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逝者已去,後悔晚矣。所有的語言都顯得如此無力
3
回覆列表
  • 1 # 喵嗚0811

    爸爸是那種特別能忍的人,我一直覺得這個忍字害了他。他患的是肺癌,十幾年前得過這病,當時是持續發燒,吃退燒藥也不管用,可他還是不願意去醫院,總說在家吃點藥再忍幾天就好了,後來是媽媽硬拉著他去了醫院,接下來就是所有得過這病的人都知道的流程,拍片子、CT……那次爸爸很幸運,做了手術後身體一直都還不錯。但我們誰也沒想到,十幾年後居然會復發,而且這次他完全沒有外部症狀,全家人都不知道,直到他自己說胸口疼。可那會兒,其實癌細胞已經轉移了。

    爸爸走的很痛苦,化療幾乎徹底毀了他的身體,我想我永遠忘不了最後那些天他整宿坐著,然後對我說:閨女,不是我不想睡,是疼的睡不了。那麼能忍的一個人,我能想像到他承受了多大的痛楚。

    子欲養而親不待。爸爸走時我沒在身邊,我記得特別清楚,那是個週五的凌晨1點鐘,本來等天亮我就要回家去陪他的,卻怎麼也沒想到只差那麼幾個小時,媽媽和哥哥沒敢當時告訴我,一直到早上6點來鍾才給我打電話,我看到來電顯示的號碼,已經知道發生什麼了。

    人們常說時間會撫平一切傷痛,可說真的,有些事情其實很難忘記,哪怕過了再久,仍然那麼清晰,就像現在我敲下這些字的時候,一幕幕都那麼真實。子欲養而親不待,那種切膚之痛,那種後悔也許只有經歷過才會真正懂得。

    爸爸,但願天堂裡沒有病痛。

  • 2 # 我不是零零後

    別再說【等等】,Ta等不了

    有的人總愛把事情一拖再拖,總認為再等等,再等等我再做,反正有的是時間。要知道很多事情沒法等,也等不了,因為,歲月不饒人。

    閨蜜說她要五一回家,買好了週五的車票,可突然間就匆匆跑回了家,她說爺爺病危了,我心陡然一緊,開始擔心起她來。接下來的幾天我都會問她爺爺的情況,每次都想要在安慰一下她,最後卻還是什麼都沒說,保持了沉默。

    深夜,不知是天氣作怪還是心情煩躁,躺在床上望著昏暗路燈映照下的校園輾轉難眠。趁著失眠又再次給閨蜜發去了訊息。或許是因為一開始以爺爺的病情為展開點,整個聊天過程帶著絲絲沉重的意味。

    後來她告訴我說這次回家突然發現家人真的很重要。當她看到爸爸拉著爺爺的手,忍著聲哭的樣子時,她心如刀絞。她說她那幾天會有不孝的念頭浮現:希望爺爺儘快解脫,別再遭受這般折磨了,可是她怎麼捨得呢,心心疼愛她的爺爺還沒看到她結婚工作生子,一切怎麼可以就這樣戛然而止呢。

    “像我們這個年紀面對親人的變故有時候真的會有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感覺。”我對她說。

    然後想到了自己的爺爺。記得之前爺爺大病了一場,趁著假期回家看望爺爺的時候,曾經我一度認為身板尚且還硬朗的爺爺就那麼一瞬間讓我覺得他真的老了,他已經不是我幼兒懵懂時的模樣了。滿頭斑白的發,臉上一道道清晰可見的皺紋無疑再彰顯一個事實,此時此刻的他真的老了。

    “這一病,我總覺得自己快死了,一開始以為是癌症,想著就別浪費錢去治了。人畢竟老了,到了這個年紀,不服老不行,已經到了該進棺材的時候了,沒辦法的事。”話語間我聽出了爺爺對歲月的妥協和無奈,反而讓我不由自主的落下了心疼的淚水。

    “不會的,我還沒工作孝順您呢,別想那麼多,好好吃飯看病!”那個時候我就明白歲月不饒人,千萬別再說等等,因為他們等不了。

    親情抵不過歲月的折磨繼而等不了,愛情經不起歲月的考驗繼而等不了,成功經不起歲月的無限延期繼而等不了。當你真正的體驗到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時候,當你想珍惜卻挽回不來的那份感情的時候,當你真正的該面臨死亡的時候就會發現一切為時已晚,那時候除了掩面接受便再也無路可選了。

    最近總有人會來問我進入大三都在忙些什麼,怎麼也不活躍了。我說忙著學東西,找工作啊。不出意料,他們一開始往往會很驚訝的提出疑問說你才大三,急什麼呢,還有一年多才畢業呢,趁現在要好好享受校園生活,好好的玩玩。的確,我不能全盤否定這種觀點,大學就應該好好玩一玩,多去一些自己想去的地方。但是千萬別把“我才大三”作為你不努力的藉口,也別說等一等,等到畢業我再努力。

    “等”這個字是沒有底線的,它就如同“明日”,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

    我們在一個三線城市裡上著一個普通的二本院校,渾渾噩噩的度過了大學大半的時光,我們總覺得畢業很遙遠,總覺得還有大把時間可以用來虛度荒廢,總想著再等等吧,等到我該畢業的時候我在努力吧,到頭來臨近畢業寫簡歷的時候沒有什麼實習經歷,只能拿一些校園活動,一些兼職經歷來膨脹自己,找工作的時候才意識到一份實習的重要性。不知道你們知不知道,那些在北京上海的學生幾乎在畢業時都已經能刷到3-5份實習經歷,其中大多數都是各行各業中最頂尖的公司,一些優秀的學生還會拿到好幾份實習offer挑挑撿撿。有人常常說北上廣這樣的城市不適合我去,大城市對人才要求太高了,咱們上的又不是什麼好學校。毋庸置疑,他們的要求是不低,我們的學校是不怎麼樣,大城市靠的就是個人能力,但這不是我們迴避的理由。你有沒有想過,你還在迷茫的時候,你還在忙著打遊戲,忙著四處旅行的時候,對於努力你還想著一拖再拖的時候,那些你眼中不可企及的優等生們在幹嘛?從這個層面來看,我們的競爭能力如何與別人較量?你還要說再等等嗎?

    你不是“才大三”,而是“你都大三了”。排除要考研的學子,你有想過日後的路該如何走嗎?你為什麼迷茫?為什麼面臨畢業你除了傷感還有大把的焦慮?為什麼那個別人家的孩子不能是你。因為你總是想要等等,而不是積極付諸行動。

    認識一個朋友,今年大四,臨近畢業,當所有人都拿著校招或自己求職來的工作開始實習工作的時候,或者很多人狂熱考研考公務員的時候,他卻一如既往地來了學校,每天在學校玩樂嗨皮。我不能說他以後會怎麼樣,我只能評價一句沒有上進心而已。

    相反的現實的例子,一個是偶然認識的一個小姐姐,她是實習僧創始人之一。同樣她也是學新聞專業的,大學期間她憑藉個人能力參加了很多國賽,每次都拿到了不錯的名次,最後直接保研,研究生在讀期間和朋友一起創業,實習僧的火爆足以看到他們的成功了。她從來不是一個喜歡拖拉的女孩子,她做事不會不會說要等等再做,相反她有著極強的自制能力和積極性。另一個是外出旅遊在火車上認識的一個小哥哥,首先在親情上,他遠在上海工作,到洛陽有十幾個小時的車程,聊天中知道他幾乎會每兩個月都會回來一次,且不說是不是單純只為了見見父母,但最基本的這種常回家看看的心估計在外工作的青年們都很少有。在工作上,聽說他打算跳槽了,晚上聊天他說他還在學習,月底就得跳槽,我們不討論日後他會多成功,至少他還有顆上進心,他不會說再等等,有的只是儘快學習再達到一個高度。我相信他日後會有自己想要的生活的。

    不僅僅是面對親情還有工作,愛情也是如此。總有人會在感情裡說等我五年我就娶你,等我多久我就怎麼怎麼樣。不是每個人都等的起的,既然遇到了真心要照顧的,就別說等等,不然哪一天她真的等不下去了,你錯失的不僅僅是一份愛情,還有一個真的愛你的人。不是每個人都是春嬌與志明,也不是每個人都會像春嬌那樣慢慢等著志明長大,也不是每個人都會像志明那樣遇到一個可以陪他成長陪他度過8年愛情長跑的人。別讓自己的感情成為“我想擺脫張志明,卻發現最後自己成了另一個張志明”的無奈。好好的珍惜現在抓住此刻,你應該擁有的是我們之間什麼都不相隔,我戒不掉你如同春嬌戒不掉志明。

    不管你是什麼年齡段,不管你是考研是工作是要跳槽是要告白是要求婚還是要盡孝心,別再說等一等,Ta真的等不起。

    希望終有一日你我都不再奔波

    希望歲月靜好

    希望生活中的你可以遇到春嬌

    希望你可以擁有志明

  • 3 # 晨曦74876505
    我的父母出生在舊社會,他們那一輩人過的日子從小就很苦,他們的一生是受苦受難的一生。既是解放後,由於國家貧窮,我的父母輩們仍然生活在非常困難的時期。那時吃不飽,穿不暖,住的環境也很差,生的孩子又多,生活十分艱難。好就好在他們都很知足,畢竟他們經歷了戰爭年代,那時候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衣不遮體,飯都吃不上的極度貧窮的生活。相比之下,解放後的一、二十年裡,雖然貧窮,但是他們不再過著顛沛流離,不再靠逃荒生活,他們最知足的就是安居穩定,有一個真正屬於自己的家。那時由於所有的人都很貧窮,他們那一代人也沒有見識到過好日子是什麼樣的,所以父母對生活的期望不是很高,也沒有什麼任何的要求。而我們這一代人就不一樣了,雖然也經歷過貧窮,但是我們的貧窮和父母的貧窮相比,我們就像生活在天堂一樣。但是,既是我們比起父母,猶如生活在天堂一樣,可是我們當時的生活仍然十分拮据,顧了小家顧不了大家,工資花不到月底就沒有了。當我們的生活條件好了,可以幫助父母、可以將父母接到身邊孝敬,有條件讓父母享福的時候,父母們卻早已離我們而去天堂了,就沒有等到子女有好日子出頭的那一天。想一想,父母的命也太苦太苦了!父母那一代人出生在舊社會,是極其的悲哀!在解放後又沒有趕上好時代,父母同樣是極其的悲哀!當兒女有能力撫養他們時,他們又離我們而去,父母同樣是極其的悲哀!父母雖然早已離世,但是父母他們悲哀的一生,也時常令我自責、難過不已。我們那時的條件雖然不好,但是或多或少的,我們儘自己最大的能力,一直力所能及的在幫助父母。可是,最最遺憾的是,當我們生活條件好了,父母卻沒有共享到我們的幸福生活,那種子欲養而親不待的刻骨心痛,時常想起來就不由自己而掉淚,令人難過不已。每當年節的時候,看著自己家裡豐盛的東西,就會想如果自己的父母在,給他們送過去吃是多麼的開心的一件事啊!每當自己在家一個人待的時候,就想我父母如果活著,接過來到我家住一段時間該多好啊!每當在年節假日,就想起父母,如果父母活著能回家與父母一起過年該多好啊!看著同事、朋友去父母家看望父母時,心裡羨慕極了。父母不在了,家也沒有了。腦海裡我時常都會想起,我那可憐的父母,出生在那個極度貧窮的年代裡,活得多麼的不容易!把我們兄弟姊妹撫養成人,是多麼的艱辛,多麼的艱難!每當想起這些,不由自主的就流下可憐父母心的淚水,心裡好難過……。父母對自己而言,父母對兒女的無私奉獻,真的是天底下最了不起的人!是我生命中最親最敬最可愛的人!

    此文系作者原創 圖文來自網路

  • 4 # 奈何難得糊塗

    父母就是天上的星辰,黑暗(艱難)時陪你,天亮(好過時)了他們卻消失得無影無蹤,當嗷嗷待哺時,父母再苦再累都要儘自己最大努力保障兒女的溫飽……當你長大成人可以回報一分時,撒手西歸,這子欲養親不待的苦楚誰可說的清楚,說得明白?雖只“子欲養而親不待”誰都有,但家史卻各有春秋

    -----母親離開我至今十八個春秋了,但一切晃如昨天,每當夕陽西下或細雨綿綿之時,我都會坐在門口悵望長空,不知那佝僂的身軀現在何處避雨,餐桌上熱氣騰騰漸漸消失了,但我仍沒一絲動筷的念頭,只有淚水悄然滴下……

    上世紀七十年代初期,大部分的農村家庭都在飢餓線上掙扎,而一個多兒女的母親就更難了,我們兄妹六個二十年相距離開學校,每年年底要補七八十元(當時一個全勞力幹一天活好的掙8角錢,不好的生產隊三角錢)的口糧錢,而糧食只夠半年多,摻菜摻豆葉苦撐一年又一年,正是這樣艱難的歲月,母親用自己的生命延伸著我們的生命……生活的風霜過早白了母親的頭髮,家庭的重壓佝了母親的身軀,剛剛六十多個春秋,母親一病而逝!此刻我真正讀懂了生離死別四個字……人們常說,養兒方知父母心,而今更覺做父母不易,更覺自己父母更不易!更覺“子欲養而親不待”是何種滋味!……

  • 5 # 搞笑動態圖BF

    如果可以重來,

    好好的,

    像個正常人一樣。

    我的愛,

    我的情感,

    我的所有想與她一起分享

    她卻無法感受到。

    如果一個人無法愛你,

    懂你,

    保護你。

    再多的愛,

    再多的深情都無用。

    只能自己默默的付出。

    就好像是對牛彈琴白費勁。

    如果生命能夠重來,

    我想她自己也不想這樣。

    想愛愛不得。

    想很恨不得。

    好像是老天抽走了她的七情六慾。

    每天就是吃吃睡睡。

    不能感受這世間的酸甜苦辣。

    最痛苦的事情莫過於如此。

    從小到大我有好多的話想對她說,

    我有好多的心酸與委屈想向她傾訴,

    我想讓她抱抱,

    我想聽她喚我一聲寶貝。

    但是這些只能是我夢裡的幻想。

    我唯一能做的就是,

    默默的,陪伴著她

    讓她過好往後的餘生。

    這段話寫的很好:

    珍惜眼前人,

    珍惜眼前的幸福。

    那些遙不可及的詩和遠方,

    只可遠觀而不可褻玩。

    蒼白無力的愛,

    固然讓你心力交瘁;

    但給予你這份愛的人,

    定值得你一生珍愛

  • 6 # 沈竹溪ncc

    謝謝邀請!是撕心裂肺,無可奈何的心情吧。我爸就是在我二十六歲的時候走的,我二妹剛剛大學畢業,我媽去做癌症治療剛剛有點好轉,感覺生活剛剛開始向好的發展,可是我爸卻被查出來是癌症晚期,癌細胞已經擴散,沒有可能治療了。非常的傷心,每天每夜都睡不著。我爸都還沒有享受過一天好日子呢。

    特別想治好我爸的病,去我們廣西最好的醫院,醫生叫我們回家。去看中醫,中醫只是說給我們最後的止疼藥。心有餘而力不足,無力迴天,無法用言語表達出那種心情了。我們每天都是在折騰,可是我爸還是走了。

    現在經常想他,我們全都畢業了,成家了,希望他能享受一下生活。可是沒有他了,心裡非常的慚愧和後悔。希望天上沒有病痛,可以在天上喝酒快活。

  • 7 # 淺言默離1

    有過那樣的感覺,2017年的時候我媽媽因為痔瘡要開刀做了全身檢查,結果發現了肺部結節,醫生很明確的說是早期肺癌,那時候真的心裡不知道什麼感覺,以前總覺得有的事離自己很遙遠,那段時間吃不好,睡不安穩,經常想想就流淚,後來去開刀做手術,現在挺好的,一個星期打幾次電話聽她嘮叨嘮叨也很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不知道拿到清華或者北大錄取通知書是什麼感覺?通知書是長什麼樣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