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古代書畫因不可複製而貴重,現代書畫動輒拍賣上百萬,那麼書畫收藏到底該擇古還是藏今?
6
回覆列表
  • 1 # 雨余天

    我這樣給你說吧,如果你又很多很多錢,你就去“擇古”。如果你是買著玩,或者送人或者掛在牆上自己看,總之是消費,那就“藏今”。

    為啥?

    古代的值錢噻。

    書畫收藏界由一個定律,就是在世書畫家的作品價值受影響。為啥?因為人家還活著,藝術創造還和作品數量在上升,所以,不確定。但一旦去世,他在書畫史上的地位確定,加上存世作品鎖定,價值就會慢慢上升。

    所以,古人的作品比今人高。

    但這又不是絕對的。還有受時代審美追求趣味影響等。比如現在之人,就喜歡花裡胡哨的東西,而對那種質樸的高古的,卻不大追捧,這其實是當代人浮躁所致。

    給個建議,如果你真是想收藏當代作品,建議選擇那些有巨大潛力的中青年書畫家,而不要選擇那些到處宣傳忽悠,價位比較高的所謂“大師"之作。

  • 2 # 高閣聽雨10167820

    不管古今,首先要有基本的文化修養,辨別真偽的眼睛。古今要看自己的愛好。我道是薦意,投資有發展前途未出名的中青年藝術家,投資少,發展空間大,但這樣要有敏銳的眼光。

  • 3 # 天意文化

    古代書畫真跡很少,而真跡又很貴少數人才能承擔起古代真跡的價格,而收藏現在是全民收藏不僅是金字塔尖的人,其二現代書畫以及股東鑑定機構並不是十分權威,這對於藏家來說是投資高風險也高現在書畫的升值潛力很大,比如如果你選定當代一線有學術價值的書畫家,譬如楊之光、周彥生、崔如琢等人的作品,以每張50萬元的價格收入,10年後翻10倍去到500萬元,仍會有大把玩家買得起,接盤的人相比古書畫應該要多得多。

  • 4 # 文物鑑定專家邢捷

    在談書畫收藏是“擇古”還是“藏今”這一問題之前,首先要劃定何為“古”、何為“今”。在文物界劃分問題上基本與歷史學相一致,我國將1840年作為近代史的開始,而近代書畫也以1840年為開始,這就是說1840年以前的為古代書畫。

    晉 王珣《伯遠帖》

    因收藏的主體可分為皇家收藏和私人收藏,故先看一下皇家收藏如何對待古代書畫。皇家收藏中,以乾隆皇帝為例,乾隆皇帝就收藏許多古代書畫,這在《石渠寶笈》中有所體現。乾隆皇帝特闢一室,名曰“三希堂”,所謂“三希”就是王羲之《快雪時晴帖》、王獻之《中秋帖》和王珣的《伯遠帖》,當然現已證實《快雪時晴帖》和《中秋帖》系贗品。儘管如此,足可以說明乾隆皇帝對古代書畫的重視。

    元 任仁發《五王醉歸圖》(區域性)

    在私人收藏方面可以以張伯駒為例。他在傾其所有並舉債的情況下購得隋代展子虔《遊春圖》,這也足以證明張伯駒對古代書畫的重視。直到最近北京保利2016年秋拍中,元代任仁發的《五王醉歸圖》,成交價為三點多億元人民幣,這說明時至今日古代書畫仍然是追捧的物件。

    齊白石《十二條山水屏》(部分)

    至於“藏今”,也就是指1840年以後的書畫作品,很明顯“藏今”的群體遠遠大於“擇古”的群體。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很簡單,畢竟隨著歲月的流逝,因各種因素使得流傳下來的書畫逐漸減少,而1840年以後的作品則大不相同,論時間只有一百多年,書畫家的作品基本上都能流傳下來。只是近些年來隨著市場的不斷升溫,像張大千、齊白石、黃賓虹等人的作品均價格超億元人民幣,尤其齊白石的《十二條屏》價格還飈升至十五億元人民幣,看來喜歡“藏今”的群體也很大。

    綜上所述,書畫收藏無論“擇古”還是“藏今”都可以,都能陶冶性情、增長知識。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要有三個條件,一是有眼,就是要具備鑑別書畫真偽的能力;二是有錢,就是要具備一定的財力,如果高階的有困難,可先從低端開始;三是有閒,就是說,如果淘寶必須有充足的時間,“淘”是需要時間的。

  • 5 # 書揚文化

    感謝悟空問答的邀請,樓上問的這個問題書畫收藏“擇古”還是“藏今”?很值得討論,之後樓主說的古代書畫因不可複製而貴重,現代書畫動輒拍賣上百萬,那麼書畫收藏到底該擇古還是藏今?從中可以看出樓主確實對於這個問題有了很深的思考,小編也根據自己的一些看法和見解在這裡聊一聊。

    在歷史的評價中,就像是大浪淘沙,歷史上許多的名人事蹟都沒有了,只留下一些最為亮眼的明星,書法的發展也是如此,我們耳熟能詳的書法家中其實在古代那都很很少很少的一部分,近現代的著名的畫家黃賓虹在晚年說道自己的作品要到五十年之後才能被人們所瞭解,這句話一方面說明黃賓虹的創造性的技法是當時人看不懂的,另一方面也說明人情世故也佔有很大的比重,這是每個時代都不可避免的。

    古人的書法作品往往很少再受到人為因素的影響,而更多的是客觀的對他的水平的認可所以價格會比較穩定,當代人的作品價格確實不菲,但炒作的因素也佔其中,雖然齊白石在世時的作品也不低,但與當今相比,泡沫要少的多。但想要收藏藝術品就要有遠見,要多發現潛力股,不要總關注有了一定建樹人的作品,這點是很重要的。小編也收藏,歡迎多交流

  • 6 # 畫大衛

    感謝誠邀。

    因為時差的緣故,我才看到這個問題,而有很多這方面的專業人士已經回答了,看了他們的答覆,讓我獲益匪淺。我本人僅僅是學習美術的,沒有收藏任何書畫,所以我的答覆會很膚淺。見諒!

    聞訊書畫收藏是"擇古"還是"藏今",我的看法是收藏書畫的目的是什麼,以及假如涉及收藏,除了具備一定的財力以外,個人還應該具備哪些條件。

    我假如真的去收藏書畫,我想我的目的是真正的喜歡了那些讓我愛不釋手的作品了,這點跟是否作品值錢沒有多少關係,也就不可能關心是"擇古"還是"藏今"了。跟時代沒關係,完全就是純粹的欣賞這樣的作品。

    但我僅僅是個例,更多的藏家會考慮升值空間,透過交易達到以藏養藏,讓自己既有收藏還能獲得不菲的經濟效益。假如真的如我推測的,對於書畫收藏是"擇古"或是"藏今",最重要的是自己的眼力和眼光。

    看得要準,別被打了眼!

    沒有相應的鑑賞能力與知識儲備,對於"擇古",我看還是算了吧!往往是被贗品所累。同樣,沒有相應的鑑賞水準,對於"藏今",也會被他人忽悠,往往是以為收到可以升值的現代畫家的作品,其實多半也就是一張畫兒而已。

    總之,沒有相關的美術知識,僅僅考熱情和投機的心理,無論"擇古"還是"藏今"都別考慮。

  • 7 # 泰豐文化書畫收藏公司

    這要看自己的經濟實力。對於大多數人是不具備鑑別古字畫的,那麼就要請專業的鑑定機構,另一方面古字畫能夠流傳下來的都是比較有名氣的,自然價格不菲。

    對於尋常百姓,個人認為,還是選擇“藏今”,因為今天的畫家多會親自來到畫展現場,購買時還會出具保真證明,這樣就能保證你在畫展中所購買的畫作是真跡。

    另一方面,現在三線的畫家容易被運作到二線畫家,二線畫家容易被運作到一線畫家,他們的畫展自然會水漲船高,短期投資很快會見到效益。

    如果想長期收藏,可能會升值更多,因為若干年畫家去世後作品就成了絕版,價值會更高。

    而且現在的書畫經紀公司多會採用更穩妥的模式和相關協議來保證投資者的收益穩定。所以“藏今”更加靠譜!

  • 8 # 西江書畫藝術

    說這個問題,先要弄清楚什麼是“古”,什麼是“今”。

    按學術界對中國歷史的通常劃分,1840年以前為古代,1840--1949為近代,1949--至今為現代(當代),根據中國美術史的劃分,為了更好的說明這個問題,我們估且這樣來劃分:1840年以前為古代,1840--1949為近代,1949--1978為現代(新中國時期),1978至今為當代(新時期)。這種劃分對於當代人來說,可能會更有感知。

    還有一個概念要弄清楚:這裡的“書”僅指書法,“畫”僅指中國畫。

    一、我們先來看看這幾個歷史階段書畫收藏的大概情況:

    1、古代書畫:因時間久遠,歷經社會變遷,難於儲存等原因,真正留存下來的、有名有姓、有記載、有傳承記錄的,不是遺失,就是進了國內外各家博物館、美術館,還散落於民間私藏,並會上市交易的真品,絕對是少之又少,特別是清代中葉之前的作品。可以說,目前上市拍賣的古代書畫,99.9%是贗品。

    2、近現代書畫:一說到近現代,因為研究和當代投資炒作的原因,大家只知道齊白石、張大千、黃賓虹、吳昌碩、李可染、吳冠中、關山月、李叔同、沈尹默、于右任等這一批書畫名家,這批名家均已不在世,作品估且不論質量,實際上大部分作品已經被博物館、美術館、紀念館等公共機構或家屬收藏,並且都是代表作;只有少量作品被私人收藏,但一般也不會拿出來交易。李可染、潘天壽的後代就曾表示,拍賣市場上90%以上的他們的作品都是贗品。這一時期,倒是有大量名氣不高,但實際水平不錯的書畫家作品散落於民間。

    3、當代書畫:大部分書畫家還在世,作品數量巨多,但精品不多,大部分還沒有突破近現代書畫家的水平,包括傳說中一年繳上億、上千萬稅的那幾個書畫名家,他們一年可以生產同樣內容的作品上千幅,但根本無法超越前人,多是在前人的套路上打轉轉。然而不可否認的是,也有很多有實力的書畫家,他們基本功紮實,造型能力強,在表現形式與內容、意趣上都有所創新和突破,賦有時代美感,但因為時間和炒作等原因,他們可能並不那麼知名。

    二、書畫收藏離不開它的價值,我們再來看看什麼是書畫收藏的價值,它一般體現在四個方面(本段摘自本人寫的一篇專論):

    1、觀賞價值或者說是實用價值。書畫說到底是拿來觀賞的,好的書畫作品不僅具有一定的裝飾性,更重要的是它的可觀賞性,中國山水畫所謂"可觀、可遊、可居"就是這個意思,觀賞書畫作品可修身養性,愉悅心靈,淘冶性情,營造文化氛圍,提升審美修養。比如你買了一幅表現秋色的山水畫,行家說太豔,但你卻很喜歡,把它掛在了家裡的廳牆上,使家裡增添了溫暖的氛圍,那麼這張畫就有了它的裝飾價值。

    2、史料價值或者說是文獻價值。書畫作品都是時代的產物,歷代很多書畫作品身上,隱藏著那個時代社會的風俗、人物、事件、歷史、地理等諸多資訊,典型的比如《清明上河圖》,它是研究宋代社會生活各個方面的重要資料;《 國家寶藏》第二季中廣東博物館所收藏的《清乾隆農耕商貿圖外銷桌布》,這個當時作為起裝飾性作用的普通桌布,現在卻成了無價之寶,除了它的繪畫技法高超之外,一個很重要因素就是它生動記錄了當時廣州13行的珍貴歷史片斷,具有了文獻價值。

    3、藝術價值。好的書畫作品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特別是那些在藝術史上開宗立派或有標誌性的書畫作品,隨著書畫家的過世,這些書畫家留存在世的作品就成為某個社會文化的一部分和特殊文化符號。為什麼現代黃賓虹、齊白石、張大千、林風眠、潘天壽等諸多大家的代表作受人追捧?就是因為他們在那個時代開創了一個新的繪畫領域。

    藝術價值主要體現在它的審美價值上,審美價值是藝術品區別於其他日用品的重要價值之一。書畫作品審美價值的呈現,主要體現在嫻熟或別具一格的技術(造型造意的能力),對影象的想象力,對色彩、書法線條、佈局的把握能力等方面。象齊白石的《十二條山水屏》,老實說從中國山水畫藝術來說,它既無開創性的技法,也無開創性的境界,根本不值十幾個億,完全是市場炒作的結果。

    三、書畫收藏離不開你收藏的目的,從書畫收藏的目的看,人們收藏書畫的行為大至可分為以下三種:

    2、研究型或公益型:純粹是為了做學術研究,或供人欣賞學習,典型的如公共博物館、美術館、大學研究中心之類公益機構,在國外也有很多私人收藏是為了公益性的,如美國洛杉磯的蓋蒂藝術館。

    3、觀賞型或興趣型:購買書畫主要原因是喜歡,看著舒服,掛在辦公場地或家裡,既有一定的裝飾性,又能體現你的文化品味。這是目前國內正在興起的一種潮流。

    四、回到答題,如果明確了你收藏的目的是什麼,那麼你是“擇古”還是“藏今”就很好辦了:

    2、觀賞型:這個就無所謂,只要你看著喜歡,價錢適中,把書畫當作消費品,不管是古代仿品,近現代、當代是否有名氣,還是名家高仿作品,都可以購買。不過作為收藏來說,為了更好地體現你的審美品味,除了裝飾性,還是要看作品的藝術價值,最好是那此雅俗共賞的原創作品。如果品味再高一點,可以選擇藝術價值較高的當代三四線名家原創作品。

    3、研究型:當然是要看藝術價值和文獻價值,既要有一定的廣泛性,更重要的是要有代表性,要收藏代表作、精品。

  • 9 # 聞道深般若

    書畫收藏,“擇古”還是“藏今”?不可一概而論。而是應該因人談事,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有閒錢是收藏前提條件

    無論古代還是近現代字畫,都是所有文物收藏品中最昂貴的收藏專案。

    有多少錢可以用來買字畫,決定了你收藏的檔次。

    就真跡來說,無論古代和近現代的字畫也都有普品、珍品、精品和“大貨”。一般來說,普品是指單件價值10萬以下,珍品價值500萬以下,精品價值2000萬以下,大貨價值則沒有封頂可言。

    當然,這種粗略的分類是非常主觀的,目的是讓每一個收藏者對自己的收藏實力,有一個理性的判斷先,然後再去踅摸適合自己的標的物。

    膽商是個好東西

    膽子大,膽子小,都不適合玩字畫收藏,因為字畫收藏市場中充斥著大量的贗品,尤其古代字畫中,贗品或許還是古人所為,為鑑定增加的難度是巨大的。

    膽商高的藏家,首先是心態平和,得到自然歡喜,得不到瀟灑一笑。

    其次是基於理性的果斷,即對標的物,在交易前,必須有深入的研究和價值判斷,交易中,無論是成交還是放棄則需要當機立斷,而不是優柔寡斷,尤其是在拍賣中,把握好激進和保守這一對矛盾,你才能無往而不勝。

    知識儲備決定收藏模式

    書畫的收藏需要深厚而又廣博的的知識積累和實戰經驗,前者可以透過自己的學習獲得,也可以藉助專家甚至專家團隊作為眼力支撐;而後者只能是自己在市場運作的過程中逐漸積累。

    對大多數字畫收藏者來說,典型形象是這樣的:有幾十萬的資金儲備,零零碎碎看過一些書法和繪畫理論書籍,也在市場中買賣過一些中低檔的收藏品,現在要想切入到書畫市場。

    我給的建議是:從當代藝術品入手;從中青年藝術家入手;從風格鮮明的作品入手;從有巨大潛力的藝術家入手。至於什麼是風格鮮明,什麼是巨大潛力,這都是另一個話題了。

    只有在“藏今”的這個方向把十八般武藝玩個精熟,再向“擇古”的珍品和精品過渡,甚至殺到大貨,也可戰無不勝了。

  • 10 # 千千千里馬

    因此,此處我們只能首先排除一下談金錢的條件限制,主要談談純粹的收藏的意義和收藏古字畫還是現代字畫的問題。

    題主說古畫不可複製而貴重,現代書畫動輒數百萬元價值。我覺得,題注的這些看法是不對的。

    古畫固然希少,但是,藝術學術研究價值是第一位的。如果即使是古畫,如果是平庸之作,就不如選擇現代傑出畫家的作品。

    收藏最主要是保護和保留最優秀的文化創造和文化遺產,絕不是保護什麼“值錢”。藝術作品的“值錢成分是很多,並不是因為很有價值就值錢的情況很多。

    所以,收藏首先要搞清楚藝術價值和研究價值,才是真正收藏的意義所在。

    一般來說,如今收藏古字畫的機會越來越少,少到幾乎處於絕跡的狀態。假如有古字畫,一定是非常有名的字畫,才能儲存到今天,這些字畫不但藝術價值高,而且已經價值也很高,所以,一定要收藏,一旦發現是真跡,毫不猶豫馬上收藏,因為,想收藏這樣難得的古代藝術作品的機會本身就非常珍惜。如果收藏了這樣的作品,那就是保護文化遺產的莫大貢獻了。

    假如,現代作品與古字畫同時出現,而資金又有限,那麼,果斷採取措施,首先收藏古字畫。

    現代藝術作品,也有好的,甚至超過古代繪畫藝術價值的作品也有,這就需要我們去研究和發現,而不是人云亦云的跟風,人家說某某某是偉大藝術家,一千年才出一個,這些話,不要輕易相信。

    現代字畫收多重因素干擾,我們一般人根本無法判斷其真正的藝術和研究價值。必須要有這方面的專家給出合理的建議才基本靠譜。

    現在藝術作品都被利益纏繞,掩蓋了本來的價值,所以,收藏要慎重,特別不能被拍賣宣傳給忽悠了。

    如果真正具備對藝術史和藝術規律的知識,收藏的字畫作品,應該沒有嚴重問題。

    收藏現代字畫藝術作品,還有一個特備要清醒的是,絕對不要聽這件作品值多少錢。藝術作品的價值和價錢不是一回事。

    價錢是可以隨意制定的,價值就不是隨意可以創造出來的,所以,我們收藏一定要在價值上多研究而不是在價格上論高低。

    字畫藝術品的價格差別千差萬別,但是價值相對是穩定的,也就是說,大部分藝術家的水平其實差不多,在這種情況下,就要看誰的藝術價值更高,更有文化內涵和藝術欣賞價值了。

    比如說,假如在市場上出現像八大山人這樣的作品,一定會被收藏家棄之如敝履的。因為,像八大山人這樣的藝術家,他們既沒有地位也沒有名氣。

    現在收藏家收藏的都是價格虛高的平庸作品,因為很多人,他們的作品平庸,但是官職社會地位不低,很多人就是因為攀龍附鳳,所以,很容易收藏這些人的作品,而且價格非常高。

    真正有藝術價值和研究價值,無所謂價格高低,就怕我們收藏的作品只有價格價值並不高。這是收藏非常難以取捨的難題。

    中國歷史上,很多人都是因為具備了很好的慧眼,才收藏了名世的藝術作品,他們並沒有看中名氣地位,而是以藝術史的眼光來取捨藝術品的收藏的。

    再說,收藏也需要超越現實,不為現實的流行趣味所限制。

    我們舉一個例子,黃賓虹就是非常典型的收藏例子。黃賓虹活著的時候,他的山水畫被嘲笑為”窮山惡水“,就是說黃賓虹的山水畫既不漂亮,也不時髦,所以根本沒有人收藏他的作品。

    為什麼是這樣?因為黃賓虹的山水畫,既不是阿諛奉承粉飾太平之作,也不是商品畫,供取悅市井是作品,而是抒發個人心境情懷之作,所以,他的畫簡直有些粗頭亂髮了。

    其實,像八大山人的畫也是粗頭亂髮的,為什麼八大山人的作品很值錢,黃賓虹的畫就賣不出去呢?

    這裡的原因也很多。比如,黃賓虹的人際關係不是很廣,他的社會參與度不是很高,他的畫面不是很討俗人的欣賞,還有,黃賓虹的繪畫題材不是很新。他不是要畫具體的大好河山,而是要畫自己的社會心態,這種遠離社會的東西就容易被人們忽視,也難以引起人們的注視。因為,社會上的收藏家,都是想透過收儲提高自己的身份,或者利用收藏轉手做買賣,至於最後是是沒結果,對他們來說一點意義也沒有。

    比如說,在四十年代,吳湖帆的畫價,比著名畫家徐悲鴻張大千的都要高,但是,如今,黃賓虹的畫價遠遠超過了吳湖帆。

    那麼吳湖帆的畫價為什麼高?因為,吳湖帆是一個文化世家,他們有幾代人的名望,吳湖帆的畫也很漂亮,書法也很好,又是大學者,有很高的知名度,所以,他的畫價在上海是很高的,而黃賓虹的畫,連看的人都很少。

    我們舉這樣一個例子是說,收藏家的眼光,一定要超越現實,因為,現實中很虛的東西太多。比如,前幾年收藏字畫,不管藝術不藝術,首先看是不是美協主席。這樣收藏藝術品的笑話,已經成為那個時代收藏失敗了。

    最後我對題主說,從理論上說是收藏古字畫,但是現實上,你遇到機會最多的是當代字畫,對於真正的收藏家來說主要以藝術價值為使命,沒有具體的古今之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一個不愛說話堅持打冷戰的老公我該怎麼辦?