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自己學習了很多育兒知識,但還是教不好自己的孩子!?
13
回覆列表
  • 1 # 熙珍2013

    育兒知識是每個媽媽總結出來的經驗,可能對於他們自己的寶寶很適用,但是換一個孩子可能就不太合適了。因為每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脾氣性格和生長環境都是有差別的。所以一味的套用別人總結出來的經驗,可能就會感覺不合適。所以無論我們誰,都要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一邊學習,一邊教育,用心總結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各種規律,探查孩子的心理變化,隨時更改自己的育兒方式。

  • 2 # 艾美麗她媽

    育兒知識對我們來說多數都是紙上談兵,照本宣科不起作用,沒有遇到具體問題根本無法理解書上到底說了什麼。養育孩子經驗很重要,但別人的經驗多我們有多大用處?當孩子把你氣的發瘋的時候,那些育兒知識早就跑到九霄雲外去了,真的想不了那麼多了。

  • 3 # 向日葵之語

    育兒書,只是理論知識,我們需要的是實際操作!我個人覺得我自己現在也看了好多本育兒書籍,但是基本上都是合書就忘,但是很多理論知識,可能在你遇上同樣的事情時,會浮現出來,告訴你該怎麼辦!還有育兒書都是別人家的孩子,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唯一的個體,還需要理論結合實際,跟孩子鬥智鬥勇啊!不過還是想推薦一下我認為很棒的育兒書《孩子的成長,媽媽的修行》

  • 4 # 家有小女要讀書

    先審視一下我們已有的育兒知識體系。

    Russell L. Ackoff的《From Data to Wisdom》一書中,提到了知識的層次。知識可以分為四個層次:

    1、資料。位於最底層,是最原始的材料

    2、資訊。資料之上是資訊,資訊是經過提煉的資料。

    3、知識。資訊之上是知識,資訊再提煉以後就是知識,

    4、智慧。知識再往上是智慧。

    現在,大部分的育兒書和文章是屬於的知識類的,比如 《如何提高孩子的表達能力?》《3-6歲必讀繪本推薦》等,這種類似於《夏天防暑小妙招》,更多的是基於常識,把資訊搬運整理成知識,針對性比較強,通俗易懂且容易鑑別對錯,這類文章點選率很高,也有很多暢銷書。

    重點是,這類知識有用嗎?

    有用啊!而且是育兒路上的必備常識,沒有不行。

    好用嗎?

    我的體會是,短期或許好用,長期就不一定了。為什麼呢?且往下看。

    我們生活的這個時代,真的一點都不缺乏知識,更不缺乏資料和資訊,最缺乏的就是智慧。所謂智慧,它不是某一種具體的技術或者解決方案,它是一種態度,一種境界。一百位媽媽面對孩子的同一個問題,比如“孩子愛發脾氣”“孩子不喜歡讀書”……媽媽們的反應強度和解決方法可能會很不一樣,結果也會很不一樣,決定這些的不是因為媽媽們擁有了不同的知識,而是因為她們擁有的態度和境界。

    回到上面的那個問題:聽了很多關於教育理論和方法,看了很多書,爬了很多公號和論壇……輪到行動的時候,還是不知何去何從。問題出在哪裡了?

    或許現在已經有了答案,自己的育兒知識停留在哪一層?努力的方向,是不是更清晰了一些?

    常常被忽略的教育之“道”

    如果說前三層知識是教育之“術”的話,那第四層的智慧就是教育之“道”了。這個層面的書和文章比較少,而且通常不太受歡迎。可能越是上層的內容,個人意識參與的成分越大,所謂知音難尋,人和人能在智慧層面產生共鳴是一件可遇不可求的事情,加上越深入的探討越費時間,也越燒腦,不太符合快餐時代的大眾需求。

    但是,不符合,不代表不重要,智慧層面的教育之“道”是教育之根本,是用來把握方向的,方向比起速度更重要。

    我們經常說的“以不變應萬變”,“不變”就是第四層的智慧,“萬變”就是1-3級的知識。如果你覺得孩子的問題此消彼長,應接不暇,不妨停下來,想想教育之道這個層面。

  • 5 # 親子時光TT

    教育從來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育兒知識也是五花八門的,現在社會從來不缺知識,但急缺有分辨力,有思考力的頭腦。

    什麼叫育兒有起色?學習成績變好?不罵人?不打架?還是其他什麼的?我覺得也沒有什麼統一的標準。從育兒目的反推育兒路徑時,多多實踐相應的育兒知識(有些育兒觀念是不一致,甚至相反的),多觀察自家的孩子,及時糾正一些不好的習慣,總結好的經驗。

    教育孩子是一個長期的複雜的工程,不著急,不盲目跟隨,多鼓勵少批評,孩子會慢慢好起來的,育兒即育己。

  • 6 # 茜笑家的育兒經

    我曾是位不折不扣的虎媽,經過兩年多的努力現在總算成功摘帽啦。所以每當有人說:“哎呀,我看書聽課學到的育兒知識真沒用,關鍵時刻都拋到九霄雲外了!”,我就在想為什麼我能在理論和實踐上做到統一呢?我猜根本原因是,我下定了決心要改的緣故吧。

    我細細觀察了身邊的朋友和親人,那些說自己學了很多育兒知識卻無法用到孩子身上的,主要根源是沒做到內化。

    我們知道正面管教裡有個工具叫“行大於言”,意思是說生活中孩子看不到我們口頭上要他做的,卻能吸收到我們正在做的。瞭解這個道理後就簡單了,我們要先按所學的育兒知識要求自己,自己改變了孩子自然能看在眼裡,也會跟著改變的。

    說個例子,以前我們家大寶脾氣特別臭,遇點小事就急得跺腳。我扳了幾年都沒效果,後來透過聽課我經常自醒、學著換位思考,結果發現其實我處理問題的模式跟大寶也不相上下,情商也好不到哪裡去。於是,我開始嘗試整理控制情緒、清空情緒,對待孩子多看優點少指缺點。結果大概用了三個月的時間,家裡幾乎不再出現大寶發躁的情形。

    所以,養育孩子還是要多學些育兒知識的,透過這些知識看到自己內在心靈,然後下決心改變自己,從而影響孩子,最後你會發現孩子真的在一點點進步。

  • 7 # 甜甜姑娘私享會

    個人覺得從書本上學習的育兒知識,放在現實當中有的並不適合,面對孩子的千奇百怪的問題,作為父母的我們束手無策,怎樣正確教育孩子,對此各位家長們都有什麼妙招呢?

    首先,家長們在面對寶寶們的淘氣、任性等各種的無理取鬧,你會根據書本上的育兒知識教育引導孩子嗎?還是在最初育兒知識的教育沒有起到作用,會採取最直接的棍棒交加的方式來進行教育呢?估計有一部分家長會採取採取後者來進行教育。

    比如有的孩子會特別的淘氣,家長常常為此頭痛不已。看了好多的育兒知識,怎麼放在自己孩子身上不見效果呢?其實不是不見效果,是各位家長們沒有找到正確的方法。有的家長會不去理會孩子,並且隨心所欲愛幹嘛幹嘛,這樣散養模式有好的一面,但是有的孩子會變本加厲的淘氣,有的家長會嚴加管教,可這會導致孩子的心靈受傷害,為此,家長們會說我到底應該怎樣拿捏這個度!

    個人感覺不管是散養模式還是嚴加管教都應該遵循一個原則,那就是在教育孩子這個問題上動員全家人員共同學習,共同出謀劃策,達成共識,相信這樣的教育孩子多少會有一點起色的

  • 8 # 布丁媽媽私享會

    育兒知識我們可以看書學習但是孩子是一樣的嗎,孩子是一成不變的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因為孩子從出生時候的基因就決定了他們的與眾不同就決定了他們的獨一無二,也決定了他們的萬里挑一甚至是怎麼都特色滿滿。

    育兒書帶來的只是過來人他們經歷的一些事情並且是適合於自己家孩子的情況也不是“放置於四海而皆準的”的金科定律,他們說的更多的是曾經發生的一種情況並且他們所採取的什麼措施並且對於當時來說也奏效了但是放在現在可能不一定起到作用,為什麼?因為孩子不一樣,時代不一樣,此一時彼一時,我們不是常常這麼說嗎?

    教育是靠家長潛移默化以及生活裡面進行觀察而成,看書可以讓我們可以接觸到各種情況,但是不一定發生時候就一定採取或者必須採取哪種措施反而是一定要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進行思考。

    孩子的獨一無二是很難得,這才有別於其他的孩子,如果你也可以這樣子是不是也能心平氣和的去跟孩子說一些事情呢?

    你想要的孩子到底是什麼樣子呢?

  • 9 # 師情話溢

    學了知識不代表一定能把知識靈活運用起來,這個時候不妨先停下來,找一找一直沒有起色的原因,然後再尋找有針對性的改進方法。

    孩子的教育知識,往往都是建立在一定的資料統計基礎上的,並不一定適應所有的孩子,因材施教,才能調動起孩子的正能量。所以,在應用知識之前,先判斷一下自家寶貝是什麼樣的性格特點,然後再根據所學知識進行教育和引導。

    教育環境對孩子的教育引導也會產生很大的影響。所謂教育環境,比較多的就是孩子的生活環境,說本里的知識,有時候會可以營造或者選擇一種環境下成長的孩子,性格是經過一段時間的積累養成的,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改變,所以,書本里所教授的孩子,與自己的孩子的成長環境、經歷、性格、脾氣秉性都會有不同。每一種理論的應用其實都是在某一種條件約束的狀態下進行的,相比較而言,教育環境對孩子產生的潛移默化的影響,有的時候是我們無法想象的。

    最後提醒一點的就是,不要太過自責或者苛刻要求自己,作為父母也是需要在實踐中慢慢磨練和成長的,每一種社會角色的轉變都需要過程,如果自己太過刻意強調為了教育而教育這件事情,難免會適得其反。所以,放鬆心情,從孩子的角度出發,結合學習的育兒知識,探尋適合自己家寶貝的教育方法,才能更好的教育和引導孩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得了精神分裂症後變懶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