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老婆脾氣不好,總是經常打罵孩子,打罵後她也後悔可總是控制不了,請教大家我該怎麼勸說?
12
回覆列表
  • 1 # 愛情從不屬於我80454640

    問問自己媳婦兒,是什麼原因,瞭解事情起因,一切事情都有一點起因,然後用幽默的方式跟媳婦兒好好聊聊,跟自己家人需要多點時間去了解和溝通,然後在總結自己的錯誤,儘量去彌補和改正那些不足,因為一個完美的家庭需要自己用心呵護和守護,這樣的家庭才能讓孩子健康成長,如果真是孩子錯了,那麼應該好好跟她解釋,分析這種做法對孩子身心健康的危害,畢竟孩子是她生的,天下哪有那麼多狠心的母親呢,然後兩人一起好好引導孩子往正確方向

  • 2 # 鄭州郭老師

    我覺得首先必須體諒妻子。現代社會工作壓力大,照顧孩子操持家務是一項很辛苦的工作,更不必說有的媽媽還有全職工作。

    當妻子打罵孩子的時候,首先不是勸說,而是要安撫妻子。切記先處理好情緒,再來處理衝突。要儘量隔絕開她和孩子,把孩子抱到一邊。同時瞭解妻子生氣的原因,但是要注意,不需要跟她解釋或者是評論,而是想辦法誘導和梳理她的情緒,安撫她使她平靜。把情緒和事情分開,先處理好情緒,再考慮如何解決事情。

    我自己也有孩子,也有自己帶孩子的精力。當一個人既要工作又要照顧家庭,時間和精力會不夠,壓力會大。人有了壓力,而且疲憊的時候,容易被激怒也容易發脾氣。這不是女人的錯。如果天天自己不用上班想怎麼悠閒就怎麼悠閒,有誰會衝孩子發脾氣呢?所以當妻子疲憊、焦慮的時候,丈夫應該主動負擔起照顧家庭、操持家務的責任。

    現代生活壓力太大,夫妻之間務必要互相體諒。即使不能理解對方,也要互相擔當。孩子調皮不懂事,惹怒大人不奇怪。夫妻之間應該彼此幫對方承擔責任和義務。當妻子感到疲憊和煩躁的時候,丈夫最好主動替對方承擔起照顧孩子的責任,給妻子釋放和休息的時間與環境。這樣妻子就不容易對孩子發脾氣了。

    當然如果平時多溝通,一家人多出去旅行,做彼此都開心的事情,甚至透過讀書、逛博物館、欣賞音樂等方式陶冶情操,提高自己的修養,相信家庭環境就更和睦了。

    不過最主要的問題我覺得還是錢。如果衣食無憂,生活輕鬆,有誰會沒事衝自己孩子發脾氣,您說是不是?

  • 3 # 克里斯兔

    和我們現在很像啊~~~小朋友叛逆期,工作壓力大,回家又全程跟著娃,有的時候都覺得要抑鬱了。這個時候,孩子爸爸如果是幫忙帶孩子,讓媽媽放鬆一下了會好很多。其實媽媽自己也不想的。現在也已經好多了,多虧了孩子爸爸和朋友們的幫忙。之前我也會自己一個人哭很長時間,感覺都快要抑鬱了。慢慢來吧。孩子慢慢的也會懂事的。

  • 4 # 趙小明心理團隊

    改變一件事情,或者改變一個人,從心理學角度講,有以下幾個途徑。

    第一個就是改變這個人的三觀。

    這個需要長時期的政治思想工作。或者長時期的心理諮詢。所以如果丈夫有能力也有時間。可以對妻子進行長時期的思想改造那當然是最好。如果不行也可以考慮給妻子尋求心理諮詢的幫助。甚至一家人一起尋求心理諮詢。

    第二個就是用獎勵和懲罰,對其的行為進行正強化和負強化。

    設定一個妻子行為的監督表格。上面對妻子的打罵孩子的現象時間地點強度進行記錄。然後一家人三口一起制定一個懲罰的措施。三個人都分別簽上名字,形成一種叫做心理契約的東西。

    第三就是參與。

    第三個方法雖然看起來簡單,就兩個字。但卻是很有價值。試想一下妻子這樣做的原因?如果對孩子的管教是由夫妻雙方共同進行。那麼必然就可以對整個行為進行全程監控全程的參與。對妻子行為進行實時的修正。其實不論是中國還是外國。一般而言,母親承擔了孩子的管教任務都會更多一些。但是有意識的父親會更多地參與孩子的管教任務。特別是會增加與孩子在一起的時間。

    從心理學角度講。孩子進入三歲之後。有關孩子的社會化技巧,訓練,孩子的規則教育,孩子的理想,都更多地需要父親的參與。不過很多家庭父親沒有這方面的意識,與孩子溝通太少。丈夫在家裡的時間少,造成的結果就是妻子更多的獨立實施對孩子的管教任務。在這種情況下。當妻子因為社會壓力,或者因為自身情緒不良,或者因為家庭關係不良,孩子往往就會成為替罪羊的角色。

    我們一般把丈夫,妻子,孩子三人之間的關係叫做核心家庭。核心家庭講究的是關係的平衡。其中一方參與的少,就會帶來關係的失衡。甚至有這樣一種現象存在。有的妻子透過對孩子的打罵,來間接地嘗試和丈夫進行關係的溝通和互動。也許是因為丈夫和妻子之間溝通不良,缺少直接的溝通的渠道,所以打罵孩子反而成了丈夫妻子唯一共同參與的世界。

    其實丈夫參與三人的核心家庭時間太少,或者丈夫和妻子的溝通不暢,對孩子帶來的影響是很深刻的,也是長遠的。一般我們認為一個孩子後天社會適應能力,社會情商。規則的認同,形成自我理想,包括性別角色認同,都更多地需要丈夫身份的參與。不要等到孩子到了成年之後,性格已經基本固化了,出現了性格的扭曲或者心理方面的問題,再去想著改變孩子,那個時候付出的代價和時間更昂貴。

    丈夫固然有一個養家的家庭責任。但是在可能的情況下,要適度做出犧牲,犧牲時間,創造更多的與孩子在一起的時間。

  • 5 # 曲韻談兒童心理

    從問題來看,如果您描述的是真實情況,在這個情況裡有兩點需要引起注意。第一點,您說她經常打罵孩子,"經常"這個頻率我們可以理解為每天都會有或者每兩三天都會有,而且這種現象已經出現很長時間,頻率及時間跨度都很長;第二點,打罵孩子後她會後悔,可總是控制不住。

    用術語說就是她情緒衝動,缺乏處理問題的能力和自控力,經常後悔卻不能改正。足以說明她靠自己的認知和意志力無法有所改變,這種情況我們一般都是推薦進行心理諮詢,甚至有可能需要進行深入的心理治療。

    在問題裡沒有描述夫妻關係是否良好,如果關係不好,您可以正告她,讓她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長期這樣下去對孩子的成長非常不利,您甚至可以警告,是不是還有對孩子的監護權等等,總之必須讓她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才會有意願去求助。

    如果夫妻關係很好,您希望透過勸說讓她得以改正,那結果只能是勸不好。您的勸說代替不了心理諮詢,當妻子面對諮詢師和麵對自己的丈夫時,她的關係互動,期待等等都是不一樣,心理諮詢行業有一條行規就是親戚朋友之間或者是有特殊關係的,不能做心理諮詢。

    根據前面的判斷,您的妻子已經需要外力幫助,您可以幫她的是督促她去做諮詢,這並不是說她就有毛病,瘋了,有問題等。而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盲點,每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有缺失,如果這種缺失不傷害別人那相安無事,但她現在的行為已經傷害到孩子,必須去調整,改變,這點需要嚴肅認真,堅決地告訴她。

    在問題裡您沒有提到孩子幾歲,但是您和您妻子都承認妻子對待孩子的態度和方式,有時是不公平甚至是過度。在這種情況下,父親需要站出來進行緩和和描補,如果妻子在大吵大鬧和孩子生氣,您可以緩和一下:“好啦,你看媽媽都已經生氣,爸爸來幫幫你,我們看看是哪兒做錯了,怎麼改才能做的更好。”如果妻子就是特別不講理,孩子已經受到傷害,那爸爸必須要站出來幫助孩子,發揮父親作為另一個家長的作用,對孩子引導、保護、幫助、支援,而不是也忍讓妻子。

    很多人會覺得“如果在媽媽生氣的時候出來保護孩子就是以暴制暴,最後的結果就是夫妻倆吵起來,與其這樣,一方不如忍住”,這就是非黑即白的方法,在解決這個問題裡不是隻有這兩種方式。

    父親的忍讓會讓孩子以為媽媽是有理,沒有任何辦法去反駁,孩子更不能從父親的忍讓中學會處理這種情況的辦法,等孩子再長大一些,就會看出父親的懦弱,對父親更加不尊重,對母親更加反感,這個孩子也就沒有了來自家長的支援和幫助。

    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您自己也需要去調整,提升、改變,需要學習一些方法,如何在這種衝突中,能夠安撫各方、協調各方、讓各方都能最大程度得到雙贏的結果,不要傷害親子關係。這是挺難的一個功課,希望您能夠正視起來,兩個人如果真的是為了孩子好,也是為了自己不斷的成長,你們需要去做心理諮詢。

  • 6 # 蘇蘇快跑

    首先,你老婆也說會後悔,那你為什麼不在產生後悔後果的時候,就及時阻止呢。

    1、老婆脾氣上來時,不要閃躲,要及時把老婆和孩子隔離開。

    樓主作為個大男人,老是躲在後面抱怨,太不磊落了。就應該“該出手時就出手”,及時隔離老婆和孩子。其實人的怒氣就是那麼一陣子,分開一會,就會消掉七八成。

    2、主動承擔教育孩子的責任。

    這個我太有發言權了。我老公幾乎不管孩子,如果我不在家,兩個人就是瘋玩,什麼作業都是拋之腦後,更別提什麼教育了。所以家裡孩子完全靠我管,每次我看到孩子淘氣,其實都好想讓老公來做這個管教的事情,越想越火,常常會把怨氣發洩到孩子身上。

    所以,爸爸一定要多參與孩子的管教,這樣媽媽才能恢復平靜的心態。

    3、嚴父慈母才是好的家庭模式。

    記住標題,好好跟老婆談一談。男人不要推卸家庭教育的責任,如果覺得自己忙,去看看美國前總統奧巴馬的故事,你總不能比他更忙吧?

    不好意思,回答摻雜了我的個人感情。但願對你有幫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喜歡的男孩子比自己輕20斤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