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久隱517
-
2 # DAYDAY和驀驀的媽媽
在學齡前階段,協助幼童發展師重要的方法有
☞透過典範角色,啟發兒童自發性與創造性模仿。
☞。提供鼓勵自發性活動的遊戲材料,讓想象力有如足夠的空間,而且總是有重新創造可能性的簡單東西和材料。
☞透過提供各種勢力的感覺活動,活化並維護知覺器官。
☞透過反覆規律的機型,早餐用餐和晚上就寢前的小小儀式,建立良好習慣的基礎。
☞設計節奏規律的每一天,每一週,每個月以及每一年的迴圈週期。
☞全神地關照兒童建立習慣性的活動時間,例如起床,就寢以及一天的進出活動時間。
☞基本上不用延遲教育兒童,換言之,在滿足兒童的模仿需求時,行動比語言的表達更重要。
儘可能提供兒童接觸大自然的機會。
☞避免接觸電子媒體和科技性玩具。
☞將兒女放在你的意識之中,即便您的日子充滿各種責任,對於經常不在家的父母親,這點尤其重要,這樣在回家時,親子關係即可快速建立。
☞尋找快樂和值得感恩的理由,再沒有什麼比快樂與感恩的氣氛,更令孩子們喜愛了。
-
3 # 可可小愛
心理學家研究認為“0-5歲是寶寶智力發展的最快時期”。尤其在2-3歲,寶寶大腦處於快速發育的階段,寶寶咿呀學語、探索新鮮事物、喜歡模仿大人行為就是在這個時期進行的。在這段智力發育的黃金時期,少不了父母的輔助。
我們可以透過這些方法,為寶寶的智力發育助攻:
1、多鼓勵寶寶
鼓勵是建立寶寶自信心的關鍵,受到我們鼓舞的寶寶,心理得到認可,言行舉止會更加自信,寶寶也會越來越優秀。
2、飲食做到營養均衡
智力發育離不開健康的飲食,我們需要多關注孩子的營養均衡,做飯時注意葷素搭配,幫助寶寶健康成長。
3、多和寶寶講一些益智小故事
益智小故事能夠輔助寶寶智力發展,培養他們的想象力、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讓寶寶們擁有更快的理解力和學習能力。
4、陪伴
都說“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給孩子足夠的陪伴和信任,就是我們靜待花開的過程。
-
4 # 自然迴圈我安然
你好,寶寶的智力發育,是一項長期的事情,雖然研究顯示0-6歲孩子的大腦發育最快,很關鍵,但之後6-12歲小學期間的教育,也不能掉以輕心。
可以說,養育孩子至少要以10年為期,綜合培養,前期重多領域開發、試錯,性格培養,後期重“扶上馬、送一程”的獨立意識培養。前後期雖然各有側重,但父母的理念應該是一致的、持續的,且會有相互交叉和融合的。
我的回答主要說0-6歲,孩子父母應該做的事。
01 給孩子有原則無條件的愛情緒是人的大腦的底層邏輯,大腦最在乎的是安全。足夠多的愛,建立寶寶的安全感,讓他能夠把更多的精力和能量放在促進大腦發育上。
這個說法很抽象,具體來說就是父母要多陪伴孩子,陪孩子的時候儘量不玩手機專心陪伴、互動,多跟孩子說話,讓孩子真正意識到“父母是愛我的”。
當然,這裡說的愛並不是無原則的“溺愛”,不是孩子提什麼要求都答應,而是在跟孩子溝通的基礎上建立規則,有原則但無條件地愛孩子。
原則給孩子邊界意識,愛給孩子安全感。
1歲以前,基本是順應孩子需求,建立相對規律的生物鐘。
2歲之前,主要還是順應孩子需求,但要讓孩子明白有些事無論如何不能做。
3歲之前,要跟孩子建立一些基本原則,比如自己吃飯、一定的時間觀念等等。
3-6歲,就要讓孩子學會在老師和父母的協助下安排自己的時間了,形成孩子自己的生活、學習規律。
02 營養均衡這個包括兩方面。
一是從吃的方面來說,蛋白質、脂肪以及各種人體必需及有益的物質,都可以透過豐富的食物提供給孩子,給孩子儘可能多地嘗試。
比如,我和老公是北方人,我們都喜歡麵食,吃素多,但米飯我也會經常給孩子做,開始加輔食就會給孩子吃肉泥,到現在會吃魚、蝦,各種蔬菜。
豐富不侷限的食材,給寶寶提供大腦發育所需要的各種生理基礎的營養。
二是從孩子的見識來說,給孩子豐富的人生體驗,刺激孩子大腦發育。
比如生活在城市,在公園、博物館、圖書館之外,可以找機會讓孩子到農村老家玩一玩,與大自然接觸,看看更多原生態的生活,讓孩子獲得不一樣的體驗。
郭晶晶和霍啟剛都帶兒子體驗下田插稻的生活呢。
生活在農村,儘可能創造機會讓孩子去大城市看看,公交、地鐵、高樓大廈、公園、圖書館、博物館等等,不同環境會刺激孩子大腦發育。
美國教育家杜威說“生活即教育”。
的確,孩子經歷的生活,就是對他大腦最好的開發。孩子學習的過程不是教會的,而是“習得”過程,是體驗獲得的,所以豐富的生活體驗是對孩子大腦開發最好的營養。
早教啟蒙,也不僅僅是數學、語文、科學、英語,而是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睡眠、飲食、運動、呼吸、觀察等等習慣和能力的培養,是一個系統工程。
只有同時注重吃的營養和輸入(經歷)的營養的均衡性,才能更好促進孩子大腦發育。
03 一對熱愛生活、積極上進的父母孩子生命之初,接觸最多的人是父母,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給孩子愛、給孩子均衡營養都重要,但孩子是以怎樣的方式吸收,是透過父母這對“濾鏡”的。
有兩個農村小孩同樣去城裡玩過一次,一個說,“哎,我怎麼就沒生在城裡啊?”一個說,“我爸媽說,他們努力工作,我努力學習,我們以後放假多出去旅遊!”
一閨蜜說,朋友家兒子三歲,整天嘴裡說髒話,心想朋友那麼溫柔的人,兒子咋會這樣呢?後來認識了朋友老公,才知道,他三句話就不離“kao”“艹”這些的,孩子怎麼能不有樣學樣呢?
一五歲小孩,抱怨父母,“這麼窮生我幹什麼?”令人驚訝的言行背後,我看到的是抱怨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一對父母。
孩子是父母的複製品,父母對孩子做什麼當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父母本身是什麼樣。
育兒育己,我們與孩子一同成長,給孩子更好的父母,就是我們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回覆列表
每個家長都希望孩子能夠頭腦聰明,做一個頭腦靈活的寶寶,而想讓孩子頭腦更聰明,除了遺傳因素以外,家長還應該抓住孩子大腦發育的最佳時期!
70%的大腦重量和結構發育在胎兒期和嬰兒期完成。從孕期晚期開始,大腦發育就進入了快速生長時期,在出生後12個月,腦部發育比起出生時增長175%,而18個月後比12個月時增長就只有18%了,大大減慢。
所以寶寶從出生到1歲,寶寶的腦重量幾乎以平均每天1000毫克的速度增加,6個月內幾乎每分鐘增加腦細胞20萬個。因此寶寶大腦發育越快越好。
大腦發育的關鍵階段
第一階段:胎兒3個月-產後6個月約50%-60%;
第二階段:產後6個月-3歲約80%-90%;
第三階段:3歲-6歲基本可以達到成年人的水平。
所以這三個階段很重要,想要寶寶聰明, 這三個階段要把握好。
除此之外,營養也是大腦發育的關鍵組成部分,那麼怎麼補充營養才能讓孩子頭腦發育更好呢?
1
蛋白質必不可少
蛋白質是參與人體機能重要的組成部分,在嬰兒時期,起到維持寶寶身體各項組織新陳代謝的作用,促進寶寶的生長髮育以及重要組織的生長與成熟,因此對於寶寶大腦發育是不可或缺的營養元素。
2
DHA
DHA是腦細胞的主要組成元素,大量存在於人腦的細胞。DHA是構成腦磷脂,腦細胞膜的基礎,對腦細胞的分裂、增殖、神經傳導、突觸的生長和發育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是人類大腦形成和智力開發的必需物質。
3
卵磷脂
研究表明,人體卵磷脂含量越高,大腦神經系統傳遞速度就會很快,記憶力也就越強。
在這些營養素中,母乳所含的比配方奶粉要高的多,所以為了寶寶大腦更好的發育,母親最好母乳餵養。
除了營養的補充,父母還需做到這些?
1.親子交流
由最開始在孕晚期的胎教中與寶寶交流,再到出生後與寶寶的相處,這些因素都是促進寶寶大腦更好的發育,適當的親子交流必不可少。
另外,與寶寶交流多了,對語言的發育功能也會起到作用,所以請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
2.充足的睡眠是保障
英國倫敦大學的研究表明,如果沒有相對固定的睡覺時間,或睡覺時間晚於21點,兒童在閱讀、算術等方面的成績會比較差。此外反應能力、空間認知能力也會有所降低。
3.多參加戶外活動
運動不僅可以增加寶寶的免疫力,豐富寶寶眼界之外,還可以在運動中鍛鍊了寶寶大腦神經系統的發育。 因此要有意識地激發嬰幼兒用手抓、握、捏、扔、接、拍及跑、跳等各種運動,尤其是要訓練其手腳的精細動作,促進小腦發育和平衡。
大腦的發育雖然看不見,但是它卻在時刻發育著,因此父母要抓住良好的時機,讓孩子頭腦變得更加聰明!
分享一個我家寶寶識字的經歷了,寶寶今年3歲了,開始讓他識字,認字。之前都是從淘寶購買一些帶圖的卡片和書本讓他認識,不過效果不明顯,花費大量時間,還容易損壞,而且寶寶什麼都想往嘴裡塞,有些比較小的拼圖什麼的,就怕寶寶吃了。
然後我下載了好多軟體讓寶寶學習,一開始是不錯,但是呢用到後面都要收費,價格還不便宜,頓時有種坑爹的感覺。
後來發現了一款APP【 貓小帥識字】,真心推薦大家使用,裡面有很多的冒險故事,我家寶寶特別喜歡聽,平常特別好動的他,一看這個就安靜的聽故事。各種遊戲關卡讓寶寶重複學習漢字內容,加深記憶,讓我這個陪寶寶玩的麻麻都覺得好玩有趣。操作也很簡單,寶寶自己都能獨立操作。最最最重要的是這款軟體一次收費就能終生享受!
而且我們家鄉口音特別重,就怕寶寶跟著學以後改不了,要是上學了帶有這種濃厚的口音,肯定會被其他小朋友嘲笑。
寶寶現在特別愛學習,每天下班都纏著我給跟他互動,陪他一起玩裡面的遊戲,不僅學的快,還讓我這做麻麻的人也輕鬆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