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劉戰生曰中
-
2 # 舟說
價值觀是一個抽象的概念,應該說只要是人就有價值觀,何謂價值觀呢,簡單的說,價值觀就是人們對價值總的看法和觀點,包括什麼是價值、怎樣評判價值、如何創造價值等等。社會財富與價值觀成正比,這是必然的。
因此,我們必須先了解什麼叫做價值。對一個人來說,價值就是有用性,即這個東西對他有用,他對這個東西有需求,對他來說就有價值。比如說,為了應對這次疫情,口罩對於大家來說就是很有價值的,因為口罩對於大家有用,而路邊的一塊石頭就是沒有價值的,但是如果一個收藏家發現了這塊石頭很奇特,很有收藏價值,那這塊石頭對這個收藏家來說就是有價值的。
說了這麼多,其實就是想說明一個觀點就是價值對於不同的主體來說也是不一樣的。
所以,我們要了解自己的價值必須首先明白自己的需求是什麼,社會的需求是什麼,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也只有讓自己的需求和社會的需求相結合,才能有實現自己價值得可能。
人活著的價值觀到底是什麼,這個題目可以理解為,人為什麼活著,還可以理解為人的價值觀是什麼。人為什麼活著人為什麼活著,古來今往的智者無不在思考這個問題,其實人一旦出生後,就只有兩個選擇,要麼是死,要麼活,別無其他的選擇。要明白人為什麼活著,就必須活著的對立面——死亡。死亡從自然意義上講,就是呼吸的停止,機體的幻滅;從社會意義上講,一個人的死亡就意味著他人生旅程的結束,家庭及社會關係的終結;從他個人意義上講,他對美好生活的探索也就結束了。絕大多數人是恐懼死亡的,不僅僅他們看到了瀕死之人的那種痛苦和掙扎,也害怕結束社會關係後孤寂。
所以,人為什麼活著,因為首先這是人生存的本能,因為害怕死亡,恐懼死神的降臨。
人為什麼活著,不僅因為人是自然界產物,是自然界的生靈,本能的恐懼死亡,更是因為人是社會關係的產物,一旦出生後就在社會中扮演者各種各樣的角色,不僅要滿足自己的安全和情感的需求,更要贏得他人的尊重和社會的認可,並隨著年齡的增長所承擔的責任也越來越大,越來越重要。
因此,人活著,是因為人是社會關係的產物,不僅僅是為了自己,更是為了家人、為了子孫後代、為了國家和民族。
怎樣評判價值透過上面人為什麼活著的分析,我們瞭解到人是社會生活的產物,因此,對價值評價也不能脫離社會來分析。人的價值的樹立和形成是社會化的產物,不僅受到自己已有的知識體系的影響,也受到他人價值觀和社會整體價值觀的影響。在社會中,我們自己的需求和社會的需求是緊密的結合在一起,在實現和追求自我價值的時候必須適應和滿足社會的需求,贏得社會的認可,實現價值的最大化,讓自我價值變轉變為社會價值,造福更多的人。
所以,評判價值首先必須把否能滿足自我需求和社會需求結合起來。
如何創造價值如何創造價值要堅持主體性和客觀性相結合。即首先要知道自己的特長或者自己的實力即自己能夠做什麼,能夠為他人和社會做什麼,換句話說就是知道自己的優勢,然後瞭解自己尤其是社會的需求,找準方向,發揮自己的能動性,行動起來,同時,要做到堅持客觀規律,發現規律,找到捷徑,更快的更大量的更有效的發揮出自己的效能,創造更多的價值。
總之,創造價值,就是滿足自己和社會需求的過程,需要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也需要尊重客觀規律。
社會財富與價值觀成正比社會財富是一個社會上每一個人所創造財富的總和。如果社會上每一個人或者大多數人所擁有的價值觀越符合社會價值,那麼創造的總財富速度也越快,總量也越多。原因就在於價值觀反映的就是需求,社會需求實質上是由社會上大多數人的需求所決定的,社會上大多數人的價值觀越符合社會需求,社會財富的創造也會越多。
-
3 # 過兩天1963
看見你的提問想起一句古語,人無頭不走,鳥無頭不飛。這個地球的頭落到了人類的頭上。人類成了地球生物的霸主我看人活著就是要做好這個霸主,不辜負地球母親的重託率領好世間萬物生靈把地球母親裝扮的風景秀麗雨,雨水調和,人畜興旺,山青水綠萬物復甦。財富與這些自然美關係不大,更不會成正比。
-
4 # 侯憲旺
這個問題有點寬泛了,不過還是想試著思考。記得曾經讀過一本豐子愷先生的書,名叫《佛無靈》,有一篇是寫人生追求的,說在人生追求上有三層樓,一樓是為了滿足物質生活而活著,大部分人生活在這層;二樓是為了滿足精神生活而活著,這部分人比前者少;三樓是為了靈魂生活而活著,這部分人最少。
有的人滿足於一層樓的生活,把追求物質生活當成生活的目標,沒有意識到還有精神生活和靈魂生活的層面,他們把內心的需求都外化為物質,以為擁有了各種的物質就滿足了內心,可是在這物質的追逐中,他們始終沒有滿足的時候,有了房子想車子;有了車子想位子;有了位子想女子,沒有厭足。當有了女子又不知道珍惜,想要更多的女子,因為他們的精神空虛,總想透過不斷地佔有來填滿。可沒有精神和信仰,內心是無論如何都滿足不了的。這就需要他們登上第二層樓。
人生的第二層樓是為了滿足精神生活而活著,不同的人有著各種不同的愛好——琴棋書畫、詩詞歌賦、戲曲收藏,這些都屬於陶冶情操、怡情養性的精神享受,很多人滿足於這種自娛自樂的消遣,以為這就是高水平的生活方式了。
更多的人愛讀書,透過閱讀可以體驗作者的精神世界,不同的作者寫不同的書,水平都不一樣,只有那些經過大浪淘沙留下的經典,那些閃耀人類智慧光芒的書才是真正的精神食糧,是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寶庫。選擇什麼樣的書讀,反映了一個人精神生活的水平。好書是良師益友引人向上,壞書可能會引人墮落。因為現在會寫字的人到處都是,其中不都是思想純正高尚的,這樣的人寫出的東西很可能會帶著作者自己的思想垃圾,汙染閱讀者的心靈,尤其是沒有分辨能力的青少年更容易受到影響。所以選擇讀什麼書時要謹慎。
在讀書的過程中,我們會受到書的影響,改變我們自己看世界的角度、分析問題的方法,如果我們能夠博採眾長、融會貫通,還會形成自己的知識系統、世界觀、方法論,隨後,看問題、遇到事時會有自己的主見,不會隨波逐流,人云亦云。當思想到達一定的高度,思考進入一定的深度,我們會產生一些令我們困惑的問題,於是去書裡找答案,會發現沒有標準答案,不同的人對同一個問題都是從自己的角度去解釋,使人很容易聯想到瞎子摸象。這些問題包括:人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人有沒有靈魂?人的生命是就這一段呢,還是有前生後世甚至無始無終?大千世界芸芸眾生,為什麼各有各的命運,命運是由什麼決定的?如何把握命運?天堂、地獄、極樂世界這些宗教裡描述的地方到底存在不存在?人活著的意義是什麼?……
這些問題迫使我們去尋找,於是需要我們再上一層樓,站在更高的位置看這個世界,於是我們就開始了尋找心的歸宿的旅程。
別人是怎麼感覺的我不知道,我感覺我到了第三層,在這第三層樓,我發現,我對物質的慾望越來越少,對電影、電視這些娛樂的東西也不感興趣了,因為上述這些問題的答案我已經從心道創始人劉官任老師的書——《真修之門》裡找到了,包括“人活著,為了什麼?”, 明確了這個問題,讀懂了這本書並按照去做了之後,當我們在遇到選擇時就知道如何取捨了,就能夠淨心對得失,就能減輕許多的心理負擔,家庭越來越和睦,人際關係越來越好,身心也越來越健康,直至心智超脫、心靈解放
回覆列表
通俗地說,所謂價值觀就是人類在社會中看問題的角度。
如果說我們每個人,都無不時刻處在十字空間座標(含任意關係座標)之中,那麼社會文化、關係座標,就會賦於我們無窮無盡、各不相同的看問題的角度,乃至關係、認知、行為準則等。顯然,一個人看問題的角度不同,結果、後果也就不同。
然而,一如古詩所云:“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人類究竟有沒有一個共同的、高屋建瓴的看問題的角度呢?
可以說,作為四面八方、東西南北十字座標的原點、源點、中點的“中”,正是古人所云的那個人類看問題的共同點!
由於“中”是一個可趨而不可即的極限極念,它也據此具有了哲學傳統本體論核心“第一因”的根本屬性。
試問,人類社會最早產生的“第一果”究竟因為什麼?難道不就是源於“中”與不“中”嗎?所謂“凡事無對錯,過不及為禍”正是由“中”而來。
另外,解析幾何學告訴我們:“點動成線一一線動成面一一面動成體”一一點、線、面、體的形成,乃至“至大無外,至小無內”的整個宇宙,都在表明“l 左為陽,l 右為陰”漢字“中”,作為任意關係、任意座標的原點、源點、中點,作為靜態的陰陽太極圖,作為人類共闖價值觀的“最大公約數”,絕對是經得住推敲的。
與廣大網友共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