空間,由社會公益組織和熱心個人提供教師、教練,為孩子們提供免費或低價學習機會,使人人得到多元的學習培訓,促進社會公平。

    教育的首要責任是培養合格公民,讓每個人能發現自己的長處,發揮長處,成為能自食其力的自信者、勞動者,其次才是精英教育,讓有領導才能、有創新能力的人走到領導崗位和科研崗位。而不是都想要把孩子培養成所謂的精英人才,最終不幸的是家長辛苦萬分,而大多數孩子在一輪又一輪的考試篩選後被淘汰,成為應試教育的失敗者,在潛意識中就給自己刻下不自信、無能的印記,伴隨終生。

    不改變的話,這則是個人的悲哀,社會的損失!

  • 8 # 涇渭分明29

    先說說我們上學那會兒課餘(課外)都在幹什麼?

    那時(46年——64年)課間(兩大堂課之間十五分鐘)我們一般作課間操(早晨兩節大課之間)。開始是老師喊口令,後來有大喇叭發口令“我們開始做廣播體操”便全校師生不管你身在何方(廁所除外)都會原地不動跟著高音喇叭認認眞真,一絲不苟地做著廣播操。而兩小節課間(十分鐘)男孩子喜歡玩皮球,鬥雞或擠暖暖……女孩子喜歡跳繩,踢鍵子或翻絞絞……嘻嘻哈哈,嘰嘰喳喳的歡聲笑語氤氳飄滿了校園角角落落,空氣裡充滿了甜蜜和氛芳!

    隨便著年齡增長和時代變遷,課間活動變得更加地豐富多彩:除過單獨活動,增加了三三兩兩的討論和交談,往往爭得臉紅脖子粗,但絕不傷友善與和氣。還有人利用課間寫作業,有人站在橙子上寫牆報,值日生則擦黑板,抹講臺上的灰塵。五七年後,政治氣氛越來越濃,課外活動中中蘇友好和反右派則成為學生們說得最流行的話題。而“勞衛制”(體育運動方面一種硬指標)鍛鍊達標則成為所有學生的共同奮鬥目標和努力爭取的“愛好”:操場上隨時都有揮汗如雨的奔跑者,林蔭小道和房前屋後或有人俯臥撐,或有人引體向上,到處都能看到“為祖國健康工作四十年而奮鬥”的男男女女。

    再後來“除四害”運動和“勤工儉學”運動深入到我們課外活動的分分秒秒,拍蒼蠅,打麻雀,抓老鼠,養豬,放羊,種試驗田……成了我們上課聽講以外的又一政治任務。

    這些就是我們那代人從小學到大學近二十年間的“課外活動”。既豐富多彩,又精彩紛呈,既感慨萬千又刻骨銘心!自覺地把自己交給祖國,時刻與時代一起呼吸,始終與時代一同前進。如果我們的孩子,孫子們都秉持了他們父母祖輩們這樣一種使命擔當,他們的課外活動應該更科學,更理性,更先進,更豐富!

    願孩子們健康茁壯成長!

  • 9 # 冫覓心

    學習又不是僅僅侷限在學校裡、書本里,補課和家教的時間可以帶孩子多認識一下外邊的世界,走走看看都可以,在校園帝裡買幾張優惠電影票,家人們一起看看正能量的影片,也能共同學習。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領導私底下調整人事是什麼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