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攝會進步

    打個不一定太形象的比喻,一桌飯菜,可以用農家的土灶土鍋完成,也可以用現代化的烹飪工具完成。

    我認為有幾點。

    第一,膠片相機更注重於攝影的過程。它儘可能讓你再按下快門之前,反覆思考,減少失敗而提高成功率。而這個過程,是讓很多攝影愛好者痴迷的。特別是在中大畫幅膠片相機的拍攝過程中,體現的淋漓盡致。

    第二,我認為也是一種情懷,是對攝影起源追溯的一種情懷,是去親自體驗膠片大師們創作過程的一種情懷,也是一種親自在暗房中,將膠捲加工成正式圖片的實踐和體驗,這種成就感,是數碼相機所不具有的。

    第三,如果把數碼相機比作當今人類科技革命的象徵,那麼機械式膠片相機,就是人類工業革命的象徵。充分體驗第1次革命帶給我們的影像世界,讓我們更加了解攝影的意義。

  • 2 # 攝影人w

    因為膠片機自帶的有膠片濾鏡,拍出來的照片直接就是那種有膠片風格的。相比於手機中的膠片濾鏡還是要好很多的。最主要膠片相機拍出來的人像很好看,特別適合為女朋友拍照片。[大笑]

  • 3 # 侯老師的行攝人生

    本人二十多年前就是透過膠片相機學習攝影的,喜愛膠片相機首先是一種情懷!其二是膠片相機的操作感受,喜歡機械效能多的,手動過卷、調焦、設定光圈快門,是一種操作過程的享受。其三,數碼快捷化的影像獲取讓人食不知味,頻繁按下快門卻很難篩選一張滿意的,原因在於快餐式的拍照失卻了拍攝時的自信品味與深入思考,而膠片攝影的每一次快門帶動的不止是心跳,更是一種思維與行動的高度統一。其四,膠片不能馬上呈現影像,可以帶一份好奇與期待甚或膽怯去看沖印好的膠片,這是一種莫名的興奮感和成就感。其五,復古情結與文藝反思逐漸成為一種新的流行元素,如果說幾十年前膠片攝影是一種生活消費,那麼幾十年後的今天,膠片攝影就是一種文化的消費!

  • 4 # 雨之竹

    因為當年我們玩攝影的時候,當時那個年代只有膠片相機,雖然沖洗不方便,但是它的成像效果要比現在的數碼相機的效果要好。膠片相機也有一個優點,因為它耗費多,所以就要逼得你要認真的把握拍好每一張照片。不像現在的數碼相機,隨便拍幾千張又不要化錢,所以現在在攝影技術方面提高就會少。不願意去鑽研。

  • 5 # 圖夫後期

    1.當然是膠片相機具有獨特的色彩和顆粒。這種是數碼相片後期幾乎很難模仿的,雖然很多人說,現在模仿可以差不多,但是你真正使用了膠片相機你就會懂了。

    2.膠片相機比數碼相機具有更長時間的曝光能力。

    3.價效比方面來說,膠片相機會便宜一點,只是後期膠捲的投入,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5.不需要電,全手動的相機。

    6.情懷作祟!

    你們呢?如果入手膠片相機會是因為什麼?

  • 6 # 攝影師張老師

    入手膠片相機的原因:

    當下入手膠片相機好比泡一杯功夫茶,沖泡“鐵觀音”用銀水壺煮開礦泉水,用95℃水從沖洗第一遍茶葉,用這些茶水洗陶瓷茶杯也是給茶杯加溫,因為早期的茶葉是茶農用腳踩製作而成的,第二遍沖泡茶葉過濾茶沫倒入茶杯,小口酌飲徐徐下喉,茶香撲鼻,甘甜回喉。

    玩膠片相機亦是如此,手動裝膠捲,第一張片試拍,因為第一張底片拍出來經常只有一半的影像,膠片相機不像數碼相機可以馬上成相,要衝印膠捲,放大底片之後給你帶來的驚喜不言而喻。十幾年前學會用膠片相機,純機械調整開門、光圈、對焦等操作促使每張照片認真的對待,加上前期對畫面的審視與思考以保證出片率,不像現在“快餐式”數碼相機,不滿意重新再拍一張。

    雖然相機的誕生至今才200年左右,但是現在玩膠片相機更像是一種文化,享受與泡功夫茶一樣過程。

  • 7 # 遇見大元

    一,如果90後00後入手膠片機,有幾個原因,(1)好奇,他從個父輩或老輩或其他人聽說,膠片相機的神奇。(2)有一定經濟基礎,畢竟玩膠片現今已經是一種奢侈。(3)玩酷,我曾經看過一篇文章,是個小女孩拍攝自己家鄉,用的120膠片機拍的,我看了兩遍,主題應該是女孩對家鄉的一種情懷。我不理解的是她為什麼總膠片機而且還是120機,從影像質量上看並沒有發揮出膠片的優勢來,其實作者想表達的思想手機拍也一樣,說不定對她來說比膠片機拍的還好。當然,年輕人敢於嘗試是一種向上的精神,值得所有人學習。

    二,如果90後之前的人,80,70,60,50等在入手膠片機,那就是情懷了。中老年懷舊心情,他們對膠片那種電影般的影像效果,顆粒懷舊層次厚重這些給人的視覺衝擊力,是現在數碼機無法企及的。

    三,與現在數碼機在使用體驗上,很多中老年有過長時間膠片機使用史的人,一般會對現在數碼機給人帶來的煩躁浮躁快餐式操作習慣,感到厭惡。數碼機高產垃圾影像,長期使用會讓人喪失深度思考的習慣。會讓攝影師越來越思維懶惰,長此以往,可怕,,,

    我的回答但願對你有點用。

    我也懷念膠片機,也想用膠片機,

    但,

    還是,

    但是,不現實。

    用膠片機,

    首先摸摸自己口袋,有多少銀子。

    因為,

    它已經變成了,

    一種,

    奢侈品。

    我用過相機。

  • 8 # 歸雀樓

    攝影的精神與價值自然不取決於器材,但拍攝的行為卻受限於我們使用的器材。這樣關鍵性的因素,決定了膠片攝影與數字攝影最大的不同,也衍生出許多不同的拍攝手段與方式。

    膠片攝影較數碼攝影來顯得拘謹。這個特質是在數碼攝影誕生且成熟後才出現的。某種程度上的相似,我們似乎可以把膠片攝影比作精緻的手工藝,而將數碼攝影比作大眾工業社會下大量生產的工廠。這並不代表工廠的成品遜色於手工,但毋庸置疑的數碼攝影在大量產出影像這點上,是膠片攝影所不及的。

    拍攝時我獲得的最大優勢是意識到它對於慢下來有多麼重要。拍攝膠片時,錯誤的餘地較小。與數字拍攝相比,它的成本更高,並且需要花費相當多的時間。你不能只是用不同的角度出去拍攝同一件事的一千張照片。是的,這是拍攝數碼相機的優點之一,我承認,我確實提倡拍攝大量照片。但是,學習如何減速和計劃你的相片數量將幫助你,當你花時間計劃時,你會花時間思考你的事情。這裡的關鍵詞是思考,而不僅僅是拍攝照片。

  • 9 # Hi攝影

    當時大學畢業得時候痴迷單反相機,買了海鷗的DF系列兩臺,標準鏡頭和廣角鏡頭好幾個,出去旅遊都帶著,效果比傻瓜機強很多。當時也不覺得膠片機有什麼不方便(沒得比較啊),只是每次都要衝洗膠捲是有點蛋疼。2003年開始用數碼相機,膠捲機就基本作為收藏品了

  • 10 # NewMusicChannel

    因為膠片相機色彩濃郁,對比度高,另外寬容度更高,成片有顆粒,照片呈現獨有的復古感,蘊含著濃厚的文化氣息,這份獨特的質感深深地吸引著每個文藝青年。

  • 11 # 九分糖少女

    膠片攝影是二者兼具的。攝影術誕生初期的一百多年裡,作為一種未來科技的存在,集合了大量的資源。那時的相機一年一個樣,各種廠牌層出不窮。攝影的呈現方式也是百花齊放,達蓋爾銀版,鐵氰酸鹽印像,火棉膠溼板,葉綠素印像巴拉巴拉數不過來,更不論膠片沖洗放大的技術和手法,感覺這輩子是學不完的。

    數碼誕生後,事實上產生了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數字技術從效率和成本上將膠片搞到翻不了身,但是放棄了最終呈現品的一部分質量。

    有沒有覺得,這種變化帶給我們的是西方所謂“自由”般的體驗。現代技術降低了門檻,同時也降低了審美、感受等等一系列的體驗,就是那種典型的“快餐式”文化的結局,資料大量的產生,也大量的消失。

  • 12 # 從攝

    1.膠片色彩的魅力

    2.拍攝過程有更多的思考

    3.等待成像的驚喜

    4.膠片機復古美觀

  • 13 # 丹尼印象

    入手膠片相機,主要基於下面三點:

    首先,膠片相機是真的好玩!作為一個機械專業的機械控,看到全金屬亮閃閃外形復古的東西就挪不動腿了!這麼小的機匣裡裝了那麼多齒輪連桿,能實現各種複雜的功能,頗有蒸汽朋克即視感。說實話,那不叫相機,那叫藝術品,大工業時代的遺存。更別說背後的歷史和傳奇了。每一次把玩,比擼貓還開心!第二,膠片是真的喜歡。靠最簡單最暴力的化學反應來記錄影像,讓稍縱即逝的光影第一次有了物質載體,這還不夠神奇?特別是拍反轉片,當一張張呼之欲出的幻燈片在燈箱下呈現,數碼相機還是靠邊站吧!第三,反轉片拍星空是真的好看。每一次出去拍都樂此不疲,電子版照片實在是審美疲勞了,就讓它真正變成可以摸得到的星空吧。每一臺膠捲相機,都可以變成生產星空的“星星工廠”膠片攝影之所以有意思,在於機身,鏡頭都可以把玩/收藏/觀賞,而膠捲又很有研究的價值,拍攝出的反轉片很引人注目。而數碼相機就只是簡單的工具,只能用來拍不能拿來玩,樂趣一下子就少了很多。最後,數碼相機拍不出色彩濃郁的反轉片,這成了我不選擇數碼相機的決定性因素。

  • 14 # 拉拉桃

    對我而言入手膠片相機有三個原因:

    1、是一種情懷,膠片機的機械感,復古色調等我很喜歡

    2、可以使用不同膠捲記錄生活很有意義

    3、衝掃過程和技術有趣,吸引我更多的瞭解膠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家裝中油漆塗料應該如何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