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宇宙中有星球全是水嗎?
56
回覆列表
  • 1 # 王萬銀

    宇宙中肯定存在球面上全是水的星球,如:地球上的水再多一點點,球面沒有高山金平滑的,沒有堤壩的阻擋,水就會覆蓋整個球面而使地球的自轉速度達到每天為6小時左右,象這樣的自轉速度,球面上就不會有潮汐的產生,地震和火山噴發的機率幾乎為零,再大的高山也會抹平等許多現有的自然現象都要改變。

  • 2 # 阿萌沖沖衝

    首先,宇宙中應該不會有全是水的星球,根據1678年牛頓在《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發表的萬有引力定律,任意兩個質點會透過連心線方向上的力相互吸引,假如一個星球上全是水,那這個連心線方向上的力應該在哪?水一般都是均勻分佈的,相互之間作用的力應該相差無幾,沒有一個奇點將他們匯聚起來,這個全是水的星球應該以什麼方式存在呢?

    如果宇宙中真的存在這個全是水的星球,那麼經典力學要被顛覆,物理學界之前建立的一切或許都要推翻重來,一切經典力學的模型都要重新構建,先哲們努力的方向或許有了大錯誤。

    宇宙中應該是不存在全是水的星球的,但如果僅僅是星球表面上全是水的話,我相信應當存在。

    我們的家園地球,表面不就覆蓋著百分之七十以上的水資源嗎。

    甚至在太陽系裡,有幾個比地球的水資源還要更加豐富。

    距離我們約八億千米木衛二,航天者們稱之為歐羅巴星球。

    它的表面覆蓋的全是冰層,經過探測,冰層下面應當就是生命之源——水。

    這個星球上存在的海量水資源地球根本比不了,可即便如此,專業人員也認定這冰層下面穿過將近十幾千米的海水還是岩層,也就是海底,也就是說,即便是具有豐富水資源的歐羅巴星球,也不全是由水構成的。

    所以以目前我們的認知,全是水的星球,宇宙中應該是不存在的,也是不應該存在的。

  • 3 # 擦肩而過故事

    宇宙中有的星系星球有百分之百都是水,沒有生命存在,包括星球內部構成固態水。還有星系星球類似地球表面覆蓋90%多都是水,但是星球內部結構類似地球核心,有岩漿火山爆發,板塊運動,水下陸地有的隆上來。有生命存在,甚至誕生智慧物種,文明科技發展到星際時代。

  • 4 # 鍾銘聊科學

    地球上的“水資源”

    如果從太空上看地球,地球表面71%的面積都是海洋,或者我們可以理解成液態水,地球就好比是一個水球的一樣。

    實際上地球的總水量遠比地球表面的多。地球內部存在一種叫做尖晶橄欖石的岩石。經過測算就發現,尖晶橄欖石中蘊含著豐富的水。在地下200公里的深處的尖晶橄欖石中,每100萬個晶體分子中就大概含有2000個水分子。

    而當深度達到410~660公里時,這個數字可以達到每100萬個晶體分子中就大概含有15000個水分子。

    科學家透過理論和模型的推斷,他們就發現,地球的上下地幔層的過渡帶中存在著海量的尖晶橄欖石,即便是保守估算,這些尖晶橄欖石當中儲藏的水量也達到了4.485*10^10億噸,是地球表面水量的3倍以上。

    可見地球的含水量是十分驚人的,太陽系8大行星中,地球的含水量是最高的。即便是如此,地球中的“水”相對於地球的佔比還是很低的,在太陽系的天體都很難能排上號,因為一些行星的衛星上和矮行星上是存在著大量的水。

    那麼問題來了,有沒有可能存在一種星球,這種星球上全是液態水呢?

    水的起源

    如果一顆星球完全是由“水”構成的,那大機率是不太可能的。為什麼這麼說呢?

    我們都知道水分子是由2個氫原子和1個氧原子構成。不過,水分子在形成時並不是單純地2個氫原子和1個氧原子這樣去構成的。就拿地球來說,地球在46億年前形成時,當時地球的溫度很高,水是以“氫離子”和“羥基”的形式而廣泛存在的,它們透過水化作用被鎖著了形成地球的星雲晶格當中。後來,隨著地球溫度的下降,它們結合成水分子,並以水蒸氣的形式回到地球表面來。

    也就是說,如果一顆天體要完全是由水構成的,意味著它必須是完全以氫離子和羥基的形式構成的。但事實上,“氫”在宇宙中很常見,但是要構成“羥基”的機率並不高。

    這是因為宇宙起源於138億年前,按照如今的主流宇宙學理論,宇宙起源於一次大爆炸。大爆炸之後,宇宙在很短的時間內演化出了許多不同的粒子。

    在宇宙大爆炸之後的38萬年,這些粒子最終形成了氫原子和氦原子,其中氫原子佔比達到了75%,而氦原子則達到了25%。氫元素和氦元素也恰巧是元素週期表中最靠前的兩個元素。

    即便是到了現在,氫元素和氦元素在宇宙中的佔比也到了99%以上。

    而比氦元素更重的元素,則需要依靠恆星的核聚變反應,超新星爆炸和中子星合併等方式來合成。因此,重元素是宇宙中的少數派。“羥基”中的氧是需要透過恆星的核聚變反應來形成。在形成的過程中,同時還會有比氧元素更輕的元素生成,比如:氦,碳等等。

    透過元素的合成,我們可以知道,並沒有什麼天體都可以單一生成氧元素,更不要說有什麼天體可以單一生成水了。而許多物質最終都會以星雲分子的形式散落到太空中,均勻分佈。然後在下一次恆星形成時,被聚合在一起。而在這個過程中,水是以“氫離子”和“羥基”的形式被鎖在星雲分子的晶格中,並沒有純粹地以“水分子”的形式存在。因此,很難會有天體可以完全以“液態水”的形式存在。而且我們要驗證這個問題也很簡單,能夠保有液態水的天體必須是符合宜居帶模型的。如果距離太陽太近,水就很容易被蒸發掉,而如果距離太遠,水就會被結成冰,最終變成一個冰球。

    而在太陽系宜居帶附近的天體就是金星、地球、火星。這三個行星中,只有地球水稍微多點,但佔比也小於1%。

    當然,雖然出現完全有“液態水”構成的天體是不太可能的。那有沒有可能星球的表面都是液態水呢?

    在星際穿越中就描繪過一個表面全是液態水的星球。實際上,一個這樣的星球是有可能的。只要儲水量足夠多,並且恰好就在宜居帶上,就有可能發生這樣的事情。

    比如:如果地球內部的水進入到地球表面或者地球表面上的冰全都化掉,那地球從太空上看就是幾乎是一個水球的狀態。在宇宙這樣的大尺度上來看,發生這樣的事情是很有可能的。

  • 5 # 0西風瘦馬0

    應該不會有全是水的星球。流星,隕石,小行星非常多,能落到任何星球上去。

    如果,有以水為主體的星球,這個星球也不一定是液態水的,應該水會以冰的形式存在。

    冰就是自然界的一種石頭。只是,這種石頭脆而且熔點低,接近零度即是液態。

    固態水等於是石頭,液態水是中庸態,再熱就成氣態啦!

    水是宇宙中人類已知的,最神奇的自然之物。因為有水,所以有了眾生。眾生中最高等的生物,人!正在逐漸加深著,對水的瞭解。

    如果太陽上面都是水,也不是不可能。太陽的核心是什麼,人永遠也知道不了!也許,太陽裡面真有一個世界,《楚門的世界》!

    (網路圖片,侵刪!)

  • 6 # 乙九丁

    水的化學成分是氫和氧。並且它們要比例合適,才能“全部"結合成水。且不說它們結合時能量轉化,比例稍有不適,便會有氫或氧原子產生剩餘。這些剩餘的氣體原子變成分子,聚集在水球表面,再也沒有機會變成水。所以,“全“是水的星球是不會有的。

  • 7 # PLASMA77

    估計有表面全部覆蓋了液體的星球,不過這種液體不一定是水。卡西尼號土星探測飛船釋放了一顆子衛星“惠更斯”號到了土衛六表面,它降落的地方就是一條甲烷小河邊,河邊的石頭由於被甲烷河水沖刷,外形和地球上的鵝卵石一模一樣,而土衛六表面的溫度為零下100多度,只有甲烷是液態

  • 8 # 陳學長vlog

    非洲的原始部落裡一直流傳著天狼星的智者來到地球指導人類生活,幫助人類進化,據說他們是人首魚身,跟美人魚一樣,而他們居住的正是被水全覆蓋的星球。部落長老可以準確畫出天狼星系的簡圖,並指出該星球的位置,這是祖祖輩輩傳下來的知識。目前人們還沒有發現天狼星那顆純水星球的存在,只是推算出可觀測星體附近有來歷不明的引力。等到人類的科技進一步發展,或許就能知道天狼星的奧秘了。

  • 9 # 忘川星玉

    還真有。太陽系中就有。那就是木衛二。

    木衛二是木星的第六顆衛星。其有一個稀薄的大氣。主要成分是氧氣。木衛二和地球月球一樣都是岩石星球。其體積就比月球小一點點。據美國的nasa 探測發現木衛二上面被厚厚的冰層所覆蓋。冰層厚達100公里。而冰層下面則是一個海洋。科學家猜測其海洋中存在類似章魚的生物。由於全球佈滿了冰層,這使得木衛二的表面十分的光滑,是太陽系中最光滑的星球之一。木衛二上面的水量是地球的數倍之多。

    所以宇宙中應該也存在佈滿水的星球。不過他們的形態可能不是液體,而是固體的冰。

    著名的電影『星際穿越』中就有一顆佈滿水的星球。由於靠黑洞很近,所以這星球水雖然不深,卻可以掀起滔天大浪。我覺得宇宙中應該也存在都是水的星球。因為水在宇宙中很常見。例如彗星上面的水就很多,比地球還多。

    宇宙之大無奇不有。不光有佈滿水的星球,科學家還發現過佈滿鑽石的星球呢。而水作為宇宙中最常見的東西,佈滿水的星球應該更多。太陽系都有,何況其他星系。不過佈滿水的星球未必是液體水,也有可能像木衛二一樣是固態的冰。

  • 10 # 科學劉小酷

    全是水?這個就有點意思,我們目前所知道的狀態有氣態、液態、固態、如果全液態的那麼他所處的環境應該是很特殊的,很容易就會分離,我不敢說沒有,因為人類對宇宙的見識實在是太少了

    目前科學家在宇宙中發些了一些可能含有水的星球,但是全是水的目前沒有發現,宇航員在太空中喝水,水因為重力是漂浮的,結成在一起,如果把它放大到地球大小,會怎麼樣,我猜測如果沒有一個引力牽引,基本四分五裂,除非把這個水星凍結

    在地球上發現曾經有顆全是冰的彗星衝入了地球,好像是通古斯大爆炸,目前還有痕跡,能以冰形式存在的星我相信有,但是以水這種形態存在需要一個溫度環境,還要有一個穩定的天體系統

    目前發現很多含有鑽石的星球,黃金的星球,鉑金的星球,都是在地球比較珍貴的,但是在宇宙這些東西可能就是些垃圾東西,真正的東西可能就是一些能源!

  • 11 # 職場有備無患

    宇宙大到超越我們的想象,宇宙中的星系多到數以千億記,更別說每個星系中又包含著數不勝數的星球,想找到全是水的星球那還不是多如牛毛啊?

    但是整個星球都以液態水方式存在的機率好像還是會小一點,它們可能都會以固態冰的方式存在於星球表面,不然會給人星球表面太鬆散,隨時都有逃離星球表面的感覺。任憑數量再大,個人覺得其也得遵循存在的規律,真實的答案還得期待以後的探索和發現。

  • 12 # 科技和生活

    看過美國科幻電影《星際穿越》的朋友都知道里面有一顆滿是水的星球,主人公等人降落到該星球后因為這裡掀起滔天巨浪,只好駕駛飛船離開。

    那麼宇宙中有這樣的星球嗎?很可能是有的,不過看上去也只能是表面全是水,其內部不可能全部都是水的,因為行星級的星球質量都很大,內部的壓力也相當大,即便有水,也不可能以液態水的方式存在。

    我們的地球從外太空看上去的話,也像是一顆水球,特別是看太平洋部分,幾乎就看不到陸地,整個就是一個圓滾滾的水球,這是因為地球的表面大部分都是液態水,面積佔到了整個地球的71%,然而地球上還是有著很多的陸地的,而且這些海洋的下方這都是陸地了。

    如果以體積來算的話,整個地球上的水其實是很少的,地球的直徑是12700多公里,地球海洋的平均深度只有4000米左右,如果把地球看成一個12.7米的大球,那麼海洋的水深僅僅只有四毫米,是不是覺得少的可憐呢?

    而如果把地球上這些水全部集中起來匯聚成一個球體的話,這個球體的直徑只在800公里左右,這和地球的體積比起來差遠了,而如果這個水球的直徑超過1000公里的話,那麼再把水平鋪到地球上,我們基本上就看不到陸地了,地球就會成為《星際穿越》中的那顆水球的模樣了,但即便如此,地球上水的體積和整個地球比起來仍然是差得很遠,稱不上是水球。

    不過從天文觀測來看,水這種東西在宇宙中是廣泛存在的,就在我們的太陽系中,在小行星帶的中間位置之外,大多數天體都含有大量的水,比如木衛一、木衛二、木衛三、土衛六、海衛一等等,這些大型衛星上含有的水量比地球都還多得多。

    比如木衛一的水量是地球的1.5倍,木衛三、木衛四、土衛六等星球上的水甚至比地球要多十倍,然而這些星體卻要比地球小得多,都和月亮的體積相差不大。如果它們上面的水全部融化而質量不損失的話,那麼看上去它們就是完全的水球,而且水深可達100到200公里,可以說比地球上的海洋的深度深多了。

  • 13 # 火星一號

    理論上,宇宙中存在表面都被水覆蓋的星球,那裡不存在像地球這樣的陸地,這種天體被稱為海洋星球。那麼,為什麼海洋星球會有可能形成呢?

    根據行星系統形成理論,有些行星會在外圍富含水的塵埃盤中形成,它們是由一半水(固態)和一半岩石組成的類彗星混合物。由於引力的擾動,其中一些行星可能會遷移到靠近主恆星的軌道上。在恆星的加熱下,地表的冰被融化,並且地幔中也有水被釋放到表面,結果形成一個全球範圍的海洋,陸地都被淹沒在水下。

    據估計,海洋星球的海洋深度可能高達上百公里,而地球海洋的最深處只不過11公里多一點。天文學家推測,海洋星球中有條件孕育出生命,因為地球上的生命最初就是起源於海洋。

    不過,人類至今還沒有確認發現海洋星球的存在,但已經發現一些候選者。距離地球20.4光年的格利澤581d是第一顆被發現可能位於宜居帶中的行星,並且它的表面可能覆蓋著很深的海洋。格利澤581d的質量將近地球的7倍,半徑是地球的2.2倍,它的主恆星是一顆質量只有太陽三分之一的紅矮星。

  • 14 # 講科學堂

    筆者理解這個問題是,這顆星球不光看上去全部被水或者冰覆蓋,而且內部組成也是水。如同一個水珠漂浮在宇宙之中。

    這樣的星球是不可能存在的。為什麼不可能存在呢?這要從行星的形成開始說起。

    宇宙大爆炸後的宇宙是沒有金屬元素的(天文學中將氫氦以後的元素稱為金屬元素),在引力作用下,這些氣體匯聚在一起形成了第一代恆星,在第一代恆星的生命末期,質量較大的恆星會發生超新星爆發,將大量在恆星內部產生的元素拋灑入太空,與原始的星雲混合。

    圖:鷹星雲的創生之柱

    然後,被其他元素“汙染”後的星雲,再一次在重力的作用下形成了第二代恆星,部分星雲物質形成了行星。試想一下,各種元素混合著的星雲物質怎麼可能會形成一個只有氫和氧(水由氫和氧構成)的行星呢?這好比將大米、小米、沙子、豌豆、黃豆、石子攪拌均勻後,你隨手舀一勺就只有大米和綠豆。這個可能性是幾乎是沒有的。所以,不可能出現完全由水構成的行星。

    但表面都是水的行星是有的,例如離我們40光年的GJ1214b行星整個表面都覆蓋著海洋,大氣層是密密的水蒸氣,其直徑約為地球的2.7倍,質量為地球7倍,表面重力為地球的91%,這顆行星被稱為“超級地球”。只是它表面的溫度大約有 393–555k。所以,這顆行星存在碳基生物的可能性不大。

    圖:位於蛇夫座的GJ 1214 b(中)與地球(左)和海王星(右)大小的比較

  • 15 # 軍武資料庫

    W君比較簡單,題主問題的全是水,那麼W君就認為是純水的星球了。

    不存在!

    要弄明白這個問題就需要首先知道宇宙中的水是怎麼形成的。和W君來一場時間和空間的宇宙旅行吧。

    宇宙出現之初,宇宙中只有而且是隻有一種東西——氫。

    氫——是W君認為最完美的一種原子沒有之一。

    一個質子外加一個電子組成的簡單結構。

    這些宇宙產生之初的氫遊離在宇宙空間中,由於引力作用相互聚集。

    直至形成了足夠大的氣體團,在引力的作用下,氫開始產生聚變反應,這時候宇宙中才真的有了光。

    這時距宇宙大爆炸已經有至少4億年的時間了。

    在初期的恆星中氫一路聚變為氦

    氦元素繼續聚變成更重的元素,當一顆恆星的重力不足以使這顆恆星繼續完成向更重的元素穩定聚變的時候,這顆恆星就開始爆發了。

    超新星的爆發又會形成新的星雲,新的星雲中的物質又會繼續因為引力作用形成新的恆星和行星。這時的宇宙元素就已經是豐富多彩的了。雖然恆星聚變不能形成比鐵元素更重的元素,但超新星爆炸的能量則可以完全補全元素週期表。

    這些形成的星際原子彌散在宇宙空間內,通常一立方厘米的空間內會有100到100萬個原子,看似很多是吧?其實在地球的一個標準大氣壓內一立方厘米的空氣中會有10E19個原子。

    這些遊離的原子透過氣相反應(gas Phase)進行組合,這是一種極其緩慢的反應過程,每立方厘米的宇宙空間內需要幾百至上千年才可以產生一個分子。好在宇宙很大每年產生的分子數量還是極其巨大的。

    又過了十幾億年,足夠多的分子組成了星際塵埃,在星際塵埃表面更容易彙集大量星際分子和原子,那麼反應速度逐漸加快,進入塵埃表面反應階段(Grain Surface)。

    現在來解釋為什麼沒有純水星球。

    塵埃表面反應是不區分分子種類的,只要彙集在一起就有可能反應,如果有一點點能量反應還就更劇烈一些,這一點點能量叫做活化能。

    氫和氧形成水的活化能實屬中游。

    因此在宇宙環境下根本就無法形成純水。就單純的碳氫氧在宇宙中就能形成數百種完全不同的分子

    甚至在宇宙中還有甲醇的存在。如果再加上了氧矽鋁鐵鈣鈉鉀鎂等元素最終也就只能出現一個岩石星球,其中上面有少量的水罷了。

    因此無論何種緣故,“純水”星球是難以產生的。

  • 16 # 鎂客網

    全是水的星球不知道是不是真實存在,但是除了地球之外水佔據最多成分的星球還是存在的,宇宙大到什麼程度,都是我們無法想象的,況且水在宇宙中不算是很罕見,單單一個彗星上的水就比地球還多,眾多的數不清的星球中,小編相信一定存在全是水的星球,不過水的狀態必定是固態,要是液態的水,按照壓強這一說,怕是說不過去,總之,有待發現吧。

    電影《星際穿越》相信對宇宙感興趣的人都看過,雖說是電影,但是其中的一顆表面全是一層淺淺的水的星球描述卻是真實的,由於靠近黑洞,因此主角們一登陸,就會掀起一層巨浪。然而表面之下誰又知道會是什麼呢?就像我們生存的地球,各種水佔地球的的71%,在宇宙中看,我們地球也算是一個水球了,其實不然。從我對於宇宙星球的認識來看,比地球上的水多的星球多了去了,例如木衛一,木衛三,木衛四,土衛六,它們上的水不知比地球多多少。

    就拿土衛六來說,就像小編之前說的,水存在太多應該也不是液態,土衛六的整顆星球就像冰封了一樣,表面覆蓋有冰層,幾乎能夠百分之百的反射太陽輻射,經研究發現,有時會噴出間歇泉,竟然還距表面八公里左右,由於溫度極低,會立刻結冰,所以很多的科學家懷疑可能是液態水,從而推測冰層下面可能存在液態海洋,並孕育有生命。然而這些始終都沒有被證實,因而無人相信。

  • 17 # 時空通訊
    全是水的星球沒有,絕大部分是水的星球可能有。當然這所謂的星球是指成了球形的天體,不包括小行星碎片或彗星之類。

    這個宇宙沒有完全純淨的天體,比如恆星,雖然主要由氫組成,但也含有氦元素,還有一些其他的微量元素。行星有氣態行星和類地行星。

    氣態行星都是比類地行星大的行星,外面幾乎都是包裹著一層以氫為主的氣體,隨著內部壓力的加大,這些氣態元素會變成液態和金屬態,中心還是會有一個較小的岩石核心。

    類地行星的外殼都是包裹著一層岩石圈,裡面有地幔和地心。

    不管類地行星或者氣態行星上面都可能會有水,距離太陽較遠的星球地表一般都沒有液態水,只有冰層。

    所以全部是水組成的星球很可能不存在,或許會有絕大部分是水的星球,其中還有一些其他的元素,比如硬質地核。

    太陽系有水的星球就有很多,研究認為水冰最多的可能是海王星,水資源總量可能有十幾個地球質量;其次是天王星,水量也很豐富。

    除了這兩個星球,有科學家做了一個水球模型,在一些行星和衛星上,水資源的排位為(從高到底):木衛三、土衛六、木衛四、海衛一、冥王星、木衛二、地球、土衛四、土衛二。

    以上排名可以看出在這些富水星球中,地球排位只是倒數第三。

    這個排位最高的木衛三的直徑為5262公里,是木星的一顆天然衛星,也是太陽系最大的衛星,體積比行星水星還要大,比地球半徑小一些。

    這顆星球上的水資源很豐富,其冰層地表下可能有深達800-1000公里的海洋,這個海洋據說像一個夾心三明治,由多層冰層和液態水交叉組成,其水量比地球多幾十倍。

    根據美國NASA的科學家Steve Vance製作的水球模型,木衛三水資源總量水球半徑為1131公里,而地球水球模型半徑才362公里。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說木衛三是一個水球也不為過。

    目前太陽系沒有發現完全由水構成的星球,宇宙中也沒有發現。當然這個星球要看多大,如果把不能做到自身引力足以克服其剛體力而使天體呈圓球狀的小行星也算上,或許會有一個完全是水形成的冰塊,彗星或許就是這樣的星體。

    但這些水裡面也有很多雜質塵埃,並不純淨。

  • 18 # 手機使用者58157540693

    很多科學家都在白天說夢話,現實國內地面上的東西看到了都說不出其所以言,還能知道40光年前星球上的東西?這簡直是脫著褲子放屁不知恥,要吹牛也要學會吹牛再去吹牛,連吹牛的底子都沒有還裝什麼牛逼?捂臉!捂臉!

  • 19 # hopeAPP測試阿飛

    還真有。太陽系中就有,那就是木衛二。

    木衛二是木星的第六顆衛星。其有一個稀薄的大氣。主要成分是氧氣。木衛二和地球月球一樣都是岩石星球。其體積就比月球小一點點。據美國的nasa 探測發現木衛二上面被厚厚的冰層所覆蓋。冰層厚達100公里。而冰層下面則是一個海洋。科學家猜測其海洋中存在類似章魚的生物。由於全球佈滿了冰層,這使得木衛二的表面十分的光滑,是太陽系中最光滑的星球之一。木衛二上面的水量是地球的數倍之多。

    所以宇宙中應該也存在佈滿水的星球。不過他們的形態可能不是液體,而是固體的冰。

    著名的電影『星際穿越』中就有一顆佈滿水的星球。由於靠黑洞很近,所以這星球水雖然不深,卻可以掀起滔天大浪。我覺得宇宙中應該也存在都是水的星球。因為水在宇宙中很常見。例如彗星上面的水就很多,比地球還多。

    宇宙之大無奇不有。不光有佈滿水的星球,科學家還發現過佈滿鑽石の星球呢。而水作為宇宙中最常見的東西,佈滿水的星球應該更多。太陽系都有,何況其他星系。不過佈滿水的星球未必是液體水,也有可能像木衛二一樣是固態的冰。

    hope時間膠囊,給未來的自己寫封信,種下希望,遇見驚喜

    各大應用市場均可下載

  • 20 # 擦肩而過的世界

    宇宙中有全是水的星球,這型別的星球絕大部分是沒有生物存在,宇宙中只有極小部分星球存在著單細胞生物。因為這型別星球中含碳量少,更不要說含矽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常吃桔子有什麼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