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4
回覆列表
  • 1 # 畫家劉震

    米芾的字乍看不若蘭亭秀氣精緻,再看便覺少奇多怪,活潑跳躍,難以捉摸。若是臨習一陣,始覺其精妙,每一筆看似隨意,卻真是恰到好處,自己臨習,稍有缺憾,便失其韻味。

    米芾對書法的分佈、結構、用筆,有著他獨到的體會。要求“穩不俗、險不怪、老不枯、潤不肥”,大概姜夔所記的“無垂不縮,無往不收”也是此意。即要求在變化中達到統一,把裹與藏、肥與瘦、疏與密、簡與繁等對立因素融合起來,也就是“骨筋、皮肉、脂澤、風神俱全,猶如一佳士也”。章法上,重視整體氣韻,兼顧細節的完美,成竹在胸,書寫過程中隨遇而變,獨出機巧。

    米芾的用筆特點,主要是善於在正側、偃仰、向背、轉折、頓挫中形成飄逸超邁的氣勢、沉著痛快的風格。字的起筆往往頗重,到中間稍輕,遇到轉折時提筆側鋒直轉而下。捺筆的變化也很多,下筆的著重點有時在起筆,有時在落筆,有時卻在一筆的中間,對於較長的橫畫還有一波三折。勾也富有特色。從他的字中也完全可見其師承二王一派,外似狂放,實則精緻。

    米芾的書法中常有側傾的體勢,欲左先右,欲揚先抑,都是為了增加跌宕跳躍的風姿、駿快飛揚的神氣,以幾十年集古字的渾厚功底作前提,故而出於天真自然,絕不矯揉造作。

    董其昌評米芾曰:沉著痛快,直奪晉人之神。米元章書,筆鋒燦爛,少奇多怪,意到力寡,正當逸處,卻有懶筆。如高陽酒徒,醉後便欲憑兒。並把他推為宋代書法第一。

  • 2 # 仲剛51

    著名學者徐北文先生在《論書法》中關於米芾的一節中寫道:“米氏書法晉人,用功極深。他對於二王書的每個字的姿勢都能熟練地記下來,人家說他的書法是“集古人字"。到了晚年他卻能融會貫通,自創新體,他約字在宋代與蘇黃創新相反,是守舊派。他自創的少,體現古人的多,如想學二王,可以從他這裡得到啟發。董其昌自己說他是從米書中得到書法竅門的。"

  • 3 # 千年蘭亭

    不喜歡米芾的字,大約是你習慣了唐代楷書的方整與工穩。宋代書法是與唐代書法完全不同的風格。

    要理解米芾的書法,需要搞清楚以下幾個問題:

    一、宋代尚意書風,強調書寫作者性情;唐代尚法書風,強調書寫的法度和規範。

    也就是說,唐代強調製度和規矩,宋代強調抒情和人性。而行書顯然比楷書更宜表達感情,故行書自然成為宋代書法的主基調。

    而尚意不可避免地會輕視法度,故從技法層面看,宋代會較唐代差,而行書比楷書更易掩飾技法的不足。從這種意義上講,宋代尚意書風的主角無疑會是行書。

    而作為“宋四家”之一,米芾的拿手好戲也是行書。

    二、米芾的一筆一畫皆來自古人。米芾在《海岳名言》中自稱:

    壯歲未能立家,人謂吾為集古字。

    米芾曾在顏真卿、歐陽詢、褚遂良等人身上下過苦功,他標誌性的“蟹爪勾”就學自顏真卿,只不過顏是偶爾為之,而他不斷強化甚至反用而成“反蟹爪勾”,比如“湖”字。

    三、米芾善於出奇制勝,打破區域性的平衡,以求整體的穩定。

    以他的《清和帖》為例,筆畫穿插,字形錯落,透過疏密變化,以求貫氣流暢,通篇看來,飄逸舒暢,翻轉騰挪,行筆豪放,灑脫不羈。

    米芾,是書法史上少有的怪才、奇才、鬼才,他獨特的個性而形成的獨特書風,為書法史增添了一道不一樣的景緻。

  • 4 # 劉明亮

    看米芾的書法,總有人說,因個人眼光問題,始終欣賞不了米芾的字。

    也有人說,米芾的字,看似恣意豪放,實際上特別的嚴謹,這種嚴謹絕對是建立在極深厚的功力上的。

    米芾的書法,常備受爭議,有人說險絕有餘,卻怪異刺眼,偶有單字雖顯崢嶸,卻通篇零亂。

    也有人說他的書法常常左右傾倒,卻搖曳生姿,讓欣賞者有著妙不可言的意趣。

    米芾覺得唐人書法過度重視法度,致使唐楷“趣味”逐漸缺失,

    呈現出過度的程式化和理性的弊端,這和他追求的瀟灑自然的“真趣”是相悖。

    晉朝的書法講求的是自然率真,晉朝的審美境界和米芾所追求的“真趣”不謀而合。

    米芾書法成就以行書為最大。

    米芾的字俊美飛動,但隨他性情缺乏沉定。

    寫字是精氣神情外在的顯示,所謂的畫字,刷字,描字均缺失內涵。

    米芾寫書法態度十分認真,不像我們想象的那樣,不假思索一揮而就。

    他寫一首詩,寫三四次,卻只有一兩個字是自己滿意的。

    米芾生性不羈,他的書法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沒有定型。

    他一個半月之內寫的《苕溪帖》《殷令名頭陀寺碑跋》《蜀素帖》,在風格有很大的差異。

    直到50歲以後才形成自己的風格。

    由於米芾過於不羈,一味好“勢”,卻讓“勢”成為了優點,同時又成了他的缺陷。

    米芾有很多特殊的筆法,如“門”字右角的圓轉、豎鉤的陡起以及蟹爪鉤等,都集自顏之行書

    外形竦削的體勢,是來自於歐字的模仿。

    米芾對書法的分佈、結構、用筆,有著他獨到的體會。

    要求“穩不俗、險不怪、老不枯、潤不肥”,書寫過程中隨遇而變,獨出機巧。

  • 5 # 渾元太極拳掌門

    主要是起筆和收筆完美。行筆流暢,結構合理,章法無懈可擊。說米芾的字不好的很明顯是外行,可以說是不懂裝懂的,書法還沒有入門的愛好者。附上我的鉛筆書法一副供大家觀賞……

  • 6 # 吉魚

    這幾天正在臨米芾《蜀素帖》,感覺好難。

    說不好看,應該是書法欣賞水平有待提高。對於初學者,確實會看起來有的名帖不好看,我也經歷過這個階段,其實真正的問題還是讀帖和鑑賞水平還沒到一個高度。當然這麼多名家的帖,對每個人而言也有眼緣和喜好,就像欣賞美女,胖瘦亦有喜惡,亦如我欣賞周慧珺先生的行書,但亦有人不欣賞。我們學習書法,讀帖和欣賞不能只停留在好看與否的水平,要汲取相關知識充實自己,到一定程度,水到渠成,你以前覺得不好看甚至厭惡的作品,也會發現入法眼了。

    米芾的字,細細品味,就是那種恣意揮灑,天馬行空的"刷",有點像武林高手打迷蹤拳,你不知道他下一筆會怎麼"刷",八面出鋒,酣暢淋漓的快感。充分體現了宋人尚意的獨特魅力。

    搏君一笑

  • 7 # 80後書法愛好者凱文

    你可以先說一說,哪裡不好看。然後再分析分析哪裡好看。這樣一對比,可能自己就知道自己的審美在什麼段位了。有時候並不是字不好看,可能自己的審美沒跟上。

  • 8 # 王利秋

    提到米芾的字,先說一說什麼是頂級藝術品?有很多的藝術家的作品諂媚社會,是因為藝商能力的所限,無法突破社會固有的藝術架構。比如電源插頭和插座,生產商要按標準生產,產品才會對接社會電力體系而應用,生產商無法突破這個標準體系。而藝術大家是顛覆了這個社會的認知,是讓社會對接自己的藝術,是為社會開啟一個新的認識藝術的窗戶,讓社會想不到,哇!藝術可以這樣!這樣的藝術品是頂級的,米芾的字就是頂級的。一位藝術家,愛好是他藝術思想的延伸,同時愛好又會影響他的藝術。比如米芾愛好奇石,他對奇石的審美,應該是影響到他的書法。人們看到一塊奇石,就會說,是鬼斧神工,米芾的字就是鬼斧神工,沒有人為的造作,是自然的初心。

  • 9 # 虛偽的書法藝術

    這是一個關係到書法本質的一話題,一副字是客觀存在的,它就是幾個字,可在不同人的眼裡就有了不同的感受,有人感到賞心悅目,也有的人感到醜陋不堪,所以一副字在有人眼裡它是藝術,在另一個人眼裡他是垃圾。所以不論誰的字,就是幾個字,我可以當它是寶貝,另一個人可以把它當垃圾,但是都沒有錯,不是水平高低的問題。

  • 10 # 張帆上海

    我艹,米芾不好看,那你覺得誰好看?宋字是歷朝歷代裡最美的年代,文人氣又以米芾為鼎。你以為誰好看,沙孟海麼?還是你書法老師?

  • 11 # 陽光如許2

    我們研究書法和臨帖時,不是說誰的字好看就臨誰的,不好看就不臨,而是為了學習其人的筆法和意境,我們創作一副書法作品,裡面可以有趙孟頫的元素,也可以有文徵明的影子也可以有米芾的元素,這樣的書法才更有味道。說實話我也不喜歡米老頭的字,象是一堆未徹底折斷的木棍子,一點也不美,但他的字可以作為參考,不必作主攻字型。有個詞叫“非主流”。

  • 12 # 硯古書法黃大魁

    欣賞不了一是性格有關,二是眼界不夠。米芾的字運筆結字都非常大膽,不造作,變幻莫測,真正是八面出鋒,如奇石亂枝,無橫平豎直的筆畫,初看字各各不穩卻似斜反正,爽爽神采,奕奕靈動。我的性格就學不來米芾的奔放!

  • 13 # 千萬條江河入海

    米字看似狂放,但又絕非狂放!看似狂放的外形確是及其內斂!是米芾的書道造詣使然,米芾對書法的理解登了米芾的峰,造了米芾的極!猶如李白獨特的浪漫,杜甫執著的寫實,都是各自的豐碑!

    下面這首詩也許能促進人們對米芾書法的理解!

    出自唐代杜荀鶴的《小松》

    自小刺頭深草裡,而今漸覺出蓬蒿。

    時人不識凌雲木,直待凌雲始道高。

  • 14 # 書法第一課堂

    我現在在外邊沒有辦法給您照片了,如果拍米芾的墨跡說一下會更好,米芾的字是在二王的基礎上增加了自己的個性筆法在裡面,也就是現在人常說捻管和絞轉,但是一定主要到的是,米芾的捻管和絞轉筆法是內化在點畫中的,動作非常微妙,他的不如顏真卿,王獻之那樣明顯,所以後人不好學,在結構上,米芾膽子也比較大,有險絕之感,但是字型其實並不像現在書家寫字那樣怪異。

  • 15 # 狂喜淡墨a

    米芾字不愛看,給指點到底好到哪裡?

    首先讀米芾的帖子,瞭解書寫的特點,善寫行書體,這一幅書作,就不好欣賞,因為行草,初入米芾字,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皆說好,而就是不知道妙在哪裡。

    此時期的行草有了爛漫無比,筆畫盡變化無測,瑧熟的筆法,從心所欲,筆墨點畫一如脫兔,馳駿,點畫有其規律可循,此幅意氣風發,迅疾利落,草意多,爽快盡情。

    這都是書札,因此所寫符合自己的隨心,不刻意書寫法度性,因此欣賞必有一種難以捉摸,但是總有米芾刷筆之意。鋒出八面,很能體現出米芾的是寫特徵,二王的法,自己的意,由此感悟,從中規的米芾行書,都是俊美筆畫,筆狀溫潤,兼有爽快的快筆速出,即刷。放筆有翻而提筆外拓而勁爆。故從中有了結體的抑揚呼應。顯得書寫飄逸與勁足。意趣寓筆墨中。米芾學王獻之的簡散之筆意。風流倜儻之氣。

    米芾喜歡石頭,拜奇石而藏,藏晉墨,常年不娶媳婦,到了中晚年才成家。怪癖,潔癖,除去魏晉風神有崇,其他皆有排斥,米芾於法嚴謹,沒有亂來一筆,一生玩味翰墨。

  • 16 # 靜中樂

    本人也是初習米書,認識不深,簡談體會:

    米書的可賞性首先表現字的張力,由於其刷字特點,顯得用筆非常爽利,難怪蘇軾贊米芾字“風檣陣馬,沉著痛快”。

    其次米芾的字其筆法出自二王,但已將二王方尖一路筆法極致化,從而呈現獨特的個人風貌,比如方切、蟹爪鉤、搭接、急振以及強烈的提按等,可以說米芾的行書的筆法技法在各種書家中是最複雜、難度也最大。

    所以欣賞當你解讀米芾的書法時,會發現其內涵相當豐富,越看越有味道,而不是其它書體,看起來只是第一眼的感官。

  • 17 # 儒釋道緣

    你從楷書的思維去理解哪一定不好看,從王羲之行書比也不美。顏體行書與蘇體行書被稱為行書前三,你也一定不看好。

    米書被稱為“宋四家”其藝術水平為冠,米書是後世學《二王》體神采第一人,書寫的作品氣韻靈動,八面出峰文化功之深後世難有學成米書的人。

  • 18 # 南國烽煙9

    首先你得搞清你為什麼覺得他的字不好看,大概是總體上覺得歪一個倒一個的,個體字是橫畫豎畫都不是距離平均的,甚至沒有相姿態的筆畫,對不?那麼,我告訴你,這是看慣了歐、柳、趙之後,甚至是當今世個看慣電惱複製模之後的審美。而書法高手追求的是什麼?一,是對古有高度的傳承,二是有高度的自然的發展,三是從中反映的逸趣。承繼是技能的事,發展和逸趣是天斌異秉的事,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做,他需要有製造矛盾的能力同時也需要有解決矛盾的能力,而不是一味的不敢越雷池一步程式式的輸入與輸出。

    我們可以從下面兩圖中可看出米一面在尋求整勢的變化與平衡,一面尋過字之間在橫勢和縱勢的變化與平衡,同時還在追求字內的變化與平衡,當然這都必須在高技術條件的創造,否則,不再是書法。

    米芾被歷史承認不是沒有道理,既然你覺不好看,就應當在自己身上找原因,看一下是否都懂這些道理,這才是現代人書法審美要解決的問題。

  • 19 # 老牛1550574

    談到米芾法夲人沒有過多涉及古人的書法

    對之處請方家指正。

    1,米芾是宋代四大家之一,既,蘇黃米

    蔡,他位列第三並且是當時的高官很受皇

    帝賞識,並授書畫博士。

    2,米芾五體皆能,又是畫家,理論理家

    等涉及範圍廣字有二王,和顏字的味,在

    當時名氣之大。

    3,就書法而言據後人評價他的書法作品

    略勝蘇軾一點,然當時蘇文學,畫,比米

    高一點。自古以來文無第一武沒第二,所

    以說沒有可行的定論,如果拿王右軍的書

    法與顏真卿的書法,能說誰寫的好,這誰

    能說的清。

    4,米的書法好看不好看的問題夲人認為

    今人不能用現代的眼光去看待古人的作品

    好與不好,這就與個人的審美觀有關,有

    的人喜歡王的行書,有的人喜歡歐的楷書

    還有的人還喜歡鄧石如的篆書,等等不己

    正所謂眾口難調,如果米的字細不好的化

    他留下的蜀素貼等能流傳到現在。

    5,米的作品中的蟹瓜鉤就很有味道,這

    一寫法,是很少有人涉及到的:難道這不是

    創舉嗎,書法藝術就是要不斷地創新,創

    新才會有發展,也難怪當今很少出大師級

    們人物,對於書法作品不能有偏見,何況

    是古今們書法作品。

    6,夲人講的是如何繼承和學習古人書法

    不要再講米的作品怎麼好看不好看的事情。

  • 20 # 滄海一聲笑

    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我只能說米字格調很高,但不失章法。米字就是書法中的貴族,要欣賞米字,自己也必須有一定的比較深的書法基礎,要臨過很多帖,再來臨米字,到時也許能感到米字的精妙所在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想事情就睡不著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