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腫瘤專科醫生

    直腸癌和結腸癌統稱為結直腸癌(大腸癌),也就是說,它們都是大腸癌,但又不完全一樣,兩者有什麼區別呢?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一、從發生部位和解剖結構來看。直腸癌位於大腸的末端部分,直腸上連乙狀結腸,下連肛管,這部分的大腸更多的涉及排便功能,也因此,直腸癌更多地會表現糞便改變,直腸癌手術也可能影響正常排便功能。結腸位於大腸的前段,包括盲腸、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乙狀結腸,因此,盲腸癌、升結腸癌、橫結腸癌、降結腸癌、乙狀結腸癌都是結腸癌,結腸的左半部位(左半結腸)功能和直腸接近,主要是儲存和排洩糞便,右半結腸則主要是吸收水分、葡萄糖和無機鹽以及部分膽汁酸。

    二、從發病和流行病學角度看。就中國來說,直腸癌比結腸癌多見,佔到50%以上,而在直腸癌中,多數位於直腸的中下段,較容易經直腸指檢發現。

    三、從臨床表現來看。由於結腸和直腸的解剖部位和功能有所不同,結腸癌和直腸癌的臨床表現也就可能不會完全相同,而且左半結腸和右半結腸也不完全相同,臨床表現也不盡相同。通常來說,右半結腸更多地表現為廣泛潰爛出血感染,腹部包塊,更容易有全身性症狀如貧血等,以及腹脹、腹隱痛等症狀,而左半結更容易引起腸梗阻,便血,腸刺激症狀(便頻等)。直腸癌則更多地以便血和排便習慣改變(比如便頻大便次數增多、裡急後重、肛門墜脹等)、大便變形等。當然,如果出現遠處轉移,則遠處轉移的表現是類似的。

    四、從治療方面來看。兩者總的治療原則差不多,結腸癌和直腸癌在治療方面的最大的不同在於手術的方式以及放療的價值。結腸癌手術不涉及肛門保留的問題,直腸癌則可能涉及肛門保留問題,也就是人工肛。另外,結腸癌的輔助治療通常以化療為主,很少涉及放療,而直腸癌的術前術後輔助治療常常需要放療,放療在直腸癌的治療具有很重要的作用。當然,如果是遠處轉移性晚期癌症,失去手術機會,則兩者的治療沒什麼區別,都是以以全身化療為主的姑息治療。

  • 2 # 福能體檢

    直腸癌首先表現的是直腸的刺激症狀,大便次數增多,大便不成形,大便形狀改變,便條變細,排便費力。後期可出現便血,直腸癌便血量較多,顏色多為暗紅色,伴有粘液,有的甚至就是粘液血排出。如果出現阻塞腸腔的情況,那麼會出現腸梗阻的症狀,腹痛,腹脹,停止排便,排氣。而痔瘡出血多為鮮血,量較少。亦有出血量較多的,少見。 結腸癌多以消耗為主要表現,例如,貧血,消瘦,乏力,低熱等表現,腹部可觸及包塊,為糞塊或者癌腫。早期結腸癌多表現為大便習慣改變,乾燥和腹瀉交替出現,便中可混有暗紅色血,與便混於一起,晚期出現腸梗阻症狀。痔瘡出血多為鮮血,於便前出現,與大便不相混合。

    直腸癌和結腸癌有不同的特徵表現,要真正辨別是否患者直腸癌還是結腸癌,建議到正規醫院做病理檢查。早期癌症可建議採取手術治療,為減少併發症,提高患者體質及免疫能力,可建議配合服用人參皂苷rh2.

  • 3 # Health Talk

    人的大腸長約1.5米 但是它是消化道整個器官 只佔腸道的一部分 但是它卻是腸道腫瘤的高發的地帶 在腸道中我們知道有小腸 有大腸 小腸大家聽很少有得癌症的時候 大腸就沒這麼幸運了 說起來腸癌更多的是說大腸癌 大腸最常見的容易患癌的部位是直腸 其次是結腸

    結腸從解剖結構上 它分為生結腸 橫結腸 降結腸 乙狀結腸 以及我們後續要講的直腸 這是大腸的整個一個解剖 結腸癌全球每年新發病例 大概有800多萬 佔到所有惡性腫瘤的10%-15% 通常什麼人容易得 通常是在中老年人容易得 在我們國家我們剛才講過了 結腸癌發病率由於我們飲食結構的變化 三高飲食的增加 所以這幾年來結腸癌的發病率在逐年地增加

    直腸是從肛門邊緣起 向上15公分的大腸 這一段大腸叫直腸 直腸得癌就叫直腸癌 它也是非常非常常見的一個大腸癌的 因為在大腸癌裡頭直腸癌最容易得病 它是佔有60%以上 同樣它也和我們剛才以前講過的大腸癌一樣 它也是高發於中老年人這樣的情況 但是對於中國的直腸癌有這麼幾個特點 一個是男性比較多 另外年輕化比較多 同時它的病理分型以潰瘍型的腫瘤比較多

  • 4 # 榮新奇教授

    1、直腸癌在直腸部分,結腸癌在結腸部分,直腸距離肛門近,結腸距離距離肛門遠。

    2、相比來說,直腸癌容易發現,難治療。結腸癌難發現,容易治療。

    3、直腸癌手術如果是低位可能會面臨切除肛門造瘻的危險,結腸癌沒有這風險。

  • 5 # 腫瘤專家姜爭

    直腸癌、結腸癌較常見,雖說兩者統稱大腸癌,從癌症基因組圖譜上看,兩者也無明顯差異,但因解剖位置不同,導致其在臨床症狀、診斷、治療、手術術式、是否造口等方面有差異。

    首先,從臨床症狀說

    直腸癌、結腸癌早期無明顯症狀,隨腫瘤生長會出現便血、便秘腹瀉交替、大便習慣改變等症狀,但具體症狀也有一定差異。

    1、直腸癌

    ●便血:屬早期症狀,多為暗紅色或鮮紅黏液血便,注意與痔瘡鑑別。

    ●大便習慣改變:排便次數突增、裡急後重、腹瀉便秘交替、大便變細、有凹槽等。

    ●肛門疼痛:癌腫距肛門較近,會出現肛門墜脹、疼痛、失禁等症狀。

    ●其他反應:若直腸癌侵犯鄰近器官,可能會出現尿痛、尿頻、骶部會陰疼痛等症狀。

    2、結腸癌

    ●便血:右半結腸癌出血量小,與糞便混合,肉眼不易看出,可透過糞隱血試驗明確;左半結腸癌出血,部分肉眼可見膿血黏液便。

    ●大便習慣改變:右半結腸癌出現腹瀉、便秘交替;左半結腸癌多為排便困難,或裡急後重感。

    ●腹痛:右半結腸癌多為間歇性腹部隱痛,之後發展為持續性腹痛;左半結腸癌多為腸梗阻腹痛,伴有腹脹、停止排氣排便等症狀。

    ●全身症狀:右半結腸癌較易出現乏力、貧血等症狀。

    其次,從診斷方式說

    直腸癌、結腸癌診斷金標準是腸鏡檢查+病理活檢,同時輔助血液、影像學等檢查。

    不過對於低位直腸癌可透過肛門指檢來發現,但明確診斷還需要腸鏡+病理。

    再次,從治療方式說

    一般來說,成人結腸長度大概在130cm左右,直腸長度約15-20cm左右,且結腸要比直腸粗,結腸起著推動糞便吸收其水分的作用,直腸起著儲存糞便的作用,並將糞便從肛門排出。

    1、從手術難易度來說

    ●結腸癌:結腸位於腹腔內,空間較大,手術操作較為方便,除了乙狀結腸位置較低,其他結腸位置相對高,一般不需要永久性腸造口,部分可能需要臨時性造口。

    ●直腸癌:直腸位於骨盆,空間較小,且臨近女性子宮、陰道,男性前列腺、精囊、輸尿管、膀胱等器官,手術操作難度較大,且直腸靠近肛門,對於低位直腸癌還涉及到能否保肛的問題,若無法保肛需做永久性腸造口。

    對於直腸癌手術,一些病理分期引數較為重要,如環腸周切緣等,可能會影響保肛和腫瘤復發。

    2、從治療方案

    兩者都以手術切除為主,聯合放化療、靶向、免疫、中醫等綜合治療,對於晚期結直腸癌,多以藥物治療為主,視情況進行手術。

    ●結腸癌:很少需要術前化療,且因結腸周圍有小腸組織,為避免出現輻射性腸炎,基本不會對結腸癌進行術前、術後放療。

    ●直腸癌:為保肛或降低手術難度,通常會進行術前新輔助放化療,效果明顯,能有效提高生存率。

    最後,從預後來說

    結直腸癌預後和腫瘤分期、病理型別、治療方案、患者體質心態以及術後護理複查等有關。

    腸癌部位和預後關係不大,但考慮到直腸癌易於痔瘡混淆,較易誤診,且發現較晚,預後要比結腸癌差些,而右半結腸癌因症狀不明顯,較易出現貧血及轉移,預後要比左半結腸癌差些。

    總的來說,早期結直腸癌症狀不明顯,當出現異常症狀時,要及時就診明確,切勿拖延,因大多數腸癌是由腸息肉發展而來的,故建議40歲以上人群,儘早進行腸鏡檢查,早發現早治療。

  • 6 # 家庭醫生線上

      直腸癌和結腸癌都屬於大腸癌,也就是說大腸癌包括結腸癌和直腸癌。直腸癌和結腸癌的區別就在於患病的部位不同。結腸癌病患在直腸以上部分,直腸癌是發生在乙狀結腸以下部位。

      從發生部位和解剖結構來看。直腸癌位於大腸的末端部分,直腸上連乙狀結腸,下連肛管,這部分的大腸更多的涉及排便功能,也因此,直腸癌更多地會表現糞便改變,直腸癌手術也可能影響正常排便功能。結腸位於大腸的前段,包括盲腸、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乙狀結腸,因此,盲腸癌、升結腸癌、橫結腸癌、降結腸癌、乙狀結腸癌都是結腸癌。

      直腸癌患者會出現排便習慣改變、膿血便、裡急後重,便秘,腹瀉等異常表現,其中大便逐漸變細,晚期則有排便梗阻、消瘦甚至是惡液質的表現。後期直腸癌常會出現便血,且便血量比較多,顏色多為暗紅色,伴有粘液,甚至就是粘液血排出。

      而結腸癌是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佔胃腸道腫瘤的第三位,好發部位為直腸以及直腸與乙狀結腸交界處。早期結腸癌多表現為大便習慣的改變,乾燥和腹瀉交替出現,便中可混有暗紅色的血,與便混合在一起,晚期出現腸梗阻症狀。一般情況下結腸癌患者多以消耗為主要表現,如貧血、消瘦、乏力、低熱等表現,腹部則可觸及包塊,為糞塊或者癌腫。

  • 7 # 便寶寶大腸癌早期篩查

    直腸癌和結腸癌除了癌變的部位不同之外,最大的區別是其症狀表現的不同:

    直腸癌的臨床表現主要為直腸的刺激症狀,比如排便的次數增加,糞便形狀異常(變細、變扁,不成形)。後期可能出現便血的情況,且直腸癌便血量較多,顏色一般多為暗紅色,並伴有黏液。若出現腸腔阻塞的情況,則可能導致出現腸梗阻的症狀,表現為腹脹、腹痛、便秘。

    而結腸癌的臨床表現多以消耗為主,比如出現貧血,消瘦,乏力,低熱等表現,腹部可觸及包塊(一般為糞塊或癌腫)。早期結腸癌主要表現為大便習慣的改變,便秘、腹瀉交替出現,便中可能混有暗紅色血,晚期會出現腸梗阻的症狀。

  • 8 # 小布兜豬豬

    所謂的腸癌包括盲腸癌、深結腸癌,橫經常癌,直腸癌,除的直腸,直腸以上部分都統稱為結腸癌,直腸癌是在乙狀結腸下面,尺線以下,和乙狀結腸接觸的部分這一段叫直腸癌,尺線以下這部分叫肛管癌。

    結腸癌

    結腸癌是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佔胃腸道腫瘤的第三位,好發部位為直腸以及直腸與乙狀結腸交界處,佔65%左右,大多發生在40歲以上的男女比例大約佔2~3:1,早期結腸癌多表現為大便習慣的改變,乾燥和腹瀉交替出現,便中可混有暗紅色的血,與便混合在一起,晚期出現腸梗阻症狀,一般情況下結腸癌患者多以消耗為主要表現,例如貧血、消瘦、乏力、低熱等表現,腹部則可觸及包括,為糞塊或者癌腫。

    直腸癌

    直腸癌的臨床表現主要為:

    ①排便習慣改變、膿血便、裡急後重,便秘,腹瀉等,其中大便逐漸變細晚期則有排便梗阻、消瘦甚至是惡液質。後期直腸癌常會出現便血,直腸癌便血量比較多,顏色多為暗紅色,伴有粘液,甚至就是粘液血排出。

    ②直腸指檢,是診斷直腸癌的必要檢查步驟,臨床上大約有80%的直腸癌患者在就診時可透過自然直腸指檢被發現可觸及質硬凹凸不平的包塊,晚期則可觸及腸腔狹窄包塊。

    瞭解腫瘤的具體部位,可進行相關的檢查,詳細的瞭解腫瘤的具體位置,進一步判定腫瘤的性質,為下一步進行後期的治療做準備,不同型別的腸道疾病治療方案也是不一樣的,所以應該注意兩者的區分,找出病因所在,然後再進行詳細的治療,從而提高患者的生存期,延長患者的壽命。

  • 9 # KK健康

    腫瘤發生部位不一樣,導致發病、臨床表現、治療等不完全相同。從解剖上說,直腸與結腸都屬於大腸,但是直腸位於大腸末,下連肛管,更多涉及排便功能,故直腸癌變更易體現在糞便改變,如排便習慣改變、糞便次數形態的變化,大便帶膿血或鮮血、常有裡急後重感等,且直腸癌晚期因排便梗阻,大便有明顯的變細,可有粘液血便。

    且直腸離肛門口近,直腸指檢可明顯觸及質硬凹凸不平的包塊,直腸癌易被發現。而結腸位於大腸的前段,直腸的上面,左半結腸功能為儲、排便為主,右半結腸以吸收水、葡萄糖、無機鹽以及些許膽汁酸為主,癌變好發與直乙交界處,臨床表現上便秘和腹瀉交替出現,右半結腸多潰爛出血,全身消耗性症狀,如乏力、短期體重大幅減輕、貧血、低燒等,左半結晚期多有腸梗阻,便血。

  • 10 # 普外科曾醫生

    直腸和結腸都屬於大腸,是同一段腸管的延續,只不過直腸距離肛門近,直腸只有15cm長。所以,直腸癌和結腸癌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是也存在一些差異,主要有兩個方面:

    第一,臨床表現

    在中國,直腸癌多於結腸癌,並且大部分直腸癌是中低位直腸癌,距離肛門近,直腸指檢就能夠發現。

    由於直腸癌距離肛門近,絕大多數直腸癌患者的首發臨床表現是便血,呈鮮血便,或者膿血便。

    而結腸距離肛門較遠,很少出現鮮血便,一般發現的時候會偏晚一些,主要症狀有排便習慣的改變,腹痛,腹瀉,便秘,大便性質改變,黑便,腹部包塊,貧血,消瘦,腸梗阻等等。

    第二,治療方案的不同

    對於早期結直腸癌,治療方法都一樣,首選手術切除。但是由於直腸癌距離肛門近,有部分患者不能夠保留肛門,需要行永久性或者臨時性的結腸造口術。

    中晚期的直腸癌和結腸癌術後都需要化療,甚至靶向治療。相比於結腸癌,直腸癌還可以做放療。放療可以縮小腫瘤,提高手術切除率,降低複發率,提高保肛率。對於腫瘤侵犯超過肌層或者有淋巴結轉移的直腸癌,目前的指南推薦術前做新輔助同步放化療,然後再做手術,術後接著化療。

    總體而言,直腸癌和結腸癌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不同點主要在臨床表現和治療方案上面,因為直腸癌涉及到保留肛門的問題,手術方式會有所不同,由於直腸位於盆腔,是一個相對固定的器官,治療手段多了一個放療。

  • 11 # 小克嘿嘿

    直腸癌和結腸癌統稱為大腸癌,由於直腸和結腸解剖位置不同病情也有所不同,所以被分為結腸癌和直腸癌。

    1.結腸癌:發生於盲腸、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和乙狀結腸(成人全長約150cm)的惡性腫瘤,其發病原因與攝入過多的動物脂肪及動物蛋白、缺乏新鮮蔬菜及纖維素食物、缺乏適度的體力活動有關;遺傳性因素及家族性息肉病、結腸腺癌、潰瘍性結腸炎、結腸血吸蟲病是結腸癌的高危因素。由於結腸癌發生的部位不同,臨床表現也有所不同,一般右半結腸癌以全身症狀、貧血、消瘦、乏力、低熱、腹部包塊為主要表現;左側結腸癌以腸梗阻、便秘、腹瀉、大便帶血、膿液、粘液為主要表現。結腸癌治療以手術治療為主,常用的有右半結腸切除術、橫結腸切除術、左邊結腸切除術等。

    2.直腸癌:直腸是指乙狀結腸直腸交界至肛管齒線之間,長約12-15cm,分上段、中段和下段,分別距離齒線15cm、10cm、5cm。直腸癌發病原因與結腸癌相似,早期無明顯症狀,癌腫破潰形成潰瘍或感染時才出現便意頻繁、便前下墜感、排便不盡感、大便變細、腹痛、腹脹症狀,晚期可出現血尿、尿痛、骶尾部疼痛、腹水、黃疸等症狀。直腸癌治療以手術治療為主。

    小克認為,無論是直腸癌或結腸癌,若出現臨床症狀,尤其有高危因素,均應及時行結腸鏡檢查,以便早期發現病變位置和性質,對治療有重要指導意義。

  • 12 # 肛腸外科蘇醫生

    直腸癌和結腸癌都為腸道的癌症,兩者有很多相似的地方,當然也存在有一些不同的地方。

    結腸癌:

    早期結腸癌多表現為大便習慣改變,乾燥和腹瀉交替出現,便中可混有暗紅色血,常常與糞便混雜在一起,疾病在晚期時可出現腸梗阻症狀。

    而結腸癌患者的主要表現多呈消耗性,如貧血、消瘦、乏力、低熱等等,在患者腹部可觸及包塊(為糞塊或者腫瘤本身)。

    直腸癌:

    早期直腸癌患者並沒有較為明顯的症狀,疾病逐漸發展後會有大便次數增多、糞便不成形或形態改變、排便費力等等症狀產生。直腸癌患者後期可出現便血,且便血量比較多,顏色多為暗紅色或果醬色,因直腸癌破壞直腸黏膜而產生黏液分泌,以及繼發區域性感染流膿,便中可帶有黏液和膿液。

    所以無論是直腸癌或者是結腸癌,都是發生於腸道的惡性腫瘤,患者應儘早發現,早期進行篩查並且儘早治療。

  • 13 # 深藍醫生

    結腸和直腸雖同屬於大腸,但因所在人體的部位不同,發生癌變時症狀也是有所不同的。

    結腸又可分為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和乙狀結腸,與直腸移行,結腸類似於英文的M形,全長大約有1.3米,因為個體高矮不同,這個長度也會有差異,而直腸一般長12~15釐米,開口於肛門。

    結腸癌患者最常出現的症狀包括,可移動的腹部包塊、腹痛、腹脹、腹瀉,或出現排便習慣的改變,隨著腫瘤進展,因腸道狹窄可合併腸梗阻,患者表現出現嚴重腹痛,停止排氣、排便;合併腸道穿孔,表現從出急性腹痛、噁心嘔吐;較大量的出血時可以表現出現黑色稀便等;發生於乙狀結腸部位的癌變,因為臨近直腸,可以出現大便次數增多,裡急後重、膿血便等。

    直腸癌因為病變臨近肛門,最容易出現的就是排便的改變,可以表現為大便次數增多,便秘和腹瀉交替出現,大便膿血甚至是鮮血,大便形狀改變、排便不盡感等。

    不管是結腸癌還是直腸癌,都會合並大便潛血陽性,也就是說肉眼雖然沒有變化,但在早期的時候就有可能出現少量的滲血,導致化驗便常規時出現便潛血陽性。

    目前的醫學指南里,對於50歲以上的人群在做腫瘤篩查時,便潛血陽性的患者,推薦予以腸鏡檢查,目的就是除外消化道的癌變。

  • 14 # 小影大夫

    結腸癌

    結腸包括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和乙狀結腸,呈M字包繞著小腸。這些部位發現的癌症,都是屬於結腸癌。

    結腸癌的早期可以沒有任何症狀,但是中晚期的結腸癌可以表現為大便形狀和形態改變,出現便血黑便,腹瀉和便秘交替,腹痛,腹部包塊等症狀。

    在治療上,早期結腸癌以手術切除治療為主,但是中晚期結腸癌可以考慮化療後,把腫瘤縮小了再手術切除治療。

    直腸癌

    直腸癌是靠近肛門的一段腸管發生了癌症,發生範圍比結腸癌要小一些,只有一小段的腸管。在症狀上,與結腸癌類似,出現的便血,以鮮紅色血便多見,容易與痔瘡相混淆。

    早期直腸癌依然以手術治療為主,如果腫瘤太大,會做化療和放療後,腫瘤縮小再考慮手術切除。如果是低位的直腸癌,可以無法保留肛門,需要造人工肛門。

    結直腸息肉可以惡變為結直腸癌,所以發現有息肉,一定要早期切除。另外還需要定期腸鏡體檢篩查早期結直腸癌,3-5年一次腸鏡,特別是有結直腸癌家族史的朋友。

  • 15 # 肛腸主任醫師李建平

    結腸癌與直腸癌都是常見的腸道腫瘤,它們具有較大的區別。從治療難度上看,雖然直腸距離肛門較近,在施術時比較方便,但是直腸癌可能會對肛門造成不良影響,在手術時難度反而較大。而結腸癌距離肛門較遠,只需像其他內臟疾病一樣直接切除病灶即可。

    直腸與結腸在身體中承擔不同的作用,通常情況下,結腸作為一種吸收器官而存在,而直腸作為一種糞便的儲藏器官存在。因此在患有癌症時,其造成的相應症狀有所區別。直腸癌會以糞便的顏色、形態改變為主要表現,而結腸癌大多以全身性狀為主要表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您好,請問煮茶葉蛋放紅茶還是綠茶?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